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伟大胜利
领导力量
主心骨
有识之士探索复兴之路(以失败告终)
1917年
十月革命
1840年
鸦片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
转折点
希望之光
近代史开端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1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思考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历史背景/原因)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艰辛探索------
新的历史课题
重要会议(地位、重要 贡献、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历史意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将领导人民如何开辟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道路?
国营经济
私营工商业
个体农业
国际形势
国营经济迅速发展主导性因素
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历史背景)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
和总任务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956年底)
2、过渡时期起止点及标志性事件、总路线和总任务
起止点、
标志性事件
“一化三改”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注:(过渡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所谓“过渡”是指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前
性质
改造
方式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改造后
性质
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
农 业
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本质
3、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
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
P26-P27
(1)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3)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时政链接
“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这二十多年的历史,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的经验,也经历了曲折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没有现成答案遵循
历史课题
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艰辛探索
注: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
(1)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警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2)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3)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确立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方针。
《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围绕的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第一次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
P29相关链接
社会主义建设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马克思列宁基本原理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苏联经验教训
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中国共产党
+
+
党的八大(良好开端)
地位
最重要贡献
主要矛盾
根本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①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党的八大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规定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
第一颗原子弹
川藏公路通车
1956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1954年川藏公路北线正式通车
1956年第一辆国产汽车开出装配线
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956--1976)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重要成就
农业
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工业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教育医疗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基础设施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科学技术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精神面貌
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4.如何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P28-29)
【一个结论】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个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个肯定】
虽然经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之相符的有:
①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中国制造给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在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推广应用方面领先
③农业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要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④科技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中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