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创意双减 精彩寒假】 八年级科学寒假培优练第02讲 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复习)1.【答案】A【解答】解:A、碘微溶于水,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水中,能形成碘的水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酒精中,碘可溶于酒精形成溶液,当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久置以后不会分层,故选项说法正确。C、碘易溶于汽油,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汽油中,搅拌后,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碘在三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可以看出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2.【答案】B【解答】解:根据溶液中的组成判断可知,食盐水的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由题意可知,该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也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是:10:100(即1:10)。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C选项不正确。A.m质:m剂=1:9,所以该选项不对。D.m剂:m液=9:10.所以该选项也不对。故选:B。3.【答案】D【解答】解:①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氯化钠溶液,需称取氯化钠固体50g×14%=7.0g,故说法正确。②用托盘天平称氯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完全相同的滤纸,故说法正确。③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g﹣7g=43g(合43mL),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应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说法错误。④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药匙用于取用氯化钠,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试剂瓶用于盛放氯化钠溶液,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试剂瓶,故说法正确。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说法错误。故①②④说法正确。故选:D。4.【答案】C【解答】解:A、乙中的溶液蒸发10g水,析出固体1.5g,再蒸发10g水后,又析出固体(4.5g﹣1.5g)=3g,由此说明,乙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B、丙、丁中的溶液均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丙、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C、由上面分析可知,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3g固体,则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3.1%,故C错误;D、由上面分析可知,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3g固体,则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30g,故D正确;故选:C。5.【答案】C【解答】解: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海水,并置于阳光下曝晒获得粗盐,由乙图是盐溶液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图,c点时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则此时液体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C。6.【答案】D【解答】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0℃时A的溶解度为41.4g,则25℃时A的溶解度小于41.4g;则②中A固体不能全部溶解;60℃时A的溶解度为55.2g,④中A固体能全部溶解,溶解的质量为37.2g+4.2g+9g=50.4g;50℃时A的溶解度为50.4g,所得溶液恰好饱和;则④⑤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B、③⑤中溶剂的质量相等,⑤中溶解的A固体多,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A选项的分析,②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60℃时A的溶解度为55.2g,④中A固体能全部溶解,溶解的质量为37.2g+4.2g+9g=50.4g,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D、20℃时A的溶解度为37.2g,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①中固体能全部溶解;根据A选项的分析,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即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7.【答案】B【解答】解:A、乙、丙中有樟脑晶体存在,说明是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的饱和溶液,甲没有樟脑晶体存在,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图示可知,甲中樟脑完全溶解,乙中樟脑晶体比丙中少,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图示可知,甲中樟脑完全溶解,乙中樟脑晶体比丙中少,甲、乙、丙中溶剂的质量相等,则甲>乙>丙,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图示可知,“天气瓶”在降温时,瓶内会出现晶体,温度越低,析出的晶体越多,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8.【答案】D【解答】解:设该饱和溶液的质量为ag,则水的质量为4ag,则a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g,加水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选:D。9.【答案】D【解答】解:A、该装置中涉及气体参与的反应,可以用注射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下推动注射器,—段时间后,注射器恢复至原始,可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说法正确;B、振荡,可以加快二氧化碳的溶解,导致压强急剧减小,故B说法正确;C、由曲线可知,分别用注射器迅速注入20mL、40mL、60mL蒸馏水进行三次实验,溶解速率为60mL>40mL>20mL,故该实验能表明,压强越大二氧化碳溶解速率越快,故C说法正确;D、由图可知,起始气压为l00kPa,加入20mL蒸馏水,溶解后,最终压强约为115kPa,说明该实验条件下,l体积水能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小于1体积,故D说法错误;故选:D。10.【答案】D【解答】解:A、加入75克水后烧杯中已无固体,再加25克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加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应该降低,故A错误;B、加入75克水后烧杯中无固体,此时溶液可能为不饱和溶液,如图B所示加水75克时接近饱和溶液,再加水25克,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只增加了25%,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稍降低,图B显示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了约50%,故B错误;C、加入75克水后烧杯中无固体,此时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如图C所示加水75克时为饱和溶液,再加水25克,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只增加了25%,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稍降低,图C显示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了约50%,故C错误;D、加入75克水后烧杯中无固体,此时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如图D所示加水75克时为饱和溶液,再加水25克,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只增加了25%,溶质的质量分数稍降低,故D正确;故应选:D。