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检测练习(含解析)-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检测练习(含解析)-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检测练习
一、单选题
1.钱塘、临安、杭州、杭城、余杭,是不同朝代杭州的称呼。在《聊斋志异》里,因罗盘经被错拨,一对有情男女被错投到不同朝代。“君住在钱塘东,妾在临安北。君去时褐衣红(宋朝普通书生着装),小奴家腰上黄(宋朝贵族着装)。寻差了罗盘经,错投在泉亭。奴辗转到杭城,君又生余杭。”这段歌词( )
①以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触及古人对爱情忠贞追求的本质
②在着装区别中以运行方式的想象性折射两人身份差别
③富有情感地表达了“在时间树下等了你很久”的悲感
④以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反映了在时空错位下的执着等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在天文学研究中,为了让某些对象的性状更容易被理解,经常将其拟人化。例如,科学家将那些因星系之间的合并、碰撞被“踢”出原本矮星系天体系统的黑洞,称之为“流浪黑洞”。从思维的基本形态来看,这种表述方式表明( )
A.形象性的思维表达方式具有其独特功能 B.建立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思维有合理性
C.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可以互相代替的 D.形象化的思维表达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3.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选自《孔乙己》)若把孔乙己手上的泥抽走:孔乙己用手走来。若把走来的工具手抽走:孔乙己走来了。若把孔乙己这个皮囊抽走:物质从A运动到B。若把运动方向抽走:物质是运动的。由某种具体的运动到运动的共性,这种思维( )
①揭示了事物某方面的本质和规律 ②在表达方式上具有情感性
③具有能动性和运行方式的推导性 ④基本单元具有间接性、形象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者( )
①运用抽象思维揭示了自然与社会之间的本质联系
②通过联想、想象将“江山”和“英雄”联系起来
③睹物思人,体现思维表达具有严谨性的基本特征
④借景抒情,在思维表达中充分体现了情感性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虚拟城市是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内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的数字化城市。在虚拟城市中,由于电子通信系统的发展,使人类日常生活发生许多质的改变。它将推动未来巨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给人类创造更多、更美好的生存空间。从思维角度,这表明构建“虚拟城市”( )
①是运用联想反映认识对象,不触及本质和规律
②运用想象和幻想去展现未来城市的发展
③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运行方式具有推导性
④把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思维表达严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1963年时年70岁的毛泽东写下《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这首脍炙人口的词。其中最具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的名句是:“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合理的有( )
①世事之急与光阴之迫相呼应,思维表达严谨催人奋进
②利用万年之长反衬朝夕之贵,借助艺术触及事物本质
③只争朝夕让人感到虽已暮年,但壮心不已的情感归宿
④运用云水怒和风雷激等概念,进行了逻辑严密的推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4年4月17日,中国天眼科研团队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科研团队的不断创新,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发现超900颗新脉冲星,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取得上述突破性进展,是基于( )
①思维具有间接性,能凭借已有知识把握未知事物
②思维具有能动性,能通过主动研究形成新的认识
③思维具有概括性,能从多种事物中把握共同本质
④思维具有实践性,能有效解决新出现的实际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柳树被古人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飘逸、优美的姿态出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柳树根系发达,古人在道旁植柳以固堤护路,并营造了“细柳夹道生”(刘桢《赠徐干诗》)的景色。20世纪末以来,研究人员利用柳树能吸收并转化土壤中污染物的特性将其用于生态修复。由此可知( )
①柳树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是思维对感性材料的能动反映
②柳树根系发达的特性是人们利用其固堤护路的前提条件
③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源自于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
④形象思维的运用使研究人员发现了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下列对应关系不一致的是:( )
①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战略思维
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创新思维
③兴邦改革路途艰,党政清廉法典颁——法治思维
④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辩证思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星月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中,梵高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充满运动和变化的星空。整个画面被一股汹涌、动荡的蓝绿色激流所吞噬,旋转、躁动、卷曲的星云使夜空变得异常活跃,脱离现实的景象反映出梵高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疯狂的幻觉世界。梵高创作《星月夜》( )
①是在判断和推理的基础上揭示星空变化规律的
②利用联想、想象和幻想连接了星空和内心世界
③以感觉、知觉为基础,追求更富激情的主观表现
④用抽象和概括的方法全面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国画《春潮带雨晚来急》是我国近现代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何香凝在旅居法国时所作。“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画作里风雨骤急,渡口空虚无人,扁舟闲横,垂柳飘摇,正是何香凝身在他乡心系祖国的真实写照。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写诗如画是这幅中国画艺术创作的基础
②古诗国画是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晶
