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西贵港市覃塘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西贵港市覃塘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资源简介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1.(2024七上·覃塘期末)如下图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④撕取一小块透明的内表皮
B.步骤②的目的是防止细胞重叠
C.制作过程的正确步骤是③④②①
D.步骤③滴加的应该是生理盐水
【答案】D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A.步骤④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可使光线通过,便于观察,A 正确。
B.步骤②是将撕取的内表皮展平,防止细胞重叠,便于观察,B正确。
C.制作过程的正确步骤是③滴水、④取材、②展平、①盖盖玻片,C正确。
D.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洋葱内表皮细胞的正常形态,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2.(2024七上·覃塘期末)下列各项对生物体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单细胞生物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B.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
C.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D.单细胞生物全部的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答案】C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解答】A、单细胞生物体由一个细胞构成,这是单细胞生物的基本特征,A正确;
B.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B正确。
C.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C错误。
D、单细胞生物全部的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这是单细胞生物的基本特征,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的种类很多,既有单细胞植物,如衣藻,也有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中的酵母菌也是单细胞的。它们的共同点是: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3.(2024七上·覃塘期末)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几个视野。要使图像要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应怎样操作? (  )
A.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B.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C.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 D.换成凹面反光镜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方向与实际中的方向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视野1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说明实物位于左上方,视野2中的物像位于中央,说明实物也位于中央;要使物像从视野1变为视野2的状态,应将装片也向右下方移动,这样实物就移到了中央,物像自然也在中央了。
故答案为:A。
【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放大的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看到的图形。
4.(2024七上·覃塘期末)被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C.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D.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
【答案】A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细胞是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
5.(2024七上·覃塘期末)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表达交流 ④制定计划 ⑤实施计划 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③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③⑥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一般过程是: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 ④制定计划、 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③表达交流。
故答案为:B。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
6.(2024七上·覃塘期末)下列各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叶绿素的是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在提供的选项中,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既能有效溶解叶绿素,又能确保实验安全的装置。选项B展示了使用水浴加热酒精的装置,这符合实验要求。水浴加热可以控制酒精的温度,避免直接加热导致的危险,同时确保酒精能够有效地溶解叶绿素。因此,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清水漂洗;
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效果;
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7.(2024七上·覃塘期末)下列各种做法中,不利于观察到清晰细胞结构的是(  )
A.用碘液对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
B.挑取一大块番茄果肉制成临时装片
C.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D.慢慢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B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A.用碘液对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可以使得细胞结构更加清晰,有利于观察,A正确。
B.挑取一大块番茄果肉制成临时装片,由于材料过厚,光线无法透过,不利于观察到清晰细胞结构,B错误。
C.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只有当材料足够薄且透明时,光线才能通过,我们才能看到清晰的细胞结构,C正确。
D.通过调整细准焦螺旋,我们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像,有利于观察到细胞结构,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临时装片的制作:
项 目 植物细胞(以洋葱表皮细胞为例) 动物细胞(以人口腔上皮细胞为例)
一擦 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朝一个方向擦干净
二滴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三取 用镊子从鳞片中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
四展或涂 将约1cm2的薄膜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解剖针展平。 将牙签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地涂抹
五盖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缓缓盖在生物材料上
六染 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稀碘液”,在相对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直至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七吸 用吸水纸吸去盖玻片周围多余的染液
8.(2024七上·覃塘期末)多细胞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所有细胞不停的分裂 B.细胞体积无限长大
C.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D.细胞的营养状况
【答案】C
【知识点】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
【解析】【解答】A、细胞分裂后,细胞会进入生长阶段,以增加体积,之后才会再次分裂。并非所有细胞都持续分裂,有些细胞会分化成特定功能的细胞,不再分裂,不符合题意。B、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比会影响其物质交换效率,当细胞体积过大时,物质交换效率会降低,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不符合题意。
C、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细胞生长增加细胞体积,两者共同作用,使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符合题意。
D、虽然细胞的营养状况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重要影响,但单独的营养状况并不能解释生物体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通过细胞生长增大体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织,增加了细胞的种类。
