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掌握演绎推理方法检测练习(含解析)-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课掌握演绎推理方法检测练习(含解析)-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检测练习
一、单选题
1.新中国成立75年来,英雄的人民军队紧跟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步伐,在战斗中成长,在继承中创新,在建设中发展,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据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如果不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就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如果巩固了国防和强大了人民军队,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如果没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没有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
④如果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巩固了国防和强大了人民军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春节期间,北京市集中推出庙会、游园、灯会等多项文化活动,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北京的节日氛围。下列说法符合逻辑的是( )
①由“有些去庙会的游客没有去灯会“为真,能推出“有些去灯会的游客没有去庙会”为真
②由“小明或者去了庙会,或者去了灯会”为假,能推出“小明既没去庙会,也没去灯会”为真
③由“小刘如果不去庙会,就去灯会”为真,能推出“小刘去了灯会,所以小刘没去庙会”为真
④由“小张既参加了游园,又去了庙会”为假,能推出“小张或者没参加游园,或者没去庙会”为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倘若将书法融入到剪纸艺术中,则会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和观赏价值,既有书法的深厚端庄,又有剪纸的灵活生动,创造出雅俗共享的艺术效果。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将书法融入到剪纸艺术中”是“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和观赏价值”的必要条件
②“剪纸”与“民间艺术”这组概念是种属关系
③“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通过换质推理可得出“剪纸不是我国现代的民间艺术”
④“既有书法的深厚端庄,又有剪纸的灵活生动”是一个联言判断且各个联言支为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在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总统特朗普所获选票超过当选所需的270张。此外,共和党将掌控国会参议院至少52席,超过半数,获得控制权。某班同学围绕美国总统选举展开了热烈讨论,下列同学们的观点与其逻辑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观点 逻辑分析
① 共和党不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且获得国会参议院的控制权。 属于选言判断中的相容选言判断
② 有些选民对通胀等经济问题的焦虑、对非法移民问题的担忧是特朗普选举获胜的重要因素。 以该判断为前提,不能进行换质位推理
③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是值得共和党庆祝的,但并不表示特朗普的施政会一帆风顺。 第一个“特朗普”周延,第二个“特朗普”不周延
④ 参与美国总统选举的选民分为青年选民、中年选民、老年选民、男性选民、女性选民。 逻辑错误:划分标准不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部署,为加强数据管理领域的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我国决定组建国家数据局。国家数据局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管理,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据此可知,下列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对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意义重大,
组建国家数据局对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意义重大,
所以,组建国家数据局就是为了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开发和利用。
A.小项不当扩大
B.大项不当扩大
C.中项不周延
D.四概念
6.某校高一(1)班拟前往百色起义纪念馆或桂林市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班长李佳组织同学们投票选择研学地点,最终全班同学去了投票数较高的一个地方开展研学活动。下列关于研学地点的判断中,仅有一个判断为真,据此可以推断,高一(1)班的集体研学活动( )
甲:投票数较高的研学地点是百色起义纪念馆。 乙:投票数较高的研学地点是挂林市会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 丙:班长李佳去了桂林市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
①去了百色起义纪念馆
②去了桂林市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
③没去百色起义纪念馆
④没去桂林市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科学的思维需要我们遵循逻辑思维规则,下列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观点 所犯逻辑错误
① 在法庭上,对于被告是否有罪的判定,要么有罪,要么无罪,不存在第三种可能性 排中律
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 定义过窄
③ 正在被追捕的可以被立即扭送公安机关,张某可以被立即扭送公安机关,因为张某是正在被追捕的 中项不周延
④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不是科教兴国,因此,对外开放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小项不当扩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增强民营经济发展韧性,是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重要支撑。由此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①有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民营经济
