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4八下·金东期末)2024年2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宣布,研发含锥-177抗癌新药取得实质性进展。镥-177相对原子质量为177,核外电子数为71,则其核内中子数为( )A.177 B.142 C.106 D.712.(2024八下·金东期末)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迅速生长发育时期,需要适量补充钙、锌等。这里的“钙”“锌”指的是( )A.单质 B.元素 C.离子 D.原子3.(2024八下·义乌期末)据英国《自然》杂志宣布:科学家初次在太空中检测到了氦合氢离子——被猜测为宇宙中构成的第一个分子离子。关于1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1个原子核 B.共有2个质子 C.共有4个电子 D.相对质量为54.(2024八下·浦江期末)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考古学家通过对有关遗址出土文物中的碳原子含量测定,推测其年代距今年.碳原子与碳原子不同的是( )A.质子数 B.核电荷数 C.电子数 D.中子数5.(2024八下·余杭期末)如图是卢瑟福将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后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其中能说明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的轨迹( )A.a B.b C.c D.d6.(2024八下·嘉兴期末)2024年是居里夫人逝世90周年,她因发现针和镭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诺贝尔奖的人。针和镭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它们属于两种元素是因为( )A.中子数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不同C.质子数不同 D.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不同7.(2024八下·杭州期末)2024年5月嫦娥六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采样,科学研究院团队将对嫦娥六号采集的月壤样品中存在的钛(Ti)含量进行研究。T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9,核外电子数为是22。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 )A.71 B.49 C.27 D.228.(2024八下·余杭期末)2023年10月3日,我国科学家发现战略性关键金属新矿物——铌包头矿。铌包头矿富含铌等元素。铌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1,相对原子质量为93,则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A.41 B.52 C.93 D.1349.(2024八下·临平月考)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百万吨的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而地球上的氦主要以He-4(比He-3多一个中子)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e-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克 B.He-3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C.He-3和He-4的原子质量相同 D.He-3和He-4核外电子数相同10.(2024八下·温州月考)月球上的土壤含有丰富的氦-3,氦-3是理想的核聚变燃料,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氦-4形式存在。氦-3和氦-4互为同位素原子(如右图),它们不相同的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原子数二、填空题11.(2024八下·吴兴期末)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史料一: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史料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a粒子被弹了回来。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史料三: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1)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 .(2)从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可多选)A.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B.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C.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D.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12.(2024八下·余杭期末)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相关信息如表。试回答:(1)由图可知,原子结构模型中的“●”表示的粒子是 。(2)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中T的化合价为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氕 H 1氘 D 2氚 T 313.(2024八下·余杭期末)为进一步探究原子的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中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运动;只有少数靠近结构A附近的α粒子发生了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请回答:(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运动,此现象 道尔顿认为原子是实心的(填“支持”或“不支持”).(2)只有少数靠近结构A附近的α粒子发生了偏转,结构A指的是原子中的 ,同时说明了结构A与α粒子带 电荷(填“同种”或“异种”)。14.(2024八下·义乌月考) 2023年5月 29 日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我国宣布将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月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cm厚的沙土中就含有上亿吨铁,这里的“铁”指的是 (填“元素”、“分子”或“原子”),已知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则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探测还发现月球上有大量可开采的氦-3,它是一种高效的核聚变燃料。而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氦-4形式存在,这两种原子互为 原子。15.(2024八下·余杭期中)C-14 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具有放射性,科学家利用C-14来测定古代遗存物的“年龄”。大气中的C-14 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先被植物吸收, 后被动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伴随新陈代谢, C-14 就会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 平衡。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其组织内的C-14 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 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余放射性C-14 的含量,再结合其半衰期,就可推断出年 代。请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 C-12 原子相比, C-14 原子结构上的不同是 不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填字母)。A.C-14 原子属于碳元素B.C-14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4C.C-14 原子比 C-12 原子的质量大16.(2024八下·吴兴期中)甲乙丙三种原子的原子核如图所示,互为同位素原子的是 ,相对原子质量相等的是 。17.如图所示是氕、氘氚三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氕、氘、氚三种原子的核内 数相同, 数不同,我们把这三种原子称为 原子。18.用序号回答: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电子⑤离子、⑥原子核、⑦中子、⑧元素中,选择填空。(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 (写出3种),其中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 和 构成的。(2)元素的种类由 数决定。(3)Mg和Mg2+因具有相同的 数,故属于同种 。三、实验探究题19.(2024八下·杭州期中)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又提出了“面包模型”,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 。(2)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用带正电的a 粒子轰击金属箔,发 现有如图现象:①大多数 a 粒子能穿透金属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a 粒 子 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a 粒子被弹了回来。卢瑟福的 a 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现象中,能证明原子核带正电的现象是 (填序 号);通过实验,卢瑟福认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到了中心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 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三个模型中你认为最符合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是 。1913年,丹麦科学家波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原子结构模型在研究发现中不断改进。20.