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PDF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PDF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天道酬勤
厚积薄发
2024级高一年级上学期
DA XUR FU
政治学科期末考试题
单项选择题(1-一10题每题2.5分共25分;11-一35题每题3分共75分,全卷满分100分)
1.近代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于1516年撰写出版了《鸟托邦》,描写了在一个小
岛上实行财产公有制、集体劳动、人人平等、按需分配等社会特征,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
生。“鸟托邦”意指子虚乌有的地方,虽然并不存在,但这一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一思想:
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②激发了人们对更加公正、平等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③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④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75年前新中国的诞生,是国家的重生,是民族
的觉醒,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伟大的时刻,新中国的诞生:
①表明中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彻底地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
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
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①“文明一开始的时候”指的是原始社会氏族制度形成时期
②“生产建立在阶级的对抗上”表明生产关系状沉制约生产的发展
③“积累的劳动”与“直接的劳动”的对抗意味着阶级的对立
④“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揭示了只有阶级斗争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
天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地走向未来,开始创造美好的明天。75年沧桑巨变,中国人
民由受剥削受压迫到翻身当家作主,如今己经踏上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阶段。由此可见,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③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④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截至1956年底,96.3%的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91.7%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合作社,99%的私营
工业和82.2%的私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这标志着: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始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
③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构成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刻论
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
②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