②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民营经济
③只要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增强民营经济发展韧性,就能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向好。
④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就要激发民营经济企业活力,增强民营经济发展韧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为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某中学开设了书法、绘画、陶艺、篆刻等课后兴趣班。就课程参与情况,下列说法合乎逻辑的是( )
①由“有的绘画班的学生不是3班学生”为真,能推出“有的3班学生不是绘画班的学生”为真
②由“张同学或报了书法班,或报了陶艺班”为假,能推出“张同学既没报书法班,也没报陶艺班”为真
③由王同学说“我既不认为篆刻班的学生能在传承‘中华美学精神’活动中获奖,也不认为他们不能获奖”,能推出这一说法违背了同一律
④由“只有王同学报了陶艺班,高同学才报箓刻班”为真,能推出“如果高同学报了篆刻班,王同学一定报了陶艺班”为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在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不负使命,勇夺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据此,某同学作出如下推理。
获得奖牌的运动员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举重运动员石智勇没有获得奖牌。
所以,石智勇没有为祖国和人民赢得荣誉。
对该三段论推理认识正确的是( )
①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②中项是“获得奖牌的运动员”
③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④大项是“举重运动员石智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4年9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该法自9月21日起施行,为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此次修订提出“驻地军事机关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军事训练”,强化了驻地军事机关协助学校组织军事训练的法定义务。以下选项一定为真的是( )
①有些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军事训练的机关是驻地军事机关
②所有非驻地军事机关都不应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军事训练
③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军事训练的机关一定都是驻地军事机关
④不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军事训练的机关都不是驻地军事机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极低纬度地区可以利用地球自转带来的动能提高火箭的发射速度,从而降低火箭的燃料消耗,节省成本,因而成为航天发射中心的重要选择。有同学写下了这样一个荒谬的推理:
大前提 极低纬度地区适合成为航天选址
小前提 酒泉不是极低纬度地区
结论 酒泉不适合成为航天选址
酒泉并非极低纬度地区,但它是我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承担了包括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内的重大航天发射任务。该推理之所以错误,是因为( )
①两个前提错误,导致推理结论错误
②推理结构错误,导致推理结论错误
③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④结论中的谓项不当扩大导致推理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对城市而言,资源禀赋是孕育成长的物质基础,也是决定发展状态的关键因素。但,这一“源动力”并非无限,贪大求全就会顾此失彼。近年来,北京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减量发展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高质量发展。从逻辑上看( )
A.“减量发展”与“高质量发展”这组概念是属种关系
B.“资源禀赋是孕育成长的物质基础,也是决定发展状态的关键因素”是关系判断
C.“贪大求全就会顾此失彼”这一判断中,前一种情况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
D.对“这一‘源动力’并非无限”进行换质推理的真实结论是“这一‘源动力'是有限的”
14.某企业利润增长放缓,其原因或是产品成本上扬,或是市场消费不足,或是营销策略不佳。若该企业产品成本下降,但利润增长放缓,从中能推断出该企业( )
①要么市场消费不足,要么营销策略不佳
②市场消费不足和营销策略不佳,必有一真
③或者市场消费不足,或者营销策略不佳
④市场消费不足和营销策略不佳,必有一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3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有人说,解决“就业难”既需要党和政府、企业多渠道多举措增加就业岗位,更需要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找工作不能要求那么高,既要待遇好,又要工作轻松,按时下班。如果“待遇好的工作是不轻松的”为真,那么下列判断必然为真的是( )
①待遇好的工作不是轻松的
②不轻松的工作都是待遇好的
③有的不轻松的工作是待遇好的
④不轻松的工作不是待遇好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甲:我家离飞机场不远,天天能看到飞机在头顶上飞。乙:飞机在你头顶上飞,你的耳朵早被震聋了。下列选项与乙的回答犯了同一种逻辑错误的是( )
A.有的鸟会学人说话,麻雀是鸟,所以麻雀会学人说话
B.医生告诉小明:“要多喝开水。”小明说:“开水太烫,我喝不了。”
C.有同学说:“我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
D.老师说:“马克思既是一位政治学家,也是一位革命理论家。”
17.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指出,在帝国主义者向中国大举侵略的严重时刻,“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其实就那些反动统治者来说,自信力早就失掉了。但同时,“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下列关于“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一判断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在其主项“中国人”前面加上“一部分”成为特称判断,那是符合实际的
