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练习 2024-2025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练习 2024-2025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练习
一、单选题
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关于改革开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B.改革率先在城市取得突破,并由城市转入农村
C.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社会制度
D.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2.小岗破冰、深圳兴涛、海南弄潮、浦东逐浪、雄安扬波……四十余载波澜壮阔,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改革开放( )
①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②是回答世界之问、决定人类命运的关键一招
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④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关头,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 )
①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在经济领域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谱写了改革开放的壮丽篇章。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实践的硕果累累,已经充分验证了改革开放( )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②伟大觉醒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③不停顿、不止步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目标的必然要求
④通过改变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从而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邓小平理论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建设小康社会”“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设想,指导我们党制定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在他的引领和推动下,我国开启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向经济快速发展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跨越的新局面。由此可见,邓小平同志( )
①坚定捍卫了光辉的社会主义旗帜
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世纪
③带领党和人民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198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下列事件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的有( )
①党的八大明确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党的二十大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立足国情在干中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材料主旨的是( )
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要长期坚持下去
②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③党的十二大提出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场接力跑,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3年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以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实际行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①孕育着解决各种困难的具体方法
②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③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性因素
④是全国各族人民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是因为( )
①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向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我国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了城市
③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重新在党内得到确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深圳经济特区的“杀出一条血路”、浦东开发开放、中国入世……每一步都写满了艰辛,凝固成经验与成就,传递推动人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②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
③中国入世一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④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⑤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A.⑤②④③① B.②③⑤④①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③⑤④
11.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意义重大。围绕改革开放的意义同学们提出不同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改革开放( )
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②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③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④是永无止境的,因此停顿和倒退就没有出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经过新时代十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下列改革开放时期的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党的十四大——标志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格局基本形成
④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于2024年10月15日开幕,本届广交会为全球采购商提供品类齐全、物美价优、便捷高效、信誉保障的一站式贸易平台。新时代,我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基于( )
①我国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②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④改革开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招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重大事件是( )
A.1980年建立深圳经济特区
B.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
15.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1979年至2023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8.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的平均增速,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4.8%,居世界第1位。取得这样的成就,原因有( )
①我国改革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②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
③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④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三十载北斗追梦,看今朝领航苍穹。从1994年北斗系统工程立项至2024年的30年间,几代北斗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坚持自主创新,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为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骄人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
①坚定道路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技强国发展之路
②坚定制度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
③坚定理论自信,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展现了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④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为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只有植根历史文化沃土,才能根深叶茂。中国共产党人在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勇敢拥抱马克思主义,并将二者融会贯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得中华文明得以振衰起弊、浴火重生,使得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说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①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③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的。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关系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规定了根本方向
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指明了方向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六个必然要求”,深刻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中排在首位的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摆在首位,是因为(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各领域
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④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不同发展时期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党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创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下选项中理论主题和时代课题相一致的是( )
①邓小平理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③科学发展观: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简答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从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到力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生效;从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搭建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国际经贸合作平台……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不仅让中国的发展惠及国际社会,也让看好中国发展前景成为世界普遍共识。
改革开放是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书写中国同世界合作共赢新篇章。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世界来说,这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将为世界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新征程上,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谱写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新篇章,中国人民必将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前行、共谋发展,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是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书写中国同世界合作共赢新篇章”的理解。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
【改革增底气】改革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新时代以来,要加强各项改革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合,把握改革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开放添活力】东方风来,浦江奔涌。2023年11月5日,上海“四叶草”再度迎来“进博时间”。六天时间里,这场全球经贸盛会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架起沟通世界的桥梁,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目前,我国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一大国,是近200个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将持续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释放庞大市场的新动能、新优势,为增强世界经济韧性注入蓬勃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行稳致远。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坚持“四个自信”,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些重要会议上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坚持守正创新,既要有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四个自信”不动摇,又要有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习近平2024年7月18日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程,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努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习近平2024年9月14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要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把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习近平2024年9月20日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地宣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办冬奥,言必信、行必果。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知识,阐述我们为什么“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立项实施。砥砺奋进,春华秋实。20年来,中国探月工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屡立新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度对接续实施月球探测、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作出战略擘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政府、军队、科研机构、企业协同推进,工程总体和探测器(卫星)、运载火箭、发射与回收、测控、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集成一体。嫦娥四号突破月背着陆这一世界难题,嫦娥五号从月球正面北半球成功采回迄今研究发现的“最年轻”月壤,嫦娥六号带回人类第一份月背样品……中国探月工程摘星揽月,不断攀上世界航天科技新高峰。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国探月工程何以摘星揽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A A C C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D C A A C B D D
1.D
【详解】A:三大改造完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错误。
B:改革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并由农村转入城市,B错误。
C:改革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根本变革社会主义制度,C错误。
D: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 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 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D正确。
故本题选D。
2.C
【详解】①:改革开放使中国能够快速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与世界接轨,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①正确。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而不是回答世界之问、决定人类命运的关键一招,②排除。
③: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完善,所以,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③正确。
