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提升练 2024--2025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提升练 2024--2025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提升练 2024--2025学年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一、选择题
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句诗体现的生物特征主要是( )
A.能自由运动 B.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下列有关蚯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身体扁平
B.依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C.身体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D.有蚯蚓的土壤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3.取一个成熟的番茄果实,用开水烫后撕下表皮,可以看到里面的果肉,仔细观察,里面还有丝丝“筋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番茄果肉细胞的液泡较小 B.撕下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C.种子主要由机械组织构成 D.番茄的果实属于营养器官
4.如图是“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切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只有a细胞进行细胞分裂
B.只有b细胞进行细胞分裂
C.a、b细胞都没有发生细胞分裂
D.a、b细胞都正在进行细胞分裂
5.科研人员通过探究不同温度对某种有害细菌成活情况的影响,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适宜细菌就能生存
B.温度越高,细菌成活数越多
C.0℃可以彻底冻死这种细菌
D.该细菌最适于50℃的温度下生活
6.2024年4月3日,从韩国归来的大熊猫“福宝”引发全网关注,如图是“福宝”牙齿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臼齿,②是犬齿
B.③主要用于切断食物
C.由图可知“福宝”是肉食性动物
D.牙齿分化降低了“福宝”的消化能力
7.如图是“观察青霉”实验时,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呈黄白色 B.②呈黑褐色
C.①是青霉的孢子 D.②是青霉的营养菌丝
8.观察下图中植物叶的排列方式,它们的叶有互生、对生、轮生、簇生等不同着生方向,这样排列的意义是( )
A.利于叶片充分接受光照 B.利于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
C.利于释放大量的氧气 D.利于吸引昆虫传播花粉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在使用光学双目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对观察的生物材料的要求是( )
A.结构完整 B.形态规则的 C.薄而透明的 D.活细胞的
10.蚯蚓和蛔虫长得很像,但它们却属于两类不同的动物。下列关于蚯蚓和蛔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蚯蚓身体分节,蛔虫身体不分节
B.蚯蚓的运动仅靠刚毛即可完成
C.线虫动物蛔虫营寄生生活
D.蛔虫的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11.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包括:①冷却接种②恒温培养③配制培养基④高温灭菌四个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③①②
B.高温灭菌是为了杀死原有的细菌、真菌
C.冷却是因为低温有利于细菌、真菌的生活
D.在培养过程中可经常打开培养皿盖进行观察
12.某同学发现家里有一个橘子发霉了,上面长满了绿色的霉菌(如下图)。仔细观察,发现这些霉菌有一条条“白色绒毛”和“青绿色粉末”。这分别是霉菌的哪一部分(  )
A.①;② B.②;① C.②;③ D.③;②
13.同学们在植物园中看到三种植物的标牌: 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 — — 松科,金钱松属;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柏科,水杉属;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柏科,水松属。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确定学名所用的双名法是由伊万诺夫斯基建立的
B.这三种植物在分类地位上同科不同属
C.这三种植物中水杉和水松的亲缘关系更近
D.金钱松学名中“amabilis”表示其属名
14.人类在研究和利用病毒的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结构简单,主要由细胞壁和遗传物质组成
B.病毒不能独立生活,须寄生或腐生才能存活
C.病毒依靠自身遗传物质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D.所有病毒经过人工处理后,都可以研制出疫苗
15.长江江豚、白鳍豚、中华鲟、扬子鳄均属于长江流域的珍稀物种,小北设计了一张检索表对这四种动物进行分类。依据检索表判断,下列属于白鳍豚和长江江豚共同特征的是( )
A.尾鳍竖立 B.尾鳍水平 C.嘴狭长 D.嘴短阔
二、综合题
16.2017年11月27日和12月5日,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分别在中国科学院诞生,如今它们很健康,并有了后代。图甲是克隆猴培育流程图,图乙是猴体的两种组织。据图回答问题。
(1)“中中”、“华华”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融合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要向培养瓶中加入 等(写出两种无机物)营养物质,并经历细胞的生长、 和分化的过程,逐渐发育成早期胚胎。
(3)“中中”、“华华”的大脑主要由图乙中 (填字母)构成。
(4)“中中”、“华华”长大后和猴 最相像。克隆猴实验说明 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
17.天然酵母面包是使用含有大量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天然酵母种”制作而成,制作流程如图1所示。天然酵母面包因其风味独特而受到面包爱好者的青睐。
