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高考作文导写(审题立意分析+行文布局详解+好文共赏)“虽千万人,吾往矣”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意在劝告人们远离危险之地。而孟子说,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道在的地方,即使有千军万马,我也要前往。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一、审题立意分析这道作文题给出了两句含义看似相悖的话语,引导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辩证分析。“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传达出一种趋利避害、明哲保身的处世智慧。它提醒人们要有敏锐的危险意识,能够主动避开那些明显的、可能对自身造成伤害的危险情境,这是对生命安全的珍视和对潜在风险的理性规避,体现了一种务实的生存态度。“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则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精神境界,它强调的是为了追求正义、真理和理想信念,要有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即便面对巨大的困难和强大的阻力,也绝不退缩。这种精神体现了对崇高目标的执着坚守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不懈追求,超越了个人的安危考量。综合这两句话,我们不能简单地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而应进行更深入、全面的思考,挖掘其中蕴含的辩证关系。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一方面,我们要承认“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合理性,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牺牲,这是生存的基础和前提。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将这种自我保护演变成懦弱和逃避,当面对关乎正义、真理和重大责任的“道”时,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和担当,敢于挺身而出,为了更伟大的价值和使命奉献自己。另一方面,可以从二者的平衡角度出发,探讨在不同情境下如何智慧地抉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秉持谨慎的态度,远离危险,确保自身的安全与稳定;而在面对时代的召唤、社会的公义以及个人的理想信念受到挑战时,能够毅然决然地冲破困难的阻碍,勇敢地去追寻心中的“道”。这要求我们具备敏锐的判断力,分清何时该避,何时该进,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既能保护好自己,又能积极地践行理想和责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还可以从这两句话所反映的人生态度的发展历程来立意。人生初期,我们可能更多地需要遵循“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原则,积累知识、经验和能力,确保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随着个人的成熟和心智的提升,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人生“道”之后,便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迈气魄,去挑战自我、突破困境,为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目标而拼搏。总之,本题的审题立意关键在于把握这两句话的内涵及关系,通过深入分析和辩证思考,提炼出既符合逻辑又具有深度的观点,展现出对人生智慧和价值追求的深刻理解。二、作文行文布局指导范例一中心论点:新时代青年应明辨安危之机,勇担道义之责,在守护自我与追求正道中成就非凡人生。开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是古人对生命安全的珍视与对危险的警觉;‘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则彰显了仁人志士对正义和理想的无畏追求。身处新时代的浪潮中,青年既需有敏锐的危险意识,又要怀有道义担当的豪情。唯有平衡二者,我们才能在时代的征程中稳健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分论点一:明辨安危,筑牢成长根基(250 字左右)道理论据:“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此句深刻地揭示了危险往往源于细微之处,警示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善于察觉潜在的危险,避免因疏忽而陷入困境,从理论层面阐述了明辨安危的重要性。经典事例:阿里巴巴在发展初期,面对互联网行业的诸多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如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更新换代快、网络安全问题等,并没有盲目跟风或冒险行事。马云及其团队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谨慎地选择业务方向和发展策略,避开了一些可能导致企业夭折的“危墙”,如过早地进行大规模的多元化扩张等。他们专注于电子商务领域,不断优化平台服务,加强技术研发和安全保障,从而逐步积累优势,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筑牢了根基,最终成为全球知名的商业巨头。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先引用欧阳修的名言从道理上点明明辨安危的意义,再以阿里巴巴在发展过程中谨慎规避风险的事例,具体展示了明辨安危如何助力企业成长,使论证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说服力。分论点二:坚守道义,点亮精神灯塔(250 字左右)道理论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这句名言高度概括了每个人对国家和社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正义和真理受到威胁时,我们应挺身而出,为了天下的兴衰而努力,从民族大义的角度阐述了坚守道义的价值。经典事例:在抗日战争时期,无数革命先烈在国家危亡之际,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绝境下,孤身一人与日寇周旋,顽强抵抗,直至壮烈牺牲。他明知面对的是千军万马的强大敌人,生存的希望极其渺茫,但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尊严,为了心中的正义之道,他毫不退缩,用生命诠释了对道义的坚守。正是这些先烈们的英勇无畏,点亮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灯塔,激励着无数后来人奋勇前行。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顾炎武的名言从理论上强调坚守道义的责任,再以杨靖宇将军的英勇事迹为例,深刻地体现了坚守道义在民族危亡时刻的伟大力量,使论证更加充实、有力,震撼人心。