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第二课时)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正常情况下,若生出的孩子的血型基因型为O型,则父母的血型可能是( )①A型×O型;②A型×B型;③B型×O型;④AB型×O型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下列性状的遗传现象,属于不完全显性的是( )A.红花与白花金鱼草杂交,F1全为粉红花B.黄色圆形和绿色皱形豌豆自交,F1全为黄色圆形C.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1全为高茎D.一对血型分别为A型和B型的夫妇,F1出现AB型3.下列关于该植物的花色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植物的花色遗传依然遵循分离定律B.F1呈现双亲的中间类型,属于不完全显性现象C.F2植物自交,F3中白花植株占比为3/8D.F2红花植株自交,子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4.已知基因型为Ee的植株在产生配子时,含e基因的雄配子死亡率为1/3,雌配子不受影响,某基因型为Ee的亲本植株自交获得F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Ee植株产生含e基因的雄配子数为含e基因雌配子的2/3B. 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ee=3:5:2C.Ee植株作母本与ee植株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2:1D.Ee植株作父本与ee植株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2:35.金鱼草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F1表型均为粉红花,F1自交产生F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植物花色遗传属于不完全显性B.亲本正交与反交得到的F1基因型相同C.F2中红花与粉红花杂交的后代表型相同D.F2中粉红花杂交产生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2:16.ABO血型指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类型,控制抗原合成的显性基因A、B和隐性基因O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如表所示为ABO血型的抗原和抗体类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血型 红细胞抗原 血清中的抗体O型 无 抗A、抗BA型 A 抗BB型 B 抗AAB型 A、B 无A.ABO血型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AB型血的遗传属于不完全显性C.AB型血与A型血血清混合不出现凝集D.机体产生抗A、抗B不需要受抗原刺激7.某两性花植物的花朵颜色(红、粉、白三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分别只含显、隐性基因。在开花期,雄蕊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时,粉花植株的部分花粉不能形成花粉管,以致无法完成受精作用。当白花植株授以粉花植株的花粉时,子代植株中粉花:白花=1: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红花植株自交,红花与白花植株杂交的子代均只有红花植株B.粉花植株产生的含显性基因的花粉中一半不能完成受精C.粉花植株产生的含显、隐性基因的卵细胞的数量比为D.粉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红花植株的数量是白花植株的2倍8.某种植物花的颜色红花、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D、d基因控制,某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花授粉,子代中花的颜色红花:白花=2:1,下列原因不可能是( )A.个体中存在D基因纯合致死现象 B.个体中存在d基因纯合致死现象C.含有D的雄配子死亡率50% D.含有D的雌配子死亡率50%9.羊为六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原始居民,就已开始选择水草丰茂的沿河沿湖地带牧羊狩猎。如图为羊的杂交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1与2号羊杂交产下3和4号羊能够判断出毛色的显隐性状B.4与5号羊杂交产下6和7号羊,表明发生了性状分离C.如果4与5号羊杂交,总共产下12只小羊,一定是3只黑羊、9只白羊。D.7号羊与一只黑羊杂交,产下的后代中一定会出现黑白毛色的羊10.人的IA、IB、ⅰ基因可以控制血型。在一般情况下,基因型ⅱ表现为O型血,IAIA或IAⅰ为A型血,IBIB或IBⅰ为B型血,IAIB为AB型血。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至少有一方一定是A型血B.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不能生出O型血的孩子C.子女之一为B型血时,双亲之一有可能是A型血D.双亲之一为O型血时,子女不可能是AB型血11.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由交配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C.自由交配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12.