(2024八下·杭州期中)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形成,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请根据所学完成下列有关问题。(1)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 。(2)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a、b、c、d四条线中,不可能是α粒子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可多选)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C.玻尔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减去质子数。【解答】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可知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1,则镥原子的质子数为71,中子数为106.故答案为:C。2.【答案】B【知识点】元素的概念【解析】【分析】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解答】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则这里的“钙”“锌”指元素,故答案为:B。3.【答案】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根据原子构成的知识,结合离子和原子的关系判断即可。【解答】 A.1个HeH+中含有氦、氢2个原子核,故A错误;B.1个HeH+中含有2+1=3个质子,故B错误;C.1个HeH+中含有2+0=2个电子,故C错误;D.HeH+的相对质量为4+1=5,故D正确。故选D。4.【答案】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 碳原子与碳原子 属于同种元素,即具有相同的质子数(6)。根据“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可知,二者核电荷数和电子数相同。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二者的中子数不同,故D符合题意,而A、B、C错误。故选D。5.【答案】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核几乎集中了所有原子的质量,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空间很小。【解答】 因为原子核带正电,占据的空间很小,集中了几乎所有原子的质量,所以当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后,遇到原子核会改变方向,被反弹回来,所以它的轨迹是c,故C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故选C。6.【答案】C【知识点】元素的概念【解析】【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解答】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而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因此钋和镭的原子序数不同,也就是它们原子的质子数不同,故钋和镭属于两种元素。故选C。7.【答案】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答】 由题意可知,Ti的核外电子数为是22,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故其核内质子数为22。故选D。8.【答案】A【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 铌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1, 根据“质子数=核电荷数”可知,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41。故选A。9.【答案】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A.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g;B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C.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解答】 A.He-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则He-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1=3,没有单位g,故A错误;B.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He-3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则He-3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故A错误;C.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He-3和He-4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则He-3和He-4的原子质量不同,故C错误;D.He-3和He-4的质子数相同,而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那么二者核外电子数相同,故D正确。故选D。10.【答案】B【知识点】同位素【解析】【分析】根据同位素的定义分析判断。【解答】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成为同位素原子,则氦-3和氦-4互为同位素原子,它们不相同的是中子数,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11.【答案】(1)A(2)A;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1)根据“ 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a粒子被弹了回来 ”分析即可;(2)根据自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解答】 (1)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体积很小,所以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且是很少被弹回,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A.汤姆森、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故A正确;B.19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认为原子是枣糕式模型,卢瑟福能过α粒子散射实验验证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不是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故B错误;C.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在当时是认为正确的,但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发现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也不全对,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但并没有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完美的境界,故C错误;D.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故D正确。故选AD。12.【答案】(1)质子(2)+1;22【知识点】同位素;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 (1)根据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由氕、氘、氚的原子结构模型图,结合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进行分析解答。(2)①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②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解答】 (1)由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由氕、氘、氚的原子结构模型图,结合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原子结构模型中的“ ● ”表示的粒子是质子;(2)①在 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T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0,则x=+1价,即T的化合价为+1价;②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16=22。13.【答案】(1)不支持(2)原子核;同种【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1)原子核带正电荷, α粒子带正电荷,如果原子是实心的,那么所有的α粒子都会受到排斥力的作用而改变运动轨迹,据此分析;(2)原子由核外电子和中间的原子核构成,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荷,α粒子带正电荷,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运动,说明它们没有受到排斥力,即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则此现象不支持道尔顿认为原子是实心的。(2)只有少数靠近结构A附近的α粒子发生了偏转,结构A指的是原子中的原子核,同时说明了结构A与α粒子带同种电荷。14.【答案】元素;26;同位素【知识点】同位素;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数=和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同位素的定义分析。【解答】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中的“铁”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这里的“铁”指的是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和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则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26。探测还发现月球上有大量可开采的氦-3,它是一种高效的核聚变燃料。而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氦-4形式存在,这两种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15.