9.(2024七上·覃塘期末)下图四种植物组织中,属于营养组织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解析】【解答】植物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各具有不同的功能。A.属于输导组织,A不符合题意。
B.属于保护组织,B不符合题意。
C.属于分生组织,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细胞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属于营养组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名称 分布 主要特征 功能
分生组织 分生区、形成层、芽的生长点 细胞核大、细胞壁薄、细胞质浓 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组织 叶表皮、果皮、种皮 细胞排列紧密、整齐 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果肉、叶肉、储藏根 细胞壁薄、液泡大 储存营养物质
输导组织 导管、筛管 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运输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茎、叶柄、果皮处 细胞壁较厚 支持和保护
10.(2024七上·覃塘期末)在植被越丰富的地方,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这主要与植物何种生理作用有关(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分解作用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解析,植物的蒸腾作用在不停的进行,因为它完成蒸腾作用的结果:①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②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③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④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在植被越丰富的地方,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这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
故答案为:C。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11.(2024七上·覃塘期末)在实验的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的目的是(  )
A.避免误差 B.得出不同的结论
C.尽可能地减少误差 D.实验失败后重新再做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在科学实验中,重复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故答案为:C。【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2.(2024七上·覃塘期末)池塘边生长着一株水杉,根据根的生长特点分析,靠水源的一侧(  )
A.根系发达 B.根系不发达 C.无根系 D.根系无差异
【答案】A
【知识点】幼根的生长
【解析】【解答】题目中提到的水杉生长在池塘边,根据植物根的生长特点,尤其是向水性,可以推断出水杉的根系会倾向于向水分丰富的方向生长。因此,靠水源的一侧,即池塘边,水杉的根系会更加发达,以充分利用水分资源,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故答案为:A。【分析】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和向肥性。向地性是指根在重力作用下向地生长的特性;向水性是指根向水分较多的地方生长的特性;向肥性是指根向养分较多的地方生长的特性。这些特性是植物适应环境、获取生存所需资源的重要机制。
13.(2024七上·覃塘期末)观察如图的植物细胞,关于该细胞的状态和解释,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B.植物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C.植物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D.植物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内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内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观察图示,细胞呈现膨胀状态,说明细胞正在吸水。根据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细胞吸水时,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细胞失水时细胞膜质和细胞壁分离,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14.(2024七上·覃塘期末)下列哪种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
A.含铁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
C.含氮的无机盐 D.含钾的无机盐
【答案】C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因此,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所以答案是C。
【分析】无机盐的作用:
无机盐 作用 缺乏症状 举例
含氮的 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叶片发黄,植株矮小 人、畜的粪尿
含磷的 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促使果实和种子的成熟提早 影响花和果实的形成和发育 骨粉
含钾的 使茎秆长得粗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 植株易倒伏 草木灰
15.(2024七上·覃塘期末)如图是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用来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B.乙和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用来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C.该实验不能说明种子萌发与空气是否有关
D.该实验装置只能形成两组对照实验
【答案】B
【知识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A.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丁装置中,缺乏空气,甲装置缺少水分,所以甲和丁中有两个变量,水分和空气,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A不符合题意。
BD.对照实验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乙、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乙、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甲、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所以,该实验探究的是空气、温度、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此该实验装置可形成三组对照实验,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C.乙、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所以该实验能说明种子萌发与空气是否有关,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6.(2024七上·覃塘期末)如下图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
(1)人体由A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A细胞通过   形成B,在此过程中,细胞核内的   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与原来细胞的遗传物质相等。
(2)由B通过   形成C,C是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
(3)人体与玉米植株相比,人体特有的结构层次是   ,图中的E系统具有的生理功能是   。
【答案】(1)分裂;遗传物质
(2)分化;组织
(3)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消化和吸收)
【知识点】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解答】(1)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形成多个细胞,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DNA)先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保证了新细胞与原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结合题图可知,人体由A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A受精卵通过分裂形成B,在此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结合题图可知,由B通过分化形成C,C是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组织。
(3)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人体与玉米植株相比,人体特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图中的E系统是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消化系统具有的生理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消化和吸收)。
【分析】图中:A是受精卵,A细胞分裂形成B,C是组织,D是器官,E是系统。
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