玫瑰花是两性花,在其花色遗传中,红花和白花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不考虑突变情况,依据下面的杂交实验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杂交组合 后代性状一 红花A×白花B 全为红花二 红花C×红花D 红花与白花之比约为3:1A.只有杂交组合二可确定红、白花的显隐性关系B.杂交组合二的子代红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4C.杂交组合二的子代红花植株自交,所得中Rr占1/3D.红花C和白花B杂交后代中R和r占比相同13.孔雀鱼原产于南美洲,现作为观赏鱼引入世界各国,在人工培育下,孔雀鱼产生了许多品系,其中蓝尾总系包括浅蓝尾、深蓝尾和紫尾三个品系。科研人员选用深蓝尾和紫尾品系个体做杂交实验(相关基因用B、b表示),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F2出现不同尾形鱼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B. 孔雀鱼尾巴的性状表现为不完全显性,F1的基因型为BbC. 浅蓝尾鱼测交实验后代表型及比例是浅蓝尾:紫尾=1:1D. F2中深蓝尾个体与浅蓝尾个体杂交,F3中不会出现紫尾个体二、非选择题14.水稻花为两性花,风媒传粉,花小,杂交育种工作量巨大。水稻的叶鞘颜色受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且A对a为完全显性。现有紫叶鞘(甲)和绿叶鞘(乙)两个纯系水稻品种,将甲、乙两种水稻间行种植。请回答:(1)若要获得甲品种为父本、乙品种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母本植株进行________(操作),待父本植株花粉成熟后人工授粉并进行套袋隔离。种子成熟后收获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品种植株上结的种子即为杂交种子。播种这些种子所得的幼苗表型只有1种,若某次实验的幼苗中出现了不同表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2)若间行种植后自然生长,待种子成熟后,收获乙品种植株上的种子播种,长出的幼苗将会出现紫叶鞘和绿叶鞘2种表型。①其中___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________________(性状)幼苗是乙品种植株的自交后代,请用遗传图解解释你的判断。②由于甲、乙两品种各有一些不同的优良性状,研究者欲以此为基础培育优良杂种水稻。请你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案实现甲、乙两品种间的杂交,获得杂种植株。你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15.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自然状态下的玉米可以同株异花传粉(自交),也可以在植株间相互传粉。图1为A、B两棵玉米植株进行了Ⅰ、Ⅱ、Ⅲ三种传粉实验,实验所获得玉米粒颜色如图2所示。(1)上述Ⅰ、Ⅱ、Ⅲ三组实验中能够判断玉米粒的颜色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是______,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2)实验_______为测交实验,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后代紫红色玉米粒:黄色玉米粒=1:1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有紫红色玉米粒种子,其中杂合子占1/2,随机播种,在自然状态下,F1中杂合子占____。(4)玉米叶绿素的合成受到细胞核中遗传因子Y和y的控制,在正常光照条件下,遗传因子组成为YY、Yy的植株叶片分别为深绿色、浅绿色,遗传因子组成为YY的植株在光照较弱时表现为浅绿色,遗传因子组成为yy的植株叶片为黄色,三种基因型的植株在遮光条件下均为黄色。现有一浅绿色植株,为确定该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请设计遗传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及结论。实验方案:____。结果及结论:①若后代____,说明该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②若后代____,说明该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①A型×O型,若基因组成为IAi×ii,则可能生出ii的O型血,①正确;②A型×B型,若基因组成为IAi×IBi,则可能生出ii的O型血,②正确;③B型×O型,若基因组成为IBi×ii,则可能生出ii的O型血,③正确;④AB型×O型,基因组成是IAIB×ii,不可能生出ii的O型血,④错误。故选C。2.答案:A解析:A、红花与白花金鱼草杂交,F1全为粉红花,说明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A正确;B、黄色圆形和绿色皱形豌豆杂交,子代都为黄色圆形,则黄色圆形基因对绿色皱形基因完全显性,B错误;C、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1全为高茎,说明高茎对矮茎是完全显性,C错误;D、对血型分别为A型和B型的夫妇,所生孩子是AB型(IAIB),属于共显性,D错误。故选A。3.答案:D解析:A、由题意可知,植物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控制,故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B、红花与白花杂交,F1均为粉红花,属于不完全显性现象,B正确;C、由题意可知,F1自交得到的F2表型及比例为: 红花:粉红花:白花=1:2:1。