【答案】(1)中子数(2)A;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和题干信息分析;【解答】(1)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碳12原子与碳14原子相比,它们结构上的不同是中子数不同;(2)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碳14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属于碳元素,故正确;B、 C-14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即质子数是6,故错误;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也就是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因此碳14比普通碳原子质量大,故正确;故选:AC。16.【答案】甲乙;乙丙【知识点】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根据互为同位素原子质子数相等,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解答】互为同位素原子质子数相等,中子数不相同,则甲和乙互为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乙和丙相对原子质量相等。故答案为:甲乙;乙丙。17.【答案】质子;中子;氢【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根据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分析。【解答】 由图示的原子构成可知,氕、氘、氚三种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把这三种原子称为氢原子。故答案为:质子;中子;氢。18.【答案】(1)①②⑤;②;④;⑥(2)③(3)③;⑧【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构成,原子的定义及构成分析;(2)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3)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解答】(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故选 ①②⑤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2)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3) Mg和Mg2+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属于同种元素。故答案为:(1) ①②⑤ ; ② ; ② ; ② ;(2) ③ ;(3) ③ ; ⑧ 。19.【答案】(1)电子(2)②;原子核;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卢瑟福发现“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到了中心一个很小的结构上”,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解答】(2)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带负电的电子。(3)卢瑟福的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现象中,能证明原子核带正电的现象是:②有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卢瑟福发现“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到了中心一个很小的结构上”,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在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最符合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是C。20.【答案】(1)电子(2)a(3)A;B;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及其对应的结论: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内有较大空间;少数a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极少数a粒子的偏转超过了90%,说明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解答】(1)原子中带负电何的粒子是电子,所以汤姆生友现的粒子是电子;故填:电子;(2)由于原子中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却很大,所以带正电的a粒子遇到原子核就会被排斥而发生偏向,例如c和d。因为原子的核外电子质量很小,但所占的体积却很大,电子的质量小的可以忽略不计,所以a粒子可以直接穿过去,例如b。由于原子核外的电子质量很小,a粒子是直接穿过,且原子核带正电荷,a粒子也带正电荷,同性相斥,所以a是不可能向原子核靠近的,应该远离原子核,故a不是a粒子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故填a;(3) A、科学模型的建立需要不断的假设、验证,所以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选项说法正确;B、科学模型在科学实际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能比较直观地验证某种假设,选项说法正确;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并不是很完美,还有缺点,比如无法解释更复杂的原子结构,选项说法错误;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BD。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4八下·金东期末)2024年2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宣布,研发含锥-177抗癌新药取得实质性进展。镥-177相对原子质量为177,核外电子数为71,则其核内中子数为( )A.177 B.142 C.106 D.71【答案】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减去质子数。【解答】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可知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1,则镥原子的质子数为71,中子数为106.故答案为:C。2.(2024八下·金东期末)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迅速生长发育时期,需要适量补充钙、锌等。这里的“钙”“锌”指的是( )A.单质 B.元素 C.离子 D.原子【答案】B【知识点】元素的概念【解析】【分析】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解答】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则这里的“钙”“锌”指元素,故答案为:B。3.(2024八下·义乌期末)据英国《自然》杂志宣布:科学家初次在太空中检测到了氦合氢离子——被猜测为宇宙中构成的第一个分子离子。关于1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1个原子核 B.共有2个质子 C.共有4个电子 D.相对质量为5【答案】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根据原子构成的知识,结合离子和原子的关系判断即可。【解答】 A.1个HeH+中含有氦、氢2个原子核,故A错误;B.1个HeH+中含有2+1=3个质子,故B错误;C.1个HeH+中含有2+0=2个电子,故C错误;D.HeH+的相对质量为4+1=5,故D正确。故选D。4.(2024八下·浦江期末)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考古学家通过对有关遗址出土文物中的碳原子含量测定,推测其年代距今年.碳原子与碳原子不同的是( )A.质子数 B.核电荷数 C.电子数 D.中子数【答案】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 碳原子与碳原子 属于同种元素,即具有相同的质子数(6)。根据“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可知,二者核电荷数和电子数相同。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二者的中子数不同,故D符合题意,而A、B、C错误。故选D。5.(2024八下·余杭期末)如图是卢瑟福将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后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其中能说明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的轨迹( )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核几乎集中了所有原子的质量,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空间很小。【解答】 因为原子核带正电,占据的空间很小,集中了几乎所有原子的质量,所以当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后,遇到原子核会改变方向,被反弹回来,所以它的轨迹是c,故C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故选C。6.(2024八下·嘉兴期末)2024年是居里夫人逝世90周年,她因发现针和镭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诺贝尔奖的人。针和镭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它们属于两种元素是因为( )A.中子数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不同C.质子数不同 D.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不同【答案】C【知识点】元素的概念【解析】【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解答】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而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因此钋和镭的原子序数不同,也就是它们原子的质子数不同,故钋和镭属于两种元素。故选C。7.(2024八下·杭州期末)2024年5月嫦娥六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采样,科学研究院团队将对嫦娥六号采集的月壤样品中存在的钛(Ti)含量进行研究。T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9,核外电子数为是22。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 )A.71 B.49 C.27 D.22【答案】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答】 由题意可知,Ti的核外电子数为是22,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故其核内质子数为22。故选D。8.(2024八下·余杭期末)2023年10月3日,我国科学家发现战略性关键金属新矿物——铌包头矿。铌包头矿富含铌等元素。