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期末】2024-2025学年浙教版八上科学期末模拟(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狙击期末】2024-2025学年浙教版八上科学期末模拟(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狙击期末系列 八上科学期末模拟(二)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空3分,总计45分)
1. 给树输液是树木移栽后养护、施肥和防治害虫的常见方法。招宝山新移栽的一批树正在打针输液。要使药剂能输送至树的全身,则应注射到( )
A.保护组织 B.分生组织 C.机械组织 D.输导组织
2. 硒是抗衰老元素,且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北大富硒康”中含有硒酸根离子(SeO42﹣)则在硒酸根离子中硒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价 B.﹣4价 C.+4价 D.+6价
3.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计划于2022年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期间将进行多个项目比赛,很多赛事都与摩擦力有关。下列四个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力的是( )
A.运动员的鞋底有许多花纹和鞋钉 B.给雪车的轮胎加上防滑链
C.冰壶比赛时,运动员用冰刷不断摩擦冰面 D.跳台滑雪运动员的滑雪板长而且宽
4. 如图,在一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30N的物块在F=10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从A点开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B点时撤去拉力,物块最后在C点静止。对此,作出下列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注意:我们规定物块在A点时的时刻为0,B点时为t1,C点时为t2)
A.B.C. D.
5. 如图甲所示,重为5N的铁块吸附在竖直放置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向上拉力F的作用下铁块沿直线竖直向上运动,铁块运动过程中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等于5N B.在 0~2s 内拉力F等于7N
C.在 0~6s内拉力F等于5N D.在 2~6s 内拉力F等于7N
6. 如图为探究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描述正确的是( )
A.此实验目的在探究呼吸作用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B.甲、乙的瓶内的温度会始终保持相同
C.甲、乙做对照的目的是观察二者是否生成氧气
D.甲瓶放入点燃的蜡烛立刻熄灭说明里面的氧气被呼吸作用消耗了
7. 如图是楼房顶上常见的导气管,它的作用是将住户洗手间下水道中的污浊气体排出,下列关于导气管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
A.只能将密度小于空气的污浊气体导出
B.该导气管在有风的天气里排气效果会变差
C.导气管利用气压与流速的关系,将污浊气体导出
D.管口上下表面做成半球形的突起是为了减小空气流速
8. 生物体是一个在内部和外部不断进行物质循环的开放系统,其体内物质在不断地进行交换与转化。下列选项中物质甲经过某项生理活动产生物质乙的对应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甲 生理活动 物质乙
A 蛋白质 小肠的彻底消化 氨基酸
B 葡萄糖 细胞的呼吸作用 氧气
C 氧气 叶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D 原尿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尿液
A.A B.B C.C D.D
9.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M,右端与桌边相齐,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M的右边沿直线向右匀速离开桌边一小部分。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
A.M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不变 B.M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C.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不变 D.M对桌面的压力变小,摩擦力变小
10.如图是铜元素和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坐标图,C点表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A.CuS B.Cu2S C.CuS2 D.Cu2S2
11.“频闪照相”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记录物体的位置。甲、乙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M、m,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
C.甲、乙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平均速度之比为3:5
D.若球的阻力和速度成正比(f=kv),则乙球速度为v=
12.1862年,德国科学家沙克斯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每天上午、傍晚、深夜分别从同一棵植物上摘下一片叶子,再用打孔器在这三片叶子上各取下同样大小的一块圆片,烘干后称重,结果发现:深夜取下来的叶片最轻,上午取下来的比较重,傍晚的最重。它又把这三个圆片放入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用水冲洗,加碘液染色,将会发生什么结果?( )
A.深夜的颜色最浅,傍晚的颜色最深 B.上午的颜色最浅,傍晚的颜色最深
C.深夜的颜色最浅,上午的颜色最深 D.深夜的颜色最深,傍晚的颜色最浅
13.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200cm2和100cm2,容器甲中盛有0.2m深的水,容器乙中盛有0.4m深的酒精,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后,剩余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为p水,剩余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为p酒精,已知ρ酒精=0.8×103kg/m3,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若p水>p酒精,质量m取值范围是2.4kg<m≤3.2kg
B.容器甲中水的质量小于容器乙中酒精的质量
C.水对容器甲底部产生的压强大于酒精对容器乙底部产生的压强
D.剩余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力可能等于剩余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力
14.如图所示,已知鸡蛋的质量为55g,体积为50cm3。将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鸡蛋沉入杯底(图甲);逐渐将食盐溶解在水中,鸡蛋恰好悬浮(图乙);继续溶解食盐,最终鸡蛋漂浮(图丙)。(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鸡蛋所受浮力为0.55N B.图乙中鸡蛋的密度是1.1×103kg/m3