分论点三:平衡安危与道义,书写时代华章(250 字左右)道理论据:“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丘明。这句话既包含了对危险的防范意识,又蕴含着在安全状态下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做好准备的智慧,启示我们在追求道义的过程中,也要兼顾安危,做到有备无患,从辩证的角度阐述了平衡二者的重要性。经典事例:屠呦呦在研发青蒿素的过程中,一方面深知科研工作的艰辛和可能面临的失败风险,如实验条件艰苦、研究过程复杂、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验证难度大等,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攻克疟疾这一正义事业的追求;另一方面,她带领团队严谨地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做好应对措施,确保研究工作在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中逐步推进。经过不懈的努力,她最终成功发现青蒿素,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完美地诠释了如何在平衡安危与道义中实现伟大成就,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榜样。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左丘明的名言从理论上说明平衡安危与道义的必要性,再以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事例,具体展示了在实际行动中如何做到二者兼顾,使论证更加严谨、科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结尾:“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和使命。让我们以明辨安危为盾,以坚守道义为剑,在守护自我与追求正道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在平凡的日子里,保持警醒,远离危险;在时代的召唤下,胸怀正义,勇往直前。如此,我们方能在时代的洪流中绽放光彩,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华章。”范例二中心论点:于人生旅程中,我们需审时度势,在危机四伏时善保自身;更要秉持正道,当大义当前时奋勇向前,实现趋安避险与逐道而行的和谐统一。开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宛如声声警钟,提醒我们时刻警惕身边的危险,珍视生命的安全;‘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恰似激昂号角,激励我们在正义与真理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永不退缩。这两句古训,指引着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人生之路上权衡利弊、抉择方向,成就有价值的人生。”分论点一:洞察危机,守护生命之舟(250 字左右)道理论据:“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陈寿。此句强调了明智之人能够提前察觉祸患并加以防范,体现了对危险的前瞻性洞察力和预防性措施的重要性,从智慧的角度阐述了洞察危机的意义。经典事例:在新冠疫情全球爆发初期,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防控措施,如封城、限制人员流动、大规模核酸检测等。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对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正是通过这种及时、果断的行动,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速度,避免了更多人感染病毒,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政府的决策正是基于对疫情这一“危墙”的深刻洞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避险措施,体现了在危机面前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定决心和高度责任感。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先引用陈寿的名言从理论上说明洞察危机的价值,再以中国政府在疫情防控中的实际举措为例,具体展示了洞察危机并采取行动守护生命的重要性和积极效果,使论证更加直观、有力,具有现实意义。分论点二:勇逐正道,扬起理想之帆(250 字左右)道理论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即使面临死亡的威胁也毫不后悔,展现了为了心中正道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精神,从个人信念的角度阐述了勇逐正道的坚定决心。经典事例:马丁·路德·金为了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利,一生都在与种族歧视进行顽强抗争。他深知自己所面临的是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巨大压力和重重困难,甚至生命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但他毫不畏惧。他发表了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讲,呼吁消除种族歧视,倡导平等与自由,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推动了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为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行为正是对“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生动诠释,展现了为追求正义而勇往直前的崇高精神境界。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屈原的诗句从理论上强调勇逐正道的决心,再以马丁·路德·金的民权运动事迹为例,深刻地体现了勇逐正道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伟大力量,使论证更加充实、感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分论点三:权衡安危与正道,走好人生之路(250 字左右)道理论据:“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庄子。这句话表达了安全与危险、福与祸、缓和急等都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关系,启示我们在面对人生的各种选择时,要辩证地看待安危与正道,把握好其中的平衡和转化,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权衡二者的辩证关系。经典事例:华为公司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如美国的技术封锁、市场准入限制等。