②在其主项“中国人”前面加上“全体”成为全称判断,那是对中国人的诬蔑
③我们可以运用换位推理,将其谓项改为一个与原有性质判断相矛盾的判断
④这一判断用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对“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下了一个定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有严密的逻辑规则。要构建一个符合规则的三段论,结论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可分别作为大前提、小前提的是( )
①法外之地不是受法律规范和管辖的地方 ②网络空间不是受法律规范和管辖的地方
③网络空间是受法律规范和管辖的地方 ④有些网络空间是受法律规范和管辖的地方
A.①—② B.④-① C.①-③ D.③-①
19.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我们只有熟知其推理规则,才能自觉避免推理中的逻辑错误。下列三段论中存在的逻辑错误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
①有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好,甲企业是国有企业,所以甲企业经济效益不好。——“中项不周延”
②物质是不生不灭的,桌子是物质的,所以桌子是不生不灭的。——“四概念”
③石家庄是不靠海的,石家庄不是小城市,所以小城市是不靠海的。——“双否定前提”
④科学不是宗教,宗教都主张信仰,所以主张信仰都不是科学。——“大项不当扩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以引文中的判断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
A.青少年学生要立大志向、做奋斗者,就要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B.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要么立大志向,要么做奋斗者
C.只有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才能立大志向、做奋斗者
D.只要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就能立大志向、做奋斗者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健全预期管理机制,可以引导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和效果,有助于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预期管理是指政府部门通过政策解读、信息公开、新闻发布等方式,加强与公众的信息沟通,有效引导、协调和稳定社会预期,使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可被预见和理解,以实现政策效果最大化,确保政策的实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某校高二年级同学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得出如下结论。
同学甲:加快健全预期管理机制,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么建立健全对微观主体预期的调查统计和监测体系,要么建立重大政策信息发布协调机制,要么建立常态化信息沟通协调机制。
同学乙:政府部门只要通过政策解读、信息公开、新闻发布等方式加强与公众的信息沟通,就能确保政策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个联言判断的语句,并说明此类判断为真的条件。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分析两位同学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2.浙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每年夏秋季很容易受到台风影响,造成重大灾害。在台风“普拉桑”逼近,浙江省提升防台风应急响应至Ⅲ级。位于S市高一A班同学在班会上积极讨论:
甲同学:如果Ⅲ级台风经过S市,那么S市就会发生灾害。
乙同学:只有做好台风防范措施,才能降低损失。去年台风引起的损失少,就是因为防范措施好。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指出甲、乙使用了何种判断或推理,说明结论是否正确并阐述逻辑理由。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班逻辑课上,老师选取了四种推理方法的示例:
1.演绎推理: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我是共产党员,我也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2.不相容选言推理:新任的班主任要么是男老师,要么是女老师;新任的班主任不是男老师,那一定是女老师。
3.三段论推理:有的鸟不会飞,鸵鸟是鸟,所以鸵鸟不会飞。
4.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推理:如果他不能在八点之前赶到公司,就失去面试的机会。他在八点之前赶到了公司,就一定不会失去面试的机会。
(1)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判断以上推理是否正确,并简要阐述理由。
材料二 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血型各不相同,他们的血型分别是A、B、O、AB型四种中的一种。
甲说:“丙是A型。
乙说:“丁是O型。”
丙说:“如果我是A型,丁就是O型。”
丁说:“我不是O型。
(2)经核查,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说法不真实。请问丁的血型为何种?
24.年轻人与老头谁诚实?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要出远门。出门前,他把一百块钱寄存在一个老头那里。年轻人回来后,向老人要回这笔钱。哪知老头翻脸不认账,硬说没有拿过他的钱。于是年轻人就到法院里告状。
法官把老头叫来,问他究竟拿过钱没有?老头连哭带闹,矢口否认。法官又问年轻人有没有证人?
年轻人回答说:“没有。”
法官又问:“你在哪里把钱交给这个老头的呢?”
年轻人答:“在一棵大树底下。”
法官说:“你现在就到大树那儿去,就说我传它到法庭问话。”
年轻人发愁地问:“我怎么对那棵树说呢?”
法官说:“把我的大印带去,吓唬吓唬它。”
年轻人只好带着大印朝大树走去了。这时候,那个老头却在法庭上暗暗地笑。
过了半小时,法官看了看太阳,问老头:“怎么样,他走到大树跟前了吗?”
老头回答说:“还到不了。”
又过了一个小时,法官又问:“年轻人现在该往回走了吧?”
老头说:“该往回走了。”
过了一会,年轻人回来了。他愁眉苦脸地说:“老爷,大树不跟我来呀!”