(1)人体的生殖细胞有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分,因此,正常体细胞分裂前后,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保持不变。结合题图可知,人体由A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A受精卵通过分裂形成B,在此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2)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结合题图可知,由B通过分化形成C,C是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组织。
(3)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人体与玉米植株相比,人体特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图中的E系统是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消化系统具有的生理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消化和吸收)。
17.(2024七上·覃塘期末)如图是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主要部分是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它包括   。
a.胚芽 b.胚轴 c.胚根 d.胚乳 e.子叶 f.种皮
(2)在乙图菜豆种子结构中,[   ]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结构[3]将来发育成植物的   。
(3)下列植物与玉米具有相同特征的是   (填序号)。
①白菜②小麦③绿豆④西瓜⑤竹子⑥水稻⑦高粱
与玉米一样,它们的根系是   ,叶脉是平行脉,种子的胚有   片子叶。
【答案】(1)abce
(2)4;根
(3)②⑤⑥⑦;须根系;一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
【解析】【解答】(1)种子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两种,它们都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组成。因此,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它包括:a.胚芽 、b.胚轴 、c.胚根、e.子叶。
(2)在乙图菜豆种子的结构中,当种子萌发时,4子叶里的营养物质供给胚芽、胚轴、胚根利用;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3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3)①白菜、③绿豆、④西瓜种子的胚中有两片子叶,它们的根系是直根系,叶脉是网状脉,属于双子叶植物。②小麦、⑤竹子、⑥水稻、⑦高粱与玉米一样,种子的胚有一片子叶,须根系,叶脉是平行叶脉,属于单子叶植物。【分析】玉米种子中1是果皮和种皮,2是子叶,3是胚芽,4是胚轴,5是胚根,6胚乳;乙图中1胚芽,2胚轴,3胚根,4子叶,5种皮。
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有异同,但它们的胚都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而菜豆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但菜豆种子的子叶较大,储存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胚乳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而菜豆种子没有胚乳。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其根系是须根系,叶脉是平行脉,种子的胚有1片子叶。与玉米具有相同特征的植物有小麦、竹子、水稻、高粱。
(1)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构成种子的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它包括:a.胚芽 、b.胚轴 、c.胚根、e.子叶。
(2)在乙图菜豆种子的结构中,当种子萌发时,4子叶里的营养物质供给胚芽、胚轴、胚根利用;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3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3)①白菜、③绿豆、④西瓜种子的胚中有两片子叶,它们的根系是直根系,叶脉是网状脉,属于双子叶植物。②小麦、⑤竹子、⑥水稻、⑦高粱与玉米一样,种子的胚有一片子叶,须根系,叶脉是平行叶脉,属于单子叶植物。
18.(2024七上·覃塘期末)如图一和图二分别为显微镜结构图和显微镜下观察到某植物细胞的物像,请据图回答。
(1)在转动④让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应看着显微镜的[   ]。
(2)观察时,若显微镜目镜是5×,这些细胞被放大了200倍,则选用的物镜为   。
(3)图二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中出现[4]   ,可能是制作临时玻片过程中,盖上   这个环节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4)如果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过暗,应调节图一中[   ]和遮光器。若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一中[   ]。
【答案】(1)②
(2)40×
(3)气泡;盖玻片
(4)③;⑤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1)在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注视②物镜,以防物镜碰到玻片而损伤物镜或将玻片标本。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所以观察时,显微镜目镜是5×,细胞放大了200倍,则选用的物镜=200÷5=40倍。
(3)盖盖玻片过程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这样液滴从一侧均匀的赶向另一侧,可以避免出现气泡。图二中的4边缘黑色整齐,中央空白无细胞结构可判断为4气泡,有可能是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4)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因此,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过暗,应转动遮光器,调至大光圈,同时使用③反光镜的凹面镜。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能调节镜头的升降,粗准焦螺旋使镜头升降的幅度较大,可用它找到物像;⑤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分析】图一中:①目镜,②物镜,③反光镜,④粗准焦螺旋,⑤细准焦螺旋,⑥镜座。图二中:1细胞壁,2细胞核,3细胞质,4气泡。
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1)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应注视②物镜,防止压碎玻片。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所以观察时,显微镜目镜是5×,细胞放大了200倍,则选用的物镜=200÷5=40倍。
(3)盖盖玻片过程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这样液滴从一侧均匀的赶向另一侧,可以避免出现气泡。图二中的4边缘黑色整齐,中央空白无细胞结构可判断为4气泡,有可能是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4)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因此,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过暗,应转动遮光器,调至大光圈,同时使用③反光镜的凹面镜。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能调节镜头的升降,粗准焦螺旋使镜头升降的幅度较大,可用它找到物像;⑤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19.(2024七上·覃塘期末)小明热爱生物学,他栽培了菠菜,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右图是他的实验探究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并分别绘制了如图一和图二所示。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他发现[2]细胞中有大量的   ,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图一中的[2]所示细胞与图二中的[6]所示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呼吸作用在该结构中进行。
(2)图二中的[8]   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同时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该结构散失到大气中,这就是植物的   。
(3)小明要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设计了图三的实验装置。将新鲜的菠菜和烫熟的菠菜各200克分别放入甲、乙两个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一天后将两袋内气体分别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袋子中装的是   的菠菜。他不用透明塑料袋的原因是   。
【答案】(1)叶绿体;线粒体
(2)气孔;蒸腾作用
(3)新鲜;避免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干扰)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片的结构;气孔;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线粒体是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并分别绘制了如图一和图二所示。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他发现2栅栏组织中有大量的叶绿体,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图一中的2栅栏组织所示细胞与图二中的6表皮所示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
