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地理期末独立作业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T T F F T F T T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C C C B A C A C A B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答案 B C D A A D B B D A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题,共52分)29.(7分)(1)山地 山谷 山脊(3分)(2)D D位于下游,且峡谷狭窄,既节约成本,也便于蓄水(2分)(3)① ①路线可以利用海拔的落差,使河水自流入丙村,节省了修建成本(2分)30.(14分)(1)短 高 乙(3分)(2)公转 南北回归线(2分)(3)丁 甲 南半球 短于 极夜(5分)(4)北温带(1分) 冬季(1分) 冬季太阳正午高度角低,影子长(2分)31.(10分)(1)政治层面:推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精神层面: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4分)(2)主要原因: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品种多。(2分)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2分)(3)启示:要学习张骞的敢于冒险、 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精神,报效祖国。(2分)32.(21分)(1)说明中国是早期种植农作物的国家之一,并且南方多种植水稻,北方多种植粟。(2分)(2)两项重要成就:铁农具,牛耕(2分)影响: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1分)作用:汉代耧车,是新型播种工具,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2分,其他合理回答也可酌情给分。)(3)特点:①充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岷江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实现了乘势利导将水输送到低处。②无坝引水、自流灌溉 :利用水位差,通过鱼嘴实现“四六分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③科学合理布局 :都江堰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写出任意2点给2分)原因:都江堰建成之后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和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1分)(4)轻徭薄赋、休养生息;使西汉经济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2分)(5)①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②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大大提高;③手工业快速进步;④商业活跃,城市繁荣;⑤人口大幅增多。(任答一点1分,共3分。)(6) 农业兴盛是古代社会繁荣的基础在古代社会,农业的兴盛与否直接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与繁荣程度。经济上,农业为古代社会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政治稳定也离不开农业的支撑。例如,汉朝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发展,轻徭薄赋,农业得以迅速恢复与发展。这使得汉朝政权得到巩固,国力逐步增强,为后续汉武帝时期的开疆拓土与盛世局面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在文化领域,农业兴盛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而且农业生产本身所蕴含的勤劳、质朴、顺应天时等理念,也深深融入到古代文化价值体系之中,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魏晋南北朝时期贾思勰著作的《齐民要术》,就讲述了“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人和”的道理。农业兴盛在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极为关键的基础性作用,是古代社会走向繁荣的保障。(仅作参考,6分。)七年级历史地理期末独立作业一、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2.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3.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山脉。4.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的是元谋人遗址。5.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6.春秋时期的政治局面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的出现与禅让制有关。7.1921年,胡适提出:“在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推翻胡适这一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殷墟遗址发现的甲骨文字。8.历史学家陈寅恪在《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这说明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9.右图现象最能说明的是A.海平面上升 B.郑和下西洋C.地球是个球体 D.观察视野扩大10.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之一,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可以描述为①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②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巨行星③与太阳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邻 ④属于河外星系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看完“秋游颐和园”的研学活动后,小明手绘了颐和园游览地图(如下图)。读图,完成11-12小题。11.以下信息可以从地图上得到的是A.十七孔桥的长度B.颐和园在北京的位置C.八方亭位于南湖岛东南方向D.进入北宫门,首先看到知春亭12.小明计划前往颐和园,运用电子地图可以①查询从家到颐和园的公交路线②估算从家到颐和园的通行时间七年级历史地理 第1页 共6页(2025.01)③查阅长廊两侧的所有彩绘故事 ④查找颐和园附近的快餐店位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13-14小题。 13.图中①表示的大洋是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14.图中②和③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A.巴拿马运河 B.白令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乌拉尔山15.现代卫星测量技术表明,目前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其自然原因是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发生碰撞、挤压 B.近年来地中海蒸发旺盛,海平面下降C.尼罗河等河流水量减少,含沙量增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16.读下面“海底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②③④⑤所代表的海底地形名称分别为A.大陆架、大陆坡、海槽、海盆、洋中脊B.大陆坡、大陆架、海沟、洋盆、洋中脊C.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洋中脊D.陆架、大陆坡、海槽、海盆、洋中脊17.如下表所示,该资料可用来说明地点 云南元谋县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出土文物 炭屑、烧骨化石 头盖骨、牙齿化石史料实证价值 元谋人知道使用火 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 …A.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B.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C.元谋人和北京人生活方式一样 D.中国是原始人类的最早发源地18.下列属于河姆渡人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①干栏式房屋 ②人工栽培水稻③骨耜是典型的农业工具 ④广泛使用打制石器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19.