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练习
一、单选题
1.中国人民信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文化理念,坚信不同特色和风格的文明不仅不是“冲突”的,而且可以互相激荡,互相推动,从而为其他文明提供可资借鉴的“他者”或“他山之石”。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 )
①全部接纳,为我所用
②彻底拒斥,一概不用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人类文明进步绝不在于某一种文明的一家独大,而在于不同文明百花争妍。人类文明多彩多姿、多元并存,都是人类在生存发展中创造的。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文化交流借鉴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面对人类文明多样性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④文化发展要立足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0多年前,中国的茶、香料、瓷器等就远渡重洋来到巴西,成为中巴人民友好交流的纽带。近年来,巴西可爱的波萨诺瓦音乐、特色舞蹈桑巴和战舞在中国广受欢迎,中国春节等传统节日、中医药等传统文化为越来越多的巴西人民所熟知,两国青年、记者、学者互动频繁,地方交往积极活跃。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对外文化交流应该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文化交流和交融可以推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④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寻求合作共赢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近年来,某县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做法( )
A.有利于推动文化复古与回归 B.全方位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C.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完善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
5.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作品约69.58万部,海外市场营收43.5亿元。作为互联网时代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新文学样式,网络文学正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范本。这表明网络文学出海有利于( )
A.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B.我国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C.增强中华文化的渗透力 D.中华文化得到海外民众的普遍认同
6.回顾历史,文明总是在互学互鉴中不断前进。考古证实,大约距今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就接触了起源于西亚两河流域的小麦栽培、黄牛饲养等技术。与此同时,中国的稻、粟等农作物栽培技术也向西亚等地区传播。这告诉我们要( )
A.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B.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C.吸收一切外来文化成果 D.推动不同文化交流互鉴
7.我国隋朝的九部乐到唐朝增为十部乐,其中不仅包含汉族乐舞和西域少数民族乐舞,而且包含印度、东南亚地区等许多外国乐舞。“洛阳家家学胡乐”,对外来音乐的喜爱成为一种时尚,五弦琵琶、箜篌、横笛等外来乐器也大为普及。历史启示我们,中华文明要保持生机和活力,需要( )
①保持开放心态,反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激进观点
②推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宣传普及优秀外来文化
③立足国情,把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与我国实际相结合
④尊重文化差异,理解个性,实现中外文化融合趋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金砖国家孕育出各自灿烂文明,彼此交相辉映。从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到“金砖国家文明对话”系列活动、“金砖机遇”青年交流对话会,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合力架起一座座心相通、文明对话之桥。这表明金砖国家( )
①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促进文化万紫千红
②坚守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文化,推动文化发展
③认同中华文化,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贡献
④弘扬海纳百川的精神,倡导不同文明和合共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凭借自身优势进行文化输出,通过文化产业、学术理论等手段宣传西方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企图解构中国文化的根基,构造中国文化低劣或不如西方文化的印象,削弱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对此,我们正确的应对策略是( )
①增强文化安全意识,抵制西方的文化渗透
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努力做到文化自觉,坚信中华文化优越性
④回避文化冲突、对立,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4年7月—8月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展览精选了包括法老雕像、木乃伊棺等800余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其中95%都是首次在亚洲展出。本次展览可以( )
①加深中国民众对古埃及文明的理解和认同
②推动中埃文化交流,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
③发掘埃及文物价值,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④促进民心相通,帮助构建互鉴互学的文化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中央台近期推出的《中国神话》系列微短剧,全过程制作皆是由AI完成。该微短剧除了还原神话故事外,在后半部分都将现代社会乃至全球人类命运联系起来。另外,该部短剧以多语种版本在全球发布。由此可见,《中国神话》微短剧( )
①运用现代科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②推陈出新,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将中国神话塑造成了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④展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跨时空和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宏觉寺,全称为“宗喀大慈宏觉寺”。“宗喀”地区在藏文化中指湟水河谷地区,是古丝绸之路南道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宏觉寺见证了唐蕃古道的恢宏繁盛,聆听过丝绸之路的车马辚辚。今天,保护好这一千年古刹的时代价值在于( )
①倡导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
②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吸收外来文化,促进自身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④弘扬佛教文化,坚持天人合一,为解决发展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人文交流是中法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不竭动力。2024年5月4日,中法人文合作发展论坛在巴黎举行,本次论坛由新华社联合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法国阳狮集团共同主办。中法人文合作发展论坛的举行( )
①是基于文化具有多样性,两国相互认同对方的民族文化
②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中法关系发展
③表明中国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④有利于推动中法两国文化在相互交流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我国隋朝的九部乐到唐朝增为十部乐,其中不仅包含汉族乐舞和西域少数民族乐舞,而且包含印度、东南亚地区等许多外国乐舞。“洛阳家家学胡乐”,对外来音乐的喜爱成为一种时尚,五弦琵琶、箜篌、横笛等外来乐器也大为普及。回顾历史,中华文明要保持生机和活力,需要( )
①保持开放心态,反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激进观点
②宣传普及优秀的外来文化,满足人民大众文化需求
③立足国情,把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与我国实际相结合
④学习借鉴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吸收外国经营管理理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洛阳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23年10月20日,中国与斯里兰卡发布联合声明,斯里兰卡将在中国洛阳白马寺修建一座独具特色的佛殿,以展示斯里兰卡佛教文化的瑰宝。这一举措( )
①彰显了中国开放包容的理念,大胆吸收外来文化
②坚守了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③将进一步推动两国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友谊
④展示了共同的佛教传承,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人文交流是中法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不竭动力。2024年5月4日,中法人文合作发展论坛在巴黎举行,本次论坛由新华社联合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法国阳狮集团共同主办。中法人文合作发展论坛的举行( )
