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 自然环境第1课时 世界第一大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Situational introduction情境导入Learning Objectives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区域认知)2.运用数据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地理实践力)3.能够说出亚洲的分区,并判定亚洲主要国家所在的分区。(区域认知)4.通过对亚洲地理位置的学习,说出描述大洲位置的一般方法。(综合思维)CONTENTS目录亚洲的位置Location in Asia01亚洲的范围Scope of Asia02亚洲的位置PART 011.亚洲的位置名称由来亚洲的全称是“ 亚细亚洲”,意思是“东方日出之地”。1.亚洲的位置半球位置160°E0°20°W160°E20°W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1.亚洲的位置海陆位置亚洲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北、东、南三面依次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毗连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隔海相望1.亚洲的位置经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81°N向南至11°S、26°E向东至170°W的范围内26°E170°W81°N11°S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1.亚洲的位置易错提醒亚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吗?26°E170°W81°N11°S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如何概括大洲的位置小结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读取四至点大致的经纬度数值,描述经纬度范围通过该地区的特殊纬线,判断所处的温度带南北半球——以赤道(0°纬线)为判断依据东西半球——以20°W和160°E经纬圈为判断依据与大洲的位置关系与大洋的位置关系活动……(1)说出北美洲的半球位置。(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洲、大洋,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西半球、北半球10°N~81°N, 20°W ~ 170°W位于美洲大陆北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邻太平洋。南隔巴拿马运河与南美相邻,西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运用地图,描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比较项目 亚洲 北美洲东西半球位置南北半球位置频临的大洋面积所跨纬度范围所跨经度范围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西半球北半球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26°E~170°W约11°S~81°N约10°N~81°N20°W~170°W作比较约4 40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一大洲约2 40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大洲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北美洲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比面积口诀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按照比例尺可以量算两地间的直线距离。在小比例尺地图上,由于将球面转换为平面会产生变形,利用比例尺盘算距离在有些部位会产生较大误差,一般可以根据纬度差值估算两地间的距离。那么,怎样根据纬度差估算两地的距离呢?我们知道,经线圈的长度是一样的,在每条经线上,纬度间隔1°,距离约为111千米,因而可以估算同一经线上两地的距离。如果两地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则两地间的距离大于按纬度差计算的距离。思与学怎样根据纬度差估算两地的距离亚洲是南北距离最长的大洲量身高亚洲大致位于81°N向南至11°S之间,南北距离:111千米×92°=102 212千米亚洲也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量腰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南北距离最长小结亚洲的范围PART 02六个地区按方位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六个地区对号入座国家 分区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找出东亚五个国家,并说出以下国家所在的分区。东亚五国有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南亚东南亚活动……六个地区我发现中国位于东亚,并与亚洲的其他5个地区都相邻北亚是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找出东亚五个国家,并说出以下国家所在的分区。活动……世界第一大洲亚洲的位置世界第一大洲亚洲的范围归纳总结:六个地区即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半球位置: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北、东、南三面依次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81°N向南至11°S、26°E向东至170°W的范围内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和南北距离最长当堂检测1.亚洲被称为“雄踞东方”的大洲。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B.亚洲东、北、西三面临海C.亚洲地跨热带、南温带、北寒带三带D.亚洲东北面与北美洲相隔白令海峡D当堂检测2.从半球位置来看,亚洲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3.洲界甲是(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C.白令海峡 D.土耳其海峡4.洲界乙是(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D.土耳其海峡读图“亚洲范围图”,完成2-4题。ACA当堂检测5.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下列对“第一大洲”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B.亚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C.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D.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B6.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将在中国哈尔滨市举办,本届亚冬会的口号是“冰雪同梦,亚洲同心”。读亚洲地理分区图,据图描述亚洲的位置,错误的是( )当堂检测A.亚洲占据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全部位于北半球B.亚洲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C.亚洲北、东、南三面分别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D.第九届亚冬会举办地位于东亚A(1)从东西半球看,大部分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大部分位于 半球。(2)从海陆位置看,西与A 洲接壤,西南以C 运河与B 洲为界;东临太平洋,南临F 洋,北临北冰洋。东北隔 海峡与北美洲相望。(3)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当堂检测北7.仔细观察亚洲范围示意图, 请你描述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欧苏伊士非印度白令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和南北距离最长的大洲。教学课题 第七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第1课时 世界第一大洲教学内容 亚洲的位置 亚洲的范围教学 目标 1.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区域认知) 2.运用数据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地理实践力) 3.能够说出亚洲的分区,并判定亚洲主要国家所在的分区。(区域认知) 4.通过对亚洲地理位置的学习,说出描述大洲位置的一般方法。(综合思维)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并总结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教学难点 以亚洲为例,初步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综合分析、归纳总结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亚洲名字的由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观看视频,说出自己所获得的信息。教学过程 引子:亚洲名称的由来 探究一:亚洲的位置 一、位置 1.半球位置 结合七上所学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划分的相关知识,作出相应判断。 2.海陆位置 说出亚洲所在大陆的方位,并观察周围所濒临的大洋。 找出不同方位的大洲,并回忆洲界线。 3.经纬度位置 找出亚洲的四至点,读出大致的经纬度。 找出经过亚洲的特殊纬线,找出亚洲所处的温度带。 易错提醒:亚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吗? 4.小结:如何概括大洲的位置 5.活动:运用地图,描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 (1)说出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洲、大洋,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 6.比较亚洲和北美洲,完成表格内容。 二、世界第一大洲 1.比面积 七大洲面积排名 口诀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思与学:怎样根据纬度差估算两地的距离 2.量身高 3.量腰围 小结: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探究二:亚洲的范围 1.明确亚洲的六个地区 2.活动:找出东亚五个国家,并说出以下国家所在的分区。 说出你的发现: 学生结合视频内容,说出:亚洲的全称是“ 亚细亚洲”,意思是“东方日出之地”。 温故知新: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温故知新:亚洲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北、东、南三面依次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洲界线: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毗连;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隔海相望。 读图标线: 亚洲大致位于81°N向南至11°S、26°E向东至170°W的范围内 读图总结:赤道穿过亚洲南部的岛屿,北极圈和北回归线分别穿过亚洲的北部和南部,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温故知新: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概括总结: 读图分析: (1)西半球、北半球。 (2)10°N~81°N, 20°W ~ 170°W。 (3)位于美洲大陆北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邻太平洋。南隔巴拿马运河与南美相邻,西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内容: 学以致用,推算亚洲的南北距离: 亚洲大致位于81°N向南至11°S之间,南北距离:111千米×92°=102 212千米 得出结论:亚洲是南北距离最长的大洲 亚洲也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概括总结: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 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和南北距离最长的大洲。 读图分析:亚洲地域辽阔,为了便于认识,通常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 读图完成: 畅所欲言: 中国位于东亚,并与亚洲的其他5个地区都相邻;北亚是俄罗斯的亚洲部分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教学反思 1.通过读图、思考和探究活动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述大洲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描述方法。 2.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注意对于学生的反馈给予及时的评价。 3.多鼓励学生参与,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4.问题设计逐步加深,环环相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亚洲名字的由来.mp4 人教版七下 7.1《自然环境》 第1课时 世界第一大洲 教案.docx 人教版七下 7.1《自然环境》 第1课时 世界第一大洲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