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点石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点石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点石联考高二期末
生物
参考答案
1.C2.D3.D4.C5.B6.D7.C8.D9.A
B区(2分),A区域种群的性别比例与B区域无明
10.C11.C12.A13.C14.B15.A
显差异(或相同)(2分)(共4分)
16.BCD 17.ABC 18.ACD 19.AD 20.CD
24.(12分)
21.(10分)
(1)生物富集(1分)人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最高
(1)突触小泡(1分)胞吐(1分)
营养级)(1分,合理即可)
(2)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2分)大脑皮层(2分)
(2)①物种数目(1分)取样器取样(1分)记
(3)可卡因阻止多巴胺运载体回收多巴胺(或使运
名计算(1分)
载体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合理即可)(2分,合理
②答案1:选两块相同的土地(1分),实验组加入微
即可)由于多巴胺受体数量减少,必须不断吸食可
塑料,对照组不加(1分),过一段时间后分别调查两
卡因才能维持正常的神经活动(合理即可)(2分)
块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分)
22.(10分)
答案2:选一块土地,先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1
(1)随浓度增大,油菜素内酯对水稻生长的促进作
分),然后加入微塑料(1分),过一段时间后第二次
用先增强后减弱,甚至抑制(或“低浓度促进,高浓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分)
度抑制”,2分,合理即可)无法判断(2分)
(或其他合理答案)(共3分)
(2)光敏色素(1分)分生(1分)促进(1分)
(3)放线菌(1分)放线菌对(微塑料中)碳元素
(3)远红光促进了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
利用率最高(2分,合理即可)次生(1分)
产生更多的油菜素内酯(2分,答出“远红光促进细
25.(11分)
胞产生油菜素内酯”即可)基因表达(1分)
(1)螺、浮游动物、草鱼、鲫鱼(2分,答对但不
23.(12分)
全给1分)增加了白鹭种群的食物来源和能量输入
(1)样方(1分)
(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
(2)干旱(或缺水)(1分)J(1分)
(2)粪便(1分)一、二(1分)(鲇鱼)用于
(3)化学(1分)迁入(1分)(正)反馈(1
生长、发育和繁殖(1分)
分)
(3)2(1分)抵抗力(1分)
功能平衡(1分)
(4)性别比例(2分)A区域蝗虫数量(远)多于
收支平衡(1分)(后两空可前后颠倒)
1
点石联考高二期末
生物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
原不一定是蛋白质。如图过程利用了抗体和抗原特异
【解析】由表可知,K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其进入
性结合的特点。
细胞时逆浓度运输,所以为主动运输。细胞内液和细
7.C
胞外液渗透压正常情况下应该相等,这样才能维持细
【解析】内源LAA是植物激素,而2,4-D不是植物产
胞正常的形态。
生的,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实验表明,在一定范围
2.D
内2,4-D能促进子叶合成内源IAA(如表数据)。由表
【解析】图中共有4个胞体,所以是4个神经元。a
中数据可知,2,4-D为30mg·L时,并没有表现为
所在部位是从感觉神经末梢到胞体兴奋传输路径,是
抑制根的生长,只是促进作用减弱。10mg·L1的
用来收集信息的树突。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
2,4-D可以促进苜蓿种子萌发,浓度为30mg·L1时
配的骨骼肌。
抑制种子萌发。
3.D
8.D
【解析】用硫酸刺激皮肤后,神经末梢兴奋会发生Na
【解析】由图1前四组实验可知,蔗糖能抑制种子萌
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当该反射发生时,电表a和b
发,由图1第1组和第5组实验结果可知,ABA能抑制
均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该实验仅可表明反射
种子萌发。图1的最后一组实验,种子萌发率明显降
发生时,兴奋能从感受器向效应器一端传递。非条件
低,证明较高浓度蔗糖溶液(3%)可加强ABA的抑制
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反射中枢一般是大脑皮层以下,
作用。由图2可知,3%的蔗糖溶液可提高ABA含量,
包括脊髓、小脑、脑干等。将蛙脑破坏仍能发生反射,
所以其可能是作为信号分子促进ABA的合成来起到
说明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
调节作用。蒸馏水组的种子萌发会受到其内部蔗糖和
4.C
ABA的影响。
【解析】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中的一种方式,体液调
9.A
节包括激素、组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
【解析】有些植物种子萌发时就需要光的调控。光影
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等物质的调节。神经调节
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光信号由光敏蛋白
和激素调节中都存在分级调节。如:脑>脊髓>运
感知,然后经过信号转导,最后会影响特定基因的表
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反馈调节是生命系
达(教材106页)。由于温度的调控,地球上植物的分
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布具有地域性(教材107页)。植物能将重力信号转换
如排尿是正反馈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
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
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的作用,如神经递质、激
10.c
素、细胞因子等。
【解析】由图2可知,酵母菌在24h内达到了K值。
5.B
而图1中24h内只取了24小时的数据,无法体现“S”
【解析】高渗性脱水表现为失水多于失Na,会导致
形曲线的增长过程,但也不是“”形曲线。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低渗性脱水失Na+多于失水,
11.c
Na含量降低会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
【解析】A组实验1样方(白块)中,豚草种群优势指
抗利尿激素不是垂体合成的。无论哪种脱水都需要及
标约为1,意味着本地草本植物接近灭绝。气温、干
时补充盐水,但盐水的浓度可根据具体情境而有所不