③诗画言志是中华文化所独有的精神特质
④诗画交融体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有一种浪漫,叫温州下雪了。2024年1月,一次久违的大雪把“南方小土豆”激动坏了,纷纷拍照发朋友圈,有朋友写到:“从零星几朵的缥缈,到漫天飞舞的洁白,千呼万唤的初雪,似烟似雾,似柳絮似梨花,让温州美出了新高度”。从思维基本形态上看,这句话( )
A.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注重表达的情感性
B.在感觉、知觉和表象基础上,用联想和想象反映认识对象
C.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注重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D.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是用语词巩固的形象思维
13.亚运会吉祥物的设计将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开拓创新的现代文明进行了巧妙融合。代表良渚古城遗址的“琮琮”,额印“神人兽面纹”,寓意不畏艰险、超越自我;代表京杭大运河的“宸宸”,头顶钱江潮,额头嵌以拱宸桥图案,象征乘风破浪、勇立潮头;代表世界遗产西湖的“莲莲”,莲叶头饰以三潭印月为顶,以互联网为径,代表万物互联、开放包容。三个吉祥物的设计( )
①推陈出新,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体现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③以感觉、知觉为基础,把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④立足时代之基,融通不同资源,有利于推动文化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合成谬误”现象在经济学领域常指微观上而言是对的东西,在宏观上并不总是对的。比如,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农户通过种植大蒜赚了钱,其他农户纷纷效仿,结果大蒜滞销,大家都亏了本;一家企业的每一项规章制度看起来都天衣无缝,然而合在一起却让这家企业的经营步履维艰。“合成谬误”现象启示我们( )
①树立整体意识,要全面分析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和叠加效应
②不能盲目跟风,应用动态的思维方式准确把握事物发展趋势
③世上本无对错,真理与谬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往往相伴而行
④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尽力实现各要素功能的最大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而来。据洪迈《容斋随笔》记载:一句原稿“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人’,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根据材料可知( )
①诗人对每个字的含义进行反复推敲斟酌,运用了抽象思维
②“绿”字在读者头脑中构建一幅动态春景,运用形象思维
③艺术创作中的抽象思维是主体,形象思维也发挥积极作用
④读者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感受“春风又绿江南岸”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4年2月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央行降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助于提振市场对经济复苏与企业盈利改善的预期。央行的决定表明( )
①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为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②思维凭借已有知识实现对未知事物的正确认识
③思维能从多样的属性中,把握事物的共同本质
④正确思维产生于实践,又能在实践中实现预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24年3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开展科学实验,通过研究三层石墨烯的菱形堆垛结构发现,在菱形堆垛三层石墨烯中,电子和红外声子之间具有强相互作用,这有望应用于光电调制器和光电芯片等领域。这体现出( )
①思维具有间接性,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思维具有能动性,都能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
③思维具有概括性,能够抓住不同类事物的共性
④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为加快推进山西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2024年4月,山西省出台《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规划,到2025年,山西进一步健全推进机制,扩大义务教育优质学位供给,在各地加快办好条件较优、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该方案的出台说明思维( )
①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
②具有间接性,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③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
④具有能动性,能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中国历史上的吏治”“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重要内容。这份“课程表”的背后是对中国历史的深切思考,启迪着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汲取历史智慧,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历史思维( )
①是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历史的依据
②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③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④是人脑对历史现象最直观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在西安分会场中,《山河诗长安》的演出将传统文化虚实结合,诗乐相和,山河璀璨,令人震撼。借助AR技术,将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直接“邀”至现场,与现场观众对诗、共舞。这其中涉及的思维形态( )
①属于抽象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
②属于形象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形象特征
③具有能动性,集思想性、艺术性和现实性于一体
④具有概括性,舍去表面属性而看到了内在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它在低空盘旋着找水喝。找了很久,它才发现不远处有一个装着水的瓶子,便高兴地飞了过去,稳稳地停在瓶口,准备痛快地喝水。可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了,瓶口又小,瓶颈又长,乌鸦的嘴无论如何也够不着水。这可怎么办呢?