11.【答案】D【解答】解:A、t℃时,乙的溶解度更大,因为蒸发相同的溶剂,乙析出的溶质多,故A正确;B、蒸发溶剂前,甲是饱和溶液,因为蒸发溶剂即有甲固体析出,故B正确;C、b点对应的乙溶液是饱和溶液,因为有固体析出,故C正确;D、a点时,甲是饱和溶液,则甲的质量分数═,故D错误。故选:D。12.【答案】C【解答】解:A、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①中热水的主要目的是加快硫酸铜粉末的溶解和增大硫酸铜的溶解度,故A错误;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系,所以②中通过搅拌不可以使④中蛋壳内得到更多的晶体,故B错误;C、③中的溶液始终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故C正确;D、该实验的原理是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D错误。故选:C。13.【答案】D【解答】解:A、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则①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0:100=2:5,故A错误;B、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则②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故B错误;C、③和④溶液中溶质都溶解54.6g,且溶液质量相等,即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④所得溶液,故C错误;D、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则该温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70gMgCl2并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D。14.【答案】C【解答】解:A、老师配制了一杯70℃的已充分溶解的硫酸铜溶液,用滴管快速吸取后滴一滴在玻璃片上,发现玻璃片上有晶体析出,烧杯中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C、玻璃片上有晶体析出,玻璃片上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硫酸铜,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C选项的解析,玻璃片上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5.【答案】(1)饱和溶液;20%;(2)用量筒量取85mL的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完全溶解,最后将溶液转移至细口瓶中。【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D中的硼酸未完全溶解,因此得到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由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可知,F中硼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故答案为:饱和溶液;20%;(2)配制100g15%硼酸溶液需要用到硼酸的质量为100g×15%=15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5g=85g,其体积为85mL,因此配制该溶液的实验操作步骤为:称取15g硼酸固体于烧杯中,再用量筒量取85mL的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完全溶解,最后将溶液转移至细口瓶中;故答案为:用量筒量取85mL的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完全溶解,最后将溶液转移至细口瓶中。16.【答案】(1)玻璃棒;(2)继续加入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为止;(3)大于。【解答】解:(1)方法一中的“溶解”和方法二中的“混匀”,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2)方法一中,小科在称量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氯化钠不足,接下去他的具体操作是继续加入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为止;(3)方法二中,小明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所量取水的体积偏小,则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10%。故答案为:(1)玻璃棒;(2)继续加入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为止;(3)大于。17.【答案】(1)饱和溶液;(2)60%。【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B点对应的溶液的质量是32g,溶剂是20g,溶解的溶质质量是32g﹣20g=12g,溶液中还有未溶解的溶质,属于饱和溶液。(2)由图示可知,C点对应溶液的质量是50g,溶剂是20g,溶质质量是50g﹣20g=30g,溶质质量分数是60%。答: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0%。故答案为:(1)饱和溶液;(2)60%。18.【答案】(1)32;(2)沉入盐水中;(3)35千克。【解答】解:(1)配制20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的质量为200kg×16%=32kg;故答案为:32;(2)应该挑选沉入盐水中的充当种子,因为其密度大,颗粒饱满;故答案为:沉入盐水中;(3)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则:45kg×16%=(x+45kg)×9%x=35kg答:需加35千克水。19.【答案】D【解答】解: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100g×5%=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水的质量=100g﹣5g=95g(合95mL),故选项说法错误。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托盘天平左盘放硝酸钾,右盘放砝码,故选项说法错误。C、搅拌不能改变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不能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D、溶液具有均一性,有溶液洒出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20.【答案】C【解答】解:A、浓溶液和稀溶液属于并列关系,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故选项错误。B、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均属于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C、溶液包括溶剂和溶质,溶质与溶剂是并列关系,故选项正确。D、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故选项错误。故选:C。21.【答案】C【解答】解:A、20℃时,在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加图甲,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则甲中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剩余的硝酸钾全部溶解,乙中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故选项说法正确。D、乙→丙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2.【答案】A【解答】解: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大,②与③都是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应该相等,③→④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故A说法正确;故选:A。