(1)与酵母菌相比,乳酸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 ,这样的生物称为 生物。
(2)在获得“天然酵母种”时,面团中的有机物为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和 ,使它们能够分别进行出芽生殖和 生殖,如此便可得到含有大量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天然酵母种。
(3)制作面包时,面团需要放在温暖的地方,目的是: 。酵母菌在进行呼吸作用时,分解有机物产生的 使面包疏松、多孔。如果将和好的面团放在密闭容器中,发酵时间过长则会闻到酒味儿,原因是: 。
(4)天然酵母种不仅使面包风味独特,还会影响面包的保质期。研究人员对比了使用市售酵母和三种不同天然酵母种制作的面包的保质期,结果如图2。
结果显示,相比于市售酵母,天然酵母种能 (选填“延长”或“缩短”)面包的保质期。同时,实验发现市售酵母面包最先出现霉菌污染,而天然酵母面包未出现霉菌污染,如图3所示,可能的原因是天然酵母种中的 能够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等物质,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
(5)如果同学们要制作一款天然酵母面包,你认为影响面包品质的关键因素是 。
三、资料分析题
18.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会》吉祥物——龙辰辰的形象如图所示,形象设计突出呈现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美好寓意。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龙图腾的形成起源,可以直接追溯到距今八千年的原始社会时期,是人们出于对大自然的崇拜与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在心中构造的形象。有关龙的形象,《尔雅翼》记载“角似鹿、头似驼(一种哺乳动物)、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一种软体动物)、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1)在《尔雅翼》中构成龙形象的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有 种。
(2)鱼能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躲避敌害;鱼在水中通过 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二是能通过 在水中呼吸。
(3)蛇体表覆盖的角质的鳞片,既具有 作用,又具有减少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4)鹰的呼吸方式独特,具有与肺相通的 ;可辅助呼吸。与食性相适应,虎的牙齿分化为 、犬齿和臼齿。
参考答案:
1.C
A.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能自由运动”不是生物的共同特征,A错误。
B.诗句主要描述的是黄蝶与儿童之间的互动,与生长、发育和繁殖无关,B错误。
C.诗句中,黄蝶因为儿童的追赶而飞入菜花丛中,使得儿童无法再找到它,这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黄蝶感受到了儿童的追赶这一外界刺激,并作出了逃避的反应,C正确。
D.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诗句与遗传和变异无关,D错误。
2.B
AC.扁形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而蚯蚓身体呈圆筒形,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AC错误。
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它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
D.实际上,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对农作物是有益的。它们能够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农作物的根系生长和发育。同时,蚯蚓的排泄物也是优质的有机肥料,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养分,D错误。
3.B
A.番茄果肉细胞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故A错误。
B.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具有保护功能。因此撕下的番茄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故B正确。
C.种子属于生殖器官,主要由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等构成,故C错误。
D.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可见,番茄是果实,属于生殖器官,故D错误。
4.D
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在细胞核即将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先进行复制,随后又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结合题图可知,a、b细胞的染色体清晰可见,说明这两个细胞都正在进行细胞分裂,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5.D
A.细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等,所以“只要温度适宜细菌就能生存”是错误观点,A错误。
B.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20℃和120℃时,细菌的成活数为0,这说明细菌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而不是“温度越高,细菌成活数越多”,B错误。
C.温度低时,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变慢,在0℃时细菌成活数不是0,说明“0℃不可以彻底冻死这种细菌”,C错误。
D.结合题图可知,在50℃时细菌成活数最多,说明“该细菌最适于50℃的温度下生活”,D正确。
6.C
A.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①是门齿,②是臼齿,A错误。
B.①门齿主要用于切断食物,②臼齿用于咀嚼食物,③犬齿则用于撕裂食物,B错误。