“中原的‘诸华 ’‘诸夏 ’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上述材料描述的历史时期是A.部落联盟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七年级历史地理 第2页 共6页(2025.01)20.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发现了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夏王朝二里头遗址有宫殿建筑群和手工业作坊;安阳殷墟有商王和奴隶主的大型墓葬区等。这些考古成果共同反映了A.早期人类的进化和演变的规律 B.奴隶制国家形成和分封制确立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组织能力 D.阶级社会内部权力和财产分配21.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发展的体现。右图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使各方“权利分配处于平衡状态”,在平息战乱的同时扩展了周朝的疆土。由此可见,这一制度的目的是A.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奖励军功,授爵赐土C.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D.稳定统治,巩固疆土22.鲁迅先生说:“结果往往和英雄们的预算不同。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在却偏偏一部也不剩。”其中,“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秦始皇发布焚书令 B.秦始皇活埋一批儒生C.秦始皇修骊山陵墓 D.秦始皇推行儒家教育23.秦实现了大一统后,原来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的重要特征是A.权力的高度集中 B.在地方推行郡县制C.统一度量衡 D.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鲜卑姓汉姓拓跋元丘穆棱穆步六孤陆)24.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某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是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文景之治D.孝文帝改革25.下列符合图示观点的是A.魏晋时期政权并立B.统一趋势不断加强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东汉末年军阀割据26.下列选项的表述,与年代尺中朝代序号对应正确的是A.①开发江东 B.②短暂统一 C.③八王之乱 D.④休养生息七年级历史地理 第3页 共6页(2025.01)27.“书画同源”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成就斐然。以下代表作中属于魏晋时期书画成就的是①《兰亭序》 ②《女史箴图》 ③《多宝塔碑》 ④《清明上河图》 ⑤《洛神赋图》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28.山东省曲阜市中心鼓楼西侧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的祠庙(即孔庙),当讲解员为你介绍孔子核心思想时,你应该听到的是A.“仁”的学说 B.无为而治C.改革与法制 D.“兼爱”和“非攻”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2分)29.(7分)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地地形类型以________为主,虚线 A 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虚线 E 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3分)(2)C、D两地更适合修建水坝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丙村计划修建一条引水路线,图中①②两条线路中比较更合理的路线是________线路,理由是_____________。(2分)30.(14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圭表,是我国古人发明的一种天文仪器。“圭”是水平放置于地面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表”是垂直于地面的直杆。衡阳某地理社团利用圭表开展测量日影实践活动。材料二:如图,左下图所示二分二至日正午圭表日影长度,右下图为地球运动图。(1)左图中日影长度为oa,影子较________(填“长”或“短”),说明正午太阳升得较________(填“高”或“低”),此季节地球最可能位于右图中的________(填甲、乙、丙或丁)。(3分)(2)据右图推断,由于地球倾斜着身体围绕太阳进行________运动,所以太阳直射位置在(纬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日影长短的变化。(2分)七年级历史地理 第4页 共6页(2025.01)(3)我们期末考试期间,地球运行在从________到________阶段(填甲、乙、丙或丁),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填“南半球”或“北半球”),杭州的白天时间________(填“长于”或“短于”)晚上时间,此时,北极点附近________(填“极昼”或“极夜”)。(5分)(4)杭州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买房时考虑房屋采光,可以参考________(季节)的光照情况,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1.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印记。这些印记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博大内涵。阅读以下汉代印记资料,回答问题。(10分)【政治印记·制度留痕】材料一: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4分)【经济印记·凿空道路】材料二: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原……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遥远的东方。——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并阐述丝绸之路开辟的重要意义。(4分)【人物印记·精神永传】材料三:公元前138 年,张骞前往西域途中被匈奴抓住。在匈奴的威胁利诱面前,张骞威武不屈,“持汉节不失”,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3)根据材料三,指出张骞的事迹带给我们的启示。(2 分)32.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农业是古代经济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 分)材料一:以下是出土于不同地方的农作物遗存,距今约1万年。(1)以上考古发现的农作物遗存说明了什么?(2 分)七年级历史地理 第5页 共6页(2025.01)材料二:图一:春秋出现的农具 图二:穿着鼻环的牛尊(2)根据材料二图一、图二,指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两项重要成就及其影响,并结合所学,再举1例不同时期的农业先进生产工具,并说明其作用。(5分)材料三:以下是都江堰的图文资料(都江堰被称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它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将水输送到低处;利用水位差,通过鱼嘴实现“四六分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实现“水旱从人”。——李彬彬《李冰对中国统一事业的贡献》)(3)根据材料内容,概括都江堰的修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都江堰被称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的原因。(3分)材料四:汉高祖时期,下令军队官兵复员为民,把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文帝、景帝时期,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4)根据材料,概括西汉农业政策的特点,并阐述其影响。(2分)材料五: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孔季恭传》(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概括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具体表现。(3分)(6)综合上述资料及所学知识,以“农业兴盛是古代社会繁荣的基础”为标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6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不超过150字。)七年级历史地理 第6页 共6页(2025.0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01七年级历史地理答案(期末独立).docx 202501七年级历史地理试题卷(期末独立).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