C.图丙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鸡蛋自身重力 D.图中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F乙<F丙
15.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表示在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一天中室内空气中氧气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B.乙图是人一次平静呼吸中肺部内外气压差的变化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
C.丙图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肺部时,血液中氧含量的变化
D.丁图表示在不同的pH下,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的强弱
二、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40分)
16.(6分)如图是踢球时的情景,当脚踢到球的瞬间,球受到    (填“平衡”或“非平衡”)力的作用。当用脚踢球的不同部位时,球飞出的轨迹是不同的,这是力的   对力的作用效果产生了影响。踢球时也感觉脚疼,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17.(4分)科学家对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少数元素和Cl是35.5倍,则是由于实验误差造成的。
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测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8月,国际上采用12C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个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在克鲁克斯的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某种微粒数不同,该微粒的名称是    。
(2)结合已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可多选)
A.自然界中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推测大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整数
B.C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其自然界仅有的两种同位素原子中,35Cl和37Cl的原子个数比约为1:1
C.自然界中氢以氕、氘、氚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氕占百分比达99.9844%,则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D.在化学变化中某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与其他原子化合,计算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时不能使用该金属元素原来的相对原子质量
18.(6分)一辆遥控小电动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4~8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恒为10N,则在4s~8s内小车运动速度为    m/s,运动的路程为    m;在0~4s内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10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9.(4分)小科同学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简易气压计,在玻璃瓶中倒入适量红色的水,将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向瓶内吹适量的空气使水上升到瓶口以上适当位置,制成简易气压计。装置如图所示,他若将简易气压计从一楼移到十楼过程中,玻璃管内水柱将    (选填“升高”、“不变”、“降低”)。他再将简易气压计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他发现玻璃管内水柱发生了变化,这一现象说明:简易气压计的测量结果会受到    的影响。
20.(8分)血管机器人(如图一)已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可以在血管中快速稳定地游动和悬浮倒退。可以用于疾病诊断以及对血管进行微创伤手术。请思考并回答:
(1)若从上肢静脉注入血管机器人,为确保其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血管机器人的最大高度不能超过  (填血细胞名称)的直径。注入上肢静脉后,到达脑部前,需经过心脏    次。
(2)血管机器人进入②后,不能直接倒退回①,这与心脏中    的阻拦有关。
(3)血管机器人在前进时,从M到达N,A到达B均发生了气体交换,两次气体交换都是通过    作用完成的。
21.我国探月工程计划之一是向月球发射月球车。2018年12月8日凌晨,嫦娥四号是用我国的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的。嫦娥四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的探月工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如图甲所示)
(1)发射月球车的火箭在穿越大气层时速度越来越快,那么火箭受到的推力与自身重力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不久的将来,若我国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宇航员完成探月任务后乘火箭离开月球表面,若在某段时间内火箭沿斜向上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在这段时间内,在月球表面上观察到火箭发动机的喷气方向应该是    (选填“竖直向下”、“火箭运动的反方向”、“水平向左”)。
22.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象。求:
(1)分析图象可知,圆柱体重力是   N;
(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3)圆柱体的体积是  m3;
(4)圆柱体的密度是   kg/m3。
三、探究题(每空2分,总计40分)
23.(8分)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比色法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试剂】50mg/ml淀粉溶液、50mg/ml人唾液淀粉酶溶液、蒸馏水、不同浓度的pH缓冲液、麦芽糖含量标准比色卡。
【实验步骤】①取一支试管,依次加入1ml淀粉溶液、1ml人唾液淀粉酶溶液和4ml pH=2的缓冲液;②振荡试管,在室温下反应10分钟后,用麦芽糖试纸进行检测,将所显示的颜色与麦芽糖含量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取麦芽糖含量并记录;③换用不同浓度的pH缓冲液重复上述实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比较酶活力的方法是   。
(2)老师认为上述实验设计中存在一个问题,你认为存在的问题是   。
(3)改正后,该小组得到如下数据:
