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一学期宁波五校期中联考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选择题部分1. 智利番茄种根系发达、抗旱,多腺番茄种抗线虫、耐低温。育种专家利用这两品种番茄培育出兼具两者优点的新品系。此育种方法是( )A. 诱变育种 B. 基因工程育种C. 多倍体育种 D. 杂交育种2.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 细胞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 B.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C. 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 D. 浆细胞合成抗体3. 某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医生喷涂外用麻醉药处理其伤处,使他暂时感觉不到疼痛,以便能继续比赛。该药物作用的结构是( )A. 神经中枢 B. 感受器 C. 突触 D. 效应器4. 一般情况下,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 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 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 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变 D. 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反射活动多种多样,几乎全身的每一块骨骼肌和内脏器官都有反射活动。上课铃声响起时,同学们立刻会走进教室,这一行为属于条件反射,涉及多个神经元的活动。请回答以下小题:5. 神经元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均能迅速发生反应B. 神经元的轴突就是由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神经C.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D. 该条件反射的完成涉及的神经元数目多于3个6. 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此刻①处Na+内流,②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B. 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峰值保持稳定不变C. 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D. 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膜外,指针会发生偏转7. 如下概念图中a代表某一生物学名词,其包括b、c、d、e四部分内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a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4种元素,则b e可代表C、H、0、NB. 若a表示植物细胞单层膜的细胞器,则b e可代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C. 若a表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则b e代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D. 若a为消化酶合成与分泌所经过的细胞器,则b e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8. 支原体是一类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的微小生物,会引发支原体肺炎等疾病。如图为支原体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支原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遗传物质是DNA和RNAB. 能完成蛋白质合成等生命活动C. 与细菌的区别之一是没有细胞壁D. 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9. 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幼年时激素③过多会导致患呆小症B. a表示下丘脑,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 血液中激素③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②分泌增加D. 激素②促进激素③分泌的调节过程同时存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10. “分离”是细胞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现象。下列有关细胞中分离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将处于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原生质层都能恢复原状B. 雄性兔的胚胎干细胞在分裂时,X染色体和Y染色体会分离C.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时,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本物种的2倍D.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经复制形成的两组中心粒在前期分离11. 如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虚线表示细胞免疫B. 图中甲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而乙细胞则不能C. 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与记忆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有关D. 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后,会引起记忆细胞、浆细胞细胞周期变短1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该实验条件下,噬菌体每20分钟复制一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B. 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了模板、原料、酶和能量C. A组试管III中含32P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较低D. B组试管III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与接种后的培养时间成正比13. Danon病是一种X染色体上L基因突变导致溶酶体相关膜蛋白L蛋白缺乏引起的疾病。女性患者发病晚,有一个L基因突变就致病;多数男性患者发病早,症状更严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 该病女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C. 患病家系的女性生育前应进行基因检测D. 男女发病不同可能与L蛋白的量有关14. 纯种黑檀体长翅果蝇和纯种灰体残翅果蝇正、反交得到F1均为灰体长翅,F2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与黑檀体残翅的比例接近9:3:3:1。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亲本黑檀体长翅果蝇产生两种配子,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 黑檀体残翅的出现是由于F1雌雄果蝇均发生了基因重组C. F1灰体长翅果蝇的测交后代中,重组类型占50%D. 果蝇F1和F2群体中残翅基因的频率未发生改变15. 许多淡水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产卵,常取同种鱼的脑垂体研碎注入鱼体内,可促使其产卵,这主要是利用垂体中含有( )A. 性激素 B. 促甲状腺激素C. 促性腺激素 D. 生长激素16. 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B.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 抗利尿激素受体位于肾小管、集合管 D. 血浆渗透压上升时,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17. 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 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C. 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D. 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18. 巨噬细胞是极为重要的免疫细胞。下列有关巨噬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巨噬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 巨噬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识别与结合病原体的受体C. 巨噬细胞可吞噬入侵的病原体D. 巨噬细胞可参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19. 如图所示为在抗原注射前后的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指示为抗原注射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抗原,甲、乙两曲线代表的抗体由不同的浆细胞产生B. 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C. 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可有较大的差异D. c时间段甲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抗原类似的抗原的刺激20. 