①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中法关系发展
②是基于文化具有多样性,两国相互认同对方的民族文化
③有利于推动中法两国文化在相互交流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④表明中国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24年6月13日,国家文物局宣布,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南海博物馆联合组队,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开展了深海考古调查,目前共提取出水文物900余件套,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再现了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这些出水文物( )
①彰显了中国开放包容的理念,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作为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中华文化中海洋文明的特质
③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也是对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2023年12月22日,联合国大会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 )
①表明世界各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
②彰显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感召力
③说明中国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④能够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以“舞动梦想,和美丝路”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在乌鲁木齐举行,来自亚洲、欧洲、非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艺术家会聚天山脚下,以舞为媒、以舞会友,让人们切身感受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天下大同的中国气派。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的举办体现了( )
①应该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
②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③认同世界文化有利于文化繁荣
④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写道,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也对洋货产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对此,下列对西方文化解读正确且符合鲁迅的观点的是( )
①保持开放心态,大方接纳“送来”的东西
②坚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取其精华
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反对一切外来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1月9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开幕,大会主题为“共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精诚合作、互通有无,这无疑需要增进共识:人类同属一个命运共同体。
互联网大会引发网民热议,下面是部分网民的网络留言:
事事关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大千世界: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见贤思齐:各国顾全大局,共同携手才能共建命运共同体。期待明天更好!
结合材料,谈谈外来的有益文化怎样才能在中国发挥积极作用?
22.中国共产党根据时代之需,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不断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时代课题,紧扣时代脉搏,推动科学的理论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深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大理论成果。
从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23.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深化,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甚至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在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大势下,我们一方面应当以平等开放的姿态对待其他文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取人之长为己所用;另一方面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文化中的中西差异,积极吸取有利于中国发展的一切文化思想,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上述材料主要告诉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8月30日,文化资讯、儒家经典、孔子生平,孔府珍藏……包含以上多个专题版块的中国孔子网英、日、韩语频道正式上线。海外受众要了解孔子文化、儒家思想,从此多了一个新的平台。
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广大海外网民了解中国的愿望愈发迫切,对中华文化,儒家思想的关注也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孔子网外语频道的推出是恰逢其时,顺势而为。近年来,山东坚持以品牌活动为载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走出去”,在推动儒家文化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努力当好“排头兵”,贡献山东力量。
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写道:“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毛泽东说:“不要全盘西化。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
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C A D B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B D B C D B C
1.D
【详解】③④:中国人民信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文化理念,坚信不同特色和风格的文明不仅不是“冲突”的,而且可以互相激荡,互相推动,故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立足国情,交流互鉴,③④符合题意。
①②:我们要吸收借鉴外来有益文化,而不是全部接纳,也不是彻底拒斥、一概不用,①②排除。
故本题选D。
2.B
【详解】①:材料中“人类文明进步绝不在于某一种文明的一家独大,而在于不同文明百花争妍”,强调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①正确。
③:人类文明多彩多姿、多元并存,都是人类在生存发展中创造的,强调要尊重文化差异,理解个性,③正确。
②④:材料强调文化多样性,没有涉及文化交流、立足国情等,②④排除。
故本题选B。
3.B
【详解】②: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材料强调中国和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互鉴,②排除。
③:材料强调文化交流互鉴,不涉及推动文化发展和创新,③排除。
①:巴西可爱的波萨诺瓦音乐、特色舞蹈桑巴和战舞在中国广受欢迎,中国春节等传统节日、中医药等传统文化为越来越多的巴西人民所熟知,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正确。
④:巴西可爱的波萨诺瓦音乐、特色舞蹈桑巴和战舞在中国广受欢迎,中国春节等传统节日、中医药等传统文化为越来越多的巴西人民所熟知,两国青年、记者、学者互动频繁,地方交往积极活跃,说明中巴两国通过文化交流互鉴实现合作共赢,④正确。
故本题选B。
4.C
【详解】A:近代以来,对待外来文化,中国文化界曾有过两种激进的观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文化复古的说法不当,A错误。
B:某县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没有全方位展现,B排除。
C:通过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做法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C正确。
D:材料未涉及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A
【详解】A:出海形式丰富多样体现了网络文学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A正确。
B:材料讲的是网络文化“走出去”,没有涉及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B不符合题意。
C:中国反对文化霸权和文化渗透,C错误。
D: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错误。
故本题选A。
6.D
【详解】AB:材料未涉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AB与题意不符。
C:我们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而不是吸收一切外来文化成果,C排除。
D:文明总是在互学互鉴中不断前进,告诉我们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B
