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三生物自主学习效果评估
2025.01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由于含大量元素铁而呈现红色
B.醛固丽和抗利尿激素都属于脂质,都能调节水盐平衡
C.常用放射性同位素14C、I5N、32P进行生物学研究
D.脂肪、性激素、淀粉的组成元素都是C、H、O
2.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由内外两层膜构成且外膜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比内膜大
B.溶酶体中水解酶合成及运输途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
C.离体的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铁盐,黑暗条件下,可释放O2
D.高尔基体可对蛋白质进行合成、加工和运输
3.研究发现,低温一段时间后葫芦藓叶片细胞不易发生质壁分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保持活性是发生质壁分离的必要条件
B.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
C.低温环境下,葫芦藓叶片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
D.葫芦藓叶片细胞可通过降低细胞液渗透压来适应低温环境
4.现用荧光物质对人体细胞进行染色体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采集到下图所示部分细胞有
丝分裂分裂期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核膜破裂
中期开始
后期开始
5min
40min
50min
55min
B
C
0
E
A.B组细胞处于前期,完成中心体复制并形成纺锤体
B.55分钟后核膜重新形成,实现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C.E组细胞中,染色单体分离,其数目是分裂间期的两倍
D.图C组细胞中染色体凝聚达到最大,染色体形态最为清晰
5.下面为四种中枢神经元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有关连接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线式保证了反射活动的高度精确性
单线式
环路式
B.环路式实现了机体中兴奋的延长传递
C.会聚式实现了神经系统内冲动的整合
D.分散式利于扩大神经系统的活动范围
会聚式
分散式
6.杂合二倍体紫贻贝的快速育种过程中,用遗传物质失活的精子激发卵子发育,并通过一定
途径实现卵子发育成二倍体。常用的途径是:①抑制第一极体形成:②抑制第二极体形成:③
试卷第1页,共8页
抑制第一次卵裂。不考虑基因突变和其他情况的染色体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②途径获得的二倍体一定是纯合子
B.③途径获得的二倍体一定是纯合子
C.①途径和②途径获得的二倍体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D.②途径和③途径获得的二倍体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7.B细胞与Th细胞相互作用之后被活化的过程如图所示。CD80/86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表
达的蛋白质,CD4OL是Th细胞活化后表达的蛋白质,BCR和TCR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表
面的受体,CD40、MHCI、CD28均为细胞表面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活化B细胞的两个信号分别是抗
B细胞
Th细胞
原刺激和CD40L
CD80/86CD28
燃已已子活化信号②
B.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与Th细
BCR
MHCⅡTC
Th活化
胞可相互提供信息
抗原
抗原加工、提呈0千
活化
一活化信号①
C.图示过程中,B细胞活化时间早于
Th细胞活化时间
B细脑胸活化适化倍之”03
D.图中B细胞与Th细胞采取不同的
细胞因子
方式识别同一抗原
8.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下列与体温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严重中暑后,快速饮用大量冰水有利于机体散热
B.皮肤中的温度感受器能将环境温度的变化转换为神经冲动
C.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引起皮肤血管收缩
D.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皮肤主要以辐射和传导的方式散热
9.高强度的运动需先经三磷酸腺苷一磷酸肌酸系统供能,该系统仅能持续供能约15s。ATP
和磷酸肌酸的能量转换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肌酸
A.剧烈运动时,细胞内ATP/ADP的值会明显下降
B.磷酸肌酸和ATP都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C.磷酸肌酸去磷酸化反应属于吸能反应
磷酸化
ADP
D.运动员在400米短跑时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磷酸肌酸和葡萄糖
能量+P
能量+P
10.酵母菌和乳酸菌常用于制作发酵食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磷酸肌酸4
A.活化后的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大量繁殖
B.果酒发酵时酵母菌大量繁殖,易形成白色菌膜
C.酸奶发酵时排气时间间隔可随发酵时间依次递减
D.泡菜制作与果酒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均会逐渐降低
11.某群落中生活着甲、乙两个存在竞争关系的动物种群,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变化曲线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群第12年时的K值与第6年时的相同
B.乙种群在第4年时数量达到最大值,在第10~12
101
年种群数量不变
时间/年
C.乙种群在第6年后数量变化类似于“S形增长
D.在第6一8年间,甲、乙种群的出生率均大于死亡率
试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