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一、单选题
1.魏晋诗人陶渊明对菊花情有独钟,细致观察菊花的外在形态与生长环境,体会到“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的美韵,感悟到菊花与隐逸高洁品格的相通之妙,进而吟出“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等传世佳句。据此可知( )
①艺术素养的塑造源自丰富的社会实践
②人的灵感是成就卓越文艺作品的源泉
③不同个体对相同事物的审美标准存在差异
④进行文艺创作无法脱离真实的客观生活情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率先试行“证照分离”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至今,我国已先后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这些自贸试验区建设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推广至全国,成为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先手棋”,发挥了深化改革的“试验田”作用。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出( )
①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抓住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并寓于特殊性之中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球。在轨期间先后开展了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实验,为空间站长期稳定在轨运行积累了数据和经验。这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③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
④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我国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突破了可重复使用、高微重力保障、高承载比等方面的技术,可广泛服务于空间科学实验、航天新技术验证,以及航天育种、空间制药、空间材料制造等领域。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③科学实验是获得认识的最重要渠道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出租车“萝卜快跑”凭借其较低的乘车费用和无人驾驶技术吸引了不少乘车者。在带来优惠便捷的同时,不少人开始担心其技术不够成熟、数据安全和隐私泄露等问题会对乘客和交通产生不利影响。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个方面,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无人驾驶
②新事物要经历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更需悉心保护
③认识事物时把握主要方面,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看待它
④无人驾驶技术不会完全取代人类驾驶,我们无需过度担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某校依托当地优势,开设采桑养蚕、煮茧制扇等课程,让学生煮茧缫丝,亲历传统缫丝工艺,制作独具特色的蚕丝扇,感受古人的生活智慧,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实现学习从“认识”转向“实践”。该校的做法( )
①正确处理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②体现了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目的是在劳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④有助于感性认识上升到认识的高级阶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北京发出的和平之音再度传遍全球。2024年7月23日,巴勒斯坦14个派别在北京共同签署《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以下简称《北京宣言》)。这是巴勒斯坦14个派别首次齐聚北京举行和解对话,为饱受苦难的巴勒斯坦带来了宝贵希望。《北京宣言》( )
①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②是正确解决巴以冲突的前提
③有助于有计划、有目的地解决巴以冲突
④能够把解决巴以冲突问题变成现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2024年10月,我国北京大学某科研团队通过科学实验,实现了日冕磁场的常规测量,揭示了日冕磁场在约8个月时间内的演化规律。这是继2020年该团队测得首幅全局性日冕磁图后的又一重要进展,使太阳大气磁场的常规测量从过去仅限于最底层的光球扩展到日心距最大约1.6个太阳半径的日冕中。日冕磁场常规测量的初步实现,将促进黑子周期、日冕加热、太阳爆发及空间天气预报、日球层磁场演化等重大课题的研究。这说明( )
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科学研究活动将不断刷新世界的本质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一致性承认可知论 ④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天文学家通过“质光比”推测出宇宙之中还存在看不见的物质,将其取名为“暗物质”,并尝试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寻找。我国科学家发现,低频阵列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能以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宽的质量范围探寻“暗物质”。相关数据显示,人类离“暗物质”可能又近了一步。这表明( )
①认识工具的改进推动着人们认识的深化
②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人能认识一切事物
③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④人类对“暗物质”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在过去,人们追求炫耀性消费,认为这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近年来,哈尔滨平替三亚,“村超”平替“中超”,军大衣、花棉袄和雷锋帽平替品牌羽绒服……更多“95后”和“00后”开始践行“平替式、无溢价、质价比”的新消费和新生活。理性消费观念的兴起促进了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推动了国产品牌的崛起。这一现象说明( )
①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为认识的变化发展提供重要条件
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用新的认识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加拿大一枝黄花又名黄莺、麒麟草,花形色泽亮丽,上世纪30年代被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我国。但人们逐渐发现,其环境适应能力和繁殖力极强,会导致周边植物无法生长直至灭绝。2010年加拿大一枝黄花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并在全国范围内对其进行“剿灭”。由此可知( )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真理具有反复性 ③真理包含着谬误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准能集团矿山生态旅游区位于蒙、晋、陕三省区交界地带﹐黄河流经238千米,这里曾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生态环境脆弱。然而,准能集团通过创新生态修复模式,实现了从“十山九秃卷黄沙”到“林海苍茫锁高原”的华丽转变。这表明( )
①认识在实践基础上呈现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人类通过实践可以将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由于受到地球深部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的制约,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知始终存在局限。自2009年起,吉林大学便开始了“地壳一号”的艰辛研发历程。历经十余载的磨砺与实战,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验与突破,“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最终闪耀在了历史的舞台。这表明( )
①借助先进工具,人们能够穷尽对世界的认识
