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测试题-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测试题-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测试题
一、单选题
1.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在经济领域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谱写了改革开放的壮丽篇章。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实践的硕果累累,已经充分验证了改革开放( )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②伟大觉醒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③不停顿、不止步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目标的必然要求
④通过改变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从而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绝 对贫困被彻底消除。75年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主要得益于( )
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
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943年,曹火星创作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经口口相传,由晋察冀唱到全中国。这首歌伴随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摆脱黑暗走向光明,摆脱贫困走向富强,成为传世的时代经典。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国方案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主张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②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③赢得除资产阶级之外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④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下图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部分)。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①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
②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③中国人民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④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山河日新,国力日强,但国殇万不能忘!“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习近平总书记严肃告诫人们,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大家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对于从1840年到1949年的这段近代中国历史,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近代中国相互交织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B.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血泪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C.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
6.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古老的中国在人民的手中换了人间。可见党领导人民成立新中国( )
①通过艰苦的革命斗争完成了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
②展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④根本改变中国人民命运,开辟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因为改革开放( )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B.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C.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D.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
8.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把中华民族推入前所未有的黑暗境地。中国共产党犹如一道光,刺穿了近代中国的沉沉暗夜,照亮了民族复兴的伟大航程。材料主要表明( )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②中国共产党带来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③新中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从小岗破冰,深圳兴涛,到海南开潮,雄安扬波……四十多年扬帆奋进,改革开放写下震撼人心的东方传奇,让一个古老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四十多年波澜壮阔,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这告诉我们( )
①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有利于增强发展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③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④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某校举行了“青春告白祖国,献礼75周年华诞——忆峥嵘岁月”系列活动,通过举行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的讲话、观看75周年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回顾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走过的75年非凡历程,共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下列内容叙述正确且符合主题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
③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对中国控制权的矛盾
B.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
C.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12.阅读下面材料
综合以上信息可知, 那个“春天的故事”
①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②极大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④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政治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实践证明(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②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建立、建设和发展新中国
③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改造、创新社会发展的规律
④中国发展的最终最根本决定力量是党的领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
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
②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艰苦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斗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这首歌表达出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下列能充分印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历史结论的是( )
A.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党领导人民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C.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党领导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6.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厅展出了中国近代以来2300多件珍贵文物、历史照片等,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空前劫难,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人民为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与探索。这说明( )
①中国人民始终有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②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充满血与火、奋斗与牺牲的历史
③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④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根本价值取向。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们党对共同富裕目标的认识越来越深化,实践共同富裕的经验越来越丰富,道路也越走越宽广。下列关于共同富裕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实现共同富裕是协调和完善生产关系的内在要求
②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经历长期奋斗
③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大道不移的为民情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其原因有( )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为其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我们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了具体方案
③“五四运动”为共产党成立做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④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 )
①探索复兴之路、强国之路
②创新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③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④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全景式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所经历的重大事件、所成就的非凡人物、所建立的辉煌成就,横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等各个时期。该纪录片最适合用于说明( )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D.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
二、非选择题
21.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历史。历经清朝晚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京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和重庆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一百多年来,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1)结合所学史实,思考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国情与历史任务是什么。
(2)一百多年来,中国为什么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辉煌的史诗。历史告诉我们,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孜孜以求的目标。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不懈奋斗,并取得了伟大功绩。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斗,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1956年底,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978年12月,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国开创、发展、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百年来的伟大功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2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然而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历长期的艰苦斗争,求得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艰苦创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现在,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历史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行。
简要说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无数仁人志士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做了各种尝试,但始终未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民族复兴有了主心骨。我们党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亿万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简述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与两大历史任务。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各地纷纷创新形式,丰富青少年的党史“课堂”,提升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请为丰富青少年的党史“课堂”提两条可行性的建议。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B B C C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A C C A C B D D
1.A
【详解】①③:四十多年的成果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不停顿、不止步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目标的必然要求,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不是强调伟大觉醒,而是强调觉醒之后的实践成果,②不合题意。
④: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不仅仅是精神面貌,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B
【详解】①④:75年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得益于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①④正确。
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表现,不是原因,②不符合题意。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错误。
故本题选B。
3.C
【详解】①④: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反映了当时社会条件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①④说法正确。
②:建国方案没有涉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②不符合题意。
③: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4.B
【详解】①③: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①③说法正确。
