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课时 专题四 修 辞【复习目标】知识目标: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能力目标: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在生活中做到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德育目标:正确运用修辞培养语感,增强热爱祖国语文文字情感。【考情分析】1.分值和题型 各省市中考试卷中对修辞的考查题时有出现,所占分值一般在2~6分。常见的题型有四大类:判断题,选择题,运用、赏析题,仿写题。2.考点与考向(1)考点:①考查对修辞方法的辨别能力及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对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进行品析;②根据语境进行仿写,运用修辞进行仿写:③拟写或运用对联。(2)考向: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看,修辞的考查方法逐渐由选择题为主体变为选择题与主观题并存,今后将会更多地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考查。仿写句子有增加的趋势,对联题会更多地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考查。3.误区与警示审题不准,没有按题目规定使用的修辞方法进行答题;混淆了比喻和借代、对比与对偶、反复和排比等易混修辞方法的特点、用法和作用;把修辞方法和描写方法、抒情方式等混为一谈;所用修辞方法不合逻辑或不切合描写对象的特征;仿句的修辞与例句不同。【知识梳理】一.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 概念 作用比喻 利用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构成的修辞方式 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思想 语言生动形象,使具体事物人格化夸张 为了表达的需要,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夺大或缩小 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加深表达的情感对偶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起强调作用,使感情更加强烈,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引起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的一种修辞方法 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 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 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二.学习修辞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①表示比喻的:他长得很像他哥哥。②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③表示例举。如:1.永州市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阳明山、浯溪公园。2.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④表示想象。如1.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2.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2.怎样区分设问和反问设问和反问都是有疑而问,但是设问是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以加强语气。 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战士。(设问)难道你就觉得只是树 (反问)3.借喻和借代的不同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侧重于“喻”的喻体和本体相似的关系,借代的借体和本体是相关的关系。借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②借喻可以换成明喻,借代不能。4.怎样区别排比和反复排比句至少是三个句子,反复句是两个以上的句子。排比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有共同的词语。反复句是两种以上相同的语句重复,为了突出强调。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反复)。【妙题解说】【例题1】下列各句中,对修辞使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通感)B.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排比)C.哪一种办法更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面两种办法都“窝了工”。(反问)D.一提到孙犁,人们就仿佛看到白洋淀“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比喻)【答案】A 【分析】 BCD句中分别使用了拟人、设问、引用的修辞手法。【例题2】“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有坐着的,有卧着的,有两两相对的,有簇聚成团的,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答案] 打比方;抓住了个园“冬景”的颜色、形状与白雪、狮子相似的地方,其作用在于突出个园的“冬景”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阅读兴趣,( 答到意思即可)【例题3】对下面语段中画横线处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如果有雪落在冬山,便更添几分韵味。①尤其是一场大雪之后,冬山睡在了皑皑白雪之下,仿佛进入一个长长的童话梦境。②雪后冬山,是一幅淡到极致的水墨画,用笔惜墨如金。③群山起起伏伏的曲线,被大雪修饰过,显得平滑温和了许多。我眼中的冬山是静态的,雪落冬山静无声。一切都是安静的,④让人想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不过没有那种孤绝的氛围,雪后冬山给我的感觉是辽远的,开阔的。A.第①处使用了拟人手法,“睡”赋予冬山以人的情态,显得静谧而安然。B.第②处使用了比喻手法,把雪后冬山比作一幅水墨画,极具简淡悠远之美。C.第③处使用了夸张手法,大雪把群山峭直的线条都变得柔和,整体画面更为和谐。D.第④处使用了引用手法,使文段富有诗意,并突出雪后冬山辽远开阔而寂静的特点。【答案】C 【分析】这个句子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考点练练】1.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2.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意义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想起它(纺车),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运用比喻,抒发作者对延安纺车深厚真挚的感情。B、你们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运用拟人,抒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寄予厚望。C、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现代化高峰的紧实阶梯。——运用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和道理变得更加严谨。D、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运用夸张,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以画出来的。3.《风雨吟》中“郊原如海,房舍如舟”,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答案:1. B 2.A B项修辞手法应为比喻,C项修辞手法也是比喻,D项意在表明即使你调多少种颜色,也无法把祖国的面貌画出来。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郊原”比喻成“海”,把“房舍”比喻成“舟”,不仅写出了无边无际、没有尽头、汹涌澎湃的茫茫大地中“房舍”的渺小,更写出了“房舍”在风雨中的飘摇不定,象征着中国局势的动荡不安。【模拟训练】(参见《语文中考复习指导》)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