编号 pH 麦芽糖含量/mg·ml-1
1 2 0.046
2 4 0.094
3 6 0.566
4 8 0.745
5 10 0.176
相同温度时不同 pH 环境中得到的麦芽糖含量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4)该兴趣小组若想进一步探究寻找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接下来需要进行的实验   。
24.(10分)图甲中A、B、C分别表示绿色植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乙是小丽探究植物某生理活动的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小丽探究的是图甲生理活动中的[   ](选填“A”、“B”或“C“)。
(2)设置步骤①的目的是   ;该步骤利用了图甲生理活动中的[   ](选填“A”、“B”或“C“)。
(3)步骤④的装置中,小烧杯中盛的液体是   。脱色后,小烧杯中的液体变成绿色,说明叶片中的________________已经溶解在其中。
5.(8分)(2023柯桥区期末)为了测定人体呼吸时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项目化学习小组准备制造一个简易测量装置。(资料: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项目一:组装仪器】
(1)小组成员用实验仪器组装了图甲简易装置,测量气体体积装置如图乙,集气瓶中放植物油是为了防止    。
【项目二:改进装置】
(2)为了能连续呼吸多次,提高效率和实验现象,项目化小组成员对图甲进行改进成为图丙。请根据图丙回答问题。
①有小组成员提出将Ⅰ号锥形瓶中插入溶液的管子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如图Ⅲ),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理由是    。
②实验时先缓缓吸气,后缓缓呼气,缓缓呼气的目的是    ,反复若干次,得到如下数据:瓶Ⅰ溶液质量增加M克,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V升,若收集到的气体的密度为ρ克/升,那么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___________ (请用所给数据写出相应表达式)。
26.(8分)为更精确地测量木块的滑动摩擦力,小丽引入拉力传感器并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她将一块长、宽、高均不同的长方体木块平放,拉动木板发现传感器示数不稳定,同时观察到实验中木块总有些摆动,获得数据如图乙。是什么引起了木块的摆动,进而引起摩擦力测量值的不稳定?小丽继续实验,将同一木块侧放,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图丙。
 
(1)实验中测量滑动摩擦力时,木板__ __匀速直线拉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分析图乙,第1秒末,木块所受摩擦力为__ __牛;
(3)继续实验环节基于的假设是__ __;
(4)小丽认为,本实验还可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小科认为不正确,并从实验中找出了说服小丽的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为探究原子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一个α粒子内含2个质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以下现象,如图甲。
现象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现象2:少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请分析现象3的原因    。
(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并绘制成图像(如图乙)。其中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    点(用字母表示)。
(3)卢瑟福构建了核式原子结构模型,若以O、●和分别代表电子、质子与中子,则下列各示意图所描述的微粒不属于同一类原子的是    。
四、综合题(总计35分)
28.(6分)劳动实践中,小宁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8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并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
(1)某块鹅卵石在水池底部时,它受到的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的重力。
(2)全部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水池内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3)若全部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4.0×10﹣3m3,则桶内鹅卵石的总质量为多少kg。
29.(6分)为研究外界因素对某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测定了:在一定光照条件下,温度对该植物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的影响,如图甲:温度为15℃时,光照强度对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的影响,如图乙。
(温馨提醒:本题CO2释放量是指植物呼吸作用1小时释放的CO2质量:CO2吸收量是指植物进行光合作用1小时所需原料的CO2的质量与CO2释放量的差值。)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上述两图,图甲中CO2的吸收量曲线是在光照强度为    点时绘制。
(2)提高作物产量可采取增大昼夜温差的措施,据甲图分析得知:白天最理想的温度应控制在    左右。
(3)如果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消耗的CO2总质量用m1,表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质量用m2表示,那么关于图甲中两条曲线交点P的意义,可用m1、m2,表示的关系式是    。
30.(6分)各植物的开花都要求一定的黑暗和光照时间,但“影响植物开花的关键性因素是黑暗期的长短,还是光照期的长短”并不明确。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苍耳(一种植物)需要每天短于16h的光照才能开花,若光照时间长于16h就不开花,16h的光照是一个临界点。20世纪30年代,有人将苍耳置于不同组合的光照期和黑暗期中进行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
(1)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各组处理的差异(变量)是    。根据本实验的结果,你认为可以对前人的认识做何修正?   。
(2)有人进一步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图乙所示,该实验(是或否)支持你的上述结论?请你阐述理由:   。
31.(7分)5月5日c919在浦东机场成功起飞,这是我国最新自主研发的中型民航客机,打破了欧美国家民航技术的长期垄断,成为我国“大国制造”的标志之一。该机在某次试飞时飞机以300km/ h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了2h;估计该机质量为40t,着陆后静止在水平地面时轮子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4m2.