法官笑道:“诚实的年轻人,现在我可以判决了。你不要着急,这个不诚实的老头一定要赔钱给你。”问题:法官根据什么认为老头不诚实,并判决他还钱?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分别是1班、2班、3班和4班的同学。
甲:“我是1班的。”
乙:“我是2班的。”
丙:“我是3班的。”
丁:“我不是3班的。”
在四名同学的自述中,有三名同学的自述是正确的,有一名同学的自述是错误的。
如果甲的自述是错误的,那么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分别是哪个班级的同学?写出推理过程。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C C B C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C B B A C A C
1.B
【详解】①④:题干中,“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即只有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前件),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后件),这实际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其言推理的有效式是: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如果不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就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否定前件式;“如果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巩固了国防和强大了人民军队”是肯定后件式,①④正确。
②:如果巩固了国防和强大了人民军队,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肯定前件式,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无效式,②排除。
③:如果没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没有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这是否定后件式,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无效式,③排除。
故本题选B。
2.D
【详解】①:“有些去庙会的游客没有去灯会”是一个特称否定判断,进行换位推理后,“有些去灯会的游客没有去庙会”这一判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周延了,是一个错误推理,①错误。
②:“小明或者去了庙会,或者去了灯会”为相容选言判断,当两个选言支都为假时,该判断为假,因此“小明既没去庙会,也没去灯会”为真,②正确。
③:小刘如果不去庙会,就去灯会”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推理的有效式为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小刘去了灯会,所以小刘没去庙会”为肯定后件式,是无效推理,③排除。
④:“小张既参加了游园,又去了庙会”为联言判断,有一个联言支为假,则该判断为假,因此“小张或者没参加游园,或者没去庙会”为真,④正确。
故本题选D。
3.D
【详解】①:“将书法融入到剪纸艺术中”是“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和观赏价值”的充分条件,①错误。
②: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是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是种概念。“剪纸”与“民间艺术”这组概念是种属关系,②正确。
③:“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通过换质推理可得出“剪纸不是我国非传统的民间艺术”,③错误。
④: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判断。“既有书法的深厚端庄,又有剪纸的灵活生动”是一个联言判断且各个联言支为真,④正确。
故本题选D。
4.C
【详解】①:“共和党不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且获得国会参议院的控制权”,这是一个联言判断,①说法错误。
②:“有些选民对通胀等经济问题的焦虑、对非法移民问题的担忧是特朗普选举获胜的重要因素”,属于特称肯定判断,对其进行换质推理得出一个特称否定判断,不能再进行换位推理,②符合题意。
③:根据语境,两个特朗普均属于单称判断的主项,外延都是周延的,③说法错误。
④:青年选民、中年选民、老年选民是按年龄段划分,男性选民、女性选民是按照性别划分,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C
【详解】A:小项“组建国家数据局”在小前提中为主项,是周延的,而在推理中,前提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所以题干中的推理不涉及小项不当扩大的问题,A排除。
B:大项“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在大前提中为主项,是周延的,而在推理中,前提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所以题干中的推理不涉及大项不当扩大的问题,B排除。
C:中项“对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意义重大”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均作了谓项,且大小前提均为单称肯定判断,因此,中项均不周延,而在推理中,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题干中的推理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C正确。
D:这是一个三段论推理,大项是“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小项是“组建国家数据局”,中项是“对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意义重大”,分别各出现了两次,没有出现“四概念”,D排除。
故本题选C。
6.B
【详解】①②③④:根据“最终全班同学去了投票数较高的一个地方开展研学活动”且甲乙丙中仅有一个判断为真,可知甲、乙必有一真一假,丙只能为假,即“班长李佳去了桂林市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为假,那么班长李佳去了百色起义纪念馆,由于班长李佳是全班同学中的一员,那么高一 (1) 班的集体研学活动去了百色起义纪念馆,没去桂林市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①④正确 ,②③排除。
故本题选B。
7.C
【详解】①:“要么有罪,要么无罪,不存在第三种可能性”,体现了A和非A必有一真,没有违背排中律,①排除。
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该观点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②当选。
③:这个三段论应该是:正在被追捕的可以被立即扭送公安机关,张某是正在被追捕的,所以张某可以被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中项“正在被追捕的”在大前提(正在被追捕的可以被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中不周延,在小前提(张某是正在被追捕的)中也不周延,因此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③当选。
④:结论中的大项“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周延的,而在大前提中大项“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不周延的,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C。
8.C
【详解】①②:对“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行换位推理得出结论“有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民营经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前提中是不周延的,结论中不得周延,①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
