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35分)
(一)语境默写。(10分)
1.言为心声。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来描绘理想社会中老人孩子愉悦的生活;《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一脉相承的句子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虽身处漏雨的茅屋,却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希望天下贫寒之士都免受风雨之苦,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呐喊;白居易在《卖炭翁》中用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出了卖炭翁饱经风霜、艰苦劳作的形象,表达了他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2.杜甫在《石壕吏》中用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尽了饱经战乱之人九死一生、苟且偷生的辛酸与痛楚。
(二)名著阅读。(6分)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
在精力全部耗尽之前,他没有离开过队伍。现在他的身体垮了,不能再坚守阵地,唯有一条路可走——进后方医院。他还记得,在华沙附近的激战中,有个战士被子弹射中,从马上摔下来,跌倒在地上。同志们急忙包扎好他的伤口,把他交给救护人员,又继续向前飞奔,追赶敌人去了。这个骑兵连并没有因为失去一个战士而停止前进。为了伟大的事业进行斗争时,就是这样,而且也应该这样。当然,也有例外,他就见过没有双腿的机枪手,坐在机枪车上坚持战斗,他们是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勇士,他们的机枪给敌人送去死亡和毁灭。他们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百发百中的枪法成为各个团队的骄傲。
3.任务一:自选角度,给选段写一条批注,要求语言简洁流畅。(2分)
4.任务二:概括小说主人公保尔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4分)
(三)成语运用。(4分)
语文的世界里有万水千山。我们能在文字中走进纳西古城,远眺玉龙雪山,雪山的瑰丽神奇令人①______________(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我们能登上格拉丹东,即便在②______________的季节里,壮美的雪域高原也令人折服;我们能在语段中走近气势磅礴的黄河,听到③______________的涛声,看到河水奔腾汹涌而来;我们也能跟随马克·吐温开启一场妙趣横生的旅行,勃朗峰的美景通过其多变的笔法④______________(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5.根据括号里的解释依次写出①④处的成语。(2分)
①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6.②③处成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风云变幻 震耳欲聋 B.瞬息万变 振聋发聩
C.风云变幻 振聋发聩 D.瞬息万变 震耳欲聋
(四)对联文化。(3分)
【旅游 游记】
7.“游记中国”活动一经推出,立刻获得了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为此,小宁同学准备写副对联作为活动口号,请你帮他写出合适的下联。
上联:记录见闻,展示自我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境运用。(12分)
【旅游 City Walk】
8.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City Walk”起源于英国伦敦的“London Walks”(伦敦漫步),翻译成中文便是“城市漫步”。
②有别于散步和轧马路,City Walk在随意或固定的路线之中,还会对城市的人文历史进行探索。
③从“日行三万步的特种兵旅游”到“蹭老年旅行团的黄昏游”,再到沉浸式、慢节奏的City Walk,当代年轻人的旅行方式可以说是花样百出。
④总的来说,City Walk是带有知识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轻型城市漫游。
⑤指在城市里或随意漫步或探寻一些特色的景观路线,也指在讲述员的带领下,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行进,深度体验该城市的历史、人文、景观等非随意和无目的的旅游方式。
A.①⑤③④② B.①⑤④②③
C.③①②⑤④ D.③①⑤②④
【旅游 网红城市】
材料一:①“空中巴士”长江索道,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轻轨,灯火辉煌的洪崖洞……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山城重庆的“网红”景观再度吸引大量游客排队“打卡”。看建筑、拍照片,品茶、吃火锅,了解抗战历史、感受烟火气息,这座城市带来的独特文旅体验,令许多人流连忘返。