求:( 1)飞机在这2h内水平飞行的路程;
( 2 )飞机水平匀速飞行时受到的升力;
( 3 )飞机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
32.(8分) 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方形容器里有一个重为8N、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物块M,M与容器底部不密合。以5mL/s的恒定水流向容器内注水,容器中水的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t=140s时,物块M在水中处于_________(填“沉底““悬浮”或“漂浮”)状态。
(2)当t=140s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是多少?
(3)图乙中a的值是多少?
(4)在0-40s和40s-140s两个阶段,浮力对物体做功分别是多少?
狙击期末系列 八上科学期末模拟(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D
【解析】【考点】茎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解: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解答】解:A、保护组织有保护和功能,不符合题意;
B、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不符合题意;
C、机械组织有支持和巩固等作用,不符合题意;
D、输导组织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符合题意。
故选:D。
2. 【答案】D
【解析】【考点】化合价的概念和计算.
【分析】由硒酸根离子符号(SeO42﹣),可知硒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2,根据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该原子团的化合价进行解答.
【解答】解:设硒酸根离子(SeO42﹣)中硒元素的化合价为x,依据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该原子团的化合价则x+(﹣2)×4=﹣2,解答x=+6,
故选:D。
3. 【答案】C
【解析】【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分析】(1)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解答】解:A、运动员的鞋底有许多花纹和鞋钉,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
B、给雪车的轮胎加上防滑链,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不合题意;
C、冰壶比赛时,运动员用冰刷不断摩擦冰面,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C符合题意;
D、跳台滑雪运动员的滑雪板长而且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4. 【答案】C
【解析】【考点】运动图像.
【分析】根据每段的运动和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速度大小变化。
【解答】解:0~t1时,A点开始到B点物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段时间内,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t1~t2时,B点开始到C点,拉力撤去,水平方向只受f=10N的摩擦力作用,物块向右做减速运动;
分析F﹣t图像,F在0~t1时大小不变,图线是水平直线,t1~t2时,F变为零,故A错误;
分析f﹣t图像,f在0~t2时f=10N,大小不变,图线是水平直线,故D错误;
分析s﹣t图像,图线起点为原点,0~t1时路程匀速增大,图线为倾斜直线,然后t1~t2时路程增大但速度越来越小,图线斜率不断减小,是一段曲线,故B错误;
分析v﹣t图像,在0~t1时速度不变,图线为水平直线,然后t1~t2时速度不断减小,到t2为零,图线为倾斜向下的直线,故C正确。
故选:C。
5. 【答案】D
【解析】【考点】摩擦力的概念.
【分析】(1)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是平衡状态;
(2)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解答】解:A.该题中没有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的任何提示,故A错误;
B.在0~2s内处于加速运动状态,即此时的拉力F大于重力和摩擦力,所以无法确定,故B错误;
C.在0~6s内,先加速后匀速,所以此时的拉力是变化的,故C错误;
D.由乙图可见,在2~6s铁块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因此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铁块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和竖直向上的拉力F,根据平衡力的特点,f+G=F,所以F=G+f=5N+2N=7N,故D正确。
故选:D。
6. 【答案】D
【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解:A、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煮熟的种子已没有生命力,不再进行呼吸作用,瓶内的氧气不会减少,因此此实验目的在探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A错误。
B、甲杯装的是已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所以甲杯的温度计度数上升,B错误。
C、甲、乙做对照的目的是验证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C错误。
D、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放入甲杯会熄灭,说明里面的氧气被呼吸作用消耗了,D正确。
故选:D。
7. 【答案】C
【解析】【考点】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在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在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解答】解:
ACD、管口上下表面做成半球形的突起,是为了使上端空气流速变大,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导气管上端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导气管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从而将下水道中的污浊气体压出导气管,即导气管利用气压与流速的关系将污浊气体导出,且密度小于、等于或大于空气的污浊气体都能被导出,故AD错误、C正确;
B、在有风的天气里,导气管上端的空气流速更大、压强更小,则导气管排气的效果会更好,故B错误。
故选:C。
8. 【答案】A
【解析】【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尿液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解答】解:A、蛋白质在胃里初步消化,最终在小肠彻底消化成为氨基酸,A正确。
B、当细胞呼吸作用的底物是葡萄糖时,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B错误。
C、叶进行光合作用时,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C错误。
D、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D错误。
故选:A。
9. 【答案】C
【解析】【分析】(1)木板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木板的重力,而压强的大小受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影响,由接触面积的变化,再利用压强公式p=可求得压强的变化。
(2)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受力面积无关。
【解答】解:(1)木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对桌面的压力始终等于木板的重力,而木板的重力大小不变,所以这一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由于这一过程中受力面积逐渐减小,由p=可知,木板对桌面的压强逐渐变大;
(2)因为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所以木板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压强公式的应用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此题中要先分析压力的变化,明确压力是不变的,再根据压力不变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判断出压强是增大的。
