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题★★高中历史总结经典笔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题★★高中历史总结经典笔记

资源简介

高中历史
学霸总结三年经典干货
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1.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主流思想的奠基时期
(1)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孔子与儒家 (孔子儒家思想主要内容:仁;德政;礼。教育思
想重点在有教无类和学习方法)
发展:孟子(性善论;仁政说;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等)
荀子(性恶论;仁政说;水舟之说;唯物思想等)
(2) 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创始人老子,主张:道为万物本原;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
为而治;小国寡民为理想状态;辩证思想。
发展:庄子。思想主张:万物齐一;不执着于物。
(3)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历史意义
第 1 页 共 19 页
背景:经济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经营方式变化,小农经济开始出
现。
政治: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贵族没落,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崛起,士
阶层扩大,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发表主张。
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内容:各家主张战国时期的儒家和道家之外,另外还有法家思想需
要注意,为后来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2、汉朝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
背景:汉初黄老之学不能解决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后所面临的社会问
题。需要新的理论适应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经过:
A董仲舒发展儒家思想: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有限限制君权学说)
和天人合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三纲五常学说;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与汉武帝的反应作用:有利于巩固中央
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3、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1) 背景:
魏晋南北朝: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唐朝:调和之风兴盛,“三教合一”弥漫各个领域。
儒学丰富、更新深受佛道影响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
层思考,又要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理或天理为
其核心观念。
第 2 页 共 19 页
(2) 内容:程朱理学
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主张:
A、世界观:理。(在世界――本原、在社会――儒家道德伦理,在
个人――人性)
B、方法论:格物致知,即研究事物,穷尽事理。(事理不是科学知
识而是人伦道德)
影响: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确定了
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陆王心学:强调了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代表:陆九渊、王守仁。
陆九渊主张:
A、世界观:心是万物渊源(“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
便是宇宙”
B、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内心反省
王守仁主张:
A、世界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B、方法论:致良知。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知行
合一。良知支配行动。
(3) 影响:
A、是宋明儒学主流,影响深远
B、三纲五常维系专制――消极
C、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
第 3 页 共 19 页
积极
4、明清时期的思想家
(1) 李贽思想:
背景:A、明朝中后期社会矛盾激化
B、商品经济的冲击,市民阶层兴起,主张追求个性,发展经

C、儒家道德与吏治腐败。
李贽主张:A、鞭鞑程朱理学,反对绝对权威(反对孔子思想为万世
至论,反对四书五经为思考标准。)
B、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

(2) 反对君主专制与经世致用
背景:明末清初,士大夫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将学术研究与现实
结合形成经世致用
思想代表:顾炎武、黄宗羲。
主张:A、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
C、批判君主专制。(顾:<天下郡国利病书> 黄:<明儒学案><
明夷待访录>
影响:A、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立足现实,
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B、冲击君主专制
第 4 页 共 19 页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 中国古代的科技
(1)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造纸: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为“蔡侯纸”,
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
印刷:A、最早有明确时间的印刷品《金刚经》
B、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由胶泥活字到木活字到金属活字。
C、13 世纪传到朝鲜,后从西域传到欧洲
火药:A、起源于炼丹
B、唐末用于战争
C、五代和宋广泛使用
D、14 世纪阿拉伯人传往欧洲,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指南针:在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久远
A、战国—司南
B、北宋—人工磁体的指南针,用于航海
C、13 世纪传入西欧,促进地理大发现
(2) 中国古代的天文、数学、医学、农学成就
天文学:A、战国《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著作,其中《石氏
星表》记载了 120 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最早的星表
B、历法:郭守敬编制《授时历》
数学:
第 5 页 共 19 页
东汉《九章算术》总结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标志着解决实际问题
为内容、以算筹为工具,以十制位计算的数学体系形成
农学:
齐民要术:南北朝贾思勰,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介绍北方
生产经验
农政全书:徐光启总结历代农业、手工业经验,吸收西方自然科学
知识创作。被誉为“中西近代科学先驱”。
医学:A、黄帝内经:编于战国,成为西汉。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
B、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撰写,是临床经典,张仲景被称
为医圣
C、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药物学巨著。
2、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1) 中国古代的书画