【详解】①:中华文明要保持生机和活力,要对外来文化保持开放心态,博采众长,积极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反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激进观点,①正确。
②:对优秀外来文化要吸收借鉴,而不是宣传普及,②错误。
③:中华文明要保持生机和活力,要立足国情,把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中外文化的互鉴融合,③正确。
④:我们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但实现中外文化融合趋同的说法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B。
8.B
【详解】①:金砖国家通过治国理政研讨会、文明对话系列活动和青年交流对话会等活动,展示了各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体现了金砖国家在文化交流中寻求共同点,尊重差异,互相学习,共同促进文化的繁荣,①正确。
②:材料强调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合力架起一座座心相通、文明对话之桥,因此没有体现金砖国家坚守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文化,②排除。
③:我们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排除。
④:金砖国家之间的文明对话和交流活动体现了开放包容的态度,倡导不同文明和平共处,共同发展,④正确。
故本题选B。
9.A
【详解】①②:西方国家企图解构中国文化的根基、削弱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因此我们应该增强文化安全意识,抵制西方的文化渗透,同时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①②符合题意。
③:各国各民族的文化都是平等的,不能说中华文化具有优越性,③说法错误。
④:对于文化冲突、对立,不能回避,要积极应对,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0.D
【详解】②④:通过举办“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向观众全面展示古埃及文明面貌及其最新考古发现,这样可以推动中埃文化交流,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也可以推动中埃两国在文化领域的合作,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互鉴互学的文化观,②④入选。
①: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①不选。
③:该展览加强了文化的交流,未体现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③不选。
故本题选D。
11.C
【详解】①:《中国神话》系列微短剧全过程制作皆是由AI完成,体现了运用现代科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①符合题意。
②:在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时,我们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材料未涉及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不合题意。
③: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③说法错误。
④:《中国神话》系列微短剧除了还原神话故事外,在后半部分都将现代社会乃至全球人类命运联系起来,且以多语种版本在全球发布,展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跨时空和鸣,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2.B
【详解】①④:“宗喀”地区在藏文化中指湟水河谷地区,是古丝绸之路南道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而宏觉寺见证了唐蕃古道的恢宏繁盛,聆听过丝绸之路的车马辚辚。可见,今天,保护好这一千年古刹有利于倡导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弘扬佛教文化,坚持天人合一,为解决发展问题提供有益借鉴,①④正确。
②:我们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今天,保护好这一千年古刹的时代价值在于增进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排除。
③:吸收外来有益文化,促进自身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③排除。
故本题选B。
13.C
【详解】①: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两国相互认同对方的民族文化”说法错误,①说法错误。
②④:人文交流是中法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不竭动力,中法人文合作发展论坛的举行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中法关系发展,有利于推动中法两国文化在相互交流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②④符合题意。
③:应该是不断吸收外来有益文化,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4.B
【详解】①③:材料强调对外来文化要保持开放心态,反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激进观点,要博采众长,立足国情,把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中外文化的互鉴融合,①③说法正确。
②:对优秀外来文化要吸收借鉴,而不是宣传普及,②说法错误。
④:材料未体现吸收外国经营管理理念,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5.D
【详解】①:我们吸收的是外来文化的一切有益成果,而不是一切外来文化,①排除。
②:斯里兰卡将在中国洛阳白马寺修建一座独具特色的佛殿,以展示斯里兰卡佛教文化的瑰宝,没有体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②排除。
③:中国与斯里兰卡发布联合声明,斯里兰卡将在中国洛阳白马寺修建一座独具特色的佛殿,以展示斯里兰卡佛教文化的瑰宝,展示了共同的佛教传承,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回愿望,将进一步推动两国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友谊,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6.B
【详解】①③:人文交流是中法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不竭动力,中法人文合作发展论坛的举行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中法关系发展,①③正确。
②: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两国相互认同对方的民族文化”说法错误,②错误。
④:应该是不断吸收外来有益文化,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7.C
【详解】①:材料没有涉及“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①不符合题意。
②:文物是文化载体。这些水文物作为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中华文化中海洋文明的特质,②符合题意。
③: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③不符合题意。
④:出水文物,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再现了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也是对外文化交流的见证,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8.D
【详解】①: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世界各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说法错误,故①排除。
②④:联合国大会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彰显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感召力,也能够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故②④正确。
③:材料说的是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向外传播,而不是中国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9.B
【详解】①④:来自亚洲、欧洲、非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艺术家会聚天山脚下,以舞为媒、以舞会友,让人们切身感受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天下大同的中国气派。可见,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的举办体现了应该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①④正确。
②: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②错误。
③: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认同世界文化”的说法错误,③错误。
故本题选B。
20.C
【详解】①:对于“送来”的东西,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而不是大方接纳,我们接纳的应该是有益的西方文化,①错误。
②③:我们应该辩证的对待西方文化,要坚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取其精华,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强调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未涉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且我们要吸收借鉴有益的外来文化,而不是全盘否定,④错误。
故本题选C。