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事物的发展始于量变,重视量的积累就能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4年5月,萝卜快跑在武汉一次性投放1000辆无人驾驶出租车,1个月就产生了60万个订单。伴随未来无人驾驶出租车在各地大批量投入,将直接影响全国300万出租车司机和700万出租车、网约车司机的饭碗,预示着人工智能应用与社会民生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对此,有人点赞,有人质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抓主流,着重把握事物的主要方面
③任何事物都包含利和弊两个方面
④认识受到主体和客体等因素的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发现“祝融号”着陆区的沙丘表面存在结壳、龟裂、团粒化、多边形脊、带状水痕等特征,沙丘表面富含含水硫酸盐、蛋白石、含水铁氧化物等含水和矿物。这项研究填补了在火星低纬度地区存在液态水地面观测证据的空白,对了解火星气候演化历史、寻找宜居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表明( )
①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否定自身
②实践活动水平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
③实践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④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不断揭开物质世界的神秘面纱。同时,人们对新兴科技的前沿探索也不断对人类社会提出新的认知与管理挑战,与之相应的科学技术与社会领域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呈现出问题频发、论题不断、争议蜂起的新局面。这表明( )
①实践与认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②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③认识对象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④实践的发展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赫兹通信是解决未来空间海量数据实时传输与落地难题的重要技术手段,2024年10月3日,中国科学院实验团队成功实现基于超导接收的高清视频信号公里级太赫兹无线通信传输,这是太赫兹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太赫兹是频率范围在0.1至10THz、介于微波与光学红外之间的频段,是至今人类尚未充分认知和利用的频谱资源。它具有穿透能力强、光子能量低等特点,在天文观测、物体成像、宽带通信等领域显示了重大科学价值和实用前景。
为了解决相关领域技术难题,我国科研人员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太赫兹天文探测技术相关研究,经过近30年的前期技术积累,终于验证了超导技术在太赫兹无线通信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此次实验的成功不仅展示了我国在通信科学研究领域的深厚实力,也为国际通信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随着5G网络的逐步普及和6G技术的预研工作展开,太赫兹通信技术将在不久的将来引领全球通信网络的革命性转变,推动人类通信技术攀登新的高峰。
太赫兹通信技术攻关非一日之功,乃无尽之旅。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对此加以阐述。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期,科技对国家命运、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民生的影响范围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千千万万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奋力创新、默默耕耘。
桂某作为鱼类遗传育种学家,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鲫鱼是其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他在研究中意外发现银鲫具有“单性雌核生殖”的特征。按照国外学者的观点,银鲫生殖繁育的应该全是雌鱼。决定雌雄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银鲫会有这样的特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他和团队通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跑遍祖国的大江大湖,累计采集了5000多条鲫鱼样本,系统研究了银鲫的遗传基础和生殖机制,首次揭示了银鲫独特的多重生殖方式,找到了品种改良的方法,为系统精准开展银鲫的优良品种培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出的新品种实现了产量的大幅提升,为“菜篮子”稳产保供作出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桂某是如何追求真理的。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化目标为行动、把蓝图变现实,关键在落实。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提出要求,强调改革方案的设计必须把握客观规律,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增强改革取向的一致性,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强化跟踪问效,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深刻认识抓好改革落实的重要性,明确抓好改革落实的重要着力点,全党上下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分析应如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重离子治疗癌症,是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方式,早在1993年我国就有了开展重离子治癌研究的科研想法。在20世纪90年代,要推动“重离子治癌”从设想变为现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过漫长的努力,历经重重困难,多个科研团队进行反复实验,在2008年,科研人员终于设计建造出我国第一台规模最大的重离子同步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系统。国产医用重离子加速器从样机调试、设备检测到临床试验和审批注册,每项工作都在摸索中艰难前进。
束流强度关乎治疗效率,突如其来的插曲,让科研团队加班加点,检校装置的每个零件,从头验证每个步骤,最终实验证明了前期设想的正确性。2015年12月,首台国产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成功出束。2020年3月26日,武威重离子中心正式开始临床治疗。
科研人员立足专业领域,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新一代重离子治疗装置示范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随着技术进步和普及,重离子治癌整体价格有望降低,让更多患者享受到高科技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健康福祉。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中“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是怎样一步步实现重离子治癌成功的。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B C B B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C D D D
1.B
【详解】①②:社会实践才是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的源泉,人的灵感只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①入选,②说法错误。
③:材料未体现不同的人菊花审美标准不同,重点强调的是陶渊明个人从菊花中获得的感悟和对菊花的创作,③不选。
④:魏晋诗人陶渊明对菊花情有独钟,细致观察菊花的外在形态与生长环境,才有了其咏菊的佳作,说明进行文艺创作无法脱离真实的客观生活情境,④入选。
故本题选B。
2.D
【详解】③:这些自贸试验区建设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推广至全国,成为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先手棋”,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并寓于特殊性之中,③符合题意。
④: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推广至全国,发挥了深化改革的“试验田”作用,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唯一标准,④符合题意。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而不是特殊性,①错误。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而不是矛盾的特殊性,②错误。
故本题选D。
3.B
