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春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知识点总结(pdf版素材,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春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知识点总结(pdf版素材,含答案)

资源简介

【25 春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知识点 1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
知识点 2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过程
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发育成熟、度过休眠期的种子。
2.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下列种子也不能萌发:干瘪的、被动物咬坏胚的、储存时间
过长的且胚已死亡或处于休眠期的种子。
3.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水(种子萌发时,会吸水膨胀,种皮变软)→转化并输送(子
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化并输送给胚根、胚芽、胚轴)→发育(胚根发育,突
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知识点 1 幼根的生长
1.根尖的结构
成熟区:生有根毛,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最后成为成熟区细胞的一部分
分生区:细胞很小,排列紧密,能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伸长区
的细胞数量
根冠:细胞比较大,排列不整齐,像一顶帽子似的套在分生区外面,具有
保护作用
2.幼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主要靠伸长区
细胞的伸长增加细胞的体积。
知识点 2 枝条的发育
1.叶芽的结构:幼叶、芽轴、芽原基。芽中有分生组织,其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新
枝条。
2.叶芽的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
3.植物的芽按着生位置分为顶芽和侧芽。
4.茎的加粗生长;木本植物的茎中具有形成层(分生组织),其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
使茎逐年加粗。
知识点 3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1.植株的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2.植物生长所需量最多的无机盐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植株的表现
含氮的无机盐 植株矮小、瘦弱,老叶先发黄
含磷的无机盐 植株矮小,叶片上会出现紫色
3.在农业生产上,施肥是必要的,但施肥过多,可能会造成烧苗;施化肥过多,还会
造成土壤板结。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知识点 1 花的结构
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雄蕊花药里面有花粉,
花粉中有精子,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胚珠中有卵细胞。
知识点 2 传粉和受精
1.植物开花后,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作传粉,植物传粉的
方式一般有两种类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异花传粉的媒介主要是风和昆虫。
2.受精:
(1)概念: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
为受精。
(2)过程:雌蕊成熟,柱头分泌黏液;花粉落到柱头上;花粉受到黏液的刺激,萌发
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
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知识点 3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受精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
精卵发育成胚。
2.人工授粉:人们常常给植物进行人工授粉,可以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从而提
高产量。人工授粉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是先采集花粉,然后将花粉涂抹在雌蕊的柱头
上。
第二章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
第一节水的利用与散失
知识点 1 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尖的成熟区上生有大量的根毛,增大了根尖吸水的表面积因
而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
2.导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通道。
3.水和无机盐运输的途径: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由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给叶、花、果实
等。
知识点 2 植物的蒸腾作用
1.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水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主要
进行部位在叶片。
2.叶片的结构(如下左图所示)
(1)叶片由叶脉、表皮与叶肉三部分组成。
(2)气孔(如上右图所示)是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小孔,分布在叶的上,下
表皮上,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3.蒸腾作用过程:植物吸收的水,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片,其中一部分
被叶肉细胞用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其余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
4.蒸腾作用意义:一方面拉动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
求;另一方面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被高温灼伤。
第二节光合作用
知识点 1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步骤:暗处理(消耗原有淀粉)→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溶解
叶绿素)→漂洗、加碘液→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1)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植物
制造淀粉(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3.光合作用过程:植物通过叶绿体中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能,在
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4.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知识点 2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处理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鼠 蜡烛熄灭,小鼠死亡
1
分别放到密闭玻璃罩中
植物能更新因蜡烛
将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 蜡烛没有熄灭
2 燃烧或动物呼吸而
放到同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
变得“污浊”的空气
将一盆植物和一只小鼠放到同 小鼠能够正常地活
3
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 着
2.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实验现象:快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立刻燃烧。注意:该实验必须在光照下进
行。
(2)实验结论: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氧气也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1)实验处理:将甲、乙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移到光下照射。几个
小时后,各取甲、乙两套装置中的一片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脱去
叶绿素,然后用清水漂洗。分别在漂洗后的叶片上各滴两滴碘液,冲洗后观察叶片颜
色的变化。
(2)实验现象:甲装置叶片不变蓝,乙装置叶片变蓝。
(3)实验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4.海尔蒙特的柳树生长实验可以推测,水在柳树生长过程中参与制造了有机物。后来,
科学家通过更加严谨的实验证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光合作用
(1)实质: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
(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表达式:
知识点 3 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
1.筛管是被子植物中运输有机物的管状结构,由一系列长筒形的细胞首尾连接而成。
2.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经叶脉、叶柄、茎等结构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参与构建植物细胞,进而构成各种组织、器官和整个
植物体。
知识点 4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种植农作物时,充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
第三节呼吸作用
知识点 1 呼吸作用的过程
1.探究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甲瓶中的温度计示数比乙瓶中的高。说明种子萌发释放能量。
2.探究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1)实验 1 过程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2)实验 2 过程中发现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中,火焰立刻熄灭,说明甲瓶中缺少氧气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了氧气)。
知识点 2 呼吸作用的实质
1.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2.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3.在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是分解有机
物,释放能量。
知识点 3 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呼吸作用的强弱常常是生命活动强弱的标志,呼吸作用影响着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关
系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第四节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知识点 1 植物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而且为其他生物
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2.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复杂关系,以及被细菌、真菌分解利
用等,养育了其他生物。
知识点 2 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植物的茎、叶承接着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
水对地面的冲刷;枯枝落叶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也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
地下水。
知识点 3 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释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
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为实现碳中和,
一方面是实行节能减排、能源转型;另一方面是植树造林,进行生态保护。另外还可
以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捕获和封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知识点 4 从我做起,保护植被
我国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对森林和草
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使我国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走上了,可持续发展
的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