10.【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C点上物质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硫元素显﹣2价,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C点上物质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硫元素显﹣2价,则C点上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2S。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铜元素和硫元素常见化合价的坐标图的含义、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考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不变,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2)“频闪照相”,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时间间隔相等;
(3)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计算平均速度之比;
(4)匀速直线运动一定受平衡力。
【解答】解:A、甲球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甲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
B、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故B错误;
C、甲乙两球的平均速度之比,故C错误;
D.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一定受平衡力,f=G=kv,,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A
【解析】【分析】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要大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但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解答】解:植物在白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而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
在早晨摘取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比较少,滴加碘液颜色比较浅,其质量也最轻;在深夜摘取叶子,从黑天到深夜没有光照的这段时间内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了一部分淀粉,所以滴加碘液颜色不是最深;傍晚摘取的叶子,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但由于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体内的淀粉积累较多,滴加碘液颜色最深,其质量也最重。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要明白叶子脱色,滴加碘液后叶子颜色深浅与淀粉多少有关,淀粉越多颜色越深.
13.【答案】A
【解析】【考点】压强大小的比较;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1)已知水、酒精的深度,根据公式p=ρgh分别求出甲、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后比较即可;
(2)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甲、乙容器中液体的质量,因为容器形状规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当p水>p酒精时,由公式p=列出一个压强的不等式,进一步求出抽出液体的质量范围。
【解答】解:(1)容器甲中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
p水=ρ水gh水=1.0×103kg/m3×10N/kg×0.2m=2000Pa;
p酒精=ρ酒精gh酒精=0.8×103kg/m3×10N/kg×0.4m=3200Pa;
所以p水<p酒精,故C错误;
(2)由ρ=可知酒精和水的质量分别为:
m水=ρ水V水=1.0×103kg/m3×0.2m×200×10﹣4m2=4kg,
m酒精=ρ酒精V酒精=0.8×103kg/m3×0.4m×100×10﹣4m2=3.2kg,
m水>m酒精,故B错误;
由于甲、乙容器为圆柱形容器,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F=pS=ρghS=ρgV=mg,
当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后,
剩余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力:
F水=(m水﹣m)g=(4kg﹣m)g,
剩余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力:
F酒精=(m酒精﹣m)g=(3.2kg﹣m)g,
(4kg﹣m)不可能等于(3.2kg﹣m),所以剩余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力不可能等于剩余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力,故D错误;
剩余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
p水===,
剩余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酒精===,
若p水>p酒精,则:>,
解得:m>2.4kg。
由于酒精的质量为3.2kg,所以抽出液体的质量范围为:2.4kg<m≤3.2kg,故A正确。
故选:A。
14.【答案】B
【解析】【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解答】解:
A、图甲中鸡蛋处于沉底状态,则浮力小于重力,鸡蛋的重力为G=mg=0.055kg×10N/kg=0.55N,即浮力小于0.55N,故A错误;
B、鸡蛋的密度为:ρ===1.1g/cm3=1.1×103kg/m3,故B正确;
C、图丙中鸡蛋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鸡蛋自身重力,故C错误;
D、图甲中鸡蛋处于沉底状态,则浮力小于重力;图乙中鸡蛋悬浮在液体中时,浮力等于重力;图丙中鸡蛋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鸡蛋自身重力,所以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F乙=F丙,故D错误。
故选:B。
15.【答案】B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2)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3)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是气体的扩散作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
(4)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四、酶的活性还受pH的影响。
【解答】解:A、在0﹣6时,夜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氧气的浓度逐渐降低;而6﹣18时为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氧气的浓度逐渐升高;从18﹣24时为黑夜时间,与0﹣6时的情况一样,氧气浓度逐渐降低,A正确;
B、图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胸廓扩大,此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B错误;
C、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血液流经肺部时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C正确;
D、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受pH的影响,丁图表示在不同的pH下,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的强弱,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
16.【答案】非平衡;作用点;相互的
【解析】【考点】平衡状态的判断;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三要素.
