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32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32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实践是认识的 ____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_________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_____
—实践是认识的 _____
—特点: __________、 _______、社会历史性
— _____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理性认识
来源
目的
唯一标准
动力
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 _________的物质活动
实践
客观世界
客观物质性
反作用
决定
— ___ __ 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
— 含义:主体对客体的
认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能动反映
复习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认识
客观对象
真理
谬误
相符合
不符合
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正确的理性认识
错误的认识
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
误区:任何真理中都包含谬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一、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内容
形式
对象
性质
1.真理的含义
2.真理的最基本属性
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1)任何真理所反映的内容(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客观的。
(2) 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活动)是客观的。
(3) 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一、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其形式是主观的,属于认识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
正确的认识(真理),其内容上是客观的,检验的标准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为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
①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
②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
所以,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最基本属性
一、真理是客观的
【原理】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客观的,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方法论】
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一、真理是客观的
冰块
玻璃
食盐
蜡烛
物理题:请用物理知识将以下四种物品分为两类。
晶体:冰块、食盐;非晶体:玻璃、蜡烛
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右一在接受采访
 “当我告诉人们,我发现了准晶体的时候,所有人都嘲笑我。但我并不在意,我知道我是对的,他们是错的,时间终于证明了这一点。”
准晶体,是一种介于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固体。准晶体具有与晶体相似的长程有序的原子排列,但是准晶体不具备晶体的平移对称性。因而可以具有晶体所不允许的宏观对称性。
1.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角形内角和
>180°
三角形内角和
<180°
三角形内角和=180°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前苏联的
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的
社会主义革命
“先在城市夺取政权”
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
理论
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
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
2.真理是具体的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超出历史条件、不切实际运用于另一条件,真理就变成谬误。
(2)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①对立:二者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界限是确定的,不容混淆的;
②统一: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真理与谬误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②真理具有唯一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③真理都是有条件的。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④真理都是具体的。相对于特定的过程
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与谬误不容混淆
坚持真理
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发展真理
真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何理解的?
原理 原理(世界观) 方法论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知识小结: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面对网络民主的发展,有人担心地提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的热议中走失”。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它没有认识到(  )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C.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D.真理都是具体的
A
解析 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真理有且只有一个,所以真理不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的热议中走失。该题突出反映了真理的客观性。
当堂达标
2.读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时,小华觉得诗人写错了,应该深草才能没马蹄。后经查阅才明白诗人描写的是早春景象,“浅草”是刚生长出来的草,“才能”是刚刚好的意思。由此可见(  )
A.真理总是相对而言的
B.纠正谬误是获得真理的基础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超越历史条件才能获得真理
C
解析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A错误;实践是获得真理的基础,B错误;D违背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原理,表述错误。
当堂达标
1992年,党的1党的14大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起基础性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70过年来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处于一个动态变化之中。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49-1952年,过渡时期的“政府与市场的并存”
1953年-1978年,计划体制下的“政府对市场的侵蚀”
1978-1992年,探索时期“计划为主与市场为辅”
1992年至今,新时期“市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1992年,党的14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我们党对市场作用的认识经过了以下历程:
1992年
党的16大提出,要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2002年
党的17大提出,要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07年
党的18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18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012年
2013年
1. 党对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认识,为什么处于动态变化中?
2.党对市场作用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体现了认识的哪些特点?
3.我们对市场作用的认识是否终结了?对此有何启示?
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右一在接受采访
 “当我告诉人们,我发现了准晶体的时候,所有人都嘲笑我。但我并不在意,我知道我是对的,他们是错的,时间终于证明了这一点。”
准晶体,是一种介于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固体。准晶体具有与晶体相似的长程有序的原子排列,但是准晶体不具备晶体的平移对称性。因而可以具有晶体所不允许的宏观对称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
(1)原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①认识的主体: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
②认识的客体: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表现: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过程: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
1.认识具有反复性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原因:
①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
②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③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2)结论: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2)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3)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3.认识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上升性)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任何僵化的、静止的、停滞不前的观点。
4.方法论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主体受限,
认识客体复杂多变,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反复性
认识对象无限且变化,
认识主体世代延续,
认识基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
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无限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上升性
实践-认识-新的实践-新的认识
并不意味认识永远无法达到真理
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真理亦然
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些人同样患有某种肺炎 该肺炎具有传染性 导致该肺炎传播的是一种病毒 专家发现这种病毒,并且定名为新冠病毒 感染新冠病毒会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 新冠病毒会出现无症状感染者 出现了变种毒株
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说明:认识是一个经历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
(1)是什么: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P55
(2)为什么:认识受到各种条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认识主体
认识客体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3)方法论:要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1)为什么?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
认识的主体(人类)
认识的基础(实践)
——无限变化
——世代延续
——不断发展
整个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虽然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是有限性的,但构成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却是无限性。
(2)认识无限性方法论: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前进性、上升性
为什么认识具有上升性?
认识运动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者螺旋式上升。所以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的方法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小结: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主体、客体、基础),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追求真理是
一个过程
真理的含义
和基本特征
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具有上升性
含义
特征
方法论要求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在20世纪,杂交玉米的推广境遇和今天转基因玉米的境遇大同小异,被很多人认为是洪水猛兽。现如今,杂交技术已被公众接受,成为公众放心的安全技术。这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具有(  )
A.物质性和能动性
B.自觉选择性
C.反复性和上升性
D.主动创造性
C
解析 题目反映人们对杂交玉米等的认识有一个从认为不安全到认为安全、从不接受到接受的过程,这体现了认识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也是一个上升的过程,C正确,其余选项不合题意。
当堂达标
判一判
1.真理就是理性认识。( )
提示:真理≠理性认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只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就是真理;理性认识也可能是错误的。
X
2.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
提示: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并非总是不同。
3.真理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真理。( )
提示: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判一判
4.任何真理都是客观和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真理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
提示:任何真理都是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提示: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终极真理。
7.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8.认识的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提示:真理具有无限性,没有终极真理
提示:真理和谬误有明确的界限,不能混淆
提示:认识运动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