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1.2 运动的描述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1.2 运动的描述 教案

资源简介

1.2 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能力目标】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素养目标】
1.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
2.了解运动的有关知识,感受技术进步带来的精彩纷呈的特技运动效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研究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确定、相对静止的判断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000 m的高空飞行,忽然他看到身边有一样东西和飞机在一起飞翔,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随手抓过来一看,竟然不是昆虫,而是德军发射的一颗子弹!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能抓住飞行的子弹?
二、教学步骤
探究点1 机械运动
[阅读课本]P17“机械运动”
[思考]什么是机械运动?是否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提示](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探究点2 参照物
[阅读课本]P18“参照物”
[思考]当你站在路边等公共汽车时,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而当你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你感觉路边的树木在向后退,树木是运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分析]人通常是以地面为“标准”,相对于地面,树木没有位置的变化,故认为树木是静止的;当人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会不由自主地选择汽车为“标准”,树木相对于汽车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感觉树木在运动。
[思考](1)什么是参照物?(2)选择参照物时应注意什么?
[归纳提升](1)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关于参照物问题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②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不能作为参照物。
③为了研究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思考]蹦极是一种极具挑战的运动项目,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物是什么?
[分析]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以自身为参照物,故其看到地面越来越远。
[思考]如何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归纳提升]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个物体在运动。
(2)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
(3)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随时间有位置的变化,则该物体是运动的;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随时间无位置变化,则该物体是静止的。
[思考]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为什么同一个人(乘客)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司机、路旁的孩子们)来说,得到的运动情况截然不同?
[分析]孩子们以地面为参照物,认为汽车、司机、乘客运动很快;司机以汽车为参照物,认为自己和乘客都没有动。
[归纳提升](1)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
(2)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
三、板书设计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要点:位置变化。
(2)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
(2)选择标准:①不能将被研究物体的本身选作参照物;②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③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同。
教学反思
通过事例引出新课,并且联系实际,分析事例,引申出机械运动、参照物、研究运动和静止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成重点落实、难点突破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