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高中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上册长征胜利万岁长征胜利万岁七律·长征[ 近现代 ] 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CHANGZHENG五星红旗学习通读文章,明确线索,理清主要事件。鉴赏并掌握文章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感悟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了解历史背景,结合文本,体会长征精神的内核。目标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中共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了解作者了解背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了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430余人,共击溃国民党军队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本文就是长征的重要参与者杨成武将军对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后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回忆,记录了他的所思、所想、所感。题目解读“长征”又被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是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长征胜利”是指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万岁”这一表达欢呼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真实、广泛、突出。真实 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广泛 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 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特点长征的主要路线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二万五千余里。 其中: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从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零3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一万六千里。 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行程八千余里。 红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行程近万余里。(第1-8段):到达吴起镇(第9-22段):毛泽东指挥长征最后一战(第23-46段):毛泽东在全军干部会议上讲话宣布长征胜利课文脉络长征的起因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延安吴起镇,行程达二万五千里,开始长征人数8.6万;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由川陕苏区彰明、中坝等地出发,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开始长征人数8万;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开始长征人数1.7万;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行程近万里,开始长征人数7千。红军曾四次由毛泽东率领突破了国民党的“围剿”。但由于王明一意孤行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为保存充分的实力,中国红军被迫退出根据地瑞金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8.6万人,分别自瑞金、鄠都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长征的开端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血战湘江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此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红军主力就靠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21日,中央红军从冕宁泸沽地区分左右两路北进。25日,红一团一营二连17名勇士,强行渡过大渡河杀出一条生路,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北上夹击泸定桥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飞夺泸定桥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事情经过如下: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中央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决定北上抗日建立陕甘宁根据地。由于张国涛仗着人多势大,妄想领导中央,使红四方面军在北上中途掉头南下,因失败不得不转回三过草地,两越雪山,全军减员一半多,给革命造成重大损失。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红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右路军由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由四川毛儿盖出发,进入草地。经过七天到达草地尽头的班佑地区。草地环境恶劣,在此牺牲的红军将士达万人以上。过草地会宁会师1936年10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彻底胜利,中国革命重心成功地从南方长江流域胜利转移到西北黄河流域。会宁会师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革命力量的大汇合,是革命团结的象征,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础,是长征史上的丰碑。本文展示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形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消灭反动集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形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刻画了红军战士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通过对长征过程的描述,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现场感强。这时突然见前方川道里骨起一团团尘土,…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直接描写了敌人进入包围圈的场面,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本文详细地描写了围歼敌人的场面,请结合相关的段落谈谈这一场面描写有何特点?细节描写突出。“有的腿还挂在脚登里,硬给马拖着跑了”这一细节描写较为突出,表现了敌人在受到打击时的狼狈。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既详细地记叙了战斗的场面,又有相关的解说和议论使得描写详尽清晰。品读毛主席讲话的要点时间长征时间战斗时间休息时间行军时间途径地走过十一个省,走了两万五千里,是前所末有的长征。成就占领几十个城镇、筹款数百万元,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困难路途遥远,敌人围追堵截意义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告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不同的手法,来表现红军到达后无比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场面描写:第2段红四团指战员到达吴起镇后同志们“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描写了欢乐热烈的场面。动作描写:第2段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冲”“跑”的动作描写。第8段“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心理描写:第2段“我们都很高兴”。侧面描写:第4段“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灿烂的阳光”侧面烘托出指战员喜悦的心情。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它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下节课见!下节课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