(2)图二中的8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同时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该结构散失到大气中,这就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3)新鲜菠菜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烫熟的菠菜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明要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设计了图三的实验装置。将新鲜的菠菜和烫熟的菠菜各200克分别放入甲、乙两个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一天后将两袋内气体分别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袋子中装的是新鲜的菠菜。他不用透明塑料袋的原因是,透明塑料袋透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分析】图一:1是上表皮、2是栅栏组织、3是叶脉、4是下表皮、5是气孔。图二:6是表皮细胞、7是保卫细胞、8是气孔。
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1)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并分别绘制了如图一和图二所示。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他发现2栅栏组织中有大量的叶绿体,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图一中的2栅栏组织所示细胞与图二中的6表皮所示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
(2)图二中的8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同时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该结构散失到大气中,这就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3)新鲜菠菜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烫熟的菠菜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明要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设计了图三的实验装置。将新鲜的菠菜和烫熟的菠菜各200克分别放入甲、乙两个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一天后将两袋内气体分别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袋子中装的是新鲜的菠菜。他不用透明塑料袋的原因是,透明塑料袋透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20.(2024七上·覃塘期末)生物萌芽社的同学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设计了相关实验并简单图示了光合作用的过程。请根据光合作用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甲图中①和②代表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两种气体,请写出甲图中序号①和②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
(2)在乙图实验装置中设计b锥形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该实验的变量是   。
(3)经碘液处理后乙实验现象:变蓝色的叶片为   (填“a”或“b”),证明   是光合作用原料。
(4)请应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   。
【答案】(1)二氧化碳、氧气
(2)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3)a;二氧化碳
(4)合理密植或延长光照时间或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1)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大量的叶绿体,因此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由甲图可知,植物体吸收气体①,产生气体②,则①表示的是二氧化碳,②表示的是氧气。
(2)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因此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a瓶内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b瓶内是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则a瓶内存在二氧化碳,b瓶内不存在二氧化碳,故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
(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a瓶内存在二氧化碳,则a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b瓶内不存在二氧化碳,则b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淀粉。淀粉遇碘变蓝,因此变蓝的叶片为a,不变蓝的叶片是b,则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
(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条件是光照,因此应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有:向温室内施加二氧化碳;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等等。
【分析】甲图:①二氧化碳、②氧气。乙图:a叶片滴加碘液变蓝;b叶片滴加碘液不变蓝。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是有机物的积累过程,所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产量。
①充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进行套种。
②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由甲图可知,植物体吸收气体①,产生气体②,则①表示的是二氧化碳,②表示的是氧气。
(2)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因此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a瓶内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b瓶内是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则a瓶内存在二氧化碳,b瓶内不存在二氧化碳,故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
(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a瓶内存在二氧化碳,则a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b瓶内不存在二氧化碳,则b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淀粉。淀粉遇碘变蓝,因此变蓝的叶片为a,不变蓝的叶片是b,则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
(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条件是光照,因此应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有:向温室内施加二氧化碳;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等等。
1 / 1广西贵港市覃塘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1.(2024七上·覃塘期末)如下图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④撕取一小块透明的内表皮
B.步骤②的目的是防止细胞重叠
C.制作过程的正确步骤是③④②①
D.步骤③滴加的应该是生理盐水
2.(2024七上·覃塘期末)下列各项对生物体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单细胞生物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B.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
C.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D.单细胞生物全部的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3.(2024七上·覃塘期末)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几个视野。要使图像要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应怎样操作? (  )
A.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B.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C.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 D.换成凹面反光镜
4.(2024七上·覃塘期末)被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C.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D.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
5.(2024七上·覃塘期末)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表达交流 ④制定计划 ⑤实施计划 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③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③⑥
