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同步课时作业1.下列不属于“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中“查找文献”工作的一项是( )A.青蒿提取物有一定程度的抗疟性,但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这是屠呦呦及团队查找文献的初衷。B.屠呦呦及其带领的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查找的文献包括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C.由原来的加热提取方式改为低温提取方式,以保存青蒿的抗疟有效成分,这是屠呦呦及其团队查找文献寻求到的答案。D.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并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就是为了查找大量的文献,尽快从中草药中找到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中医药防疫的独特优势,在于中医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治疗疫病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吴又可的《温疫论》等经典著作中,就有①___________和系统阐述。中医治疗疫病,以扶正祛邪为法则,注重整体思维,辨证施治,从而增强体内的抗病能力。一位新冠疫情防控专家形象地解释:“一个屋里有点垃圾,招虫子了。中医不研究杀虫剂,也不研究虫子,②___________。把垃圾清理了,屋里干净了,不就不招虫子了吗?”在③___________中,中医药成功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案例比比皆是。实践证明,中医药在预防疾病流行、提高救治水平、减少轻症向重症转化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3.简述第2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其名字源自“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注定她与青蒿一生结缘。50多年来,屠呦呦带领团队①______________,倾尽一生心血研究,让我国从谈“疟”色变到实现无疟疾。在众人眼里,屠呦呦拥有着克服困难的巨大勇气,就像一株挺立的青蒿,倔强、执着地向高处生长:皓首穷经埋在古籍中,收集2000多种方药、筛选380余种中药提取物,只为快速找到抗疟灵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在②______________之际,却意外在古籍《肘后备急方》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得到灵感……执着于真理、躬耕于医药,屠呦呦使青蒿素及其制剂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治疗恶性疟疾的首选药物,她也因此成为世界医药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坐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面对③______________的荣誉,潜心科研的屠呦呦没有停下攀登的脚步,依旧钟情科学、向医而行。在屠呦呦心中,虽然青蒿没有艳丽的花朵、扑鼻的香气,却能挽救许多生命,具有奉献精神的植物。她说:“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5.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我喜欢青蒿一样的宁静、淡泊和正直。”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青蒿素的研发工作,但我不是以获得诺贝尔奖为终极目的。我唯一的追求是抗疟、治病。因此,我不想让对于自己已经没有多大价值的诺贝尔奖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和质疑。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终有一天,我将告别青蒿,告别亲人,如果那一天真的来到,我希望后人把自己的骨灰撒在一片青蒿之间,让我以另外一种方式,守望终生热爱的土地,守望青蒿的浓绿,守望蓬勃发展的中国中医事业。7.文段是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时的部分获奖感言,请据此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屠呦呦不以“获得诺贝尔奖为终极目的”,反映了她①_________________的人格特质。屠呦呦希望后人把自己的骨灰撒在一片青蒿之间,让她以另一种方式守望中国中医事业,表现出她对事业的②_________________。8.请将文中画框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所使用的比喻很新颖,请分析其新颖之处。10.请根据以下信息,给科学家屠呦呦写一段贺词。(100字左右)10月5日,屠呦呦和另外两位科学家一起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也成为首位获得该殊荣的中国人。诺贝尔奖委员会给她的颁奖词里写道:“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这三人的科研发现的全球影响及其对人类福祉的改善是无可估量的。”上世纪60年代末,根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将目光转向传统中草药,以研发对抗疟疾的新疗法。她筛了大量中草药,最终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查阅了大量古代中医书籍,获得了指导其研发的线索和灵感,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杀死疟疾寄生虫有显著疗效的科学家。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疾病及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再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疗方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进而康复。有人说:“中医像天上的雄鹰,西医像森林里的老鼠。”雄鹰飞在高处,看到的是整体和表象;老鼠走在低处,看到的是具体和机理。中医关注生命的高度抽象,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研究生命体的养护规律。西医关注生命的物质基础,从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中,获得各种信息并进行研究。两者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天机”。中医的另外一个特点,是重视养生。