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二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人类社会哲学总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自然)历史唯物主义(社会)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何本原何种状态如何认识认识实践真理5.1 社会历史的本质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人类社会,纵观为史;按时间来说,横观为社会。”——李大钊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教学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教学难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利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总议题:从文物的创造、保护与传承中,思考社会历史的本质?文物的创造、保护、传承!壁画是人类最早的绘画艺术形式之一,是雕塑或者绘制以及其他手段在人工壁面或者天然壁面上制作的画。壁画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的石器时代,部落以此来记录自己种族的历史。敦煌壁画中的形象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风格,所有这些又都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尤其是有情节的壁画,都反映了大量的现实社会生活。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数字化探索,为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全新路径。数字技术让敦煌文物走出洞窟,跨出国门,走向“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种族的历史——通过劳动、实践创造壁画的艺术——通过劳动、实践创造文物的创造、保护、传承——离不开劳动、实践议题1:结合文物的创造、保护与传承,谈谈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1.起点: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1)劳动创造了人(2)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3)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在劳动中人的结构关系加强,形成人类社会,在劳动中创造并传承人类文明。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p58-59思考1:你知道下面这些社会生活活动都属于哪个领域什么活动吗?1、挑选购买中意的商品2、观看电影《敦煌女儿》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4、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上的讲话5、参加亲子创意嘉年华活动6、黄浦江上架大桥,浦东新区盖大楼7、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经济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政治活动政治活动政治活动思考2: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部社会现象是如何形成的?这些现象有何共性 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部社会现象是在人的实践中形成的,都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本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生产的实践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人类社会生活的领域实践的基本形式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精神文化领域构成构成构成实践的作用: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p58-591.地位(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社会生活社会存在社会意识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最主要、最根本的)②地理环境③人口因素①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形式②社会心理③风俗习惯议题2:结合数字敦煌的构想,思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p60-622.含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3.原因(为何陷入历史唯心主义)敦煌壁画的主要类别有:佛像画(壁画的主要部分)、经变画(佛教经典的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故事画(佛教经典史迹的呈现)、山水画等。上世纪90年代,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首次提出“数字敦煌”,即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永久地、高保真地保存敦煌壁画和彩塑的珍贵资料。数字展示中心开放后,整个参观用时由120分钟延长为150分钟至180分钟,但在实体洞窟内停留的时间缩短为75分钟,缩短洞内游览时间,减少人为损害。宗教体现的是历史唯心主义当代文物保护体现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根源: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被这种假象所迷惑,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p60-624.社会存在VS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的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p60-62历史唯物论(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宗教等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无论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它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方法论:要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反对唯心主义历史观,一切从社会实际出发。4.社会存在VS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①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4.社会存在VS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小结: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论:(1)要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反对唯心主义历史观,一切从社会实际出发。(2)同时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课堂练习1.目前,网络教育资源大多需要付费才能使用,免费的资源极少,有些免费资源的使用价值也不高。鉴于此,教育部近期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统一使用的资源App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不得植入商业广告和游戏。《意见》的出台表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④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存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2.苏轼是北宋的治水能臣,在西湖边留下了以湖面小石塔为标界来监测水位和水面种植区域的“三潭印月”(如下图)。针对“吴中”之地“居民与水争尺寸,以故常被水患”,他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 )①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②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③要突破自然条件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④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提起看过的一个关于培养批“一县一业”重点基地的文件:“我看了以后皱了眉头,这个事情不好下指标,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决策的根本立足点②只有反映社会存在的产业决策,才对产业发展起积极作用③正确的产业决策是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相统一的基础④调研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决策的基本条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4.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躺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等等这样的网络流行用语。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②意识推动客观事物发展③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实践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映社会存在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C5.“电子榨菜”成为2022年度热词。“电子榨菜”是指吃饭时看的视频或听的有声书。科技进步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催生出新的文化产品与生活方式,不少年轻人在吃饭时喜欢就着“电子榨菜”。年轻人选择“电子榨菜”,重点不在于学习知识、品味经典,而在于在极短的时间里获得放松。由此可见( )①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变化发展的②热词“电子榨菜”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③生活理念的变化决定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变化④人们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