【详解】①:神舟十八号在轨期间的实验活动,推动了人们对空间站长期稳定在轨运行的认识,积累了相关数据和经验。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通过实践活动,人们能够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①正确。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排除。
③: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人们获得认识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等方式获得间接经验,③排除。
④: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轨开展实验,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活动,人们主动地去探索太空环境下各领域的知识,为空间站长期稳定在轨运行积累数据和经验,这体现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④正确。
故本题选B。
4.B
【详解】①: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唯一”说法错误,①排除。
②:我国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突破了可重复使用、高微重力保障、高承载比等方面的技术,可见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②正确。
③:科学实验是实践的方式之一,能够帮助人们获得认识,但不是获得认识最重要渠道,③排除。
④:实践十九号卫星可广泛服务于空间科学实验等领域,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④正确。
故本题选B。
5.C
【详解】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但不是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个方面,①说法错误。
②③:出租车“萝卜快跑”在带来优惠便捷的同时,也带来相应的一些问题,这启示我们认识事物时把握主要方面,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看待它,也启示我们新事物要经历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更需悉心保护,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体现的是无人驾驶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有点,不涉及其与人类驾驶之间的关系,④排除。
故本题选C。
6.B
【详解】①④:该校开设采桑养蚕、煮茧制扇等校本课程,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这种做法正确处理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有助于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①④正确。
②:该校的做法体现了认识运动具有上升性,要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没有体现认识具有反复性,②排除。
③:该校做法的目的不是在劳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而是进一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③排除。
故本题选B。
7.B
【详解】①③:《北京宣言》作为一种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巴勒斯坦14个派别共同签署的《北京宣言》,有助于有计划、有目的地解决巴以冲突,①③符合题意。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解决巴以冲突的前提,而不是《北京宣言》,②不选。
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够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北京宣言》作为一种意识对解决巴以冲突问题具有指导作用,但不能把解决问题变成现实,④不选。
故本题选B。
8.D
【详解】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但材料强调的是认识世界,没有涉及改造世界,①排除。
②: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刷新世界的本质” 说法错误,②排除。
③:北京大学科研团队通过实验常规测量了日冕磁场,并揭示了其约8个月的演化规律,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一致性,思维能准确反映存在,③正确。
④:日冕磁场的初步测量将推动对太阳黑子周期、日冕加热、太阳爆发和空间天气预报等关键问题的研究,说明了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④正确。
故本题选D。
9.B
【详解】①③:材料指出低频阵列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能以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宽的质量范围探寻“暗物质”,帮助人们获得对“暗物质”更多的认识。这表明认识工具的改进推动着人们认识的深化;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①③符合题意。
②:从长远的角度看,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没有永远认识不了的事物。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是有局限性的,从这个角度看,认为人能认识一切事物的说法不妥,②不选。
④:材料主要强调认识工具改进对认识的推动作用,而非强调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0.A
【详解】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从炫耀性消费到理性消费,这种认识的变化发展正是时代和实践发展的结果,①正确。
②:人们对消费的认识从过去的炫耀性消费到现在的理性消费,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②正确。
③:材料中的理性消费并不是完全代替炫耀性消费,而是消费观念的一种转变和升级,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③不选。
④:材料主要描述的是消费观念的变化,而不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需要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④不选。
故本题选A。
11.B
【详解】①④:加拿大一枝黄花从引进我国到被我国“剿灭”的过程体现了世界是物质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④正确。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而不是真理,②排除。
③: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中不包含谬误的成分,③排除。
故本题选B。
12.C
【详解】①:材料体现了认识的发展和上升性,但是没有涉及认识的无限性,①排除。
②④:准能集团通过创新生态修复模式,实现了从“十山九秃卷黄沙”到“林海苍茫锁高原”的华丽转变,这表明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人类通过实践可以将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②④符合题意。
③: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排除。
故本题选C。
13.C
【详解】①:物质世界是运动发展的,人们不能够穷尽对世界的认识,①排除。
②:由于受到地球深部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的制约,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知始终存在局限,这说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②符合题意。
③:“地壳一号”历经十余载的磨砺与实战,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验与突破才得以成功,这表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符合题意。
④:重视量的积累不一定就能实现发展,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且发展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4.D
【详解】①:无人驾驶的利弊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不是主次矛盾的关系,材料不涉及抓重点,抓主要矛盾,①不符合题意。
②:无人驾驶有优点,但将直接影响全国300万出租车司机和700万出租车、网约车司机的饭碗。这说明了要全面看待无人驾驶的利弊,并分清主流和支流,②符合题意。
③: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但这两个方面是什么要具体分析,不能笼统说任何事物都利和弊两个方面,③错误。
④:对于无人驾驶,有人点赞,有人质疑,不同的人产生了不同的见解,这说明认识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5.D
【详解】①:真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超越自身,①错误。