【分析】(1)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当脚踢到球的瞬间,球受到重力和人的踢力,这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大小不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当用脚踢球的不同部位时,球飞出的轨迹是不同的,这是力的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产生了影响。
踢球时人给足球一个作用力,人也感觉脚疼,说明球也给脚施加了力的作用,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非平衡;作用点;相互的。
【点评】此题以踢足球为背景考查力学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都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
17.【答案】(1)中子;(2)AC。
【解析】【解答】解:(1)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某种微粒数不同,该微粒的名称是中子;
(2)A、化学家测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则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可推测出大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整数,故正确;
B、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它的两种同位素原子35Cl 所占的百分比大于37Cl,故错误;
C、自然界中氢以氕、氘、氚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氕占百分比达99.9844%,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则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正确;
D、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在化学变化中某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与其他原子化合,计算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时继续使用该金属元素原来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错误。
故答案为:(1)中子;(2)AC。
18.【答案】4;16;等于
【解析】【考点】摩擦力的大小;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
【分析】(1)根据图象判断小车在不同时段的运动状态,知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可求速度大小,此时小车受到的合力为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摩擦力的大小。
(2)根据v=的变形式s=vt计算在4s~8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运动速度等无关,据此判断。
【解答】解:由图可知小车在4s~8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4m/s,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它受到的牵引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则摩擦力f=F=10N;
根据v=可知,在4s~8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s=vt=4m/s×4s=16m;
在0~4s内小车做加速运动,但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也不变,仍然为10N。
故答案为:4;16;等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通过v﹣t图象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二力平衡条件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判断摩擦力的大小,有一定综合性。
19.【答案】升高;温度
【解析】【考点】大气压强与海拔的关系.
【解答】解:把自制气压计从一楼带到十楼,由于高度增加,大气压减小,则瓶内的气压高于瓶外大气压;管内的水面变高;所以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增加,说明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变小;
将简易气压计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瓶内气体与液体温度升高,体积变大,从而使玻璃管内水柱升高,因此简易气压计的测量结果会受温度影响。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
20.【答案】(1)红细胞;2;(2)房室瓣;(3)气体扩散。
【解析】【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分析】图中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⑤肺动脉、⑥肺静脉、⑦主动脉、⑧上、下腔静脉。A二氧化碳、B氧气、M氧气和营养物质、N二氧化碳等废物。
【解答】解:(1)毛细血管的特点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因此,血管机器人的最大高度不能超过红细胞的直径。注入上肢静脉后,到达脑部途径为: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脑部的毛细血管网→脑部,需经过心脏2次。
(2)血管机器人进入②右心室后,不能直接倒退回①右心房,这与心脏中房室瓣的阻拦有关,房室瓣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
(3)气体总是从浓度高向浓度低的地方流动,直到平衡。血管机器人在前进时,从M到达N,A到达B均发生了气体交换,两次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完成的。
故答案为:(1)红细胞;2;(2)房室瓣;(3)气体扩散。
21.【答案】(1)不相等;(2)竖直向下。
【解析】【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应用;力作用的相互性.
【分析】(1)火箭在穿越大气层时速度越来越快,向上做加速运动,火箭受到的推力大于自身重力。
(2)在月球表面上,火箭沿斜向上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是以月球为参照物判断的,所以下面的分析应以月球为参照物,来判断火箭的各种情况。
【解答】解:(1)火箭在穿越大气层时速度越来越快,向上做加速运动,火箭受到向上的推力应大于向下的重力,即火箭受到的推力与自身重力不相等。
(2)火箭离开月球表面,在某段时间内火箭沿斜向上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火箭受平衡力作用,因在月球上没有空气,火箭不受阻力作用,但受月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作用,所以火箭发动机因喷气而产生的作用力与重力相平衡,即与竖直向下的重力方向相反,是竖直向上的;
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为得到竖直向上的推力,所以火箭发动机的喷气方向应该是竖直向下的。