乌鸦想,把瓶子撞倒,就可以喝到水了。于是,它从高空往下冲,猛烈撞击瓶子。可是瓶子太重了,乌鸦用尽全身的力气,瓶子仍然纹丝不动。
乌鸦一气之下,从不远处叼来一块石子,朝着水瓶砸下去。它本想把瓶子砸坏之后饮水,没想到石子不偏不倚,“扑通”一声正好落进了瓶子里。
乌鸦飞下去,看到瓶子一点儿都没破。细心的乌鸦发现,石子沉入瓶底,里面的水好像比原来高了一些。
“有办法了,这下我能喝到水了。”乌鸦非常高兴,它“哇哇”大叫着开始行动起来。它叼来许多石子,把它们一块一块地投到瓶子里。随着石子的增多,瓶子里的水也一点儿一点儿地慢慢向上升……
终于,瓶子里的水快升到瓶口了,乌鸦总算可以喝到水了。他站在瓶口,喝着甘甜可口的水,心里是那么痛快、舒畅。
材料二 新版《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的故事流传开后,大家都觉得乌鸦聪明。乌鸦也用同样的办法教小乌鸦,这样传了许多代。有一年发生了变化,老乌鸦示范一粒石子一粒石子地投进瓶子里,使嘴够不到的水面慢慢升高。然而小乌鸦却心不在焉,它在想:这太慢了,有没有更快的办法呢?这时老乌鸦过来训它:“别偷懒,照着祖传的办法做。”小乌鸦却转身走开,一会儿它衔来一根管子探进瓶子里,马上就喝到水了。老乌鸦不得不承认“这小子真行”!
(1)从思维的基本形态看,《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乌鸦主要运用了哪种思维方式并说明理由。
(2)新版《乌鸦喝水》的故事中小乌鸦的做法给我们的思维启示是什么?
22.“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看待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运用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用辩证思维分析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作出了深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的深刻分析,对我们下一步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的知识,谈谈要运用辩证思维的原因。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思维与实践的关系。
24.东汉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和几个小朋友到野外玩耍。看到路边有棵李子树,树上结满了李子,小朋友们纷纷跑上去摘李子,王戎却站在一边一动也不动。小朋友们就问他为什么不摘李子吃,王戎说:“李子树长在路边,结满了李子,却没人吃,说明李子是苦的。”小朋友们一尝,果然是苦的。
(1)上述材料体现了思维的什么特征?
