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我们曾学习过苏轼的诗。你还记得他是怎样的一位诗人吗?你对他有哪些认识和了解?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在诗、词、文、书、画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苏轼在词坛上开创了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文章纵横恣肆,豪放自如,著述丰富,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同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作品极为丰富,包括《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文学著作,以及《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书画精品。理解《惠崇春江晚景》诗意,体会诗中描绘的春景之美。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致描写和生动比喻表现自然景物的特征。把握诗歌中“动与静”“冷与暖”的对比表现手法。学一学学一学huì chóng lú yá惠 崇 芦 芽恩惠 实惠崇拜崇高芦花芦苇豆芽顶芽学一学1. 自由朗读古诗,认真读准每个字的音,确保发音正确。2. 多次朗读诗句,读通句子,理解每一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3. 把握古诗的节奏感,在朗读中展现出抑扬顿挫的韵律美。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学一学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写的是春天的景物译文:绿色的竹林间点缀着几枝粉红的桃花,清新秀丽。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欢快地嬉戏游动,它们最早感受到春水的温暖。学一学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描写的也是春天的景物译文:河滩上蒌蒿已经遍布,绿意盎然,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这正是河豚准备逆江而上产卵的时节。芦苇的嫩芽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多年生草本植物学一学春日暖阳下,景色怡人,翠绿的竹林稀疏错落,几枝桃花隐约点缀其中,随风轻轻摇曳。桃花的粉红与翠竹的碧绿相映成趣,色彩明丽,构成一幅清新动人的画面。诗句赏析竹外桃花三两枝学一学春江暖水中,鸭子欢快地游动嬉戏,似乎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的到来。诗人以这一细节入笔,不仅贴合画中的景物,还巧妙地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诗句赏析春江水暖鸭先知学一学诗人细致观察蒌蒿和芦芽,用“满地”描绘蒌蒿的茂盛,用“短”形容芦芽的初生,生动展现了这两种植物在春天的独特状态,贴切而传神,充满春意。诗句赏析蒌蒿满地芦芽短学一学诗的前三句描绘了惠崇画中的景物,展现了画面中的春景之美。而最后一句则是即景生情的巧妙联想,将画中未表现但符合情境的事物生动地展现出来,自然贴切。诗句赏析正是河豚欲上时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学一学1. 朗读时放慢语速,确保每个字发音清晰,感受句子中的节奏感。2. 通过语速和重音的变化,展现句子的情感与意境美感。有感情的朗读色彩鲜明,动静交融,仿佛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幅春景图美不胜收!让我们一同欣赏,感受这份自然的美丽吧!学一学背诵指导1. 竹林外,几枝桃花悄然绽放,春意渐浓。2. 水中的鸭子嬉戏,它们感知到江水回暖的气息。3. 河滩上蒌蒿茂盛,芦苇也开始抽芽,春意盎然。4. 这时,河豚正准备逆流而上。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 。蒌蒿 芦芽 ,正是 。桃花鸭先知满地河豚欲上时短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理解。学一学竹林外,几枝桃花初放,粉嫩的花瓣在微风中摇曳,带来春天的气息。水面上,鸭子在嬉戏,感知着江水的回暖,欢快地游动。河滩上,蒌蒿繁茂生长,芦苇也开始抽芽,宣告春的到来。此时,正是河豚逆流而上的季节。它们准备开始新的生命旅程。河豚的到来不仅是自然的规律,也为人们带来丰收的期望。春天赋予了大地新的生机,每一朵花、每一片绿、每一条水流,都在诉说着生长与希望的故事,充满了生气与活力。1. 《惠崇春江晚景》描绘了早春时节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2. 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景色中的独特韵味,展现了季节转换的自然魅力。课堂小结3. 作品展现了早春的温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与赞美。4. 通过生动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充满了对春天的礼赞。课堂小结知识扩展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背诵并默写古诗,掌握其精髓与韵律。2. 用自己的话将古诗讲给别人听,传达其意境与情感。课后作业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你掌握了吗?下节课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