②何止是重庆?长沙、成都、西安、淄博……近年来,国内的“网红城市”接连出圈。有人分析,城市走红离不开短视频等平台的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背后也是人们在重新发现城市、理解城市。当更多人认真品味城市、体验城市生活,寻常的景象便也蕴藏着与众不同。多样的元素得以有机组合,城市的历史建筑、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便拥有了新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
③时代在发展,旅游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如今,人们对旅游的理解不再停留于“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更希望去感受文化、体验未知、丰富阅历。为适应新趋势,近年来,一些地方运用自身文化资源禀赋,努力打造城市名片,不仅赢得了人气,也开拓了发展空间。可以说,“网红城市”现象是城市文化底蕴、公共服务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折射着城市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
④那么,“网红城市”如何“长红”?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唯有传承历史韵味、坚守文化品位,城市才具有蓬勃生命力。因此,必须在挖掘、彰显自身文化独特性方面下更多功夫。以西安为例,这座十三朝古都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融入旅游产业,经过不懈努力,西安的文旅产品“爆款”不断。在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穿越时空、触摸历史,在大唐不夜城漫步“古诗词路”,在易俗社文化街区听一场地道的古韵秦腔……通过打造新场景、创造新体验,西安的文化特质得到激活,让游客留下了深刻记忆。事实证明,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城市记忆的结晶,都能为城市发展旅游业提供滋养。
⑤也应看到,“网红”带来的客流,可能造成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给当地人日常生活带来一定影响。这也提醒城市管理者,应当追求将“关注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着力完善配套设施、提供精细化服务,由内而外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
⑥“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今天,我们的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无论“网红”与否,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建设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那些致力于让居民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必将在人们心中“长红”。
(摘编自孟繁哲《化“关注红利”为城市竞争力》)
材料二:INCLUDEPICTURE"图11.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语宁夏\\图11.TIF" \* MERGEFORMATINET
9.“网红城市”如何将“关注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请根据以上材料提两条建议。(2分)
10.有人认为,一座城市只要复制其他“网红城市”的城市建设,就可以成功出圈。请结合材料表明你的立场,并说明理由。(4分)
【旅游 文化宣传】
11.旅游因文化赋能而丰富内涵,文化因旅游带动更有魅力。为了继续宣传宁夏文旅,八年级将举行以“共话家乡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从宁夏的众多景点中任选一处,为其写一段推荐词。(4分)
我选择:________________
推荐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风雨游记①
是时也,夕阳已落,晚景苍茫,天北乌云叠起,势如怒马,色如泼墨。银条垂空,电光一掣,金蛇激射,殊令人骇魂眩目。土人②告余曰:“暴雨将至,早回步可也。”余曰:“雨行颇饶佳趣。兴未尽,安可言旋?”遂登石桥。历数十级,始及其顶。俄而烈风大作,湖水壁立,老木欲拔。加以雷声殷殷③长空若虎啸牛吼吹人几不能立足。急雨倾盆,打头扑面,须臾路没矣。余与从者共联臂挟行,衣履湿透,路皆焦泥,滑而且陷。阴夜迷漫,复怀倾坠之危,踉跄归馆,状致淋漓。然一路笑语不绝,未觉其惫,心怡然有得于中。归后,不暇更裳,衫袜犹滴沥,灯下走笔为记,题其名曰《风雨游记》。
【注释】①这篇游记,记风雨中游北京昆明湖情形。作者裕瑞是清朝文学家、书法家。②土人:当地的乡人。③殷殷:众多。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殊令人骇魂眩目________________   (2)遂登石桥________________
(3)始及其顶________________ (4)路皆焦泥________________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雨行颇饶佳趣。兴未尽,安可言旋?