铌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1,相对原子质量为93,则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A.41 B.52 C.93 D.134【答案】A【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 铌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1, 根据“质子数=核电荷数”可知,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41。故选A。9.(2024八下·临平月考)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百万吨的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而地球上的氦主要以He-4(比He-3多一个中子)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e-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克 B.He-3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C.He-3和He-4的原子质量相同 D.He-3和He-4核外电子数相同【答案】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A.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g;B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C.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解答】 A.He-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则He-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1=3,没有单位g,故A错误;B.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He-3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则He-3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故A错误;C.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He-3和He-4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则He-3和He-4的原子质量不同,故C错误;D.He-3和He-4的质子数相同,而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那么二者核外电子数相同,故D正确。故选D。10.(2024八下·温州月考)月球上的土壤含有丰富的氦-3,氦-3是理想的核聚变燃料,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氦-4形式存在。氦-3和氦-4互为同位素原子(如右图),它们不相同的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原子数【答案】B【知识点】同位素【解析】【分析】根据同位素的定义分析判断。【解答】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成为同位素原子,则氦-3和氦-4互为同位素原子,它们不相同的是中子数,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11.(2024八下·吴兴期末)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史料一: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史料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a粒子被弹了回来。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史料三: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1)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 .(2)从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可多选)A.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B.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C.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D.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答案】(1)A(2)A;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1)根据“ 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a粒子被弹了回来 ”分析即可;(2)根据自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解答】 (1)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体积很小,所以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且是很少被弹回,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A.汤姆森、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故A正确;B.19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认为原子是枣糕式模型,卢瑟福能过α粒子散射实验验证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不是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故B错误;C.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在当时是认为正确的,但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发现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也不全对,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但并没有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完美的境界,故C错误;D.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故D正确。故选AD。12.(2024八下·余杭期末)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相关信息如表。试回答:(1)由图可知,原子结构模型中的“●”表示的粒子是 。(2)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中T的化合价为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氕 H 1氘 D 2氚 T 3【答案】(1)质子(2)+1;22【知识点】同位素;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 (1)根据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由氕、氘、氚的原子结构模型图,结合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进行分析解答。(2)①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②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解答】 (1)由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由氕、氘、氚的原子结构模型图,结合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原子结构模型中的“ ● ”表示的粒子是质子;(2)①在 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T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0,则x=+1价,即T的化合价为+1价;②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16=22。13.(2024八下·余杭期末)为进一步探究原子的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中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运动;只有少数靠近结构A附近的α粒子发生了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请回答:(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运动,此现象 道尔顿认为原子是实心的(填“支持”或“不支持”).(2)只有少数靠近结构A附近的α粒子发生了偏转,结构A指的是原子中的 ,同时说明了结构A与α粒子带 电荷(填“同种”或“异种”)。【答案】(1)不支持(2)原子核;同种【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1)原子核带正电荷, α粒子带正电荷,如果原子是实心的,那么所有的α粒子都会受到排斥力的作用而改变运动轨迹,据此分析;(2)原子由核外电子和中间的原子核构成,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荷,α粒子带正电荷,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运动,说明它们没有受到排斥力,即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则此现象不支持道尔顿认为原子是实心的。(2)只有少数靠近结构A附近的α粒子发生了偏转,结构A指的是原子中的原子核,同时说明了结构A与α粒子带同种电荷。14.(2024八下·义乌月考) 2023年5月 29 日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我国宣布将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月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cm厚的沙土中就含有上亿吨铁,这里的“铁”指的是 (填“元素”、“分子”或“原子”),已知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则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探测还发现月球上有大量可开采的氦-3,它是一种高效的核聚变燃料。而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氦-4形式存在,这两种原子互为 原子。【答案】元素;26;同位素【知识点】同位素;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数=和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同位素的定义分析。