A、书法 历程:(1)秦汉时期:秦篆汉隶具有美感,但多重实用
(2)魏晋南北朝:发展自觉的书法艺术
(3)隋唐:张旭、怀素擅长狂草;欧、颜、柳注重规
范法度、书法理论成熟
特点:通过线条变化,将绘画艺术与书写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士
人追求自我理性和个性的独特艺术。
第 6 页 共 19 页
绘画:A 历程:
汉代以前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源头
战国:出现毛笔绘制的帛画
汉代:帛画色彩鲜艳,气势宏大,浪漫不失古拙
魏晋--士人群体的追求也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凸显个性的文人
画出现代表:顾恺之,不仅长于丹青,其绘画理论也是中国古代的
开创之作,注重“以形写神”。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
大画家。
隋唐: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全面辉煌,创制法度,体现盛唐
气象。(吴道子)
宋明:文人山水画,写意画,风俗画山水画
背景: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注重内心修养,文人山
水画兴起。由衬景发展为独立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
文人山水画的特点:注重内心情感的表现,诗、书、画、印结合。
风俗画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在艺术上表现。
代表作: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写意画(从略):注重表现个人的内
心感受。
(2) 中国古代的文学
A、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保存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共 305 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何为风、雅、颂)
B、楚辞:战国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
歌。代表作《离骚》
C、汉赋:汉代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巡游兴盛。出现铺
第 7 页 共 19 页
陈辞藻,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赋,吸收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
D、唐代诗歌
背景:A、唐代的繁荣,文化多元
B、科举制的推动
代表:(1)李白: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精神
(2)杜甫:安史之乱后,忧国忧民,体会国破家亡的痛苦
(3)白居易:中唐以后,战乱平息并未带来往昔的繁华盛世。
白关心民间疾苦,寄托政治抱负
E、宋词背景:又称“长短句”,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
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词作传于民间。代表:辛弃疾、苏轼与李
清照、柳永
F、元散曲:关汉卿与马致远
G、明清小说 背景:新兴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四
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3) 中国古代的戏剧 A、元杂剧 B、京剧原因:北京为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艺人聚集概况:乾隆年间,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
班进京影响:形成京剧,在同治、光绪年间繁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
放潮流 1、 器物之学—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 1)、师夷
长技以制夷(1)背景:A、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冲击加剧,
中西联系扩大。B、为了解西方,抵御侵略,一批先进、爱国、具有
经世致用思想的中国人冲破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2)代
表:林则徐—A、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B、设立译馆,
命人译滑达尔《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介绍地理、历史概
况,开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魏源—依据《四洲志》编
第 8 页 共 19 页
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3)、影响:A、研究
介绍世界知识、“开眼看世界”成为社会思潮。B、 为抵御外侮,
谋求独立富强而学习西方,成为近代思想主流。2)师夷长技以自强(1)
背景:19 世纪 60-90 年代,西学广泛传播,对儒学为核心的文化产
生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之体,是否兼采西方文化,成为严峻课题。
(2)主张与实践:主张:发展“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倡行“中学
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前提下,采用西方
实用技术,才能自强、求富。实践: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与顽固派。
(3)评价:A、局限于物质文化层面 B、冲击了“夷夏之辩”的保守
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了舆论环境。2、 制度之学—变法图存与民
主革命 1) 维新变法早期维新派:A最初是洋务派的支持者,冯桂芬、
王韬、郑观应是代表。B主张: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商战;文化上办
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维新变法
思想:A、背景:19 世纪 90 年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
级形成。B、代表:康有为----A、设万木草堂,宣传维新理论。B、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用经学外衣和孔子亡灵,否定专
制思想基础。为维新提供符合传统文化价值理论依据。梁启超----A、
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的必然性。B、育人才,开学
校,变科举 C、影响: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深远的思想解放运
动,为中国文化开辟新的道路。2) 民主革命(略孙中山三民主义)3、
文化之学—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1)、背景:A、辛亥革命后,帝
国主义加紧侵略。袁世凯尊孔复古 B、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启蒙思想传入,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
为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政治革命,必须要思想革命。(2)、
第 9 页 共 19 页
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核心)。(3)、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激进的民主主
义者。指导思想:西方的民权、平等和达尔文进化论。核心与基地:
<新青年>,北京大学。(4)、内容 核心内容: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
民主----不仅指人民主权、权力制衡等民主政治,也包括共和、人
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理念。科学----不仅指科学技术与知
识,而且包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还包
括反对迷信、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使崇尚科学成为社会
主流。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A、代表:陈独秀、李大钊 B、原因:
认为儒家思想是专制政治的灵魂 C、实质: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
识形态、文化传统进行扬弃 D、作用:为解放思想和文化多元创造
条件。文学革命:注意形式和内容鲁迅----《狂人日记》,批判吃
人的礼教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不仅主张白话文,还必须彻底改革旧文
学思想内容。(5)、意义:A、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B、
在政治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沉重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
C、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是一次伟大的思
想启蒙运动。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创造条件 4、
救亡之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李大钊:受十月革命影响,
新文化运动人士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李于 1918 年发表《法俄革命
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新文
化运动的中后期,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2)、五四运动促进
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9 年,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
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
第 10 页 共 19 页
各种马克思主义研究组织开始出现,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
结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三、20 世纪以来中国重
大的思想理论成果 1、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1)、提出
背景:鸦片战争后,各种变法救国的主张都以失败告终。不推翻封
建王朝的反动统治,只进行改良,不可能挽救危机。(2)、提出:1905
年,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
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这个纲领被孙中山在《民
报 发刊词》上阐发为三民主义(3)、内容:前提:民族---推翻满州
贵族专制统治 核心:民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平均地
权(4)、意义:A、集中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B、反映了
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族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C、推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中华民国。D、以三民主义为指导颁布《临
时约法》(5)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A、提出背景:维护民主
共和斗争失败孙中山寻找新的革命道路,十月革命后俄国共产国际
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影响。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B、提出:1924
年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际确立“联俄、联共、扶助
农工”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的含义。C、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
民主义是为适应三大政策的需要,同时也为三大政策提供了理论依
据。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依据新三民主义确定的重要
政策原则。D、与旧三民主义的关系:明确反帝反封。E、意义:具
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国共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2、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
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A、五四运动与建党时期:领导五四运
第 11 页 共 19 页
动,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建党工作。B、国民革命时期:参加国民
革命,注重理论研究,分析中国国情。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
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
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重要性。C、土地革命时
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将党的工作重点转到敌人统治力量薄
弱的农村,在农村开始游击战争,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探索出
开展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新革命道路 D、
抗日战争时期: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提出新民主主义革
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等理论,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
革命前途等重大问题,对中国革命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中共七大:
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E、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意义与
特点:意义: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特点: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是马列主义和中国
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2)、毛泽
东思想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A、建国前夕的建国理论—七届二中全
会的建国思想:工作重心转移,工作任务的转移,革命后的基本政
策,总任务—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变成社会主义社会
的提出 B、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经济方面: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三
大改造。政治:《论人民民主专政》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问题》的建议。(3)、毛泽东思想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
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
想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源。3、 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1)、背景:思想基础:关于真理
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1978 年,
第 12 页 共 19 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决定工作重点转移,开始改革开始。(2)、邓小平理论 A、概念:邓
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