图a为三角叶滨藜和野姜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图b为长期在一定光强下生长的两株三角叶滨藜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相同光强三角叶滨藜净光合速率大于野姜B. 野姜能够在较低光强达到其最大光合速率C. PAR>800时增加CO2可能会提高野姜光合速率D. 图b表明叶片的光合作用特性与其生长条件有关二、非选择题部分21.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1)流感病毒必须在_____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_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并分泌______与抗原结合。(3)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_(选择并排序)等。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该不能与_______特异性结合。依据本实验结果,研究者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从免疫效果较好的康复者血清中提纯并纯化NA抗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获取相应的基因并利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制备疫苗。22. 请回答有关内环境稳态的有关问题。Ⅰ.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为验证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滴管等。材料用具中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①设计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②先向A组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再依次滴入等量乳酸,测量pH并记录入表。③向B组的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再依次滴入等量_______________,测量pH并记录入表。(3)结果预测:A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降低,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Ⅱ.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5)图中③、⑤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A. 神经递质 B. 载体蛋白 C. 性激素 D. 血红蛋白 E. 呼吸酶 F. 细胞因子(6)若⑥表示侵入内环境的某种病毒,则机体将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清除该病毒。其中,产生细胞因子的是___________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的是_______________细胞。(7)图示表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_____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23. 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该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如甲图所示;“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乙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在正常人体内,兴奋到达神经—肌肉突触时,储存在______中的乙酰胆碱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兴奋,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_____和_____,使乙酰胆碱受体数量下降和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重症肌无力。(2)根据乙图分析: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______,X激素的分泌量_______。由此判断,Graves氏病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______,该病患自身的产热量______散热量。(3)两种病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都被免疫系统视作______,从而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这两种病均属于_____。24. 以下两对基因与鸡羽毛的颜色有关: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而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是B或b表现的前提,tt时为白色羽。各种羽色表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型。(2)杂交组合TtZbZb×ttZBW子代中芦花羽雄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该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3)一只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芦花羽∶全色羽=1∶1,则该雄鸡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4)一只芦花羽雄鸡与一只全色羽雌鸡交配,子代中出现了2只芦花羽、3只全色羽和3只白色羽鸡,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其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理论上为____________________。(5)雏鸡通常难以直接区分雌雄,芦花羽鸡的雏鸡具有明显的羽色特征(绒羽上有黄色头斑)。如采用纯种亲本杂交,以期通过绒羽来区分雏鸡的雌雄,则亲本杂交组合有(写出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25. 某实验小组为验证KHCO3对某植物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甲、乙两组不同处理的实验。甲组制备了叶绿体悬液,乙组将等量植物幼苗叶片切割成1mm2的叶小片分别进行实验,然后在适宜光照、20℃恒温条件下用氧电极测量这两组植物的O2释放速率,结果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情况下,分离出细胞中的叶绿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2)清水组的叶小片中无O2释放,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有同学认为KHCO3浓度为0.05mol·L-1时,两组实验的O2释放速率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光合速率不同,你____________(填“认同”或“不认同")此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3)科研人员通过研究拟南芥发现,与WT(野生型)相比,突变体t1和t2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及位置不同(如图2所示,不考虑叶绿体的运动),进而引起光合速率差异,但三者叶绿素含量及其他性状基本一致。①据图2分析,引起三者光合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不同。②植物光合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据图2分析,t1和t2相比,光补偿点更高的是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答案1-4【答案】D【答案】A【答案】B【答案】D【答案】5. D 6. A7-10【答案】D【答案】A【答案】C【答案】D11-15【答案】D【答案】C【答案】B【答案】A【答案】C16-20【答案】C【答案】D【答案】D【答案】B【答案】A21【答案】(1)活细胞(宿主细胞)(2) ①. 浆(效应、效应B) ②. 特异性抗体(抗体)(3) ①. a、c、e ②. D63 ③. 流感病毒22【答案】(1)Na2CO3和乳酸(2) ①. 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 ②. Na2CO3溶液(3)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升高,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4)动物血浆可以维持pH的稳定,说明动物血浆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5) ①. A ②. F(6) ①. (效应)Th ②. (效应)Tc(7)神经-体液-免疫23【答案】(1) ①. 突触小泡 ②. 乙酰胆碱受体被胞吞并分解 ③. 未胞吞的受体无法与乙酰胆碱结合(2) ①. 减少 ②. 增加 ③. 高 ④. 等于(3) ①. 抗原 ②. 自身免疫病24【答案】 ①. ZW ②. 1/4 ③. 1/8 ④. TTZBZb ⑤. TtZBZb×TtZbW ⑥. 3/16 ⑦. TTZbZb×TTZBW;TTZbZb×ttZBW;ttZbZb×TTZBW25【答案】(1) ①. 差速离心法 ②. KHCO3的浓度及对叶片的处理方式(2) ①. CO2浓度低,此时叶小片的光合速率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或CO2浓度低,此时叶小片的净光合速率小于或等于0) ②. 不认同 ③. 甲组测的是叶绿体释放O2的速率(即总光合速率),而乙组测的是叶小片释放O2的速率(即净光合速率),有无呼吸作用消耗O2是二者O2释放速率存在差异的原因(3) ①. 叶肉细胞向光面的叶绿体分布数量 ②. t2 ③. t1叶肉细胞向光面的叶绿体较多,t2叶肉细胞向光面的叶绿体较少,因此,t2需要更强的光照才能达到光补偿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