6.(2024七上·覃塘期末)下列各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叶绿素的是
A. B.
C. D.
7.(2024七上·覃塘期末)下列各种做法中,不利于观察到清晰细胞结构的是(  )
A.用碘液对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
B.挑取一大块番茄果肉制成临时装片
C.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D.慢慢调节细准焦螺旋
8.(2024七上·覃塘期末)多细胞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所有细胞不停的分裂 B.细胞体积无限长大
C.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D.细胞的营养状况
9.(2024七上·覃塘期末)下图四种植物组织中,属于营养组织的是(  )
A. B.
C. D.
10.(2024七上·覃塘期末)在植被越丰富的地方,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这主要与植物何种生理作用有关(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分解作用
11.(2024七上·覃塘期末)在实验的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的目的是(  )
A.避免误差 B.得出不同的结论
C.尽可能地减少误差 D.实验失败后重新再做
12.(2024七上·覃塘期末)池塘边生长着一株水杉,根据根的生长特点分析,靠水源的一侧(  )
A.根系发达 B.根系不发达 C.无根系 D.根系无差异
13.(2024七上·覃塘期末)观察如图的植物细胞,关于该细胞的状态和解释,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B.植物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C.植物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D.植物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14.(2024七上·覃塘期末)下列哪种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
A.含铁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
C.含氮的无机盐 D.含钾的无机盐
15.(2024七上·覃塘期末)如图是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用来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B.乙和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用来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C.该实验不能说明种子萌发与空气是否有关
D.该实验装置只能形成两组对照实验
16.(2024七上·覃塘期末)如下图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
(1)人体由A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A细胞通过   形成B,在此过程中,细胞核内的   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与原来细胞的遗传物质相等。
(2)由B通过   形成C,C是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
(3)人体与玉米植株相比,人体特有的结构层次是   ,图中的E系统具有的生理功能是   。
17.(2024七上·覃塘期末)如图是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主要部分是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它包括   。
a.胚芽 b.胚轴 c.胚根 d.胚乳 e.子叶 f.种皮
(2)在乙图菜豆种子结构中,[   ]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结构[3]将来发育成植物的   。
(3)下列植物与玉米具有相同特征的是   (填序号)。
①白菜②小麦③绿豆④西瓜⑤竹子⑥水稻⑦高粱
与玉米一样,它们的根系是   ,叶脉是平行脉,种子的胚有   片子叶。
18.(2024七上·覃塘期末)如图一和图二分别为显微镜结构图和显微镜下观察到某植物细胞的物像,请据图回答。
(1)在转动④让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应看着显微镜的[   ]。
(2)观察时,若显微镜目镜是5×,这些细胞被放大了200倍,则选用的物镜为   。
(3)图二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中出现[4]   ,可能是制作临时玻片过程中,盖上   这个环节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4)如果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过暗,应调节图一中[   ]和遮光器。若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一中[   ]。
19.(2024七上·覃塘期末)小明热爱生物学,他栽培了菠菜,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右图是他的实验探究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并分别绘制了如图一和图二所示。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他发现[2]细胞中有大量的   ,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图一中的[2]所示细胞与图二中的[6]所示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呼吸作用在该结构中进行。
(2)图二中的[8]   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同时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该结构散失到大气中,这就是植物的   。
(3)小明要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设计了图三的实验装置。将新鲜的菠菜和烫熟的菠菜各200克分别放入甲、乙两个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一天后将两袋内气体分别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袋子中装的是   的菠菜。他不用透明塑料袋的原因是   。
20.(2024七上·覃塘期末)生物萌芽社的同学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设计了相关实验并简单图示了光合作用的过程。请根据光合作用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甲图中①和②代表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两种气体,请写出甲图中序号①和②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
(2)在乙图实验装置中设计b锥形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该实验的变量是   。
(3)经碘液处理后乙实验现象:变蓝色的叶片为   (填“a”或“b”),证明   是光合作用原料。
(4)请应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A.步骤④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可使光线通过,便于观察,A 正确。
B.步骤②是将撕取的内表皮展平,防止细胞重叠,便于观察,B正确。
C.制作过程的正确步骤是③滴水、④取材、②展平、①盖盖玻片,C正确。
D.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洋葱内表皮细胞的正常形态,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2.【答案】C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解答】A、单细胞生物体由一个细胞构成,这是单细胞生物的基本特征,A正确;
B.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B正确。
C.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C错误。