旱等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实验表明,豚草后种植(代
同,而不能只补充生理盐水。
表入侵)比同时种植种群优势指标明显降低,且群落
6.D
越复杂,豚草种群优势指标越低。
【解析】记忆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才能合成抗体。机
12.A
体产生的抗体能与某些侵入的物质相结合,体现了免
【解析】裸岩演替的早期,没有土壤,除地衣外,其
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抗体可用来检测抗原,而抗
他植物不能从岩石获取养分,因而地衣成为了群落的绝密★启用前(点石联考
2024一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生物学女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
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政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
1,下表为人体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部分成分及含量统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成分
Na
K
Ca Mg CI
HCO
HPO/H,PO
蛋白质
血浆
142
4.3
2.51.1104
24
2
14
组织液
145
4.4
2.4
1.1
117
27
2.3
D.4
细胞内液
121390.0011.6
12
29
54
注:蛋白质含量的单位是mEg/L,其他成分含量的单位是mmol/L
A.K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其进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Na和C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是维持细胞外液海透压的主要离子
C.细胞内蛋白质较多,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高于细胞外液
D.表中的HCO、HPO,HPO,等离子对内环境pH有缓冲作用
2.传人神经也称感觉神经:传出神经则称为运动神经,可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两
大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中枫神经系统部分
外周神经系统部分
感觉神经纤维末梢感受机体内外刺激
感觉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纤维末梢主要分布于骨豁机
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纤维末梢主要分布于
心肌、平滑肌和腺体
运动神经Ⅱ
A.图中共有4个神经元
B.神经纤维上a所在部位是神经元的树突
(点石联考)高二生物学第1页(共8页】
C.运动神经Ⅱ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大类
D.运动神经I所在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指骨骼肌
3.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随,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元和传出
神经元,分别连接电表a和b,如图所示,电极均置于神经元膜外,将蛙左后肢趾尖皮肤浸入
0.5%硫酸溶液后,出现屈反射,电表a和b的指针发生偏转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部位主要通过K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B.当该反射发生时,电表a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电
表b则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C.该实验可表明,反射发生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经元
骨路机
D.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
4.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包含多个概念,下列理解不合理的是
A,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B.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中都存在分级调节
C.体液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神经调节中没有
D.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的作用
5.
高渗性脱水表现为失水多于失Na;低渗性脱水表现为失Na多于失水,等渗性脱水表现为
失水同时伴有失Na,且两者丢失的比例相同或大体相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渗性脱水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B.低渗性脱水会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
C.等渗性脱水会使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D.上述三种脱水都可通过及时补充生理盐水来维持内环境稳态
6.抗体不仅能起到免疫作用,还能用于某些物质的检测,其过程如
待测物质
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抗体是由浆细胞或记忆B细胞合成的
B.机体产生的抗体与某些入侵的物质相结合,体现了免疫系统
一抗体
的免疫自稳功能
固相支持物
C.
待测物质必须是蛋白质才能用抗体进行检测
D.图示过程利用了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点
7,研究人员用首蓿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2,4D对种子萌发和萌发后子叶中内源1AA含量
变化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4D(mg·L)
指标
0
5
20
30
内源1AA(ng·g')
11.07
11.90
12.03
12.08
12.15
苗长(cm)
1.09
1.46
1.56
1.45
1.06
根长(cm)
2.26
2.43
2.77
2.7
2.58
萌发率(%)
76.27
78.33
90.50
82.50
70.67
A.内源1AA属于植物激素,而2,4D不属于植物激素
B.实验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的2,4-D能促进子叶合成内源1AA
C.实验表明,低浓度2,4D促进苗、根的生长,而高浓度2,4D则抑制苗、根的生长
D.2,4-D浓度为10mg·L1时促进种子萌发,浓度为30mg·L时抑制种子萌发
(点石联考)高二生物学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