③:“只要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增强民营经济发展韧性,就能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向好。”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而前提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③不符合题意。
④:“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增强民营经济发展韧性,是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重要支撑”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可写成“只有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增强民营经济发展韧性,才能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向好”,依据假言判断推理规则,有后必有前,可以推出“要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就要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增强民营经济发展韧性”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9.D
【详解】①:“有的绘画班的学生不是3班学生”为真,通过换位推理,不能推出“有的3班学生不是绘画班的学生”,因为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位推理,“绘画班的学生”在换位前不周延,换位后却周延了,违反了换位推理的逻辑规则,①说法错误。
②:“张同学或报了书法班,或报了陶艺班”属于相容选言判断,当且仅当它的所有选言支为假时,这个相容选言判断才为假,即“张同学既没报书法班,也没报陶艺班”为真时,它才为假,②说法正确。
③: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王同学说“我既不认为篆刻班的学生能在传承‘中华美学精神’活动中获奖,也不认为他们不能获奖”,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违背了排中律,而不是违背了同一律,③说法错误。
④:“只有王同学报了陶艺班,高同学才报篆刻班”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有效推理式为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如果高同学报了篆刻,王同学一定报了陶艺班”肯定了后件就能肯定前件,该推理为真,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0.A
【详解】①:大前提“获得奖牌的运动员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是全称肯定判断,谓项不周延,结论“石智勇没有为祖国和人民赢得荣誉”是单称否定判断,谓项周延,结论中的谓项即三段论的大项,根据三段论推理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中不得周延,该三段论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①符合题意。
②:前提中出现两次,结论中没出现的项是中项,中项是“获得奖牌的运动员”,②符合题意。
③④:“举重运动员石智勇”是小项,在前提中周延,没有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③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1.B
【详解】①:根据“驻地军事机关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军事训练”,可以换位推理得出“有些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军事训练的机关是驻地军事机关”,①符合题意。
②:根据“驻地军事机关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军事训练”,可以换位推理得出“有些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军事训练的机关是驻地军事机关”,然后再换质推理得出“有些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军事训练的机关不是非驻地军事机关”。“有些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军事训练的机关不是非驻地军事机关”是特称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位推理得出必然结论,因为会犯“扩大概念外延”的逻辑错误,故无法得出“所有非驻地军事机关都不应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军事训练”这一结论,②排除。
③:根据“驻地军事机关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军事训练”,可以换位推理得出“有些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军事训练的机关是驻地军事机关”。这里“有些”是特称判断,而“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军事训练的机关”是指所有的,是全称判断,扩大了“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军事训练的机关”的外延,犯了“扩大概念外延”的逻辑错误,③排除。
④:根据“驻地军事机关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军事训练”,可以换质推理得出“驻地军事机关不是不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军事训练”,再换位推理得出“不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军事训练的都不是驻地军事机关”,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2.C
【详解】①:根据材料,两个前提是正确的,①排除。
②④:在这个三段论推理中,大项(结论中的谓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却是周延的,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因此是推理结构错误,从而导致推理结论错误,②④正确。
③:根据三段论推理的规则,若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因此,否定的前提也是可以必然推出结论的,③排除。
故本题选C。
13.D
【详解】A:减量发展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高质量发展,这两个概念,并不是属种关系,而是交叉关系,A错误。
B: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是关系判断,“资源禀赋是孕育成长的物质基础,也是决定发展状态的关键因素”是联言判断,B错误。
C:“贪大求全就会顾此失彼”这一判断,是如果贪大求全,就会故此失彼,前一种情况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C错误。
D:对“这一‘源动力’并非无限”进行换质推理的真实结论是“这一‘源动力’是有限的”,D正确。
故本题选D。
14.C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某企业利润增长放缓,其原因或是产品成本上扬,或是市场消费不足,或是营销策略不佳”为相容选言判断。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断定其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因此,一个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正确的推理结构,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所以“若该企业产品成本下降,但利润增长放缓”,即否定了“产品成本上扬”,就可以肯定“或是市场消费不足,或是营销策略不佳”。
①:“要么市场消费不足,要么营销策略不佳”是不相容选言判断,根据以上推理可知我们肯定的是“或是市场消费不足,或是营销策略不佳”这一相容选言判断,①不选。
②③:肯定“或是市场消费不足,或是营销策略不佳”,即或者市场消费不足,或者营销策略不佳,或则二者同时存在,总而言之,市场消费不足和营销策略不佳,必有一真,②③正确。
④:肯定“或是市场消费不足,或是营销策略不佳”,是指市场消费不足和营销策略不佳,必有一真,不是必有一假,④不选。
故本题选C。
15.B
【详解】①:对“待遇好的工作是不轻松的”进行换质推理,联项“是”改为“不是”,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所以推出待遇好的工作不是轻松的,①正确。