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系统回答了在
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
题,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B、组成①、十二大: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十三大:1989 年,提出社会主义阶段
阶段的理论、三步走的战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
中心,两个基本点。③、南方谈话:1992,深刻阐明社会主义的本
质,再次强调基本路线,使发展才是硬道理深入人心,为十四大召
开奠定基础。④、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目标。⑤、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
章⑥、其他: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一国两制的方针 4、三个代表(1)提出背景:21 世纪世界多极
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中国进入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面临机遇和
挑战。(2)、提出者:江泽民。内涵: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的
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重大问题。写
入党章:2002 中共十六大(3)、意义:A、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的强大理论武器; B、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
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 新中国的科技
(1)两弹一星:1964,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6,导弹核武器成
功,中国拥有导弹和原子弹“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心导弹;1970 年,
第 13 页 共 19 页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2)载人航
天:70 年代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
飞船将杨利伟送上太空。(3)1973 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第一个杂
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和“第二次绿色革命”。(4)、1983
年,银河-I 型机诞生。2、新中国的文艺方针 20 世纪 50 年代,双
百方针的内容与作用—文革中的破坏—新时期的恢复与文艺的繁
荣。3、新中国的教育 1950 年,开始。1977 年:恢复统一高考;1986
年,《义务教育法》;90 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四、西方人文精
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 起源—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1)智者
学派 1、背景: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
益突出,学者开始关注人本身。2、主张:认识社会、提倡怀疑、反
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
度)。这一切构成了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培养公私兼顾的好公
民 3、评价:强调人的主体意义,否定了神和命运的作用,树立人
的尊严。(重视主体作用,忽视道德 )(2)苏格拉底――哲学成为人
的学问 A、主张:A、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强调知识的作用,
应把道德与知识合二为一,美德即知识 。C、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
己灵魂之内的美德 B、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人的科学(3)亚里
斯多德――逻辑学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影响:A、百科全
书式的学者,古希腊科学文化的集大成者。B、为现代科学门类奠定
基础,使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C、将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
峰 2、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文艺复兴背景:A、基督教会垄断西
欧文化上千年,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中 B、资本
主义萌芽产生。C、新生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D、由于
第 14 页 共 19 页
没有成熟的体系,只得借助被教会视为异端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来
表达反封建思想。E、14 世纪中叶,黑死病蔓延,促使人们反省,
宗教束缚下的生活形同死亡。成就:文学的复兴:前三杰代表人物
—前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重点薄伽丘 。薄伽丘作品十
日谈,主旨宣扬人文主义,批判教会,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
值,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艺术的复兴――后三杰: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A、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思想
感情。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绘画之中。用写实
的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善恶。B、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擅长圣母像,《西斯廷圣母》,其绘画以优雅、
和谐、高度完美著称,被视为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被称为画圣戏
剧的复兴――莎士比亚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哈姆雷特》是
最杰出的作品(2) 宗教改革背景:A、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
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 B、罗马教皇的权威受到
挑战。C、为树教皇绝对权威,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D、1517 年,
教皇兜售赎罪券。主张:“因信称义”,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
主义色彩。代表作:《九十条论纲》影响:A、解放思想,人文主义
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B、形成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的
局面 3、 启蒙运动背景:17、18 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核心:A、理性主义:
提倡理性,判断事物,敬畏事实,尊重科学,反对偶像与教条,直
指封建专制及宗教思想。B、继承人文主义精神,高举民主与科学的
大旗,宣传自由、平等、博爱,推崇普遍和必然的真理。代表:A、
第 15 页 共 19 页
孟德斯鸠: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
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B、伏尔泰:A、根本否定天主教会 B、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C 提倡天赋人权,主张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C、卢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主张“天赋人权”、“人