(2)归后,不暇更裳,衫袜犹滴沥。
14.请用“/”符号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加 以 雷 声 殷 殷 长 空 若 虎 啸 牛 吼 吹 人 几 不 能 立 足
15.文中作者对待风雨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2分)
(二)古诗阅读。(4分)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16.下面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松下茅亭是诗人观赏稚川山水的立足点和题咏之处。
B.“晚”字暗引下文的乡思,笔法浑然无迹。
C.前两句即景描写,由远及近。
D.末句所写的虽只是瞬间的感觉和联想,却既有似曾相识的神往,又含不期而遇的欣喜,甚至还有虽“似故乡”而终非故土的喟叹。
17.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2分)
(三)现代文阅读一。(10分)
与进化论“较劲”的海草
袁则明
①当一只白色的昆虫进入一片黑漆漆的环境中时,其结果一定是以最快的速度被放到“餐桌”上。如果它想在那种环境下存活下去,就必须把自己也变成黑色,这就是著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
②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生物,都是经过几十亿年的漫长时间进化而来的。为了争夺食物,为了保护自己,它们不得不改变身体结构,让自己衍生出更利于生存的特征。
③不过,近期生活在西澳大利亚海岸鲨鱼湾一带的海草却和进化论较起劲来。这种“霸气”的海草约200平方千米,相当于2万个橄榄球场那么大。匪夷所思的是,经过科学家检测确认,这片一望无际的海草竟然出自同一株海草。
④这株海草名叫波西多尼亚海草,呈带状,无性繁殖,茎为木本,直径只有1厘米,但非常结实,长度可达数千米,叶片细长可达1米,它生长极其缓慢,每年只生长约1厘米。
⑤21世纪初,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的科学家在研究福门特拉岛附近海域时,发现了波西多尼亚海草。当时,科学家推测,这种海草可以存活8到20万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寿的生命体,且是地中海水域中特有的植物。
⑥那么,鲨鱼湾水域的波西多尼亚海草是从地中海传入澳大利亚的吗?起初,科学家根据这种海草理论上的生长速度和海草床的规模,推算出鲨鱼湾这片海草的年龄至少有4 500岁。但是,根据那个年代的海洋变化情况,科学家最终否定了这个推算,认为是两种不同的海草在特定的环境下结合后,孕育出了这颗种子,种子萌发后不断分裂,扩大地盘,一直活到现在。
⑦几千年来,地球环境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为了适应环境,生物的基因都会发生改变。犹他大学人类学家亨利·哈彭丁研究发现,近5 000年来,人类进化速度比之前快了100倍,人类基因组中大约有1 800个基因呈加速进化状态。
⑧可是,科学家又神奇地发现,生活在鲨鱼湾的波西多尼亚海草的基因没有进化。生物的基因不再进化的可能性,理论上只有一种,那就是生活在“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在那里,它们把世界忘了,世界也把它们忘掉了。
⑨那么,鲨鱼湾是世外桃源吗?
⑩鲨鱼湾是由卡那封盆地下沉而形成的,表面的岩石属于第三纪的沉积岩,形成了独特的海洋和陆栖生物组成的自然地貌,海水咸度是其他海域的两倍,不同季节的水温差高达15℃,这个特殊的家园确实极少受到人为干扰,也几乎没有天敌。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了全球变暖、海洋酸化、极端天气事件等恶劣变化,这些变化显然威胁到了这片海域,可是波西多尼亚海草没有受到影响。
为了弄清波西多尼亚海草为何能与进化论“较劲”,即便在恶劣环境下也能维持原状的机理,科学家经过研究和验证,认为波西多尼亚海草自带多样性基因,使得基因保存能力特别强,能够抵抗任何突变,所以它不会因环境突变而使基因发生变异,影响其生长。
目前,科学家还在研究鲨鱼湾一带的波西多尼亚海草,如果掌握了它的长寿秘诀,就可以帮助更多的海草适应新的环境,恢复更多的海草床,或许能利用它们帮助人类拯救地球。(有改动)
18.下面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采用逻辑顺序:较劲现象——研究价值——较劲原因。
B.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为了保护自己,都会改变身体结构,以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
C.鲨鱼湾海域极少受到人为干扰,但全球变暖、海洋酸化、极端天气事件等恶劣变化,同样威胁到了这片海域。
D.科学家如果掌握了鲨鱼湾一带的波西多尼亚海草的长寿秘诀,就可以帮助人类拯救地球。
19.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这种“霸气”的海草约200平方千米,相当于2万个橄榄球场那么大。
20.有人认为文章首段可以删去,你赞成这个观点吗?请说明理由。(3分)
21.波西多尼亚海草能够与进化论“较劲”,其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四)现代文阅读二。(14分)
冬季到云南去看海
梁 衡
①年末深冬季节,到云南腾冲考察林业,主人却说,先领你去看热海。我心里一惊,这大山深处怎么会有海?而海又怎么会是热的?