23.【答案】C【解答】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0℃时A的溶解度为41.4g,则25℃时A的溶解度小于41.4g;则②中A固体不能全部溶解;60℃时A的溶解度为55.2g,④中A固体能全部溶解,溶解的质量为37.2g+4.2g+9g=50.4g;50℃时A的溶解度为50.4g,所得溶液恰好饱和;则④⑤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B、③⑤中溶剂的质量相等,⑤中溶解的A固体多,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C、20℃时A的溶解度为37.2g,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25℃时A的溶解度大于37.2g;①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根据A选项的解析,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即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故选项说法正确。D、20℃时A的溶解度为37.2g,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25℃时A的溶解度大于37.2g;①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根据A选项的解析,②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60℃时A的溶解度为55.2g,则③为60℃时的不饱和溶液;④中A固体能全部溶解,溶解的质量为37.2g+4.2g+9g=50.4g,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4.【答案】C【解答】解: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50g水,分别加入质量不等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后,甲烧杯中没有固体剩余,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乙烧杯中有固体剩余,则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C。25.【答案】B【解答】解:A、20℃时,将20克的食盐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静置,有不能继续溶解的食盐存在,则静置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C、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故选项说法错误。D、20℃时,将20克的食盐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静置,有不能继续溶解的食盐存在,则形成的溶液质量小于70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26.【答案】D【解答】解:A、若甲溶液是室温下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则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若甲溶液是室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则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乙,说法错误;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升温不能使乙中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溶解,说法错误;C、搅拌能加快溶质的溶解速率,但不能增大物质的溶解度,因此搅拌不能使乙中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溶解,说法错误;D、由图示可知,乙溶液是室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若甲溶液恰好是室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则混合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等于甲或等于乙;若甲是室温下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则混合后的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小于乙,说法正确。故选:D。27.【答案】(1)a;(2)b=c=d>a。【解答】解:(1)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a中甲固体有剩余,b中乙固体全部溶解,则20℃时,a中溶液是饱和溶液,b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加热到50℃时,甲固体全部溶解,c中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d中无明显现象,温度升高,溶解度应增大,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2)a、b、c、d四个烧杯中的溶液,溶剂质量相等,b、c、d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均比a中溶质的质量大,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d>a。故答案为:(1)a;(2)b=c=d>a。2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通过观察法可知,试管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该温度下硝酸钾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加热后原来没有溶解的硝酸钾又溶解了,此时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25%.故答案为:(1)试管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2)25%.29.【答案】饱和;①。【解答】解:一定温度下,小科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蔗糖,较长一段时间后,状态如图甲所示,甲中有不能继续溶解的蔗糖存在,此时的糖水是饱和溶液;若再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蔗糖固体全部溶解,溶质的质量增加,溶剂的质量增加,若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蔗糖恰好饱和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不变;若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蔗糖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溶质与溶剂质量比发生了改变;由于温度不变,则蔗糖的溶解度不变,则一定发生改变的是①。故答案为:饱和;①。30.【答案】(1)碳酸钠粉末不能继续溶解;(2)a>b;(3)停止加热,继续用玻璃棒搅拌。【解答】解:(1)在向甲烧杯中添加碳酸钠粉末的过程中,若观察到碳酸钠粉末不能继续溶解现象,则甲溶液已饱和。(2)碳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丙,温度降低,有碳酸钠析出,乙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别为a、b,则a、b的大小关系为a>b。(3)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即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仅剩少许液体时,应停止加热,继续用玻璃棒搅拌。故答案为:(1)碳酸钠粉末不能继续溶解;(2)a>b;(3)停止加热,继续用玻璃棒搅拌。3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溶液配制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量筒等,分析图示可知,配制过程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故填: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2)NaCl的质量为60g×5%=3g,故填:3;(3)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故填:胶头滴管;(4)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称得氯化钠质量偏小,则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偏小,则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偏大;③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称得氯化钠质量偏小,则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填:①③。