C.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福宝”的牙齿中既有门齿和臼齿(用于食物的切断和咀嚼),也有尖锐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这在肉食性动物中更为常见)。可见,“福宝”是肉食性动物,C正确。
D.牙齿的分化使得动物能够更有效地咀嚼和消化不同类型的食物,因此能够提高“福宝”等动物的消化能力,D错误。
7.C
AC.在青霉直立菌丝的顶端,生有青绿色的孢子。结合题图可知,①是青霉的孢子,①呈青绿色,不是黄白色,A错误、C正确。
B.②是青霉菌的气生菌丝,气生菌丝通常是无色或颜色较浅的,不是黑褐色,B错误。
D.营养菌丝主要负责在培养基上吸收营养物质,通常位于培养基内部,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主要是②气生菌丝和①孢子,D错误。
8.A
A.植物叶的互生、对生、轮生、簇生等不同着生方向,使叶片之间尽可能互不遮挡,能充分利用空间,以最大面积接受光照,从而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为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故A符合题意。
B.植物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主要是通过根系,而不是叶片的排列方式。叶片的排列方式与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并无直接关联,故B不符合题意。
C.植物释放氧气是光合作用的结果,而叶片排列方式主要是影响光照的吸收效率,进而间接影响光合作用,但不是直接为了释放大量氧气而呈现特定的排列方式,故C不符合题意。
D.吸引昆虫传播花粉主要与花的结构、颜色、气味等特征有关,与叶片的排列方式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9.C
A.虽然结构完整对于理解生物材料的整体特性很重要,但显微镜观察更侧重于材料的局部细节,而不是整体结构,A不符合题意。
B.形态规则与否并不影响材料在显微镜下的可见性,B不符合题意。
C.薄而透明是显微镜观察的关键要求。由于显微镜是利用光线透过材料来形成图像的,因此材料必须足够薄,以便光线能够穿透并到达观察者的眼睛或相机的传感器,C符合题意。
D.虽然观察活细胞可以提供有关生物过程的重要信息,但显微镜观察并不总是需要活细胞。在某些情况下,固定和染色的细胞或组织可以提供更清晰、更详细的图像,D不符合题意。
10.B
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身体分节是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蛔虫属于线虫动物,身体不分节,故A不符合题意。
B.蚯蚓的运动是依靠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及体表刚毛的配合来完成的,而不是仅靠刚毛即可完成,比如蚯蚓在前进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伸长变细,此时身体后部的刚毛固定不动,蚯蚓就能向前蠕动,接着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缩短变粗,身体前端的刚毛固定不动,蚯蚓继续向前蠕动,所以蚯蚓的运动是肌肉和刚毛相互配合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
C.蛔虫属于线虫动物,体表有角质层,可防止被寄主的消化液侵蚀,其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这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吸食人体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其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这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故D不符合题意。
11.B
A.结合分析可知,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的操作顺序是:③配制培养基、④高温灭菌、①冷却接种、②恒温培养,A错误。
B.在接种前,培养基和培养皿应经过高温灭菌处理,以杀死其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排除实验外其它环境的污染,B正确。
C.冷却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高温对接种的细菌、真菌造成损伤,而不是因为低温有利于它们的生长,通常低温会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C错误。
D.在培养过程中,如果经常打开培养皿盖,会导致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培养皿,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正确的做法是在接种后迅速盖上培养皿盖,并在恒温环境中进行培养,避免频繁打开,D错误。
12.B
霉菌的结构包括菌丝和孢子。菌丝是霉菌的营养体,通常呈现为白色绒毛状,这就是青霉的②直立菌丝;孢子是霉菌的繁殖体,通常呈现为①青绿色粉末状(呈扫帚状的结构)的孢子,③营养菌丝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B正确,ACD错误。
13.C
A.双名法,也称为二名法,是由林奈提出的,用于生物命名的系统,其中包括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加词,A错误。
B.题中的三种植物,金钱松是松科,水杉和水松是柏科,所以它们并不是同科的,B错误。
C.在生物分类学中,亲缘关系的远近通常通过比较生物的分类地位来判断。分类地位越接近,亲缘关系通常越近。由于水杉和水松都属于柏科,且分别属于不同的属,但它们在科这一分类单位上是一致的,而金钱松则属于另一个科。因此,可以判断水杉和水松的亲缘关系比金钱松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C正确。
D.在双名法中,学名由两部分组成:属名和种加词。属名通常是一个拉丁词或拉丁化词,表示该植物所属的属;种加词则是一个形容词或名词,用于进一步区分同一属内的不同种类。根据金钱松的学名“Pseudolarix amabilis”,其中“Pseudolarix”是属名,“amabilis”是种加词,D错误。
14.C
A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AB错误。
C.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即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通过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C正确。