1/4白花 (rr) 自交的后代为1/4白花,粉红花(Rr)自交的后代中,白花的占比为2/4×1/4=1/8,故F3中白花植株占比为1/8+1/4=3/8,C正确;子代全为红花,不会出现性D、F2红花植株自交状分离现象,D错误。故选:D。4.答案:B解析:一般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数量,所以即使含e基因的雄配子存在致死现象,雄配子的数量也会多于雌配子,A项错误;亲本产生的雄配子中E:e=3:2,雌配子中E:c=1:1,故F1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例应为EE:Ee:ee=(3/5×1/2):(3/5×1/2+2/5×1/2):(2/5×1/2)=3:5:2,B项正确;Ec植株作母本与ee植株杂交,亲本产生的雌配子中E:c=1:1,雄配子全为e,故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ce=1:1,C项错误;Ee植株作父本与ee植株杂交,亲本产生的雄配子中E:e=3:2,雌配子全为e,故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3:2,D项错误。5.答案:C解析:A、用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F1代应该是杂合子,而表现为粉花,说明金鱼草红花与白花的显隐性关系为不完全显性,A正确;B、金鱼草属于雌雄同株,不含性染色体,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正交与反交得到的F1基因型相同,均为Aa,B正确;C、F2中红花为纯合子AA,粉红花为杂合子Aa,二者杂交后代有红花AA,也有粉红花Aa,表型不同,C错误;D、F2中粉红花是杂合子Aa,杂交产生后代性状分离比为红花:粉花:白=1:2:1,D正确。故选C。6.答案:D解析:控制ABO血型的是复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A错误;AB型血既有A抗原又有B抗原,属于共显性(不完全显性例子:红花与白花杂交得到粉花),B错误;A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的B抗原,能与A型血血清中的抗B抗体结合发生凝集反应,C错误;分析题意可知机体产生抗A、抗B抗体不需要受抗原刺激,D正确。7.答案:B解析:假定用A/a表示控制花朵颜色的基因,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分别只含显、隐性基因,因此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粉花植株基因型为Aa。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全是红花植株,红花与白花植株杂交的子代为粉花植株,A错误:当白花植株(aa)授以粉花植株(Aa)的花粉时,子代植株中粉花(Aa):白花(aa)=1:2,说明粉花植株产生的花粉类型及比例为A:a=1:2,则含显性基因的花粉中一半不能完成受精,B正确:据题意可知,粉花植株的部分花粉不能形成花粉管,以致无法完成受精作用,但不影响卵细胞的形成,因此粉花植株(Aa)产生的含显、隐性基因的卵细胞的数量比为1:1,C错误:粉花植株(Aa)自交,产生的雌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A:a=1:1,产生的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A:a=1:2,因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3):(1/2×2/3+1/2×1/3):(1/2×2/3)=1:3:2,红花:白花=1:2,即子代中白花植株的数量是红花植株的2倍,D错误。8.答案:B解析:A、正常情况下Dd自交,子代DD:Dd:dd=1:2:1,个体中存在D基因纯合致死现象,则子代中花的颜色红花Dd:白花dd=2:1,A正确;B、若个体中存在d基因纯合致死现象,则子代全为红花,B错误;C、若含有D的雄配子死亡率50%,即雄配子中D占1/3,d占2/3,雌配子中D、d各占1/2,子代中花的颜色红花(1-2/3×1/2dd):白花2/3×1/2=2:1,C正确;D、若含有D的雌配子死亡率50%,则雌配子中D占1/3,d占2/3,雄配子中D、d各占1/2,子代中花的颜色红花(1-2/3×1/2dd):白花2/3×1/2=2:1,D正确。故选B。9.答案:B解析:A、1号和2号分别是白羊和黑羊,两者杂交子代出现黑羊和白羊,属于测交实验,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B、4与5号羊都是白羊,杂交产下6和7号羊,分别是白羊和黑羊,表明发生了性状分离,且可说明黑色是隐性性状,B正确;C、设相关基因是A/a,则4号和5号基因型是Aa,如果4与5号羊杂交,子代中黑色:白色比例应为l:3,但该比例是建立在大量数据之上,若只有12只小羊,不一定是3只黑羊、9只白羊,C错误;D、7号羊(基因型是1/3AA、2/3Aa)与一只黑羊(aa)杂交,产下的后代中不一定会出现黑白毛色的羊:若基因型7号羊是AA,则子代基因型是Aa,全是白色,D错误。故选B。10.答案:A解析:A、若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产生的配子中至少有1个IA,双亲可能一方为AB型(IAIB),另一方为O型(ii),则子女可能为A(IAi)型血,故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不一定有A型血,A错误;B、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基因型为IAIB,则一定不能生出基因型为ii的O型血孩子,因为双亲之一不能提供基因型为i的配子,B正确;C、子女之一为B型血时,双亲有可能有一位是A(IAi)型血,另一方为AB型,基因型为IAIB,子女基因型为IBi,C正确;D、双亲之一为O型血时,则子女的基因型中一定含有i,故子女不可能是IAIB的AB型血,D正确。