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1.过程(1)西班牙①1496年,西班牙在 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②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把除 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③西班牙在其殖民地建立了几个总督辖区进行管理。国王任命 和高级官吏,并派人监督总督,总督代表国王在辖区内行使 、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 (2)葡萄牙:葡萄牙紧随西班牙之后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 殖民地。葡萄牙在巴西设立总督制度,葡萄牙国王任命总督治理巴西,总督享有行政权和 权。 (3)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中大部分土地为 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2.殖民政策(1)政治上:实行 统治。 (2)经济上①推行农奴制:发展 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 ②黑奴贸易: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他们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③限制发展: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1.15、16世纪(1)葡萄牙:建立 ,控制商路;到16世纪中叶,已在亚洲建立包括中国 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2)西班牙:将 变成其殖民地。 2.17世纪至20世纪初地域 概况南亚 (1)17世纪初,英国人来到印度,通过 公司,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对 的剥夺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 (2)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东南亚 (1)荷兰:17世纪初,侵入 ,建立巴达维亚殖民地,后来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 (2)英国:到19世纪末,将 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3)法国:到19世纪末,侵占了 、柬埔寨和老挝 (4)美国:19世纪末从西班牙手里夺得 西亚 (1)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在 帝国扩大势力范围 (2)俄国和英国分别在 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东亚 (1)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10年,日本吞并了 半岛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1.局部的殖民入侵(15世纪至19世纪中叶)(1)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就侵入非洲。(2)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 地区。 (3)殖民者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了持续几个世纪的 贸易。 2.全面的殖民入侵(工业革命后)(1)工业革命后,殖民者逐渐放弃了罪恶的奴隶贸易,转而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2)在北非,奥斯曼帝国的属地 成为英法等国争夺的重点。 (3)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者纷纷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准备地理和人文资料。(4)19世纪后期,列强加快了侵略 以南非洲地区的步伐。 (5)柏林会议(1884年)原因 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的需要内容 规定“ ”原则;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即“地图上作业” 影响 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标志: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 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独立的 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原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是同资本主义发展到 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 、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因此,这些国家争先恐后地扩大自己的殖民帝国,更大规模地瓜分世界。 3.影响(1)随着资本主义世界 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2)与此同时,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 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扩张与争夺加剧,也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知识分点突破知识点一1.(1)①海地岛 ②巴西 ③总督 军事 (2)巴西 征税 (3)西班牙 2.(1)专制 (2)①种植园知识点二1.(1)商站 澳门 (2)菲律宾 2.东印度 印度 印度尼西亚 缅甸 越南 菲律宾 奥斯曼 伊朗 朝鲜知识点三1.(2)沿海 (3)奴隶 2.(2)埃及 (4)撒哈拉沙漠 (5)有效占领知识点四1.殖民地 拉丁美洲 2.帝国主义 商品市场 3.(1)殖民体系 (2)资本主义第六单元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一、单选题1.(2024·广东佛山阶段练习)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因其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拉丁语族,所以被称为“拉丁美洲”。这反映了( )A.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B.美洲文明趋于衰落C.北美免于殖民入侵 D.文化渗透由来已久2.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3.(2024·河南开封期中)英国首任印度总督黑斯廷斯在治期,不仅组织人力绘制印度地图,还大力支持学者对印度文化进行研究。如:将印度文化经典《摩奴法典》《薄伽梵歌》等翻译成英语;组建“亚洲学会”和创办《亚洲研究》,以专门研究印度、波斯和阿拉伯国家的历史文化。黑斯廷斯这些举措( )A.重构了印度社会的文明B.旨在扩大对印度的殖民文化渗透C.服务于殖民统治的需要D.缓和了英国与印度间的文化冲突4.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政治扩张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5.