D.病毒经过人工处理后,可以作为接种的疫苗,生物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病毒都可以通过人工处理研制出疫苗,有些病毒由于变异快或其他原因,目前尚无法有效研制疫苗,D错误。
15.B
依据检索表可知,四种动物首先按照有无四肢分为两类,有四肢的是扬子鳄,无四肢的是长江江豚、白鳍豚、中华鲟;无四肢的三种动物按照尾鳍形状分成两类:尾鳍竖立的是中华鲟,尾鳍水平的是白鳍豚和长江江豚;白鳍豚的嘴狭长,长江江豚的嘴短阔。因此,白鳍豚和长江江豚共同特征的是尾鳍水平,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16.(1)细胞
(2) 水、无机盐 分裂
(3)B
(4) A 细胞核
(1)对于生物体而言,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因此,“中中”、“华华”作为克隆猴,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细胞。
(2)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需要向培养瓶中加入多种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对于无机物而言,水和无机盐是细胞生长所必需的。此外,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还需要经历生长、分裂和分化的过程,才能逐渐发育成早期胚胎。
(3)大脑作为生物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神经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等功能,是大脑实现各种复杂功能的基础。在图乙中,A代表上皮组织,B代表神经组织。因此,“中中”、“华华”的大脑主要由图乙中的B神经组织构成。
(4)克隆技术是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的一种技术。由于克隆后代与提供细胞核的个体在遗传物质上几乎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性状也会非常相似。所以,“中中”、“华华”长大后和提供细胞核的猴A最相像,这一实验结果也说明了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等生命活动。
17.(1)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原核
(2) 能量 分裂
(3) 为菌种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 二氧化碳 酵母菌进行无氧发酵产生酒精
(4) 延长 乳酸菌
(5)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
(1)乳酸菌等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酵母菌等真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可见,与酵母菌相比,乳酸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乳酸菌是细菌,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酵母菌属于真菌,主要进行出芽生殖。乳酸菌和酵母菌都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有的有机物生存。可见,在获得“天然酵母种”时,面团中的有机物为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和能量,使它们能够分别进行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如此便可得到含有大量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天然酵母种。
(3)适宜的温度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生存、生长和繁殖的必要条件。低温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会受到抑制;高温条件下,微生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会受到威胁,甚至死亡。所以,制作面包时,面团需要放在温暖的地方,可为菌种的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够生活。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所以,酵母菌在进行呼吸作用时,分解有机物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面包暄软、多孔。如果将和好的面团放在密闭容器中,发酵时间过长则会闻到酒味儿,原因是酵母菌无氧呼吸时产生了酒精。
(4)分析图2可知:天然酵母种能延长面包的保质期。如图3所示,实验发现市售酵母面包最先出现霉菌污染,而天然酵母面包未出现霉菌污染,可能的原因是天然酵母种中的乳酸菌能够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等物质,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
(5)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等。影响面包品质的关键因素是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
18.(1)8/八
(2) 躯干部 鳃
(3)保护
(4) 气囊 门齿
(1)根据《尔雅翼》对龙形象的描述可知,鹿、驼、兔、蛇、鱼、鹰、虎、牛都属于脊椎动物,它们分别代表了哺乳动物(鹿、驼、兔、虎、牛)、爬行动物(蛇)、鱼类(鱼)和鸟类(鹰)。因此,属于脊椎动物的有8种。
(2)鱼能在水中生活,主要依赖于两个特点。一是它们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躲避敌害。鱼在水中游泳时,主要依赖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进行游泳。二是它们能通过鳃在水中呼吸,鳃是鱼类特有的呼吸器官,能够从水中提取氧气。
(3)蛇体表覆盖的角质的鳞片,这既具有保护作用,能够防止外界的伤害,又具有减少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帮助蛇在干燥的环境中生存。
(4)鹰的呼吸方式独特,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这些气囊可以辅助呼吸,使得鹰在飞行时能够更高效地获取氧气。而虎作为哺乳动物中的食肉动物,其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门齿用于咬断食物,犬齿用于撕咬和捕猎,臼齿则用于咀嚼食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