21.①外来文化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②外来文化不能孤立存在,需要与我国丰富的本土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通过交流融合,使外来文化能够适应我国的文化环境,更好地被大众接受和理解。(原题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分析】背景素材: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考点考查: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运用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要求,分析外来的有益文化在中国发挥积极作用的措施。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有效信息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可联系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有效信息②: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可联系外来文化不能孤立存在,需要与我国丰富的本土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2.
①外来文化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实现中国化,才能发挥作用。
②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分析】背景素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考点考查: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题,设问要求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给我们的启示,需要调用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有关知识,知识限定具体明确,可以知识为线索,检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紧扣时代脉搏,推动科学的理论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可联系要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实现中国化。
关键词②:根据时代之需,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可联系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3.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汲取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③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错误倾向。
【分析】背景素材: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考点考查: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我们”, 需要调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有关知识,上述材料主要告诉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回答措施类主观题,一般需要回答“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我们一方面应当以平等开放的姿态对待其他文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取人之长为己所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汲取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有效信息②:另一方面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文化中的中西差异,积极吸取有利于中国发展的一切文化思想,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有效信息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深化,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甚至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错误倾向。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得分点②: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得分点③: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错误倾向。
【点睛】主观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24.①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③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贡献。④要立足中国国情,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孔子网英、日、韩语频道正式上线
考点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2021年8月30日,文化资讯、儒家经典、孔子生平,孔府珍藏……包含以上多个专题版块的中国孔子网英、日、韩语频道正式上线。海外受众要了解孔子文化、儒家思想,从此多了一个新的平台→可联系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有效信息②: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广大海外网民了解中国的愿望愈发迫切,对中华文化,儒家思想的关注也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孔子网外语频道的推出是恰逢其时,顺势而为→可联系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贡献。
有效信息③:山东坚持以品牌活动为载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走出去”,在推动儒家文化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努力当好“排头兵”,贡献山东力量→可联系要立足中国国情,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得分点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得分点③: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贡献。
得分点④:要立足中国国情,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点睛】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四部曲
一、抓主体,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的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二、定范围,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是哲学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
三、找措施,从教材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从材料中找措施。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②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答案就可以了。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
四、联材料,明确了主体、答题范围,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5.①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能盲目排斥和拒绝外来文化(或者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
②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反对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要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③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分析】本题以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根据材料“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可从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能盲目排斥和拒绝外来文化(或者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不要全盘西化。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可从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反对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的角度分析。
【点睛】
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四部曲:
一、抓主体,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的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二、定范围,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是哲学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
三、找措施,从教材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从材料中找措施。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②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答案就可以了。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
四、联材料,明确了主体、答题范围,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