故选A。11.答案:D解析:A、无尾猫自由交配后代中出现有尾猫,属于性状分离,所以无尾为显性性状,有尾性状为隐性性状,A错误;B、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B错误;C、无尾猫“自由交配”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即后代中无尾:有尾=2:1,且每代都会出现这样的比例,说明无尾是杂合子,纯合的无尾猫AA在胚胎时致死,C错误;D、假定用A/a表示控制该性状基因,无尾猫(Aa)与有尾猫(aa)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无尾):aa(有尾)=1:1,其中无尾猫约占1/2,D正确。故选D。12.答案:C解析:A、杂交组合一和杂交组合二均可以确定红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A错误;B、杂交组合二的亲本都为红花,杂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亲本都是杂合体,基因型均为Rr,子代植株为RR:Rr:rr=1:2:1,杂交组合二的子代红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3,B错误;C、由B项分析可知,杂交组合二的子代红花植株RR:Rr=1:2,红花植株自交,所得F2中Rr=2/3×2/4=1/3,C正确;D、杂交组合一的亲本红花A和白花B杂交,而后代只有红花,白花B基因型为rr,杂交组合红花C基因型为Rr;红花C和白花B杂交后代为Rr:rr=1:1,则R和r占比不相同,D错误。故选C。13.答案:C解析:A、性状分离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F1浅蓝尾相互杂交,F2出现不同尾形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A正确;B、由遗传图可知,F1自交,产生的F2表型及比例是深蓝尾:浅蓝尾:紫尾=1:2:1,所以F1基因型为Bb,F1相互交配得到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bb=1:2:1,因此孔雀鱼尾色的性状表现为不完全显性,B正确;C、浅蓝尾个体的基因型是Bb,Bb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1:1,由于无法确定深蓝尾和紫尾个体的基因型哪个是BB,哪个是bb,所以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无法确定,C错误;D、F2中深蓝尾(BB或bb)与浅蓝尾(Bb)杂交,F3中不会出现紫尾(bb或BB),D正确。故选C。14.(1)答案:(人工)去雄并套袋;乙;操作失误(如没有全部套袋隔离、母本去雄不彻底等),导致母本发生部分自交解析:若要获得甲品种为父本、乙品种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母本植株进行(人工)去雄并套袋隔离,待父本植株花粉成熟后人工授粉并进行套袋隔离。种子成熟后收获乙品种植株(母本)上结的种子即为杂交种子。播种这些种子所得的幼苗表型只有1种,若某次实验的幼苗中出现了不同表型,原因可能是操作失误(如没有全部套袋隔离、母本去雄不彻底等),导致母本发生了部分自交。(2)答案:①紫叶鞘;绿叶鞘;如图所②将甲、乙两品种间行种植,令其自然传粉,收获乙品种植株上的种子并种植,在苗期根据叶鞘颜色选苗,保留紫叶鞘幼苗即为杂种植株解析:①水稻花为两性花,风媒传粉,若间行种植后自然生长,则可发生自交,也可发生杂交。假设紫叶鞘为隐性性状,则种子成熟后,收获乙品种植株上的种子播种,长出的幼苗将只会出现绿叶鞘,故紫叶鞘是显性性状,绿叶鞘幼苗是乙品种植株的自交后代,遗传图解见参考答案。②要实现甲、乙两品种间的杂交,获得杂种植株,可将甲、乙两品种间行种植,令其自然传粉,收获乙品种植株上的种子并种植,在苗期根据叶鞘颜色选苗,保留紫叶鞘幼苗即为杂种植株。15.答案:(1)Ⅰ;紫红色玉米粒(2)Ⅲ;植株A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产生比例为1:1的两种配子(3)3/8(4)让该植株自交,将获得的后代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培养,观察其叶片的颜色(测交方案合理亦可)①全部为深绿色植株;②深绿色植株:浅绿色植株:黄色植株=1:2:1解析:(1)Ⅰ为植株A自交,由图2可知,后代出现紫红色玉米粒:黄色玉米粒=3:1的性状分离比,可判断紫红色玉米粒为显性性状。(2)由以上分析可知,Ⅲ为测交,植株A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产生了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因此后代玉米粒紫红色:黄色=1:1。(3)由题干可知,紫红色玉米粒中纯合子占1/2,杂合子占1/2,随机播种,玉米可以随机授粉,紫红色玉米(设相关遗传因子为A和a)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A:a=3:1,受精后,子代中a a占1/4×1/4=1/16,Aa占2×1/4×3/4=3/8,AA占3/4×3/4=9/16,因此杂合子占3/8。(4)由题中信息可知,该浅绿色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或YY,为了确定该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让该浅绿色植株自交,将获得的后代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培养,观察后代叶片的颜色。若后代均为深绿色植株,则该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若后代深绿色植株:浅绿色植株:黄色植株=1:2:1,则该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