②③:对“待遇好的工作是不轻松的”进行换位推理,主项与谓项位置互换,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得周延,可推出有的不轻松的工作是待遇好的,③正确,②错误。
④:本项是错误的换位换质推理推出的,结论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6.B
【详解】偷换论题是指在论证过程中偏离了原来的论题。材料中乙的回答将“我家离飞机场不远,,天天能看到飞机在头顶上飞”偷换为“飞机在你头顶上飞,你的耳朵早被震聋了”,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违反了同一律。
A:三段论推理中,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本推理中,中项“鸟”在前提中都是不周延的,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A排除。
B:医生的论题是“多喝开水(对健康有益之类的隐含意义)”,而小明回答的是“开水太烫(我喝不了,这是关于能否喝温度很高的开水的论题)”,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违反了同一律,B符合题意。
C: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与“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本项中这位同学的话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矛盾律,C排除。
D:本项属于联言判断,对马克思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判断,没有犯逻辑错误,D排除。
故本题选B。
17.A
【详解】①②: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一判断的主项“中国人”前面加上“一部分”成为特称判断,那是符合实际的;加上“全体”成为全称判断,则是对中国人的污蔑,①②正确。
③:将其谓项改为一个与原有性质判断相矛盾的判断,运用了换质推理的方法,不是换位推理,③排除。
④:下定义是通过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性质判断则是描述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题干中“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是一个性质判断,并没有运用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对“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进行定义,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8.C
【详解】A:①②两个判断都是否定判断,不能同时作为三段论的大小前提,A错误。
B:④作为大前提、①作为小前提对应错误,且违反了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的逻辑规则,B错误。
C:①和③分别作为大小前提,符合三段论的规则,C正确。
D:③作为大前提、①小前提对应错误,且违反了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的逻辑规则,排除D。
故本题选C。
19.A
【详解】①:该三段论推理中,中项“国有企业”在大前提中是不周延的,在小前提中也是不周延的,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①符合题意。
②:该三段论推理中,大前提中的“物质”指的是哲学上的物质,小前提中的“物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②符合题意。
③:“双否定前提”逻辑错误是由两个否定的前提得出必然结论。“石家庄是不靠海的,石家庄不是小城市”,前提中仅有一个否定,不符合“双否定前提”的情形,③说法错误。
④:该三段论推理中,大项“科学”在大前提中是周延的,在结论中也是周延的,并未犯“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A。
20.C
【详解】A:材料中“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这说明“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少年学生要立大志向、做奋斗者”的必要条件,不是选项中的充分条件,A不符合题意。
B:“要么立大志向,要么做奋斗者”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其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根据材料可知“立大志向”和“做奋斗者”可以同时存在,B不符合题意。
C:根据材料可知“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是“青少年学生要立大志向、做奋斗者”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才能立大志向、做奋斗者”正确,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C符合题意。
D:根据材料可知“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是“青少年学生要立大志向、做奋斗者”的必要条件,而“只要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就能立大志向、做奋斗者”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1.(1)
联言判断:健全预期管理机制,可以引导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和效果,有助于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联言判断为真的条件: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2)
①演绎推理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前提是真实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
②甲同学的推理不正确。健全预期管理机制需要多措并举,前提的各种措施应该是并列的联言判断,而不是选言判断。
③乙同学的推理不正确。推理前提是真实判断,但推理结构不正确。“政策解读、信息公开、新闻发布等方式加强与公众的信息沟通”是“确保政策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的必要条件。
④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是否定前件式或肯定后件式,乙同学肯定前件“通过政策解读、信息公开、新闻发布等方式加强与公众的信息沟通”,不能必然得出肯定后件“确保政策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分析】背景素材:健全预期管理机制
考点考查:复合判断、假言判断推理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个联言判断的语句,并说明此类判断为真的条件,需要调用联言判断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信息:健全预期管理机制,可以引导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和效果,有助于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联系教材知识:联言判断为真的条件。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分析两位同学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需要调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信息①:同学甲的判断→可联系教材知识:演绎推理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联言判断与选言判断的区分运用。甲同学的推理适用联言判断,而不是选言判断。
关键信息②:乙同学的推理→可联系教材知识:推理结构不正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推理的区分运用。乙同学的推理适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而不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2.①甲同学使用了(复合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它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判断正确。
