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呼吸作用知识点一:呼吸作用的过程与呼吸作用有关的实验实验 图示 现象 结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甲瓶的温度比乙瓶的温度高 呼吸作用释放出________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 呼吸作用放出了________甲瓶中的蜡烛熄灭,乙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 呼吸作用消耗了________知识点二:呼吸作用的实质概念 细胞利用______,将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________释放出来,供____________利用表达式 +氧―→二氧化碳+水+______原料 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产物 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条件 有光、无光均可主要场所 ________(所有活细胞)实质 分解____________、释放________意义 为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知识点三: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1.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目的①适时松土;②及时排涝 ________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①储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②储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气浓度;③在温室栽培瓜果蔬菜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 __________呼吸作用的强度2.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1)氧气:一定范围内,氧气浓度增加,呼吸作用增强。(2)二氧化碳:浓度过大,会抑制呼吸作用。(3)温度:适当升高温度,呼吸作用增强;温度过高,会抑制呼吸作用。(4)水:含水量增多,呼吸作用增强。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知识点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区别1.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比较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场所 ________ 主要是线粒体条件 必须在________下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产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联系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呼吸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产物也可以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且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光合作用产生的2.【逻辑推理】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甜瓜,甲地甜瓜比乙地甜瓜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甜瓜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大。请回答下列问题。平均温度 甲 乙白天 33 ℃ 33 ℃夜间 12 ℃ 22 ℃(1)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甜瓜甜是受________的影响。(2)因为出产同一种甜瓜,而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温度也相同,所以白天通过____________制造的有机物一样多,但是夜间甲地温度比乙地要低,所以________地的甜瓜夜间呼吸作用更弱,消耗的有机物更______________(填“多”或“少”),因此,________地的甜瓜积累的有机物更多。(3)根据此题的信息,在农业生产上,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链接】(1)萝卜放久了会空心,这是因为萝卜在储存时进行________作用,把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加以分解,造成有机物减少了。(2)卧室内不宜摆放过多的绿色植物,因为在夜晚,它的呼吸作用会消耗室内的________,影响卧室的空气质量。(3)粮库一般采用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同时保持低温的方法保障储粮安全,上述储粮方法运用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拓展】 夏季自然条件下植物生理活动的昼夜变化答案知识点一能量;变浑浊;二氧化碳;氧气知识点二氧;二氧化碳;水;能量;生命活动;能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线粒体;有机物;能量知识点三1.保证;降低知识点四1.叶绿体;光2.(1)温度 (2)光合作用;甲;少;甲(3)降低夜间温度(或选择在昼夜温差大的地方种植农作物,合理即可)3.(1)呼吸 (2)氧气 (3)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第二节 光合作用第1课时 光合作用的实验探究知识点一: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实验过程2.实验现象天竺葵叶片见光部分滴加碘液后__________;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__________。3.实验结论: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________是植物制造淀粉(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4.【进一步探究】将叶片变色部分制作成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并用显微镜观察,蓝色颗粒会出现在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___中。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这是因为叶片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________”,也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易错提醒】 光合作用不是只在阳光下进行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这里的光不单指太阳光,灯光也可以,只不过光照强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知识点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普里斯特利实验(1)该实验有2组对照实验,A和________是一组对照实验,B和________是一组对照实验。(2)普里斯特利的实验结论:植物能________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3)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消耗____________、释放________。2.金鱼藻在光下释放氧气(1)实验原理:氧气具有助燃的作用。(2)实验现象:漏斗中有气泡产生,收集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立刻燃烧起来,该气体是________。(3)如果将实验装置放在黑暗中,就看不到这一现象,说明金鱼藻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氧气。(4)实验结论: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3.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1)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制订和实施计划:①取甲、乙两套装置,各放入生长状况一致的同一植物,在甲装置的小烧杯中放置质量分数为25%的氢氧化钠溶液,在乙装置的小烧杯中放置与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的清水。②把甲、乙两套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移到光下照射。③几个小时后,各取甲、乙两套装置中的一片叶片,分别编号为A、B,放在________中水浴加热,脱去叶绿素,然后用清水漂洗。④在A、B叶片上各滴上两滴________,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提示:二氧化碳可以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4)你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分析:由于甲装置内缺少____________,所以甲装置内的植物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最终叶片________(填“变”或“不变”)蓝色。(6)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7)【实验拓展】假如上述探究实验不是在光下进行的,实验结果会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海尔蒙特柳树生长实验(1)实验结论:________在柳树生长过程中参与制造了有机物。(2)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____________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科学家通过更加严谨的实验证明,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5.探究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银边天竺葵叶片中央为绿色,边缘为白色。将一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小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选取其中一片叶子,用酒精脱色后再漂洗,最后用碘液对叶片进行处理。(1)用碘液处理后,叶片甲、乙两处会变蓝的是__________。(2)甲处和乙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知识点一1.①将天竺葵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消耗完,且保证没有新的淀粉产生 ②光照 ③光合作用 ④叶绿素 ⑤淀粉2.