故答案为:(1)不相等;(2)竖直向下。
22.【答案】(1)12;(3)8;(3)8×10﹣4;(4)1.5×103。
【解析】【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h=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G=F拉=12N。
(2)从h=7cm开始,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说明此时圆柱体已经浸没在水中,对圆柱体受力分析,
根据平衡关系可知,F浮=G﹣F拉=12N﹣4N=8N,
(3)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得:V排===8×10﹣4m3
V物=V排=8×10﹣4m3
(4)物体的质量:m===1.2kg,
圆柱体的密度:ρ===1.5×103kg/m3。
答:(1)12;(3)8;(3)8×10﹣4;(4)1.5×103。
三、探究题
23.【答案】(1)相同时间内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的量
(2)在室温下进行
(3)pH为2-10时,酶的活性随pH升高先增强后减弱
(4)在pH为6-10范围内,换用pH梯度更密的缓冲液,在37℃下重复上述实验
【解析】【答案】(1)相同时间内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的量
(2)在室温下进行
(3)pH为2-10时,酶的活性随pH升高先增强后减弱
(4)在pH为6-10范围内,换用pH梯度更密的缓冲液,在37℃下重复上述实验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相同时间内,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的量可以用来比较酶的活力。
(2)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是能接近人的体温。
(3)酶的活性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
(4)多次重复实验,防止实验具有偶然性。
【解答】(1)本实验采用的是相同时间内淀粉被分解成葡萄糖的量来比较酶的活力。
(2)室温下的温度并不是酶活性最高的温度,因此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是在室温下进行。
(3)由表可得pH等于2活性最低,pH等于10活性最高. pH为2-10时,酶的活性随pH升高先增强后减弱 。
(4)在pH等于8附近进行相关实验,即 在pH为6-10范围内,换用pH梯度更密的缓冲液,在37℃下重复上述实验 。
24.【答案】(1)C (2)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A (3)酒精;叶绿素
【解析】【分析】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因而图示甲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
【解答】解:(1)根据分析可知:图示甲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图乙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实验步骤,因此小丽探究的是图甲中[C]活光合作用动,实验变量是光。
(2)图乙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步骤:①暗处理→部分遮光→②光照、摘下叶片→③酒精脱色→④漂洗加碘→观察颜色。设置步骤①的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该步骤主要是利用图甲中B呼吸作用活动,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3)步骤④的装置中,小烧杯中盛的液体是酒精,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是绿色的色素,它是有机物,只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脱色后,小烧杯中的液体变成绿色,说明酒精能使叶绿素快速溶解。
故答案为:(1)C (2)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A (3)酒精;叶绿素
【点评】此试图填空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题目,涉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有一定的难度要仔细作答。
25.【答案】(1)除二氧化碳以外的气体溶于水;
(2)①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充分吸收;
②使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100%。
【解析】【考点】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的探究;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变化.
【解答】解:(1)装置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测量气体体积装置如图乙,集气瓶中放植物油是为了防止除二氧化碳以外的气体溶于水;
(2)①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越大,气体吸收越充分,则有小组成员提出将Ⅰ号锥形瓶中插入溶液的管子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如图Ⅲ),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理由是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充分吸收;
②实验时先缓缓吸气,后缓缓呼气,缓缓呼气的目的是使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瓶Ⅰ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瓶Ⅰ溶液质量增加M克,就是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质量为M克,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V升,若收集到的气体的密度为ρ克/升,则收集到的气体质量为V升×ρ克/升=Vρ克,呼出气体的质量为M克+Vρ克=(M+Vρ)克,故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是×100%=×100%。
故答案为:(1)除二氧化碳以外的气体溶于水;
(2)①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充分吸收;
②使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100%。
26.【答案】(1)不需要 (2)1 (3)接触面积不同会引起木块摆动程度不同,进而引起滑动摩擦力测量值不稳定
(4)比较乙、丙数据可知,两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大小平均值基本相同。接触面积大小影响的是滑动摩擦力稳定性,而非滑动摩擦力大小
【解析】[命题考向: 考查二力平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图像数据分析能力、科学探究的方法。解析:(2)第1秒末,即为0~1s范围末端,由图乙可知,此时的拉力为1N,由二力平衡可得,此时的摩擦力大小为1N。(3)由题意可知,第二次实验与第一次的差别在于木块的摆放方式不同,从而导致与木板的接触面积不同,可得继续实验基于的假设是木板与木块接触面积的不同导致了木块的摆动。(4)通过比较两次实验的图像,可对不同接触面积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进行比较。]