不仅在于养生意识、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还包括食疗、针灸、推拿、刮痧、拔罐、贴敷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方法。这些中医养生方法,简便易行,价廉效佳,非常适合现代社会的健康理念,也适合那些过于忙碌、无暇抽出过多时间锻炼和保养的人。世界上公认的较好的运动,依次为步行、跑步、骑车、游泳、跳健身舞、做健身操、扭秧歌及一些温和运动。而这些都与中医所提倡的养生理念相近。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健康和长寿的需要,也已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新时代人类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关注生命、重视生命、研究生命,寻找生命的密码,把握生命的规律,延长寿命的长度,提高生命的质量。(摘编自汪金友《给中医更大的用武之地》)材料二:“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传承是为了保根,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创新是为了提升,没有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唯有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扬光大。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中医药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学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传承不足,让多种中医技艺面临失传,让中医医道艰难延续。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宝”代代相传。中医临床功夫、中药炮制工艺,主要靠师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师承教育能为“草根”中医打开一扇门,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我们应将以“个性化”为特征的师承教育与以“标准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相结合,将传统教育的精粹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中医教育体系,为中医药发展打下最坚实的人才之基。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现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摘编自白剑峰《守正创新,为中医药注入源头活水》)材料三: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打造2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2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20个左右中医疫病防治基地,100个左右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形成一批中医优势专科。在国家的引领和大力支持下,中医药大发展正逢其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中医药体现出独特优势,其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理念为人们提供了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佑护人民健康的重要力量。(摘编自侠克《中医药大发展正逢其时》)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步行、跑步、骑车、游泳、跳健身舞、做健身操、扭秧歌等世界公认较好的运动,与中医所提倡的养生理念是一脉相承的。B.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都有着值得去深入挖掘并加以传承的中医药精华。C.将以“标准化”为特征的师承教育与以“个性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相结合,有助于为中医药发展打下最坚实的人才之基。D.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变化,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1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的优势在于从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中获得各种信息后,进一步关注生命的高度抽象,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研究生命体的养护规律。B.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在发生变化,人们的健康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给中医在新时代有更大的用武之地提供了可能。C.传承不足,会让多种中医技艺面临失传,让中医医道艰难延续。要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代代相传,就必须培养大批中医方面的人才。D.只有传承才能够正本清源,只有创新才能够与时俱进;只有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才能够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1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在“东阿阿胶药理研究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重新审视了具有三千年传统的中药阿胶,推动了对中药阿胶药效成分的现代化研究。B.习近平总书记说:“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C.同仁堂通过首席技师工作室、师徒班等多种带教模式,让中药制作技艺和制药精神薪火相传;还加大研发投入,以科技创新提升产品价值,构建起优势产品群。D.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新的生机,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的动力!14.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给“中医”下一个简要定义。15.高一学生刘明立志学中医,他希望有更多的同学也能学中医。现在他有机会在“亲近专业,预见未来”的主题班会上发言。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以刘明的身份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选择中医学专业的优势。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题干中“查找文献”是做法。