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上8比尾巴 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比尾巴》是新修订统编一年级上册教材第八单元的课文,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课文抓住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为主线,用问答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图文并茂,语言简洁明了,读起来朗朗上口,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在教学时,创设观看动物比赛的情境,以朗读教学为切入点,读好问句,仿照课文做问答游戏,并将生字的学习贯穿始终。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比”“尾”等9个生字和偏旁斜刀头、提手旁。会写“比”“长”两个字和笔画竖提。2.运用自主练习、合作朗读等方法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并能熟读成诵。3.利用阅读圈画、图片支架等学习策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教学重难点:运用自主练习、合作朗读等方法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并能熟读成诵。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动物藏起来了今天有很多小动物也想来认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啊?我们来猜猜看。(出示动物图,猜一猜)活动一:情境导入、学习生字1.延续游戏,情境导入:咦,你们看,动物们都跑进森林里去了,去干嘛呢?哦,原来今天森林里有一场比赛呢。2.认识“比”,拓展词语:(出示字卡:比)谁来读好它?小朋友,平时你爱和你的小伙伴比什么呢?3.出示课题、读好轻声:那这些小动物们究竟要比什么呢?谁来读好这个词?(出示词卡:尾巴)巴读得又轻又短。4.学习“尾”和“巴”:(出示甲骨文和楷体“尾”)这个“尾”字像什么?6.齐读课题,提出疑问:原来,今天小动物们要来比尾巴,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的小脑袋里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设计意图:通过延续课前游戏,创设森林动物比赛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同时在情境中学习生字“比”、“尾”、“巴”等,通过字卡、词卡、甲骨文与楷体的对比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和理解。同时,通过拓展词语和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二:初读儿歌,交流正音那我们就先去看看究竟是谁在比尾巴?(出示课文)1.根据提示,自读儿歌:请小朋友们轻轻打开书第95页。出示学习提示:(1)读一读:自由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哪些小动物在比尾巴?圈一圈它们的名字。 2.交流反馈、分小节读(1)读第一小节,学习“谁”(出示字卡:谁)(2)读第二小节,学习“兔”:(出示兔子图和兔字)再看看这个“兔”字,你有什么发现?(学习斜刀头)(3)读第三小节,学习“最”:(出示字卡:最)这个“最”字读得真好听,谁来读一读?(4)读第四小节:最后一小节谁来读?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读、分小节展示读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通过交流反馈,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特别是针对易错字“谁”进行重点指导。同时,通过分小节读,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活动三:研读课文,练习朗读(一)读好问句到底哪些小动物来比尾巴呢?1.贴动物图:那么多小动物都来参加比赛啊,我们把他们全部请到黑板上,参加比尾巴大赛的动物有——(生答师贴)2.读好第一节:他们用尾巴比什么呢?(出示第一小节)小朋友们赶快自己读一读。哪个小裁判来宣布宣布。3.师范读,比较朗读:大裁判和小裁判宣布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句子后面语气上扬)表示我心里充满了疑问,所以,句子后面有个像小耳朵一样的符号,叫问号。4.再自读,读好问句:那你们能不能学着我这个大裁判的样子,再来自己练一练。(二)读懂问句读着读着,咱们一定知道了现在这三个小动物他们在用尾巴比什么呀?1.学习“长”:他们要比的第一项就是——(出示字卡:长)来做做长的动作。2.学习“短”:还比尾巴的?(短)(出示字卡:短)做做短的动作。3.学习“伞”:除了比长短,他们还比什么呀?(词卡:一把伞)你见过什么伞?4.拓展“一把”:除了一把伞,还有一把( )呢?(三)释疑解难咱们这么一宣布,小动物们马上来参加了,那比赛结果怎么样呢?快来看看比赛结果吧。(出示第二小节)1.宣布比赛结果:(师问生答)小朋友们,你们同意这样的结果吗?想不想听听小松鼠的竞选发言呀?(播放视频)4.一问一答:现在三个奖项你们都同意了吗?咱们一起来宣布比赛结果吧。我问你们来宣布。2.三问三答:现在增加难度,我连着问,你们连着答。3.同桌问答:这样的问答游戏好玩吗?同桌两个也试着来玩一玩。4.齐问齐答:小裁判们,你们已经把比赛结果牢牢得记在心里了吗?那我们一起来宣布吧。设计意图:通过师范读、学生自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问句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进一步的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播放松鼠的视频,解决学生的疑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通过问答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四:字词巩固、学写生字1.游戏巩固生字:小松鼠还给我们送来了松果,如果你们能读出松果上的字,就能接住小松鼠的松果。想不想试试?2.学写“比”和“长”:(1)学习新笔画:竖提。(2)师范写“比”和“长”。(3)生练写。(4)展示书写,师生合作评价。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巩固生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和理解。通过师范写、生练写、展示书写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培养他们的书写能力。板书设计:8比尾巴长短一把伞教学反思《比尾巴》是一首充满趣味性的儿歌,通过生动的动物形象和简洁明快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辨能力。本次教学活动围绕“创设情境,激发思辨兴趣”“初读儿歌,培养思辨意识”“研读课文,深化思辨能力”三个主要活动展开,旨在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与讨论,鼓励学生质疑与反思,提升低年级学生的思辨能力。一、 创设情境,激发思辨兴趣在课前游戏“动物藏起来了”中,通过猜动物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随后,通过情境导入,动物们跑进了森林去参加比尾巴大赛,这一设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思辨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紧接着,在出示课题后,通过“读了课题,你的小脑袋里有什么疑问吗?”来引导学生质疑课题,从学生的自身认知思维角度来设定进一步探究课文的主问题。二、初读儿歌,培养思辨意识在初读儿歌环节,通过自由读、分小节读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熟悉课文,同时提出明确的阅读任务,如“哪些小动物在比尾巴?”,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信息,培养阅读素养。在交流反馈环节,通过学习“谁”、“兔”、“最”等生字,巩固生字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辨意识。三、 研读课文,深化思辨能力在研读课文环节,通过读好问句、读懂问句和释疑解难三个步骤,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1.师生对比朗读,读好问句。通过指名读、示范读、同桌互读等方式,使学生逐渐掌握问句的朗读技巧。同时通过师生对比朗读,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问题的特点和朗读技巧的不同之处,进而通过思考和分析来掌握问句的特点,学会读好问句,这样的比较和分析的过程本身就是思辨的过程。2.勾连生活实际,读懂问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用尾巴比什么呀?”,并学习“长”、“短”、“伞”等生字,在识记“伞”这个生字时,引导学生勾连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见过的伞,同时拓展“滑翔伞”“降落伞”,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生字与具体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深入理解字的含义和用法,也为后文理解松鼠的尾巴做铺垫。3.巧用微课支架,释疑解难。在理解比赛结果时,以“这样的比赛结果你们同意吗?为什么?”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于突破“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这一难点,采用了微课支架的方式,播放小松鼠竞选发言视频,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松鼠尾巴的特点,明白了把对应的奖项颁给对应的动物是合情合理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