3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用力向外拉动注射器时压强变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会出现气泡,故填:减小压强;(2)用力向里推注射器,压强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该增大,故填:压强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3)工厂向河里排放热水,造成河水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减少,造成河里的鱼因缺氧而死亡;故填:河水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减少。33.【答案】(1)温度降低,硝酸钾、氯化铵和樟脑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减小;(2)30g;(3)需量取酒精47.5mL。【解答】解:(1)天气瓶是混合溶液是冷却至室温后密封在玻璃瓶中的,温度发生改变时,溶剂不变(水、乙醇质量均不变),不同的天气,天气瓶内析出的结晶量会发生变化,可能是因为温度降低,硝酸钾、氯化铵和樟脑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减小。(2)溶液a是2g硝酸钾和2g氯化铵溶于26g水中形成的,则溶液A的质量为2g+2g+26g=30g。(3)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溶液B时,需量取酒精的体积为(12g÷24%﹣12g)÷0.8g/cm3=47.5cm3(即47.5mL)。故答案为:(1)温度降低,硝酸钾、氯化铵和樟脑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减小;(2)30g;(3)需量取酒精47.5mL。34.【答案】(1)颗粒大小;(2)相同时间内溶解海藻酸钠质量;(3)2、3、4;(4)BC。【解答】解:(1)小实选择的海藻酸钠除了质量相同外,还应保持颗粒大小相同;(2)为比较海藻酸钠的溶解速度,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溶解海藻酸钠质量;(3)探究水温对海藻酸钠溶解速度的影响,变量是水温,其他条件应相同,实验2、3、4中其他条件应相同,水温不同,则选择实验2、3、4进行比较,可探究水温对海藻酸钠溶解速度的影响;(4)当黏度为600(单位:mPa s)时,海藻酸钠完全溶解,由图1可知,温度为20℃和30℃,搅拌速率为500转/分,海藻酸钠能完全溶解,且温度为30℃比温度为20℃溶解得更快,由图2可知,水温为20℃时,搅拌速度越大,海藻酸钠溶解得越快;A、由图2可知,水温20℃,搅拌速度800转/分,20分钟内能使4克海藻酸钠在400克水中完全溶解,所以水温20℃,搅拌速度700转/分,15分钟内不能使4克海藻酸钠在400克水中完全溶解,故A不符合题意;B、水温20℃,搅拌速度800转/分,20分钟内能使4克海藻酸钠在400克水中完全溶解,水温为20℃时,搅拌速度越大,海藻酸钠溶解得越快,所以水温20℃,搅拌速度900转/分,15分钟内可能使4克海藻酸钠在400克水中完全溶解,故B符合题意;C、水温30℃,搅拌速度500转/分,大约25分钟能使4克海藻酸钠在400克水中完全溶解,水温相同,搅拌速度越大,所用时间越短,则水温30℃,搅拌速度700转/分,15分钟内可能使4克海藻酸钠在400克水中完全溶解,故C符合题意;D、由图1可知,水温为40℃时,搅拌速度900转/分,黏度不能达到为600mPa s,则水温40℃,搅拌速度900转/分,15分钟内不能使4克海藻酸钠在400克水中完全溶解,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C。故答案为:(1)颗粒大小;(2)相同时间内溶解海藻酸钠质量;(3)2、3、4;(4)BC。3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溶液具有均一性,从该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5%。(2)500ml含葡萄糖25g,某病人一天共输入该葡萄糖注射液1500mL,此病人这一天共补充葡萄糖的质量为25g75g。(3)设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g×98%=(100g+x)×20% x=390.0g。答:需要蒸馏水390.0g。故答案为:(1)5%;(2)75;(3)390.0。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创意双减 精彩寒假】 八年级科学寒假培优练第02讲 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复习)1.(2023春 北仑区期末)碘在下列三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做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物质 碘溶剂 水 酒精 汽油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A.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水中,不会形成碘的水溶液B.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酒精中,当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久置以后不会分层C.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汽油中,搅拌后,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2.(2024春 海曙区期末)现有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关于该食盐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m质:m剂=1:10 B.m质:m液=1:10C.m质:m液=1:11 D.m剂:m液=10:113.(2024春 宁海县期末)小宁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氯化钠固体7.0g②用托盘天平称氯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完全相同的滤纸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试剂瓶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①② B.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4.(2024春 嘉善县期末)如图为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已知该固体析出时不带结晶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丙、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D.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为30g5.(2024春 余姚市校级期末)洞头的一期围垦原来是一个盐场,生产的盐用于化工原料、食盐批发等。具体过程包括采盐→晒盐→溶盐过滤→结晶。班级项目组在实验室模拟了制盐的过程,请根据相关知识回下面小题。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海水,并置于阳光下曝晒获得粗盐,乙图是盐溶液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图。乙图中液体一定是饱和溶液是( )A.a B.b C.c D.无法判断6.(2023秋 杭州期末)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资料:A的溶解度温度/℃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7.(2024春 宁波期末)在学校科技节中,小科制作了一个“天气瓶”。该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反映温度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瓶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D.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8.(2023春 北仑区校级期末)溶解度为Sg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跟水以1:4的质量比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100% B.100% C.% D.%9.