D.“就是为了查找大量的文献”说的是目的,不是“查找文献”工作;而且“就是为了……”错误,由文中可知,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并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的目的是抗击疟疾,原因是“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故选D。2.答案:①关于疫病防治的有效方剂;②而是研究垃圾;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得体的能力。第①空,前文说“中医治疗疫病在古籍中早有记载”,然后列举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吴又可的《温疫论》,说明在这些著作中就有关于中医治疗疫病的方子,故此处应填“关于疫病防治的有效方剂”或意思相近的语句。第②空,由前文“不研究杀虫剂,也不研究虫子”可知,此处应用“而是研究”来承接;再根据后文“把垃圾清理了,屋里干净了,不就不招虫子了吗?”可知,中医研究的是“垃圾”,故此处应填“而是研究垃圾”或意思相近的语句。第③空,“在.中”,说明要填的是一件事;再根据后文“中医药成功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案例比比皆是”,表明是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故此处应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或意思相近的语句。3.答案:中医注重整体思维,扶正祛邪,成功救治了许多新冠肺炎患者,所以在治疗疫病方面有显著优势。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第2段开头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先给出一个现象,“一个屋里有点垃圾,招虫子了”,再说明中医研究的是“垃圾”,“把垃圾清理了,屋里干净了,不就不招虫子了吗?”表明中医能够找到病根,从整体上解决问题。可以用第1段末尾句子“中医治疗疫病,以扶正祛邪为法则,注重整体思维,辨证施治,从而增强体内的抗病能力”来概括。第2段后半部分是介绍中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的作用,“实践证明,中医药在预防疾病流行、提高救治水平、减少轻症向重症转化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何中医能够在抗击疫情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原因就在于中医“治疗疫病,以扶正祛邪为法则,注重整体思维,辨证施治,从而增强体内的抗病能力”。据此分析,用因果句表达即可。注意字数限制。4.答案:①披荆斩棘;②一筹莫展;③纷至沓来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处,结合语境“带领团队”“倾尽一生心血研究”“从谈‘疟’色变到实现无疟疾”可知,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抗疟药研究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但他们在研究过程中齐心合力,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圆满完成任务,故此处可填“披荆斩棘”“勠力同心”等成语。②处,结合前文“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后文“却意外在古籍……中得到灵感”可知,此处应填表示没有办法、无路可走了的成语,故可填“一筹莫展”“山穷水尽”等成语。③处,结合前文连续列举的多个荣誉可知,此处意在说明屠呦呦获得的荣誉很多,一个接一个,故可填“纷至沓来”“接连不断”等成语。5.答案:青蒿虽然没有艳丽的花朵、扑鼻的香气,却能挽救许多生命,是具有奉献精神的植物。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框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两个分句是同一主语时,第一个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后面,故“青蒿”应放到“虽然”前面;二是成分残缺,“具有奉献精神的植物”前缺谓语动词,应改为“是具有奉献精神的植物”。由此梳理答案即可。6.答案:①原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增添了文采,增强了气势,彰显了屠呦呦的质朴追求。②原句把“……一样的”修饰语单独成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化了屠呦呦对青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③原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用蒿叶、蒿花、蒿茎比喻宁静、淡泊、正直,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屠呦呦潜心科研、不慕名利、执着追求的高尚品格。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和选用句式的能力。效果上,原句三个分句分别以“我喜欢……,蒿叶一样的……”“我追求……,蒿花一样的……”“我向往……,蒿茎一样的……”构成结构一致的排比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既增添了文采,又增强了气势,更彰显了屠呦呦的质朴追求。句式上,原句把“……一样的”修饰语分为三句,分别单独成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化了屠呦呦对青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手法上,原句“蒿叶一样的宁静”“蒿花一样的淡泊”“蒿茎一样的正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用蒿叶、蒿花、蒿茎比喻宁静、淡泊、正直,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屠呦呦潜心研究、淡泊名利、执着追求的高尚品格。7.答案:①志存高远;②忠贞不渝解析:第①空,根据前文“屠呦呦不以‘获得诺贝尔奖为终极目的’”和文段中“我唯一的追求是抗疟、治病”可知,此处强调屠呦呦有远大的理想,故可填“志存高远”之类的成语。志存高远:指胸怀远大的志向。第②空,前文写屠呦呦希望将“骨灰撒在一片青蒿之间”“以另一种方式守望中国中医事业”,由此可知这里应体现屠呦呦对中国中医事业的重视、忠诚和热爱,故可填“忠贞不渝”之类的成语。忠贞不渝:忠诚坚定永不变心。8.答案:诺贝尔奖对于我已经没有多大的价值,我不希望它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困扰和质疑,这些困扰和质疑是巨大的。解析:首先,提取句子主干:我不想让诺贝尔奖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困扰和质疑。然后,将其他内容变成短句。“对于自己已经没有多大价值的诺贝尔奖”改为:诺贝尔奖对于我已经没有多大的价值。因为题干要求改成三个句子,因此可将“巨大”改成一个短句。“巨大”的主语是“困扰和质疑”,应将其改为:这些困扰和质疑是巨大的。