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体现了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④正确。
故本题选C。
3.B
【详解】①④: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①④入选。
②: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②不选。
③: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③不选。
故本题选B。
4.A
【详解】①③:四十多年的成果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不停顿、不止步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目标的必然要求,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不是强调伟大觉醒,而是强调觉醒之后的实践成果,②不合题意。
④: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不仅仅是精神面貌,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5.A
【详解】①:由材料“邓小平理论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可知,邓小平同志坚定捍卫了光辉的社会主义旗帜,①正确。
②: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世纪,②与题意不符。
③:材料“在他的引领和推动下,我国开启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向经济快速发展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跨越的新局面”,说明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③正确。
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④错误。
故本题选A。
6.C
【详解】①: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试题的时间限定为1982年以后,①排除。
②③: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二十大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都符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且符合题中时间指向,②③正确。
④: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试题的时间限定为1982年以后,④排除。
故本题选C。
7.C
【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而“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要长期坚持下去”强调的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性,①不选。
②:材料强调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体现了找到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②正确。
③:材料强调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党的十二大提出“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现了找到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③正确。
④:材料强调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场接力跑,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强调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不选。
故本题选C。
8.C
【详解】②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②④正确。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没有孕育着解决各种困难的具体方法,①排除。
③: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③排除。
故本题选C。
9.B
【详解】①④: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重新在党内得到确立,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向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①④正确。
②: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了城市,②排除。
③:1992年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③排除。
故本题选B。
10.C
【详解】②: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②排在第一位。
①: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①排在第二位。
⑤: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⑤排在第三位。
③: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③排在第四位。
④: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④排在第五位。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⑤③④。
故本题选C。
11.A
【详解】①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①③符合题意。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②不符合题意。
④: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但这不是改革开放的意义,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2.A
【详解】①: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部署,①说法正确。
②: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②说法正确。
③: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③说法错误。
④: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3.D
【详解】①:该选项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表现,不是原因,①排除。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排除。
③④: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因此我国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4.C
【详解】A: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A不符合题意。
B: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B不符合题意。
CD: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C正确,D排除。
故本题选C。
15.A
【详解】①: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放宽了市场准入,扩大了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外资,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①正确。
②:这一事件发生在1956年,距离1979年有一段时间差,因此与1979年至2023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关系不大,②排除。
③: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③正确。
④: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深不能直接作为论证我国取得这样成就的原因,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6.A
【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三十载北斗追梦,骄人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坚定道路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技强国发展之路,①正确。
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骄人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坚定制度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②正确。
③: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展现了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属于文化自信,不是理论自信,③错误。
④: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为指导属于理论自信,不是文化自信,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7.C
【详解】①: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错误。
②③:“中国共产党人在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勇敢拥抱马克思主义,并将二者融会贯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得中华文明得以振衰起弊、浴火重生,使得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说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也说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②③正确。
④: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8.B
【详解】①:国家治理一切工作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的,①正确。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②错误。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不符合设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关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9.D
【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①排除。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②排除。
③④: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摆在首位,是因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0.D
【详解】①: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①排除。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②正确。
③: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③排除。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1.对中国:①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若答到“重要法宝”“必由之路”“两个关键一招”也可)
对世界:①中国的改革开放为全球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市场,提供了无限机遇和可能。②拓展了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空间,有利于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分析】背景素材:改革开放
考点考查:改革开放的意义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是对“改革开放是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书写中国同世界合作共赢新篇章”的理解,需要调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从意义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可联系教材知识改革开放对于国家、民族的意义。
关键词②:对世界来说,这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将为世界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可联系教材知识改革开放对于世界的意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组织答案时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层次感、段落化,并且注重使用学科术语。
22.①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②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征程上,我国要继续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分析】背景素材: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考点考查:伟大的改革开放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分析为什么要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行稳致远,需要调用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信息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可联系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关键信息②: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对外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可联系改革开放的意义。
关键信息③:中国将持续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可联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第三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答案。
23.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最有理由坚定道路自信。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我们最有理由坚定理论自信。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能够持续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我们最有理由坚定制度自信。
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最有理由坚定文化自信。
【分析】背景素材: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坚持“四个自信”
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知识,阐述我们为什么“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可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关键词①:坚持“四个自信”,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可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②:我们要更加坚定道路自信→可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③:我们要更加坚定理论自信→可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关键词④: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能够持续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关键词⑤:我们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可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4.①坚持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党中央高度重视并领导航天事业的发展,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保证了探月工程的正确方向和顺利实施。②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探月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③广大航天人心怀梦想、勇攀高峰、接续奋斗,为探月工程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为探月工程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分析】背景材料:中国探月工程
考点考查:抓住新时代战略机遇期、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等的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说明类试题,设问要求为说明中国探月工程何以摘星揽月。需要运用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知识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度对接续实施月球探测、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作出战略擘画→可联系坚持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关键词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政府、军队、科研机构、企业协同推进,工程总体和探测器(卫星)、运载火箭、发射与回收、测控、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集成一体→可联系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探月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关键词③:嫦娥四号突破月背着陆这一世界难题,嫦娥五号从月球正面北半球成功采回迄今研究发现的“最年轻”月壤,嫦娥六号带回人类第一份月背样品……中国探月工程不断攀上世界航天科技新高峰→可联系广大航天人为探月工程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④:20年来,中国探月工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屡立新功→可联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答案第1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