变蓝;不变蓝 3.淀粉;光 4.叶绿体 5.叶片;车间知识点二1.(1)C;D (2)更新 (3)二氧化碳;氧气2.(2)氧气 (4)氧气3.(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3)①相同体积 ③酒精 ④碘液(4)A叶片不变蓝,B叶片变蓝(5)二氧化碳;不能;不变(7)A、B叶片都不变蓝,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4.(1)水 (2)二氧化碳 (3)水5.(1)乙 (2)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第四节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知识点一:植物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植物既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身体”的材料,也为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所需的________。知识点二: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植物的____________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2.植物的茎、叶承接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3.树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够________大量的雨水,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________。4.水循环的过程知识点三: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1.维持碳氧平衡:植物通过________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释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起了重要作用。2.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导致____________,进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3.实现碳中和的方法(1)实行节能减排、能源转型,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2)____________,进行生态保护,通过植物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3)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捕获和封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知识点四:从我做起,保护植被1.颁布相关法律和条例。2.退耕还________、还草、还湖,退牧还草。3.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并将每年的__________定为植树节。答案知识点一能量知识点二1.蒸腾作用 3.吸纳;地下水 4.根;蒸腾;气孔知识点三1.光合 2.全球变暖 3.(2)植树造林知识点四2.林 3.3月12日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应用、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知识点一:光合作用的实质1.概念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________,将____________和________合成为储存着能量的____________(如淀粉),并且释放出________的过程。2.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1)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2)产物:有机物(主要为淀粉)、__________。(3)条件:__________;场所:__________。3.实质: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能量。(1)物质转变: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为淀粉等有机物,并释放氧气。(2)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知识点二: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1.有机物的运输(1)运输有机物的通道是________。(2)运输方向:___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3)运输途径: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叶脉、叶柄、茎等结构中的筛管→植物体各处。2.有机物的作用:(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参与构建植物细胞。3.【生活链接】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树枝压弯腰”,在初夏梨树的“坐果”期,有经验的果农会给果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一段时间后,剥皮伤口的上方形成环形瘤状物,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三: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影响因素 变化情况 采取措施光照 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________密植,间作套种,适当延长光照时间,适当增强光照强度等二氧化碳 浓度 在一定的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适当增加________浓度。如:①通风,②施用气肥,③施用农家肥温度 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适当提高白天温度水 在一定的范围内,水越多,光合作用越强 合理灌溉2.【古话今议】《齐民要术》中记载有“正其行,通其风”的种植方法,运用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知识点一1.光能;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2.(1)二氧化碳和水 (2)氧气 (3)光;叶绿体3.合成;储存知识点二1.(1)筛管 (2)自上而下3.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知识点三1.合理;二氧化碳 2.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二章 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第一节 水的利用与散失知识点一: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1.吸收水的主要器官和部位(1)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2)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__________。该部位具有大量的________,使得根尖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2.水的运输(1)水通过________运输,它属于________组织。溶解在水中的________也“搭着便车”被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2)水在植物体中的运输途径土壤溶液中的水→根毛细胞→成熟区的________→茎内导管→叶的导管→叶、花、果实等。(3)植物体内的水通过导管___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运输。知识点二:植物的蒸腾作用1.蒸腾作用(1)概念:水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__________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2)部位: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3)意义:拉动对水和__________在植物体内运输;降低植物体________表面的温度。2.叶片的结构和功能(1)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2)叶片由表皮、[①]________与[②]________三部分组成。(3)气孔的开闭原理:受____________的控制。开: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________。闭: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________。(4)一般叶的下表皮气孔较多。3.观察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植物用透明塑料袋进行捆扎,请你预测:一段时间后,A、B、C三个塑料袋中,________(填字母)塑料袋内壁水珠最多;________(填字母)塑料袋内壁水珠最少。根据本实验装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活链接】(1)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移栽植物时常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去掉部分枝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释疑解惑】 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因素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环境温度越高,空气湿度越小,空气流动越快,叶片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答案知识点一1.(1)根 (2)成熟区;根毛2.(1)导管;输导;无机盐 (2)导管 (3)自下而上知识点二1.(1)水蒸气 (2)叶片 (3)无机盐;叶片2.(1)水;毛笔 (2)叶脉;叶肉;气孔;保卫细胞(3)保卫细胞;张开;闭合3.A;C;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的多少有关4.(1)植物蒸腾作用中水的散发,能够吸收大量的热,这样就使周围环境温度下降、湿度增加,利于避暑乘凉(2)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节 水的利用与散失.docx 第三节 呼吸作用.docx 第二节 第1课时 光合作用的实验探究.docx 第二节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应用、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docx 第四节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