②:材料反映的是随着实践水平的提高,我国科研人员对沙丘表面的认识进一步向前发展,未强调实践活动水平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②不选。
③:我国科研人员通过研究“祝融号”着陆区的沙丘表面特征填补了在火星低纬度地区存在液态水地面观测证据的空白,表明实践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③正确。
④:这项研究填补了在火星低纬度地区存在液态水地面观测证据的空白,对了解火星气候演化历史、寻找宜居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表明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6.D
【详解】③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新兴科技的前沿探索不断揭开物质世界的神秘面纱,同时也不断对人类社会提出新的认知与管理挑战,这说明认识对象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也说明实践的发展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③④正确。
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二者不是相互依赖的关系,①错误。
②: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②错误。
故本题选D。
17.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坚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验证超导技术在太赫兹无线通信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攻克相关领域的技术难题,是我国科研团队通过无数次的实验调整和优化才完成的;该技术为我国在太赫兹通信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为太赫兹通信技术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应与时俱进,推动其引领人类通信技术实现革命性转变。
【分析】背景素材:太赫兹通信技术
考点考查: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对太赫兹通信技术攻关非一日之功,乃无尽之旅加以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关键词①:我国科研人员经过近30年的前期技术积累,终于验证了超导技术在太赫兹无线通信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为国际通信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可联系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相关知识。
关键词②:太赫兹通信技术将在不久的将来引领全球通信网络的革命性转变,推动人类通信技术攀登新的高峰→可联系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相关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8.(1)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桂某在研究中发现了银鲫新特征,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通过走访采集鲫鱼样本,并通过系统研究,找到了鲫鱼品种改良的方法,实现重大科技突破;运用新技术指导银鲫品种改良取得成功,证实了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分析】背景素材:桂某首次揭示了银鲫独特的多重生殖方式
考点考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运用认识的特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及其方法论的知识,说明桂某是如何追求真理的。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他和团队通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可联系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及方法论。
有效信息②:跑遍祖国的大江大湖,累计采集了5000多条鲫鱼样本,系统研究了银鲫的遗传基础和生殖机制→可联系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9.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深化改革的部署要通过实践落地。
②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方案设计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③遵循有序性,立足整体,优化组合,注重各项举措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从而实现最优目标。
④落实落细,走好每一步,做好量变,促成改革最终的质变。
⑤抓重点,明确改革落实的重要着力点,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⑥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提高人们对改革落实的重要性,积极投入改革的实践中去。
【分析】背景素材: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考点考查: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探索认识的奥秘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需调用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化目标为行动、把蓝图变现实,关键在落实。→可联系教材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关键词②:强调改革方案的设计必须把握客观规律。→可联系教材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关键词③: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增强改革取向的一致性,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可联系教材系统优化的知识。
关键词④: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可联系教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⑤:明确抓好改革落实的重要着力点。→可联系教材主要矛盾的知识。
关键词⑥:深刻认识抓好改革落实的重要性。→可联系教材意识的作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0.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多个科研团队历经重重困难,进行反复实验,终于设计建造出我国第一台规模最大的重离子同步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系统。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国产医用重离子加速器从样机调试、设备检测到临床试验和审批注册,每项工作都在摸索中艰难前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研团队加班加点,检校装置的每个零件,从头验证每个步骤,最终实验证明了前期设想的正确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随着技术进步和普及,重离子治癌整体价格有望降低,让更多患者享受到高科技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健康福祉。
【分析】背景素材:重离子治疗癌症
考点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能力考查: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类主观题,需调用《哲学与文化》中“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是怎样一步步实现重离子治癌成功的,可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来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多个科研团队历经重重困难,进行反复实验,终于设计建造出我国第一台规模最大的重离子同步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系统→可联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有效信息②:国产医用重离子加速器从样机调试、设备检测到临床试验和审批注册,每项工作都在摸索中艰难前进→可联系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有效信息③:科研团队加班加点,检校装置的每个零件,从头验证每个步骤,最终实验证明了前期设想的正确性→可联系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有效信息④:随着技术进步和普及,重离子治癌整体价格有望降低,让更多患者享受到高科技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健康福祉→可联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