最后按照逻辑顺序将其连缀起来即可。9.答案:①屠呦呦选择的喻体是青蒿,而非常见的梅、兰、竹、菊等植物,通过青蒿准确地表现出自己的职业特征(准确地反映出自己的事业和青蒿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②将青蒿分解成蒿叶、蒿花、蒿茎等不同部位,并分别把它们作为喻体,对应人的不同精神品质,新颖贴切。解析:屠呦呦的一生与青蒿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故她用青蒿为喻体,青蒿也能准确地反映出屠呦呦的精神品格。将青蒿的各部分分开表述,体现出她对青蒿的理解和赞美。“蒿叶”不言不语,衬托“蒿花”,体现屠呦呦内心的宁静;“蒿花”不与百花争艳,恬淡自如,体现屠呦呦的淡泊名利;“蒿茎”不弯曲,体现屠呦呦的正直。屠呦呦另辟蹊径地用青蒿作喻,显得新颖,蒿叶、蒿花、蒿茎的特点也与其品质相切合。10.答案:欣闻您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医学界的幸事,是中国的幸事,更是世界的幸事!作为晚辈,衷心向您表示热烈的祝贺。您皓首穷经,孜孜以求,终于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您是首位获得该殊荣的中国人,您带来的全球影响及其对人类福祉的改善是无可估量的。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能力。题干要求给科学家屠呦呦写一段贺词,贺词主要是表达对他人的工作成就等予以赞扬,表达你的愿望等,内容要包括对对方的贡献及他的宝贵品质的概括,还要写出自己祝贺的心情,由衷地表达自己真诚的慰问和祝福等。本文要结合材料的内容写出屠呦呦的贡献以及对她的祝贺,语言通顺流畅即可。11.答案:B解析:A.“与中医所提倡的养生理念是十脉相承的”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而这些都与中医所提倡的养生理念相近”,是“相近”,不是“一脉相承”。C.“以‘标准化’为特征……院校教育”张冠李戴。原文说的是“我们应将以‘个性化’为特征的师承教育与以‘标准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相结合”,选项把“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的特征写反了。D.“大数据、人工智能……发生了变化”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带来广阔空间”,并没有提到“人类疾病谱”发生变化的原因。12.答案:A解析:“中医的优势在于……各种信息”错误。原文说的是“西医关注生命的物质基础……获得各种信息并进行研究”,“从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中获得各种信息”并进行研究,是西医的优势,而不是中医的优势。13.答案:D解析: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中医药发展应“传承精华,守正创新”。A、C两项可以作材料二的事实论据,B项可以作材料二的理论论据;D项是材料二的结论,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14.答案:①中医是中国的一种医学理论体系;②它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经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③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重视、研究人体的养护规律;④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诊疗方法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进而康复。解析:解答本题,要从文中找到“中医”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然后提炼概括。由“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的医学理论体系”可得出:中医是中国的一种医学理论体系,它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经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由“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中医关注生命的高度……研究生命体的养护规律”可得出: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重视、研究人体的养护规律。由“使用中药、针灸……康复”可得出:中医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诊疗方法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进而康复。15.答案:同学们好!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选择中医学专业的优势。首先,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选择中医学专业,可以传承文明,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其次,无论古今,中医药在防病、治病、养生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和独特的优势,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选择中医学专业,专业价值高,社会需求大。最后,中医药需要守正创新,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药的发展,选择中医学专业,不仅个人就业、发展前景广阔,也能助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解析:由“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可知,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由“中医的另外一个特点,是重视养生”“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佑护人民健康的重要力量”可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养生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和独特的优势,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佑护人民健康的重要力量。由“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一部创新史”“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广阔空间”可知,中医药需要守正创新,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药的发展,选择中医学专业,个人就业、发展前景广阔。班会上据此发言即可,注意发言要规范,开头要有称呼,语言要流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