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二节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学习目标1.了解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概念,读图指出常见地质灾害分布地区;2.运用资料,说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3.结合实例,分析地质灾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和常见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类型: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地面沉降、崩塌等。地震Earthquake01情境导入1.你知道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 2.汶川地震为何危害严重?2008年,汶川之痛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地震烈度达到11度。这一天,13亿的中国人都沉浸在悲痛当中,因为就在这场灾难中,有69227位同胞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阅读课本106页至107页,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地震?地震是怎样发生的?2、什么是震级、地震烈度、地震构造?3、世界上有哪两大主要地震带?我国地震灾害的频发区在哪里?4、地震的危害?一、地 震1.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1.地震概念2.地震的分类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千米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其他类型地震(水库、爆炸地震)阅读课本106页至107页,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地震?地震是怎样发生的?2、什么是震级、地震烈度、地震构造?3、世界上有哪两大主要地震带?我国地震灾害的频发区在哪里?4、地震的危害?一、地 震阅读教材106页第二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震级?什么是烈度?二者有何区别?(2)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地质灾害5·12汶川地震时 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地理位置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震中经纬度北纬31.01度,东经103.42度震源深度14千米震 级里氏8.0级震中烈度11度3.地震的指标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地震烈度|反映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大小震源指地震的发源地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震中 指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是地面距震源最近、受地震影响最强烈的地方。震中距 指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等震线 指把地面上在同一地面中破坏程度相近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地震波 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地震波冲击造成的。浅源地震:0-70km中源地震:70-300km深源地震:大于300km4.地震构成要素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思考题1:结合以上两幅图分析地震的分布和板块的关系,并解释原因。世界地震多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原因是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5、地震的分布思考题2: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我国地震频发的原因?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危害大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我国东部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西南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破坏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露、疫病蔓延等灾害。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6、地震的危害与影响7.地震防御措施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4年4月3日7时58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震中位于23.8°N,121.74°E,距台湾岛约14公里。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释放的能量小 B.可能引发海啸C.由太阳活动引起 D.对地球外部圈层没有影响2.下列地震灾害的避防措施中,正确的有( )①迅速坐电梯逃生 ②在卫生间和厨房寻找三角空间避震③为家人准备应急包和应急卡片 ④躲在外墙窗下伺机逃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课堂检测BC2024年1月1日15时10分,日本本州西岸近海发生强烈地震,地震波及日本多地,并引发海啸。完成下面小题。3.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传播介质的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4.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 B.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震级C.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 D.观测点到震源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课堂检测CC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11月5日,日本“首都圈”的千叶县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70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本次地震震源位于( )A.地壳 B.外核 C.上地幔 D.下地幔6.震源所在圈层的特点为( )A.均由固体岩石组成 B.只有纵波可以穿过C.上界为古登堡面 D.软流层位于其上部7.本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是( )A.震源较浅 B.震级较低 C.周边人口较少 D.提前预报课堂检测CDB滑坡和泥石流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022019年7月24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岔沟组山体滑坡现场阅读课本108页,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滑坡?滑坡的发生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什么?3、滑坡和泥石流会造成哪些危害?二、滑坡和泥石流指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1.滑坡概念2.山体滑坡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地质:土体比较破碎、疏松地形地势:地势起伏大植被:植被覆盖率差气候:降水多且集中人为原因:工程建设频繁,破坏植被和土体结构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3.泥石流的概念发生区流动区堆积区100300遇到泥石流你会选择哪条逃生路线 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逃生4、泥石流发生的主要条件自然原因:地质:丰富松散物质地形地势:地形陡峻植被:植被覆盖率差水文:短时间大量水流人为原因:修建工程的不合理开挖人类对植被的破坏甘肃西藏四川云南(2)空间特点:5.滑坡、泥石流分布(1)时间特点:泥石流有与集中降水的时间相一致;滑坡四季都可发生(雨季、融雪时多发)主要在山区,我国西南地区最为多发滑坡体堰塞湖(1)摧毁聚落,破坏农田、道路和建筑物;(2)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3)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6.滑坡、泥石流的危害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工程措施:实施护坡工程;非工程措施:① 加强监测与预报;②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管理;③ 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教育。滑坡、泥石流防治措施滑坡和泥石流-异同点滑坡 泥石流不 同 点 发生部位 山地斜坡上 山地沟谷中是否有水的参与 可以无水的参与 必须有水的参与相同点 ①主要发生在山区; ②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 ③破坏力极强;④突发性强 ⑤人类活动、地震等皆可诱发; 口诀:有山有水有泥沙活动: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1.一种自然灾害可能直接引发多种灾害。参考旱灾直接引发的灾害示意,列出地震直接引发的多种灾害。自然灾害种类较多,许多自然灾害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有助于理解自然灾害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旱灾火灾沙尘暴淡水短缺饥荒病虫害……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疫病蔓延活动: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2.一种自然灾害引发的灾害,会进一步引发其他灾害,从而形成灾害链条。旱灾淡水短缺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地震堰塞湖滑坡崩塌洪灾3.你所在的地区多发哪种自然灾害?这种自然灾害又会引发哪些灾害?你能画出其中的一条灾害链条吗?寒潮→强降温→霜冻台风→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小结:地质灾害滑坡与泥石流地震地质灾害成因:地壳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危害:破坏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诱发次生灾害;破坏自然环境;长期影响人们心理健康。成因: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堵塞江河等。滑坡和泥石流都能造成人员伤亡。防治:预警、掌握逃生方法、灾后恢复。防治:预警、掌握逃生方法、灾后重建。下面图1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该地发生泥石流时泥石流的行进路线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行进路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从地形要素看,图1中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图2中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课堂检测BC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本次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上,是一段长约45~50千米的断裂发生破裂引起的强震活动,震中位于泸定县磨西镇以西海螺沟冰川风景区(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本次地震属于(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C.诱发地震 D.人工地震4.本次地震可能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是( )A.暴雨洪涝 B.滑坡C.寒潮 D.火山爆发课堂检测AB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2月28日22时46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16 km,震中位于(29.63°N,102.01°E)。下图为地震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泸定县地震的发生,是由于( )A.地应力长期作用的结果B.地壳物质长期变质作用的结果C.地表物质长期沉积的结果D.地表岩层长期风化侵蚀的结果(2)等震线是把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而成的曲线,下列因素与等震线无关的是( )A.地震震级 B.震源深度 C.震中距 D.地震时间(3)一次大地震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危害有( )①基础设施破坏 ②连续性降水 ③人员伤亡 ④大风寒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随堂检测ADD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滑坡多发的地区通常( )①山高谷深,坡度陡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地表植被覆盖率高 ④必须有人为的因素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5.滑坡与泥石流的共同点是( )A.都是山谷中的洪流 B.两者的成因相同C.都主要发生在山区 D.都是暴雨引发的6.滑坡造成的危害往往包括( )①掩埋村庄 ②淤塞河道 ③引发火灾 ④导致沙尘暴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BCB随堂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