(2)简要说明思维具有这一特征的原因。
25.牛顿思考星球按轨道运行,而不是沿着直线向空间飞去,一定有一个力的原因。当牛顿在果园中看到苹果落地时,他想到了解决问题的线索,他想苹果为什么不会飞上天,不管在高山上,还是在矿井深处,物质都是向地球方向落,说明地球有吸引力,那么这种力是否可以达到月球。牛顿说:“就在这一年,我开始想到把重力引申到月球的轨道上。”牛顿正是通过先提出物体互相吸引的假设,然后用逻辑推理,以数学公式表示出来,再经过反复验证,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结合材料,运用“思维基本形态”的知识回答牛顿为什么要在假设的基础上,用逻辑推理,以数学公式表示万有引力?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C D C A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A A B B B C C
1.C
【详解】①:材料中这段歌词运用了形象思维,体现基本单元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没有体现抽象思维的特征,即基本单元的概念性,①错误。
②: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君去时褐衣红(宋朝普通书生着装),小奴家腰上黄(宋朝贵族着装)。这段歌词在着装区别中以运行方式的想象性折射两人身份差别,②正确。
③:“寻差了罗盘经,错投在泉亭。奴辗转到杭城,君又生余杭。”这段歌词富有情感地表达了“在时间树下等了你很久”的悲感,体现了形象思维的思维表达具有情感性的特征,③正确。
④:思维运行方式的推导性体现的是抽象思维,而材料中这段歌词运用的是形象思维,④错误。
故本题选C。
2.A
【详解】A:科学家将被“踢”出原本矮星系天体系统的黑洞,称之为“流浪黑洞”,这是一种形象性的思维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容易地理解和想象相关的天文学现象,具有其独特功能,A正确。
B:分析与综合思维不属于思维的基本形态,B排除。
C: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各有其功能,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而非互相代替,C排除。
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形象化的思维方式属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抽象思维依赖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有待于上升到抽象思维,D排除。
故本题选A。
3.B
【详解】①③:由某种具体的运动到运动的共性,这属于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的抽象思维,而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能动性和运行方式的推导性,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形象思维在表达方式上具有情感性,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而材料体现的是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的抽象思维,②④不选。
故本题选B。
4.C
【详解】①: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词中关于水流的描写,运用了形象思维而非抽象思维,①不符合题意。
②: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作者通过联想、想象把“江山”和“英雄”联系在一起,②正确。
③: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词中关于水流的描写,运用了形象思维而非抽象思维,③不符合题意。
④: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作者借描述水流湍急的景象,联想到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物,体现了借景抒情,在思维表达中充分体现了情感性特征,④正确。
故本题选C。
5.D
【详解】①:形象思维运用联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且材料中运用的是抽象思维,①错误。
②:材料中运用的是抽象思维,不涉及想象和幻想,②不选。
③④:材料中构建“虚拟城市”运用了抽象思维,把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思维表达严谨,运行方式具有推导性,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6.C
【详解】②③:形象思维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注重思维表达的情感性。这首词运用形象思维,利用万年之长反衬朝夕之贵,借助艺术触及事物本质,只争朝夕让人感到虽已暮年,但壮心不已的情感归宿,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而题干这首词属于形象思维,不体现思维表达严谨和逻辑严密的推理,①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7.A
【详解】①②:中国天眼科研团队取得突破性进展,借助“中国天眼”,发现了许多新星,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推动了认识的发展,这表明反映出思维具有间接性和能动性,①②正确。
③:材料强调思维具有能动性和间接性,并未体现从多种事物中把握共同本质,③错误。
④:思维不具有实践性的特征,④错误。
故本题选A。
8.A
【详解】①②:柳树作为现实中客观事物,给人的思维活动提供了感性材料,经过艺术加工柳树常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飘逸、优美的姿态出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同时,因为柳树根系发达可以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所以人们常在道旁植柳以固堤护路,①②符合题意。
③: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源自于现实中柳树的客观状态,而不是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③排除。
④:是通过社会实践,研究人员发现了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④排除。
故本题选A。
9.D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①: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强调的是战略思维,①对应正确,但不合题意。
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本意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一种偏见思维,启示我们要树立辩证思维,不是创新思维,②对应错误,但符合题意。
③:兴邦改革路途艰,党政清廉法典颁,强调的是法治思维,③对应正确,但不合题意。
④: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删繁就简强调的是辩证思维,领异标新强调的是创新思维,④对应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0.C
【详解】①:材料没有涉及判断和推理,也没有涉及揭示星空变化的规律,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被一股汹涌、动荡的蓝绿色激流所吞噬”“脱离现实的景象反映出梵高躁动不安 的情感和疯狂的幻觉世界”等体现了梵高在创作《星月夜》的过程中巧妙利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连接了星空和内心世界,以 感觉、知觉为基础,追求更富激情的主观表现,②③说法正确。
④:《星月夜》展现的是梵高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疯狂的幻觉世界,并不能全面展现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1.D
【详解】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这幅中国画艺术创作的基础,①错误。
②④:画作里风雨骤急,渡口空虚无人,扁舟闲横,垂柳飘摇,正是何香凝身在他乡心系祖国的真实写照,这说明古诗国画是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晶,诗画交融体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②④正确。
③:诗画言志并不是中华文化所独有的精神特质,该说法绝对化,③排除。
故本题选D。
12.B