②车出县城便一头扎进山肚子里。车子不紧不慢,一折一折地往上爬。走一程是山,再走一程还是山;一眼望去是树,再看还是树。直到目光的尽头,才现出一抹蓝天——这蓝天倒成了这绿海的远岸。
③走了些时候,渐渐车前车后就有了些轻轻的雾,再看对面的林子里也飘起一些淡淡的云。我说:“今天真算是上得高山了。”主人笑道:“正好相反,你现在是已下到热海了。”我才知道,那氤氲缥缈、穿林裹树的并不是云,也不是雾,竟是些热腾腾的水汽,我们车如船行,已是荡漾在热海之上了。
④所谓热海,是一个方圆八平方千米的地热带。腾冲是一个休眠火山区。多少年前,这里曾经火山喷发,现在地面上仍留有许多旧痕。如圆形的火山口、黑色的火山石,还有奇特的“柱状节理”,那是岩浆喷出时瞬间形成的一片美丽的石柱。但最奇的是地下的热海。大约火山熄灭后还是不死心,便试探着要找一个出口,地下的岩浆就悄悄地摸到这里,一直蹿到离地表还有七八千米处,用炽热的火舌不停地向上喷舔着地面。于是这八平方千米的土地就成了一台巨大的锅炉,地下水被煮得滚烫,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热海。
⑤热海虽名海,但我们并不能像苏东坡那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也不能如曹操那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因为这海是藏在地下的,我们只能去找几个海眼“管中窥豹”。最大的一个海眼就是著名的“大滚锅”,单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它的威力。要看这口大锅先得爬上一个高高的“锅台”。我们拾级而上,还未见锅就已听到滚滚的沸水之声,头上热气逼人,上到锅台一看,这口石砌的大锅,直径3米,深1.5米,沸腾的热浪竟有尺许之高。由于长年累月的滚煮,锅沿上已结了一层厚厚的水碱,真是一口老锅。大锅前又开出一条数米长、半米多宽的石槽,亦是水沸有声,热气腾腾,槽上架着一排竹篮,里面蒸着土豆、鸡蛋、花生等物。这恐怕是我见过的最奇特的蒸笼了。游人可以上去随意品尝这地心之火与山泉之水的杰作,就像在城市路边的早点摊上吃小笼包子。我们看惯了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河,可谁又见过这无年无月翻滚不止的开水大锅呢?
⑥因为地处热海之上,山上山下露头的温泉就随处可见,于是就利用来做浴池。浴池一个个挂在半壁,绿风白云,我环顾四周,做一回精神上的沐浴。遥望轻雾游云,我竟有一种将军阅兵式的自豪,仰望蓝天白云,我觉得自己就是一条天上之鱼。
⑦下山时,我留心起这山上的植被。我知道榕树喜热,多见于福建、两广,或者西双版纳,现在能现身于偏北的腾冲定是得了地下的热气。这么一想,果然发现这方圆远近处的树的确特别,既有许多亚热带的芭蕉、棕榈,又有本地的松、柏、杉、樟,还有远古时期留存下来的曾与恐龙为伴的黑桫椤树。有一种我从未见过,枝如杨柳,叶如榆钱,在这个隆冬季节满树还开着些红绒绒的花朵。主人说,这属柳科,就叫红丝绿柳。啊,好浪漫的名字。现在科学家已经弄清热海的来历,是这满山的绿树饱饱地蓄足了水,然后再慢慢地渗入地下,经地火加热后又悄悄送回地面,这个过程75年一个周期,循环往复,湍流不息。这么说来,我们现在既是行在密林之中,又是站在历史的河岸上。这块神奇的土地,我已说不清到底该叫它热海还是绿海,抑或岁月之海。其实它就是一个为地热所蒸腾,绿树所覆盖,岁月所打造的令人陶醉的生态之海。(有删改)
22.阅读文章,梳理作者的游踪。(3分)
车出县城扎进山肚子——①__________________——拾级而上——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23.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2分)
24.请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2分)
25.作者在文章第⑤段引用苏东坡和曹操的诗句,有什么目的?(3分)
26.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写景达到了哪一级。(4分))
链接材料:梁衡先生说:“大凡看景只看人为的热闹,是初级;抛开人的热闹看自然之景,是中级;又能抛开浮在自然景上的迷眼繁花而看出个味和理来,如读小说分开故事读里面的美学、哲学,这才是高级。这时,自然美的韵律便与你的心律共振,你就可与自然对话交流了。”
三、写作(45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读书是一种纸上的旅行,旅行是一种路上的读书。无论哪种旅行,都是一场修行,因为我们在旅行的路上可以触摸未知的世界,生活会因为有了这场旅行而变得充实而灵动。
请以《一次旅行,一场修行》为题,写一篇游记。
要求:请根据游览的行踪合理安排游记的写作顺序,不少于500字。(不能使用试卷中的材料,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答案
一、(一)1. ①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2. ⑤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二)3. 示例:“钢铁般的意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意志”比作“钢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士们的意志非常坚定。(2分,合理即可)
4. 形象特征:拥有伟大的革命理想,崇高的道德品质,钢铁般的意志,勇于献身的精神。(2分)意义:保尔是个革命英雄,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保尔是生命英雄,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意义。(2分)
(三)5. ①叹为观止 ④纷至沓来 6. A
(四)7. 示例:书写游记,感悟人生
(五)8. D
9. 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1分)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打造幸福家园。(1分)
10. 不是的。走红出圈既需挖掘、彰显并激活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还需满足旅游消费需求,打造城市文化底蕴与公共服务等一系列因素深度融合的城市名片。(立场1分,理由3分,合理即可)
11. 示例:沙坡头(1分) 月落黄沙,星照长河,宁夏之夜,如梦如幻。(3分)(合理即可)
二、(一)12. (1)很,十分 (2)于是,就 (3)到达 (4)都
13. (1)在雨中行走很有趣味。兴没有尽,怎么可以说返回呢?