【解答】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中的“铁”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这里的“铁”指的是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和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则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26。探测还发现月球上有大量可开采的氦-3,它是一种高效的核聚变燃料。而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氦-4形式存在,这两种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15.(2024八下·余杭期中)C-14 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具有放射性,科学家利用C-14来测定古代遗存物的“年龄”。大气中的C-14 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先被植物吸收, 后被动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伴随新陈代谢, C-14 就会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 平衡。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其组织内的C-14 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 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余放射性C-14 的含量,再结合其半衰期,就可推断出年 代。请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 C-12 原子相比, C-14 原子结构上的不同是 不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填字母)。A.C-14 原子属于碳元素B.C-14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4C.C-14 原子比 C-12 原子的质量大【答案】(1)中子数(2)A;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和题干信息分析;【解答】(1)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碳12原子与碳14原子相比,它们结构上的不同是中子数不同;(2)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碳14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属于碳元素,故正确;B、 C-14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即质子数是6,故错误;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也就是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因此碳14比普通碳原子质量大,故正确;故选:AC。16.(2024八下·吴兴期中)甲乙丙三种原子的原子核如图所示,互为同位素原子的是 ,相对原子质量相等的是 。【答案】甲乙;乙丙【知识点】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根据互为同位素原子质子数相等,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解答】互为同位素原子质子数相等,中子数不相同,则甲和乙互为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乙和丙相对原子质量相等。故答案为:甲乙;乙丙。17.如图所示是氕、氘氚三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氕、氘、氚三种原子的核内 数相同, 数不同,我们把这三种原子称为 原子。【答案】质子;中子;氢【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根据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分析。【解答】 由图示的原子构成可知,氕、氘、氚三种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把这三种原子称为氢原子。故答案为:质子;中子;氢。18.用序号回答: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电子⑤离子、⑥原子核、⑦中子、⑧元素中,选择填空。(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 (写出3种),其中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 和 构成的。(2)元素的种类由 数决定。(3)Mg和Mg2+因具有相同的 数,故属于同种 。【答案】(1)①②⑤;②;④;⑥(2)③(3)③;⑧【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构成,原子的定义及构成分析;(2)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3)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解答】(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故选 ①②⑤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2)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3) Mg和Mg2+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属于同种元素。故答案为:(1) ①②⑤ ; ② ; ② ; ② ;(2) ③ ;(3) ③ ; ⑧ 。三、实验探究题19.(2024八下·杭州期中)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又提出了“面包模型”,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 。(2)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用带正电的a 粒子轰击金属箔,发 现有如图现象:①大多数 a 粒子能穿透金属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a 粒 子 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a 粒子被弹了回来。卢瑟福的 a 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现象中,能证明原子核带正电的现象是 (填序 号);通过实验,卢瑟福认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到了中心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 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三个模型中你认为最符合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是 。1913年,丹麦科学家波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原子结构模型在研究发现中不断改进。【答案】(1)电子(2)②;原子核;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卢瑟福发现“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到了中心一个很小的结构上”,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解答】(2)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带负电的电子。(3)卢瑟福的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现象中,能证明原子核带正电的现象是:②有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卢瑟福发现“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到了中心一个很小的结构上”,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在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最符合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是C。20.(2024八下·杭州期中)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形成,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请根据所学完成下列有关问题。(1)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 。(2)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a、b、c、d四条线中,不可能是α粒子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可多选)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C.玻尔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答案】(1)电子(2)a(3)A;B;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及其对应的结论: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内有较大空间;少数a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极少数a粒子的偏转超过了90%,说明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解答】(1)原子中带负电何的粒子是电子,所以汤姆生友现的粒子是电子;故填:电子;(2)由于原子中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却很大,所以带正电的a粒子遇到原子核就会被排斥而发生偏向,例如c和d。因为原子的核外电子质量很小,但所占的体积却很大,电子的质量小的可以忽略不计,所以a粒子可以直接穿过去,例如b。由于原子核外的电子质量很小,a粒子是直接穿过,且原子核带正电荷,a粒子也带正电荷,同性相斥,所以a是不可能向原子核靠近的,应该远离原子核,故a不是a粒子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故填a;(3) A、科学模型的建立需要不断的假设、验证,所以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选项说法正确;B、科学模型在科学实际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能比较直观地验证某种假设,选项说法正确;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并不是很完美,还有缺点,比如无法解释更复杂的原子结构,选项说法错误;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BD。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