D、单细胞生物全部的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这是单细胞生物的基本特征,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的种类很多,既有单细胞植物,如衣藻,也有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中的酵母菌也是单细胞的。它们的共同点是: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3.【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方向与实际中的方向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视野1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说明实物位于左上方,视野2中的物像位于中央,说明实物也位于中央;要使物像从视野1变为视野2的状态,应将装片也向右下方移动,这样实物就移到了中央,物像自然也在中央了。
故答案为:A。
【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放大的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看到的图形。
4.【答案】A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细胞是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
5.【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一般过程是: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 ④制定计划、 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③表达交流。
故答案为:B。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
6.【答案】B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在提供的选项中,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既能有效溶解叶绿素,又能确保实验安全的装置。选项B展示了使用水浴加热酒精的装置,这符合实验要求。水浴加热可以控制酒精的温度,避免直接加热导致的危险,同时确保酒精能够有效地溶解叶绿素。因此,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清水漂洗;
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效果;
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7.【答案】B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A.用碘液对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可以使得细胞结构更加清晰,有利于观察,A正确。
B.挑取一大块番茄果肉制成临时装片,由于材料过厚,光线无法透过,不利于观察到清晰细胞结构,B错误。
C.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只有当材料足够薄且透明时,光线才能通过,我们才能看到清晰的细胞结构,C正确。
D.通过调整细准焦螺旋,我们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像,有利于观察到细胞结构,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临时装片的制作:
项 目 植物细胞(以洋葱表皮细胞为例) 动物细胞(以人口腔上皮细胞为例)
一擦 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朝一个方向擦干净
二滴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三取 用镊子从鳞片中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
四展或涂 将约1cm2的薄膜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解剖针展平。 将牙签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地涂抹
五盖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缓缓盖在生物材料上
六染 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稀碘液”,在相对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直至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七吸 用吸水纸吸去盖玻片周围多余的染液
8.【答案】C
【知识点】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
【解析】【解答】A、细胞分裂后,细胞会进入生长阶段,以增加体积,之后才会再次分裂。并非所有细胞都持续分裂,有些细胞会分化成特定功能的细胞,不再分裂,不符合题意。B、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比会影响其物质交换效率,当细胞体积过大时,物质交换效率会降低,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不符合题意。
C、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细胞生长增加细胞体积,两者共同作用,使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符合题意。
D、虽然细胞的营养状况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重要影响,但单独的营养状况并不能解释生物体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通过细胞生长增大体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织,增加了细胞的种类。
9.【答案】D
【知识点】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解析】【解答】植物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各具有不同的功能。A.属于输导组织,A不符合题意。
B.属于保护组织,B不符合题意。
C.属于分生组织,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细胞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属于营养组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名称 分布 主要特征 功能
分生组织 分生区、形成层、芽的生长点 细胞核大、细胞壁薄、细胞质浓 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组织 叶表皮、果皮、种皮 细胞排列紧密、整齐 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果肉、叶肉、储藏根 细胞壁薄、液泡大 储存营养物质
输导组织 导管、筛管 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运输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茎、叶柄、果皮处 细胞壁较厚 支持和保护
10.【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解析,植物的蒸腾作用在不停的进行,因为它完成蒸腾作用的结果:①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②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③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④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在植被越丰富的地方,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这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
故答案为:C。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11.【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在科学实验中,重复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故答案为:C。【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2.【答案】A
【知识点】幼根的生长
