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寻觅社会的真谛5.1社会历史的本质5.2社会历史的发展5.3社会历史的主体(1)实践(本质)(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基 础前提条件制约基 础本框地位和内容(1)规律(2)总趋势基本矛盾普遍规律总趋势实现途径实现方式地位含义关系(1)历史的创造者(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 求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5.3 社会历史的主体《迎70周年县庆,看县城之变迁》思考:谁造就了通道县城的沧桑巨变?议题一:深刻把握人民群众的内涵议题二:明确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议题三: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人民群众的内涵材料一: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观”,按照这一观点,中国历史完全是由孔孟老庄、秦皇汉武等大人物创造的。材料二:习总书记在二O二三年新年贺词说到: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问题:1.阅读材料,评析两种观点有何不同 如何取舍 2.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如何 3.举例说明,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内涵因何不同,又有何不同 一、人民群众的内涵梁启超:英雄史观总书记:群众史观该观点错误,英雄人物只是领导者、指挥者。认为英雄创造历史是唯心史观,夸大了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该观点正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①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②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③在我们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全体公民脑力劳动者1、人民群众的含义一、人民群众的内涵2、人民群众的地位(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地位)社会历史是由构成的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是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的实践活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注意:①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②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一、人民群众的内涵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2.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2)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3)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进程不同,人们群众有不同内涵内容。但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4)现阶段我国人们群众的范围: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小结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议学任务:请同学们按小组讨论,议学合作,结合通道县的实际情况,举实例证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1、通道县的物质财富有哪些?吃:侗家腌肉、酸鱼酸肉、侗家油茶、七彩泡椒、合拢宴等穿:侗锦、侗族服饰住:马田鼓楼、坪坦河风雨桥群、芋头古侗寨群、皇都侗寨等其他:万佛山、龙底漂流2、通道县的精神财富有哪些?红军长征“通道转兵”陈列馆、恭城书院、罗蒙山战斗遗址、红军小水红军战斗纪念碑、梨子界、地阳坪红军烈士墓等红色景点;侗话、侗歌、侗戏等等。(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穿住行用吃①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的作用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的作用(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材料一:《聊斋志异》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据说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写成此书。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材料二:鲁迅说:“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材料三:陕北是民歌之乡,最能代表陕北民歌风韵的是信天游,它是陕北人民在山峁、沟壑、赶脚、耕地、放牧、捡柴时即兴而编,它是随天漫游,抒发感情 ,表达心声的表现方式。集中展示了陕北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的作用(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①地位: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②表现:在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人民群众推动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③实现方式:推动生产力发展,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各类文化、精神、思想、理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经济、政治、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各类物资、工具、设备)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归纳总结要求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议学任务:结合课本68页阅读与思考中的材料思考,(1)为什么毛泽东特别强调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中起了什么作用?(2)结合身边的事例,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党的群众路线。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决策指导群众实践为群众办实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2)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3)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3.为什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意义))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坚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4.如何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求)(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益,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实践创造历史创造了物质财富创造了精神财富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 求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意 义三个重要保证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课堂小结【归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和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辽沈战役是党中央及时抓住战略决战时机打响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战役,历时52天血与火的洗礼取得胜利,使全国军事形势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历史昭示未来。这启示我们,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要()①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抓住机遇,努力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放手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③以顽强斗争赢得主动,努力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有力支撑④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依靠改革创新探索合适的发展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课堂检测】2.党员干部始终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回应民生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蕴含的哲理是()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④人民群众能够主宰社会发展趋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课堂检测】3.下图漫画《纸上谈兵》启示我们()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要重视意识的作用C.要坚持群众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D.要调研基层实情,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A【课堂检测】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之所以强调走网络群众路线,是因为()①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D【课堂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