【详解】B:“从零星几朵的缥缈,到漫天飞舞的洁白,千呼万唤的初雪,似烟似雾,似柳絮似梨花,让温州美出了新高度”。从思维基本形态上看,这句话属于典型的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基础上,用联想和想象反映认识对象,B符合题意。
A: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形象思维注重思维表达的情感性,A错误。
C:形象思维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抽象思维注重思维表达的严谨性,C错误。
D: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属于抽象思维,D错误。
故本题选B。
13.C
【详解】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故①排除。
②:三个吉祥物分别代表不同的情感寓意,是运用联想等反映事物,体现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故②正确。
③:形象思维以感觉、知觉、表象为基础,把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三个吉祥物的设计灵感分别源自良渚古城遗址的“琮琮”,京杭大运河的“宸宸”,三潭印月为顶的“莲莲”,体现了以感性形象为思维基本单元,故③排除。
④:亚运会吉祥物的设计将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开拓创新的现代文明进行了巧妙融合,把良渚古城遗址、京杭大运河、世界遗产西湖、三潭印月、钱江潮、互联网等融入其中,这说明了三个吉祥物的设计立足时代之基,融通不同资源,推动文化发展,故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4.A
【详解】①:“合成谬误”现象在经济学领域常指微观上而言是对的东西,在宏观上并不总是对的。这启示我们树立整体意识,要全面分析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和叠加效应,①正确。
②:一部分农户通过种植大蒜赚了钱,其他农户纷纷效仿,结果大蒜滞销,大家都亏了本。这启示我们不能盲目跟风,应用动态的思维方式准确把握事物发展趋势,②正确。
③: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界限,“世上本无对错” 说法错误,③错误。
④:“合成谬误”现象启示我们要注重系统内部结 构的优化趋向,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而不是实现各要素功能的最大化,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5.A
【详解】①:诗人对每个字的含义进行反复推敲斟酌,这一思维过程运行的基本单元是概念,运用了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方式,所以这一思维过程属于抽象思维,故①符合题意。
②:“绿”字在读者头脑中构建一幅动态春景,这一思维过程运行的基本单元是感性形象,属于形象思维,故②符合题意。
③: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是主体,抽象思维也发挥积极作用,故③表述错误。
④:读者运用形象思维感受“春风又绿江南岸”,而不是运用抽象思维,故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
16.B
【详解】①④:此次央行降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助于提振市场对经济复苏与企业盈利改善的预期,这表明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为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正确思维产生于实践,又能在实践中实现预期,①④符合题意。
②:思维具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并非所有的思维都可以实现对未知事物的正确认识,②不选。
③:材料体现的是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实践,为实践提供有益指导,没有体现思维能从多样的属性中,把握事物的共同本质,③不选。
故本题选B。
17.B
【详解】①: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发现,表明思维具有间接性,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①正确。
②:错误的思维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②错误。
③: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抓住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③错误。
④:材料中的这一发现源于实践,又会应用到相应领域,说明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8.B
【详解】①:为加快推进山西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2024年4月,山西省出台《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规划,到2025年,山西进一步健全推进机制,在各地加快办好条件较优、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可见,该方案的出台说明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事件中实现预期的目的,①正确。
②:思维具有间接性强调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该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符合题意。
③: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思维方式;而且该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符合题意。
④:为加快推进山西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2024年4月,山西省出台《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可见,该方案的出台说明思维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能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的反映认识对象,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9.C
【详解】②③:历史思维有利于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进而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②③正确。
①: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历史的依据是文物遗迹,①排除。
④:历史思维是人脑对历史现象的间接性、概况性反映,④排除。
故本题选C。
20.C
【详解】①④:将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直接“邀”至现场,与现场观众对诗、共舞。这其中涉及的思维形态是形象思维,不是抽象思维,①④不符合题意。
②③:《山河诗长安》的演出涉及的思维是形象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形象特征,具有能动性,集思想性、艺术性和现实性于一体,②③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1.(1)思维方式:形象思维。
理由: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乌鸦主要是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的。
(2)新版《乌鸦喝水》的故事中小乌鸦的做法启示我们要树立辩证思维,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善于超越原有认识。
【分析】背景素材:《乌鸦喝水》
考点考查:逻辑思维方式、思维的基本形态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公共参与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说明类主观题,运用思维的基本形态知识,从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乌鸦想,把瓶子撞倒,就可以喝到水了。它本想把瓶子砸坏之后饮水,没想到石子不偏不倚,“扑通”一声正好落进了瓶子里。石子沉入瓶底,里面的水好像比原来高了一些,它叼来许多石子,把它们一块一块地投到瓶子里→可联系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