(2)回来后,我没时间换衣裳,衣衫、袜子还在滴水。
14. 加以雷声殷殷/长空若虎啸牛吼/吹人几不能立足
15. 示例:乐在其中(感到有趣、不慌不忙)。(1分)作者认为“雨行颇饶佳趣”,到家后不换掉湿衣物,就赶紧写文章记下来,可见乐在其中。(1分)
【参考译文】 这时候,夕阳已经下山,傍晚的景色苍苍茫茫,天北面的乌云层层叠起,气势好像愤怒的马,颜色好像泼洒的墨。银条垂挂空中,电光一闪,好像金色的蛇在激射,十分令人害怕炫目。当地的乡人告诉我说:“暴雨将要到来,早点返回才行。”我说:“在雨中行走很有趣味。兴没有尽,怎么可以说返回呢?”于是登上石桥。登上了几十级,才到达它的顶。一会儿刮起了狂风,湖水好像墙壁一样陡立,老树几乎要被拔起。加上雷声滚滚,天空好像老虎在呼啸、牛在吼叫,风吹得人几乎不能站立。大雨倾盆而下,打在头上,迎面扑来,一会儿就把路淹没了。我和跟随的人挽着手臂相互搀扶着一起前行,衣服鞋子湿透了,路上都是污泥,很滑而且往下陷。夜晚漫天遍野一片茫茫,我又担心会有倾坠的危险,就跌跌撞撞地返回旅馆,全身雨水湿淋淋地往下滴。然而我们一路笑声不断,没有感觉疲惫,心中还感到十分愉快。回来后,我没时间换衣裳,衣衫、袜子还在滴水,就在灯下用笔很快写成游记,命名为《风雨游记》。
(二)16. C 点拨:景色描写是由近及远。
17. 在初夏的五月,一座幽静的茅亭坐落在松树之下,微风轻拂,给人带来了一丝清凉。沙洲、树木和云烟在暮色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深邃而神秘的苍苍之色。(2分,合理即可)
(三)18. C 点拨:A错误,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且说明顺序应为“较劲现象——较劲原因——研究价值”;B错误,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改变了身体结构;D错误,科学家如果掌握了鲨鱼湾一带的波西多尼亚海草的长寿秘诀,或许就可以帮助人类拯救地球,D项说法太绝对。
19.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分)形象地说明波西多尼亚海草所占的地域之大,突出其生命力之强。(1分)
20. 不能。(1分)首段以昆虫为例,引出并诠释了进化论,(1分)为下文对海草与进化论“较劲”的说明做了铺垫。(1分)
21. 海草自带多样性基因,使得基因保存能力特别强,能够抵抗任何突变,所以它不会因环境突变而使基因发生变异,影响其生长。(3分,合理即可)
(四)22. ①下到热海 ②上到“大滚锅”锅台 ③下山(每空1分)
23. 开篇点题,连发两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1分)首尾呼应,首句设疑,结尾总结“海”的特点,看“海”的感受。(1分)
24. “轻轻的、淡淡的”两个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热海的水汽蒸腾,(1分)为下文做了铺垫。(1分)
25. 引用诗句切入“观海”,(1分)形象地写出此处的热海全无大海一望无际、苍茫辽阔、气势雄浑的特点,突出其藏于地下,只能通过温泉口以及热雾来感受它的存在,以此表现它的独特性和神奇感。(2分)
26. 示例:我认为达到了高级。“我环顾四周,做一回精神上的沐浴。”实际是指大自然总是以其博大的胸怀、灵秀的万物、神奇的造化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慰藉、心灵的净化、性情的平和,大自然的至美震撼我们之余,能让我们在静思默想中感悟人生,诠释了自然美的韵律能够与人的内心世界共振的道理。(4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27. 略。
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