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②说法错误。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5.B
【详解】A: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主要矛盾,A错误。
B:对于从1840年到1949年的这段近代中国历史,属于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完成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抗争,B正确。
C: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C错误。
D: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D错误。
故本题选B。
6.C
【详解】①:党领导人民成立新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两大历史任务之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是两大历史任务,①不选。
②④: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改变中国人民命运,开辟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展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②④入选。
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③排除。
故本题选C。
7.C
【详解】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A排除。
B: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B排除。
C: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因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C正确。
D: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D排除。
故本题选C。
8.C
【详解】①: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这不是材料强调的,材料主要强调党的产生与作用,①不选。
②④:把中华民族推入前所未有的黑暗境地。中国共产党犹如一道光,刺穿了近代中国的沉沉暗夜,照亮了民族复兴的伟大航程,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带来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②④入选。
③: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不涉及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③不选。
故本题选C。
9.C
【详解】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①排除。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排除。
②③: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有利于增强发展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②③正确。
故本题选C。
10.D
【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在党的带领下新中国75年来取得了各项成就,而中国共产党是在1921年成立的,①不符合题意。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而不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②说法错误。
③: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该选项内容叙述正确且符合主题,③符合题意。
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该选项内容叙述正确且符合主题,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1.C
【详解】A: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对中国控制权的矛盾,只体现了半殖民地的基本国情,没有体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A排除。
B: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只体现了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没有体现半殖民地的基本国情,B排除。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其中,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正确。
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只体现了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没有体现半殖民地的基本国情,D排除。
故本题选C。
12.A
【详解】①②:“春天的故事”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3.A
【详解】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故①正确。
②:材料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建立、建设和发展新中国,故②正确。
③: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创新,故③错误。
④:中国发展的最终最根本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4.C
【详解】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①排除。
②: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亿万中国人民经过革命和建设,在长期艰苦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②正确。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正确。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属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5.C
【详解】AD: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领导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没有体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故AD不符合题意;
B:党领导人民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没有体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故B不符合题意;
C: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印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故C正确。
故本题选C。
16.A
【详解】①:展厅展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这说明中国人民始终有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①说法正确。
②:中国近现代史充满了血与火的洗礼,无数仁人志士奋斗牺牲,是一部充满血与火、奋斗与牺牲的历史,②说法正确。
③: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③说法错误。
④: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7.C
【详解】①: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本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要求,不是协调和完善所有生产关系的内在要求,①排除。
②: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们党对共同富裕目标的认识越来越深化,实践共同富裕的经验越来越丰富,道路也越走越宽广,表明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经历长期奋斗,②正确。
③: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③排除。
④: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根本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大道不移的为民情怀,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8.B
【详解】①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五四运动为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①③符合题意。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我们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而不是具体方案,②错误。
④: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而非制度基础,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9.D
【详解】③④: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③④符合题意。
①:“探索复兴之路,前仆后继”是实现历史任务过程中的做法,不是历史任务,①与题意不符。
②:创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不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②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20.D
【详解】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强调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建立的重要意义,A不符合题意。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侧重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B不符合题意。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突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这部纪录片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的诸多贡献,涵盖了革命、建设、改革等多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1.(1)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②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2)近代中国,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赢得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若回答“取得新民主义主义革命胜利”等,言之有理亦可)
【分析】背景素材:近代中国救亡图存之路
考点考查: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本题是简答题,直接调动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归因类主观题,需要调用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可联系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以失败告终;
关键词②: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可联系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2.(1)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走上民富国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了新时代。(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并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考点考查: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国共产党”, 需要调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回答原因意义类主观题,一般需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可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以及历史使命。
有效信息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可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有效信息③:历史告诉我们,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可联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始改革开放,走上民富国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了新时代。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3.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莫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功绩
考点考查: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及新时代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及新时代的有关知识,从意义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可联系教材知识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
关键词②: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可联系教材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关键词③: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国开创、发展、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可联系教材知识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关键词④: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联系教材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相结合。
24.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始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了新时代。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考点考查: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然而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历长期的艰苦斗争,求得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可联系教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关键词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艰苦创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可联系教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始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③: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历史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行→可联系教材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5.(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2)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活动;建设红色文化墙、红色宣传专栏等。
【分析】背景素材:青少年的党史“课堂”
考点考查: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与两大历史任务等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可把握知识指向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定位。注意知识限定不要用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可联系教材知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要求就为丰富青少年的党史“课堂”提两条可行性的建议,实践角度有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活动;建设红色文化墙、红色宣传专栏等,注意要紧扣主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