有效信息②:乌鸦想,把瓶子撞倒,就可以喝到水了。乌鸦一气之下,从不远处叼来一块石子,朝着水瓶砸下去。乌鸦飞下去,看到瓶子一点儿都没破。细心的乌鸦发现,石子沉入瓶底,里面的水好像比原来高了一些。他站在瓶口,喝着甘甜可口的水,心里是那么痛快、舒畅→可联系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启示类主观题,运用辩证思维的知识,从辩证思维的含义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老乌鸦示范一粒石子一粒石子地投进瓶子里,使嘴够不到的水面慢慢升高。然而小乌鸦却心不在焉,它在想:这太慢了,有没有更快的办法呢→可联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有效信息②:老乌鸦过来训小乌鸦:“别偷懒,照着祖传的办法做。”小乌鸦却转身走开,一会儿它衔来一根管子探进瓶子里,马上就喝到水了→可联系要树立辩证思维。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2.①辩证思维是对人类理性认识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用辩证思维分析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能够正确看待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②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习近平总书记用辩证思维对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作出了深刻阐释。③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的深刻分析,对我们下一步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分析】背景素材: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运用辩证思维。
考点考查: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的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公共参与、科学精神。
本题考查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的相关知识。运用辩证思维的原因,可从思维的含义、思维的特征、思维与实践的关系三个角度,结合材料中“看待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用辩证思维分析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对我们下一步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等信息进行分析回答。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无主体,需要调用“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运用辩证思维的原因。回答这类主观题,一般需要回答“为什么”“意义”或“重要性”。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用辩证思维分析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作出了深刻阐释→联系辩证思维是对人类理性认识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用辩证思维分析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能够正确看待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有效信息②:习近平对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作出了深刻分析→联系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习近平总书记用辩证思维对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作出了深刻阐释。
有效信息③:对我们下一步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联系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辩证思维是对人类理性认识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得分点②: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
得分点③: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23.①思维是关于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对象。材料中这些新思路、新理念都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②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材料中的新思路、新理念是在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并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前进航向,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分析】背景素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
考点考查: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说明类主观题,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思维与实践的关系。回答此题需要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对应原理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可联系思维是关于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
有效信息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可联系思维反作用于实践。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相关知识与材料信息相结合。
24.(1)王戎没有直接品尝就对事物的属性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2)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直接被感知到,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因此,思维具有间接性。
【分析】背景素材:李子的味道
考点考查:思维的特征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设问指向“竹林七贤”的故事,要求调用思维的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体现的思维的特征。解答说明类主观题,侧重于知识要点与材料信息的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李子树长在路边,结满了李子,却没人吃,说明李子是苦的”→可联系思维的间接性:王戎没有直接品尝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判断。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确定本题涉及的思维的间接性的有关知识要点,结合材料信息分析。
(2)本题属于简答题,解答第(1)小问,就可以参照教材知识进行回答,详解略。
25.①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②只有在假设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经过反复验证,以数学公式表示出万有引力,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方式反映万有引力,才能揭示引力的本质和规律,将假设变成科学,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分析】素材背景: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考点考查:“思维基本形态”的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牛顿在假设的基础上,用逻辑推理,以数学公式表示万有引力体现的原理。需要调用抽象思维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先提出假设,然后用逻辑推理,以数学公式表示出来再经过反复验证→可联系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