②乙同学使用了(演绎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理由:乙同学运用了肯定后件式,后件真,前件一定真。损失少,措施做得好。(写出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概念或意义也酌情给分)推理正确。
【分析】背景素材:台风造成灾害
考点考查:复合判断、复合判断演绎推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说明类主观题,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指出甲、乙使用了何种判断或推理,说明结论是否正确并阐述逻辑理由,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等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如果Ⅲ级台风经过S市,那么S市就会发生灾害→可联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
关键词②:只有做好台风防范措施,才能降低损失。去年台风引起的损失少,就是因为防范措施好→可联系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肯定后件,可以肯定前件。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3.(1)①该推理正确。演绎推理,即由一般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要确保得到真实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该推理符合两个必备条件。②该推理正确。因为在不相容选言推理中,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③该三段论推理错误。该推理是一个三段论推理无效式,违反了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④该推理错误。因为在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中,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该推理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推理结构错误。
(2)血型判断:丁是O型。
推理过程:矛盾律要求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思维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与其否定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乙和丁两人的观点必有一假。根据已知条件,四人中只有一人的说法是假的,可以推断甲、丙观点为真,可见,根据丙的观点,丁是O型血。
【分析】背景素材:关于逻辑推理的示例
考点考查:演绎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三段论推理、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分析示例推理是否正确,需要分别调用演绎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三段论推理、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的有关知识,分析要有层次。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我是共产党员,我也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可联系: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该推理满足了前提真实、推理结构正确的条件,故正确。
关键词②:新任的班主任要么是男老师,要么是女老师;新任的班主任不是男老师,那一定是女老师→可联系不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由于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的选言支不可能都真,在不相容选言推理中,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故该推理正确。
关键词③:有的鸟不会飞,鸵鸟是鸟,所以鸵鸟不会飞→可联系在三段论推理中,“鸟”作为中项,在前提中未周延,因此违反了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故该推理错误。
关键词④:如果他不能在八点之前赶到公司,就失去面试的机会。他在八点之前赶到了公司,就一定不会失去面试的机会→可联系在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后件一定真,故该推理错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丁”,需要调用“逻辑思维基本要求”的有关知识,依据材料一,判断丁的血型,说明你的推理过程。回答判断说明类主观题,一般需要先判断,再进行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血型判断:丁是O型。
有效信息:甲说:“丙是A型。乙说:“丁是O型。”丙说:“如果我是A型,丁就是O型。”丁说:“我不是O型。经核查,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说法不真实→推理过程:矛盾律要求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思维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与其否定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乙和丁两人的观点必有一假。根据已知条件,四人中只有一人的说法是假的,可以推断甲、丙观点为真,可见,根据丙的观点,丁是O型血。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4.
提示:法官是用试探的方法来审案的,他是这样推论的:年轻人说在一棵大树下把钱交给了老头。如果这话是假话,那么,这个老头根本不知道什么地方会有这样的一棵大树。这样,当法官问老头“怎么样,他走到大树跟前了吗?”等问题时,老头应该回答说“不知道”,然而这个老头清清楚楚地知道这棵树在哪里,可见年轻人的话不假。因此,可以断定这个老头是很不诚实的。法官在这里显然是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来进行推论的。
【分析】背景素材:年轻人与老头谁诚实?
考点考查: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实为原因类主观题,设问要求法官为什么认为老头不诚实,并判决他还钱,需要调用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如果年轻人的话是假话,那么,这个老头根本不知道什么地方会有这样的一棵大树。老头清清楚楚地知道这棵树在哪里,可见年轻人的话不假→可联系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5.(1)因为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分别是1班、2班、3班和4班的同学,因此四名同学分别要么是1班的,要么是2班的,要么是3班的,要么是4班的,这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
(2)如果甲同学的自述是错误的,则甲不是1班的同学。根据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其他三名同学的自述是正确的,则乙是2班的,丙是3班的,甲是4班的,丁是1班的。
【分析】背景素材:同学对话
考点考查:复合判断、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等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可把握知识指向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定位。注意知识限定不要用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分别是1班、2班、3班和4班的同学,在四名同学的自述中,有三名同学的自述是正确的,有一名同学的自述是错误的→可联系教材知识不相容选言判断;
关键词②:甲:“我是1班的。”乙:“我是2班的。”丙:“我是3班的。”丁:“我不是3班的。”→可联系教材知识根据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乙是2班的,丙是3班的,甲是4班的,丁是1班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