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2027届高一期末检测卷(一)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至九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骨文作为早期汉字书写的代表,承载了古代中华文明的核心信息,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经济等面貌。右图所示的这一甲骨文实物史料最有可能出土自A.元谋人遗址B.陶寺遗址C二里头遗址D.殷墟遗址2.关于秦朝的灭亡,陆贾认为“举措暴众而用刑大极”;柳宗元则强调“秦之失,在政不在制”。这两者都认为秦的灭亡的根源在于A.统治者实施暴政B.农民起义的频发C.秦始皇昏庸无能D.君主专制的实施3.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地区大都出现了双语或多语现象,尤其汉族人员“南染吴越,北杂夷虏”。这可说明当时A.民族交融得到加强B.胡言夷语成为主流C.文化冲突空前加剧D.汉文化走向了衰落4.唐朝中后期,从边地到中原出现诸多大小藩镇,“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些藩镇名义上从属于中央,实际上导致“土地、民赋非天子有”。这一局面开始出现于A.平定突厥后B.安史之乱时C.黄巢起义后D.五代十国时【高一年级期末检测卷(一)·历史第1页(共6页)】25-T-376A5.隋唐时期,科举考试设科招考,不论门第、地域、行业等出身,开创了选人不论出身的传统。这A.开启了以才选人制度B.避免了任人唯亲的腐败C.利于扩大统治的基础D.消除了怠于政事的弊病6.北宋中期,王安石对社会基层组织进行了大力改革,他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户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并接受军事训练。这一措施A.扩大了禁军的兵员储备B.带有“兵农合一”的色彩C.平衡了农户的赋役负担D.消除了农民起义的根源7.程顺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熹说:“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这反映了他们都主张A.经世致用B.实践探索C.知行合一D.齐家治国8.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期间对内励精图治,革除弊政,做到了“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史称A.“文景之治”B.“开元盛世”C.“大定之治”D.“康乾盛世”9.下图反映了明朝政府架构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皇帝丞相皇帝99999自99⑨99gA.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B.减轻皇帝的政务压力C.有效协调各部门权力D.避免行政管理的腐败10.雍正二年(1721年),清世宗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据此可推知清朝前期A.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B.经济结构发生质变C.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D.人地矛盾日益显现11.下表是明清时期的重要科技著作及主要内容。据此可推知,这些著作具有的共同特征是名称主要内容考证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捉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本草纲目》法,融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全书12目,目中对历代备荒的议论、政策作了综述,水旱虫灾作了统计,救灾措施及其《农政全书》利弊作了分析,最后附草木野莱可以充饥的植物有414种。集前人农业科学之大成,总结了清代之前的农业科学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18卷,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高一年级期末检测卷(一)·历史第2页(共6页)】25-T-376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