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崇尚法治精神—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16 崇尚法治精神—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专题16 崇尚法治精神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

1
2
3
4
5
6
点击关键词
构建思维导图
巩固核心知识
教材知识梳理
知识课时串讲
学考对接练习
点击关键词
自由
平等
公平
正义
构建思维导图
巩固核心知识
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2.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4.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5.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巩固核心知识
6.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7.公平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8.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是社
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9.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教材知识梳理
1.怎样理解自由要受到必要的限制?
(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2)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3)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世界,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2.法治与自由有何联系
(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3)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3.如何珍视自由?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自由
4.平等的含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何表现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2)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3)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平等
6.我们如何践行平等
(1)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2)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每个公民都要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
平等
1.如何正确认识公平?
(1)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公平有着丰富的内容,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2.公平的作用
(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3.我们如何坚守公平
(1)坚守公平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要敢于说“不”。
(3)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要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公平
4.正义的价值?
(1)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2)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3)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
(4)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有利于恰当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
5.守护正义的必要性
①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②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
③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④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
正义
6.我们怎样守护正义
(1)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
(2)个人守护正义。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3)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
7.实现公平正义的必要性
①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②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正义
知识课时串讲
法治生活
自由平等的真谛
理解
自由
崇尚法治精神
共建法治社会
公平
公平正义的价值
坚守
珍视
践行
平等
正义
守护
学考对接练习
1.近年来,我国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布公告,禁止非法穿越国家自然保护禁地。但仍有不少户外活动爱好者擅自闯入,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甚至有人在野外遇险造成伤亡。这告诉我们
① 行使自由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②热爱自然也应怀有敬畏之心
③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④锤炼意志更要勇于突破自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2.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组织同学们围绕“中学生如何维护公平正义”展开讨论,大家纷纷表达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 丽丽: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
B. 萍萍:守护正义只需要有勇气斗争即可
C. 巍巍: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始终站在弱者一方
D. 丹丹:遇到不公平行为时,可以采取一切方式抗争
A
3.2024年4月2日,中央政法委发布第一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55位勇士光荣上榜。这一活动有利于( )
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②保障每个人的绝对平等
③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④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C
4.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充满司法温度的话语处处彰显着为民情怀和法治精神,努力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道路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维护公平正义
①体现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盼 ②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
③要求不顾一切面对不法行为 ④要求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
5.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2024)的通知,长春市政府严格落实通知要求,坚决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现象,严肃查处各类跟招生入学挂钩、关联的收费行为,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上述举措( )
①旨在保障学生的文化权利
②体现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通过立法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
6.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在2024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中,要求各县(市、区)要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原则,建立常住人口适龄儿童摸底调查制度,精准掌握区域内适龄儿童底数,科学划定公办学校招生服务片区。这有助于
①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群众利益 ②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③解决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问题 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
7.H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解决涉老纠纷的新方式,为行动不便、居住偏远的老年人提供上门立案、现场调解、巡回审判、当场送达等“家门口”诉讼服务。这些措施
①保障了公民的政治自由 ②是对不同情况的差别对待
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落实弱势群体享有的特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
8.“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近年来,司法机关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断强化对正当防卫权的保护。2023年,检察机关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261人,同比上升25.5%。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这有利于( )
①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有机统一
②惩恶扬善、弘扬正气,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③司法机关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④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温度和司法担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D
9.2024年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热映,这是国内首部“正当防卫”题材的影片。电影讲述基层青年检察官守护公平正义底线的故事。看过电影的观众,都会深刻地记得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法律鼓励你制止正在进行的违法犯罪,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也记得它的精神,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更记得它的逻辑,它具有道德正当性,不是以暴制暴,而是以正应对不正。电影《第二十条》传递出( )
①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
②维护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③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④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A
10.“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这一规定
①引领了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风尚
②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有助于将中华传统美德上升为法律
④体现出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11.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下列能够体现公平正义要求的是( )
①教育部开展2024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坚决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现象
②国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
③消费者在网购后为了得到卖家的感谢回馈,不管产品质量优劣总是给卖家五星好评
④国家医保局实行每年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为患者减轻用药负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
12.某市人社局将劳动关系矛盾化解与精准就业服务有机衔接,通过“案结事了”有效避免和化解矛盾纠纷,通过“精准帮扶”解决失业人群的就业出路。这有利于
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②引发传统职业变革
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行政机关公正司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B
13.平安社会,你我共建。2024年国庆期间,西大附中初三学生小星同学遇到了这样两件事。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小星为建设平安社会贡献力量。
请结合“崇尚法治精神”的相关知识,分别补充小星遇到以上情形时的后续做法,并给出相应理由。
[答案]①在遇到班上同学被校外人员索要财物时,我会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之下,拨打报警电话呼叫周围成年人求助学校保安。因为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讲究策略、见义智为,给予同学必要的扶助。
②我会劝导邻居将电动车停放至指定位置充电,楼道充电属于违法行为,严重威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公民有使用电动自行车的自由,但是法律有明文规定禁止在楼道停放和充电,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所以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会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受到相关部门责罚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是有限制的,是相对的。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运用“自由与法治的关系”的知识,评析图中骑行者的言行。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建立和完善了下列制度和采取了一些重大举措。
*医疗方面,我国编织了世界最大的全民医保网,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养老方面,全国大部分省份建立了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
*文化教育方面,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实现免费开放。
(2)运用所学知识,简析国家采取上述制度和举措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 过去一段时间,社会上曾有“谁能闹谁有理”“谁受伤谁有理”等错误观念,特别是见义勇为、助人行善时,因可能面临法律和道德风险,导致人们常常瞻前顾后甚至望而却步。
(3)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中学生应如何守护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
【答案】(1)①骑行者的言行割裂了自由和法治的关系。②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既标定了自由的界限,又保障自由。③骑行者不戴头盔的行为超越了法治的界限,就会失去驾驶电动自行车的权利和自由。他应自觉避守交通法规,佩戴头盔安全出行。
(2)①这些正义的制度,有利于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关爱;②这些举措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③有利于怡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④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发展注入不蝎动力。
(3)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