故答案为 (1)不需要 (2)1 (3)接触面积不同会引起木块摆动程度不同,进而引起滑动摩擦力测量值不稳定(4)比较乙、丙数据可知,两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大小平均值基本相同。接触面积大小影响的是滑动摩擦力稳定性,而非滑动摩擦力大小
27.【答案】(1)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2)A;(3)D。
【解析】【解答】(1)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碰到了比它质量大得多的物质,即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即α粒子偏转角度为0,这是由于它们穿过了原子内部的空间,这也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图乙中A点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3)同一类原子中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同;A、B、C、D中的质子数分别为1、1、1、2,故选项中描述的微粒不属于同一类原子的是D。
故答案为:(1)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2)A;(3)D。
四、综合题
28.【答案】(1)小于;(2)上升;(3)桶内鹅卵石的总质量为3.2kg。
【解析】【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分析】(1)物体下沉时,所受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2)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出鹅卵石前、后所受浮力的关系,根据F浮=ρ液gV排知排开水体积的变化,进而判断出水池水面高度的变化;
(3)根据F浮′=ρ水gV排′算出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的浮力,由G石=F浮′﹣G桶算出桶内鹅卵石的重力,由G=mg算出鹅卵石的质量。
【解答】解:(1)物体下沉时,所受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某块鹅卵石在水池底部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
(2)鹅卵石捞出前沉底,浮力小于重力,即F浮1<G,将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鹅卵石与小桶都处于漂浮状态,此时鹅卵石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2=G,所以F浮1<F浮2,即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鹅卵石的浮力变大,根据F浮=ρ液gV排知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水池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上升;
(3)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的总浮力为: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4.0×10﹣3m3=40N,
桶内鹅卵石的重力为:G石=F浮′﹣G桶=40N﹣8N=32N,
鹅卵石的质量为:m石===3.2kg。
故答案为:(1)小于;(2)上升;(3)桶内鹅卵石的总质量为3.2kg。
29.【答案】(1)f。(2)26℃(25﹣﹣27℃之间)。(3)m1=2m2。
【解析】【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即可。
【解答】解:(1)光照强度为f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很高,到达g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不再增加,综合分析上述两图,图甲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曲线是在光照强度为f点时绘制。
(2)由甲图可知温度为26°C(或25--27℃之间)左右时光照下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黑暗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最高。
(3)图甲P点表示CO2的吸收量=CO2的释放量;如果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消耗的二氧化碳总质量用m1表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质量用m2表示,CO2吸收量=光合作用需要消耗的CO2总质量﹣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质量=CO2释放量=m2,光合作用消耗的CO2=CO2吸收量+CO2释放量,即m1=2m2。
故答案为:(1)f。(2)26℃(25--27℃之间)。(3)m1=2m2。
30.【答案】(1)黑暗期的长短;①影响苍耳开花的关键性因素不是光照时间短于16h,而是每天长于8h的黑暗(或②苍耳开花不仅需要每天短于16h的光照,还需要长于8h的黑暗)
(2)是,图乙所示实验表明,决定苍耳开花的关键性因素是黑暗的长短,而不是光照的长短。
【解析】【考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由图甲所示实验可知,日长是常量而黑暗期的长短是变量,因此,各组处理(变量)是黑暗期的长短,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以作出的修正是:①影响苍耳开花的关键性因素不是光照时间短于16h,而是每天长于8h的黑暗或②苍耳开花不仅需要每天短于16h的光照,还需要长于8h的黑暗。
(2)由图乙所示,无论光照期多长,只有黑暗期超过一定值才能开花。该实验是支持上述结论。理由是:因为图乙所示实验表明,决定苍耳开花的关键性因素是黑暗的长短,而不是光照的长短。
故答案为:(1)黑暗期的长短;①影响苍耳开花的关键性因素不是光照时间短于16h,而是每天长于8h的黑暗(或②苍耳开花不仅需要每天短于16h的光照,还需要长于8h的黑暗)
(2)是,图乙所示实验表明,决定苍耳开花的关键性因素是黑暗的长短,而不是光照的长短。
五、计算题
31.【答案】(1)飞机在这2h内水平飞行的路程为600km;
(2)飞机水平匀速飞行时受到的升力为4×105N;
(3)飞机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105Pa。
【解析】解:(1)由v=S/t可得,飞机在这2h内水平飞行的路程:
s=vt=300km/h×2h=600km;
(2)因飞机水平匀速飞行时处于平衡状态,竖直方向受到的升力和自身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飞机水平匀速飞行时受到的升力:F=G=mg=40×103kg×10N / kg=4×105N;
(3)飞机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力:F压=G=mg=40×103kg×10N/ kg=4×105N,
对地面的压强: P=F压/s=4×105/4m2=1×105Pa。
答:(1)飞机在这2h内水平飞行的路程为600km;
(2)飞机水平匀速飞行时受到的升力为4×105N;
(3)飞机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105Pa。
32.【答案】
【解析】难度 较难 考点 浮沉条件 阿基米德 平衡法
【答案解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