(2024春 镇海区校级期末)学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分别用注射器迅速注入20mL、40mL、60mL蒸馏水进行三次实验,测出反应过程中温度几乎不变(水温、环境温度均为25℃)。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用注射器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B.cd段气压快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对装置进行了振荡C.该实验能表明,压强越大二氧化碳溶解速率越快D.该实验条件下1体积水能溶解大于1体积的二氧化碳10.(2023春 北仑区校级期末)小明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颗粒中按如图方式加水,并充分搅拌。下列关于该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图可能合理的是( )A. B. C. D.11.(2022秋 嵊州市期末)t℃时,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恒温蒸发,蒸发溶剂的质量与析出晶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时,乙的溶解度更大 B.蒸发溶剂前,甲是饱和溶液C.t℃时,b点对应的乙溶液是饱和溶液 D.a点时,甲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12.(2024 鄞州区校级模拟)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带来许多乐趣,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科学思维。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完成了“蛋壳水晶”的工艺品。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注:不考虑水分蒸发) 硫酸铜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g 14.3 20.7 28.5 40.0 55.0A.①中热水的主要目的是加快硫酸铜粉末的溶解B.②中通过搅拌可以使④中蛋壳内得到更多的晶体C.③中的溶液始终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D.该实验的原理是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13.(2024 西湖区校级三模)用MgCl2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克,若按表中数据配制溶液(温度均为2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MgCl2的质量/克 40 50 60 70H2O的质量/克 100 100 100 100A.①所得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7B.②所得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C.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④所得溶液D.④所得溶液为20℃时MgCl2的饱和溶液14.(2024 乐清市模拟)课堂上,老师配制了一杯70℃的已充分溶解的硫酸铜溶液,用滴管快速吸取后滴一滴在玻璃片上,发现玻璃片上有晶体析出(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烧杯中溶液不是饱和溶液C.玻璃片上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玻璃片上溶液不是饱和溶液15.(2024春 慈溪市期末)硼酸是一种白色固体,为探究硼酸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进行如下实验:在A~G七个烧杯中各加入25.0g硼酸,再分别加入100g水;在不同温度下,搅拌使固体充分溶解后静置,测定溶液中硼酸的含量。实验结果见下表。温度℃ 20 30 40 60 80 90 100静置后的现象100g水中溶解的硼酸质量(g) 5.0 6.7 8.7 14.8 23.6 25.0 25.0(1)D中的溶液是硼酸的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F中硼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现需15%硼酸溶液100g用于实验。请将配制该溶液的实验操作步骤补充完整:称取15g硼酸固体于烧杯中, 。16.(2023秋 仙居县期末)小科和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分别用以下两种方法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1)方法一中的“溶解”和方法二中的“混匀”,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2)方法一中,小科在称量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接下去他的具体操作是 。(3)方法二中,小明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2023秋 西湖区期末)将30g固体物质甲(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g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t1℃、t2℃、t3℃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中A、B、C点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B点对应的溶液属于 (选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2)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18.(2022秋 淳安县期末)农民伯伯在挑选种子时,要挑选颗粒饱满的当作种子,通常用10%﹣20%的食盐溶液选种。现需配制20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问:(1)需要食盐 千克;(2)你认为农民伯伯该挑选 (选填“浮在液面上”或“沉入盐水中”)的用作种子;(3)取上述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45千克,配制成质量分数变为9%的食盐水,则需加多少千克水?19.(2024 上城区二模)现需配制100g5%的硝酸钾溶液,作为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下列步骤正确的是( )A.计算:称量硝酸钾5g、量取水100mLB.称量:托盘天平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硝酸钾C.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可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D.装瓶:有溶液洒出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20.(2024秋 吴兴区期中)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是( )选项 X Y ZA 浓溶液 稀溶液 不饱和溶液B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C 溶质 溶剂 溶液D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21.(2023 丽水)20℃时,在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加图甲;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再加入10克水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乙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乙→丙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22.(2024春 慈溪市期中)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下列溶液质量分数与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B. C. D.23.(2024春 鄞州区期中)已知物质A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现向100克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者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温度/℃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A.