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人提出“3B计划”,即建立连接柏林—拜占庭—巴格达的铁路,“成为架在英属印度上面的一把利剑”。但此事遭到英、法、俄的激烈反对,德国人的计划未能实现。这一历史事件从本质上反映了( )A.德国积极谋求争夺世界霸权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尚未形成C.列强瓜分世界矛盾重重D.英、法、俄重视中东的战略利益6.(2024·广东云浮期末)1880年,法国占领刚果河下游,建立了布拉柴维尔据点,两年后,又在刚果河中游建立了“保护地”。1881年,法国从阿尔及利亚侵入突尼斯,迫使突尼斯接受法国的“保护”。这说明当时( )A.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B.非洲殖民地化程度加深C.法国保护非洲文明成果D.柏林会议激起殖民狂热7.(2024·广东中山期末)1914年,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英国29%,法国35.6%,德国7.7%,意大利7.7%,比利时1%,葡萄牙7%。这一状况( )A.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B.推动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C.体现了“有效占领”的原则D.促进了非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8.(2024·湖北武汉期中)下表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形势是( )亚洲 20世纪初,亚洲一半以上的土地沦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其余部分除日本外成为半殖民地非洲 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非洲瓜分完毕,非洲绝大部分地区成为殖民地拉丁 美洲 19世纪晚期,除原有的殖民地外,其他宣布过独立的国家,实际上也成为依附于英、美等国的半殖民地A.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B.自由主义经济的盛行C.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D.列强之间矛盾的激化二、双选题9.(2024·广东广州期末)下列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评价正确的是( )A.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封闭孤立状态B.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C.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D.造成亚非拉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之中1.D 根据材料可知,拉丁美洲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这是因为拉丁美洲历史上受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文化渗透由来已久,故选D项;材料反映了欧洲国家的文化渗透,与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欧洲国家的文化渗透,不能说明美洲文明趋于衰落,排除B项;北美也曾遭遇殖民入侵,排除C项。2.C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发生价格革命,即由于西班牙对殖民地疯狂掠夺,导致白银大量流入国内,物价飞涨,故选C项。3.C 根据材料可知,黑斯廷斯不仅绘制印度地图,还开展对印度文化的研究,这不仅有利于殖民者掌握印度的地理环境状况,以便殖民活动的开展,还有利于统治者了解印度文化,扩大文化渗透,进而维护其殖民统治,故选C项;黑斯廷斯这些举措影响了印度,但没有到“重构”印度文明的程度,排除A项;黑斯廷斯的措施不仅有文化渗透的目的,还有政治、经济方面的殖民侵略意图,仅仅说“文化渗透”不全面,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英国强化对印度侵略的举措,会激化英国与印度间的矛盾,排除D项。4.B 19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工业经济有较大发展,迫切需要对外商品输出,故选B项。5.C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试图通过“3B计划”推动殖民扩张,但此举因遭到英、法、俄的反对而搁浅,这体现了列强瓜分世界矛盾重重,C项正确。6.B 据材料可知,法国先是占领刚果河下游并建立据点和“保护地”,后来又迫使突尼斯接受“保护”,这些行为都表明法国在非洲的殖民扩张加剧,使得非洲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故选B项;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项;法国在非洲的这些行动并非是为了保护非洲的文明成果,而是出于对殖民地的掠夺和扩张,排除C项;柏林会议是在1884—1885年召开的,材料中的时间早于柏林会议,所以不能说是柏林会议激起了法国的殖民狂热,排除D项。7.A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在瓜分非洲比例有很大差别,说明西方国家瓜分非洲利益不均,这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故选A项;这一状况与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的数据不能体现“有效占领”的原则,排除C项;材料中的数据与工业发展没有直接关系,而且不利于非洲工业化,排除D项。8.C 根据材料“20世纪初,亚洲一半以上的土地沦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其余部分除日本外成为半殖民地”“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非洲瓜分完毕”“19世纪晚期,除原有的殖民地外,其他宣布过独立的国家,实际上也成为依附于英、美等国的半殖民地”和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最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殆尽,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故选C项;此时列强早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排除A项;自由主义经济强调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经营,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列强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9.B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在列强奴役亚非拉人民基础之上,造成亚非拉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之中,B、D两项正确;打破世界各地相对封闭孤立状态的是新航路开辟,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贸易格局无关,排除C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