民主权”,主张创立民主共和国。代表作《社会契约论》《论人类
不平等的起源》, 为推翻封建统治奠定理论基础 D、康德:人非工
具,人是一切发展过程中最终价值取向。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
人类主体地位影响:A、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B、发展
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斗争推进到反对专制制度,建立资产
阶级“理性王国”,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C、具鲜明的政
治革命性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
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五、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文艺复兴时期的
科学背景:A、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推动。B、基督教的地球中心
说占统治地位,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士对传统解释不满。哥白尼:波
兰人,提出太阳中心说。日心说改变对宇宙的认识,根本动摇神学
理论基础。伽利略:A、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证据。
(意大利)B、开创以实验为根据并有逻辑体系 的近代科学。被称为
近代科学之父 C、为牛顿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1、17 世纪的经典力
学(1)牛顿(英国) 经典力学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
律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完整力学体系,实现物理学
第一次大飞跃。 C、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
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决定性指导意义。D、海王
星的发现是证明范例意义:A、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
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等的理论基础。B、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
第 16 页 共 19 页
始,引发第一次科技革命。C、还为法国启蒙运动和唯物主义哲学奠
定了科学基础。2、19 世纪的进化论(1)背景:19 世纪以前,神创论
占统治地位,上帝造人说成为教会禁锢人们思想天经地义的教条。
(2)、贡献:1859 年发表《物种起源》,建立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
进化论。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871 年,发表<人类的起源>,进
一步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3)、影响:A、根本上改变了
人们对生物界和人在生物界中位置的认识 B、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3、
蒸汽机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1)瓦特与蒸汽机发明:A背景:工业
革命后,传统的畜力、风力、水力很不稳定,严重制约了工业革命
纵深发展,生产力发展呼唤新的动力。B 过程:改良纽可门蒸汽机,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电气技术的应用 A 有关电气的重要发明:法拉
第的电磁感应现象,爱迪生发明了改进了电灯、电话、电报、电影。
B、影响:电气技术提供了便捷廉价的动力,掀起第二次科技革命。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资本主义确立了在全球的优势,世界各地
联系更加紧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4、20 世纪物理学的新突
破(1)背景:19 世纪,在经典力学的基础上,光学、电磁学等取得
长足进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新的发现揭
示了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2)新突破:相对论和量子理论。A相对
论提出:20 世纪,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成为继牛顿后最伟大的科
学家。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看书)意义:物理
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可以广泛解释不同运动状态的物质,创立了
一个全新的物理学领域。打破经典物理学绝对化思维模式,提供了
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B 微观世界:量子理论提出:由德国物理学
家普朗克在 1900 年提出。认为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
第 17 页 共 19 页
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爱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理论。丹麦物理学家
玻尔提出原子、量子理论,量子力学建立起来。作用:20 世纪最深
刻最有成就科学理论之一。推动生产力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物
质生活。(3)意义: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
不足。描绘了崭新的宏观和微观世界,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
方式。5、20 世纪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对人类的影响电脑
和网络 1946 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发展方向:A、存
储量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B、体积更小,轻便实用。1969,国际
互联网问世,“因特网”。计算机和网络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存
储信息――生产办公――家庭使用――网络世界六、19 世纪以来的
文学成就 1、 文学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 30 年代 浪漫主义 雪莱 雨
果19世纪30年代以后 现实主义 巴尔扎克 托尔斯泰20世纪 现代
主义 贝克特 马尔克斯等 2、 美术新古典主义:大卫 –浪漫主义:
德罗克洛瓦—现实主义:米勒和列宾印象派(1)背景:在 19 世纪科
学技术(光学)启发下。(2)特点: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
的个人感受(3)代表:莫奈。《干草堆》《鲁昂大教堂》现代艺术 A、
传统向现代形态过渡:塞尚、高更、凡高。他们以新的视角描绘客
观世界(光与空气氛围)B\现代派:采用夸张、变形、抽象手法,代
表为西班牙的毕加索 3、 音乐贝多芬: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具有强
烈的民主精神。最主要的贡献是将声乐与器乐相结合,开创了交响
曲的新形式。代表作为《英雄》、《命运》、《田园》等九部交响
曲,既把古典音乐发展到顶峰,又开创浪漫音乐的先河。4、影视 电
影电影诞生:19 世纪末,随着摄影技术、缩短爆光、连续摄影等一
系列技术发明。法国卢米埃尔兄弟默片时代:1927 年前 A.现代电影
第 18 页 共 19 页
之父:美国格里菲斯 B.杰出代表:卓别林。《城市之光》《摩登时
代》《大独裁者》有声电影:世界电影进入全面繁荣时代。电视:
1929 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功能:A、最重要的功能是传播资讯 B、
远程教育的重要手段 C、娱乐 D、优秀艺术作品展示影响:丰富人
类的精神生活,改变人的生活、思维方式,对现代社会产生深远影
响的科学体系 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第 19 页 共 19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