②中物质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物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D.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24.(2024 杭州模拟)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50g水,分别加入质量不等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后,甲、乙烧杯中现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甲中溶液一定不是饱和溶液C.乙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乙中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25.(2023 南浔区一模)20℃时,将20克的食盐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静置,观察到如图现象。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静置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水是溶质,食盐是溶剂 D.形成的溶液质量为70克26.(2023 萧山区二模)如图所示,室温下有两杯氢氧化钙溶液,其中乙杯底部有少量氢氧化钙固体沉淀,室温下久置后,沉淀数量无变化。将它们混合在第三只烧杯中。可形成氢氧化钙的丙溶液。则下列说法成立的是( )A.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B.升温可能使乙中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溶解C.搅拌可能使乙中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溶解D.混合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等于甲或等于乙27.(2023 义乌市模拟)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所示。(1)a、b、c、d四个烧杯中的溶液,在相应温度下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2)a、b、c、d四个烧杯中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27题图)(28题图)28.(2023 衢州模拟)在研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中,某同学将2克硝酸钾加入6克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图甲所示.(1)该同学认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 ;(2)对该试管进行加热(不考虑水的蒸发),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溶液,此时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 .29.(2024春 慈溪市期末)一定温度下,小科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蔗糖,较长一段时间后,状态如图甲所示,据图可知此时的糖水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再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状态如图乙所示,则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填选项)①溶质的质量 ②蔗糖的溶解度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 ④溶质与溶剂质量比30.(2022 鹿城区校级模拟)小海做自然界中“冬季排碱”模拟实验,他首先配制了40℃的碳酸钠热饱和溶液,然后冷却至4℃,其操作过程如图:(1)在向甲烧杯中添加碳酸钠粉末的过程中,若观察到 现象,则甲溶液已饱和。(2)乙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别为a、b,则a、b的大小关系为 。(3)用图2装置回收丙烧杯中的固体,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仅剩少许液体时,该如何操作 。31.(2024 鄞州区二模)某同学配制6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准备了下列实验用品。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过程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该仪器的作用是 。(2)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为 克。(3)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 (填仪器名称)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4)经检测,实验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③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32.(2024秋 吴兴区期中)小红在学习了物质的溶解这一专题后,对“气体在液体中溶解能力强弱与气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20 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10 mL某碳酸饮料(饮料中溶解有二氧化碳气体),并用胶头封闭注射器针孔。在图Ⅰ中,小红用力向外拉动注射器,管中出现许多小气泡;图Ⅱ中,用力向里推注射器,小气泡减少。(1)图Ⅰ中,小红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 (2)请尝试分析,图Ⅱ中小红用力向里推动注射器后小气泡减少的原因 。(3)气体的溶解度还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请解释“一些工厂向河里排放热水,会造成河里的鱼因缺氧而死亡”: 。33.(2024秋 鹿城区校级期中)天气瓶是一种能预测天气的密封玻璃瓶。某科学兴趣小组确定瓶中溶液的配方是:蒸馏水、酒精、硝酸钾、氯化铵和樟脑。其制作步骤如图:(1)不同的天气,天气瓶内析出的结晶量会发生变化,可推测其原因是 。(2)溶液A的质量为 。(3)配制溶液B时,需量取酒精多少毫升?(酒精的密度为0.8g/cm3)34.(2024秋 鹿城区校级期中)海藻酸钠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但它在水中的溶解较慢,为了探究加快海藻酸钠溶解的方法,小实进行了以下实验。序号 海藻酸钠质量/克 水的质量/克 水的温度/℃ 是否搅拌 _____1 1.4 100 20 否2 1.4 100 20 是3 1.4 100 30 是4 1.4 100 40 是(1)小实选择的海藻酸钠除了质量相同外,还应保持 相同。(写出一个)(2)为比较海藻酸钠的溶解速度,表格项目栏“_____”处应填写 。(3)选择实验 (填序号)进行比较,可探究水温对海藻酸钠溶解速度的影响。(4)工业生产中常用黏度法测定海藻酸钠的溶解情况。随着海藻酸钠的溶解,溶液黏度不断增大,当黏度为600(单位:mPa s)时,海藻酸钠完全溶解。图1、2为不同条件下4克海藻酸钠在400克水中完全溶解过程的黏度变化图。据图可推断15分钟内能使4克海藻酸钠在400克水中完全溶解的条件可能是 。 (可多选)A.水温20℃,搅拌速度700转/分 B.水温20℃,搅拌速度900转/分C.水温30℃,搅拌速度700转/分 D.水温40℃,搅拌速度900转/分35.(2024春 海曙区期中)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常用葡萄糖注射液。如图为葡萄糖注射液的部分标签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该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某病人一天共输入该葡萄糖注射液1500mL,此病人这一天共补充葡萄糖 g。(3)某铅酸蓄电池使用的酸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若用1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该稀硫酸时,需要蒸馏水多少g(精确到0.1)(写出计算过程)。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创意双减 精彩寒假】2025年八年级科学寒假培优练 第02讲 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复习)(原卷版).docx 【创意双减 精彩寒假】2025年八年级科学寒假培优练 第02讲 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复习)(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