一方面,华为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危机,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降低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确保公司在艰难的外部环境下能够生存和发展,这体现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智慧;另一方面,华为坚守科技企业的使命和担当,持续为全球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技术和产品,推动 5G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助力全球数字化进程,即使在困境中也不放弃对科技正道的追求。华为在应对危机和坚守正道之间找到了平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庄子的名言从理论上揭示安危与正道的辩证关系,再以华为公司在国际竞争中的应对策略为例,具体展示了在现实情境中如何权衡二者,使论证更加严谨、科学,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结尾:“人生之路,既有荆棘坎坷,又有光明正道;既有潜藏的危险,又有无限的可能。让我们学会在危机中保持警觉,守护好自己的生命与未来;在正道前坚定信念,勇敢地追逐理想与价值。以审慎的态度和无畏的勇气,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让生命在趋安避险与逐道而行的交织中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为时代的发展增添属于自己的独特华章。”三、好文共赏明辨安危守正道,勇毅前行谱华章“‘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告诫我们要远离危险,珍视生命;‘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则激励我们为了正义和真理,勇往直前,不惧艰难险阻。这两句古训穿越时空,在当下依然熠熠生辉,为我们新时代青年指明了人生方向。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中,我们既要懂得明辨安危,守护好自己,又要坚守正道,为了理想信念奋勇拼搏,方能书写出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明辨安危,是人生的智慧抉择。“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的这句名言深刻地揭示了福祸相依、安危相生的道理。古往今来,无数事例证明了洞察危险、趋利避害的重要性。范蠡助越王勾践成就霸业后,深知功高震主可能带来的杀身之祸,于是毅然选择辞官归隐,泛舟五湖,从而避免了兔死狗烹的悲剧结局。他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危险的临近,并果断采取行动,正是明辨安危的智慧体现。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如网络诈骗、自然灾害、职业危机等。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识别和规避这些危险,我们才能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创造稳定、安全的环境,确保人生之舟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中平稳航行。坚守正道,是灵魂的崇高追求。“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的这句诗展现了他坚守正义、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的正道,不惜舍生取义。文天祥兵败被俘后,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以死明志,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捍卫正义与尊严。在当今时代,正道或许体现在为了公平正义而发声,或许体现在为了环境保护而努力,或许体现在为了科技创新而拼搏。无论何种形式,我们都应坚守内心的正道,不为世俗的利益和诱惑所动摇,让灵魂在崇高的追求中得以升华。平衡安危与正道,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丘明的这句名言提醒我们,在坚守正道的同时,不能忽视安危的考量。中国航天事业在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技术瓶颈、资金短缺等重重困难,又肩负着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大使命。航天人在追求航天强国梦想的道路上,一方面勇攀科技高峰,不畏艰难险阻,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展现了“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壮志;另一方面,他们严谨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安全保障措施,确保航天任务万无一失,体现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审慎态度。正是这种平衡安危与正道的智慧和担当,使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从“天问”探火到“天宫”建站,一步步迈向星辰大海,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做出了重要贡献。总之,新时代的青年,身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浪潮中,应牢记“明辨安危守正道,勇毅前行谱华章”的使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远离危险,守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在面对正义和真理的召唤时,我们要坚定信念,挺身而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让我们以智慧为笔,以担当为墨,在时代的画卷上绘就属于我们的绚丽篇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点评:文章开篇巧妙引用材料中的两句名言,通过简洁而深刻的分析,引出了新时代青年要明辨安危、坚守正道并平衡二者关系的中心论点,立意高远且精准切题。中间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分别从明辨安危、坚守正道以及平衡二者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每个分论点都先引用一句经典名言进行道理论证,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说服力;再结合一个详细且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事例进行举例论证,如范蠡、文天祥、中国航天事业等事例,使论证更加具体、生动、充实,有力地支撑了分论点。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展现出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远大抱负,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议论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