【解析】【解答】题目中提到的水杉生长在池塘边,根据植物根的生长特点,尤其是向水性,可以推断出水杉的根系会倾向于向水分丰富的方向生长。因此,靠水源的一侧,即池塘边,水杉的根系会更加发达,以充分利用水分资源,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故答案为:A。【分析】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和向肥性。向地性是指根在重力作用下向地生长的特性;向水性是指根向水分较多的地方生长的特性;向肥性是指根向养分较多的地方生长的特性。这些特性是植物适应环境、获取生存所需资源的重要机制。
13.【答案】B
【知识点】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内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内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观察图示,细胞呈现膨胀状态,说明细胞正在吸水。根据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细胞吸水时,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细胞失水时细胞膜质和细胞壁分离,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14.【答案】C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因此,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所以答案是C。
【分析】无机盐的作用:
无机盐 作用 缺乏症状 举例
含氮的 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叶片发黄,植株矮小 人、畜的粪尿
含磷的 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促使果实和种子的成熟提早 影响花和果实的形成和发育 骨粉
含钾的 使茎秆长得粗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 植株易倒伏 草木灰
15.【答案】B
【知识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A.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丁装置中,缺乏空气,甲装置缺少水分,所以甲和丁中有两个变量,水分和空气,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A不符合题意。
BD.对照实验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乙、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乙、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甲、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所以,该实验探究的是空气、温度、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此该实验装置可形成三组对照实验,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C.乙、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所以该实验能说明种子萌发与空气是否有关,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6.【答案】(1)分裂;遗传物质
(2)分化;组织
(3)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消化和吸收)
【知识点】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解答】(1)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形成多个细胞,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DNA)先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保证了新细胞与原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结合题图可知,人体由A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A受精卵通过分裂形成B,在此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结合题图可知,由B通过分化形成C,C是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组织。
(3)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人体与玉米植株相比,人体特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图中的E系统是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消化系统具有的生理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消化和吸收)。
【分析】图中:A是受精卵,A细胞分裂形成B,C是组织,D是器官,E是系统。
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
(1)人体的生殖细胞有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分,因此,正常体细胞分裂前后,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保持不变。结合题图可知,人体由A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A受精卵通过分裂形成B,在此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2)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结合题图可知,由B通过分化形成C,C是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组织。
(3)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人体与玉米植株相比,人体特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图中的E系统是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消化系统具有的生理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消化和吸收)。
17.【答案】(1)abce
(2)4;根
(3)②⑤⑥⑦;须根系;一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
【解析】【解答】(1)种子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两种,它们都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组成。因此,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它包括:a.胚芽 、b.胚轴 、c.胚根、e.子叶。
(2)在乙图菜豆种子的结构中,当种子萌发时,4子叶里的营养物质供给胚芽、胚轴、胚根利用;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3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3)①白菜、③绿豆、④西瓜种子的胚中有两片子叶,它们的根系是直根系,叶脉是网状脉,属于双子叶植物。②小麦、⑤竹子、⑥水稻、⑦高粱与玉米一样,种子的胚有一片子叶,须根系,叶脉是平行叶脉,属于单子叶植物。【分析】玉米种子中1是果皮和种皮,2是子叶,3是胚芽,4是胚轴,5是胚根,6胚乳;乙图中1胚芽,2胚轴,3胚根,4子叶,5种皮。
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有异同,但它们的胚都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而菜豆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但菜豆种子的子叶较大,储存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胚乳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而菜豆种子没有胚乳。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其根系是须根系,叶脉是平行脉,种子的胚有1片子叶。与玉米具有相同特征的植物有小麦、竹子、水稻、高粱。
(1)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构成种子的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它包括:a.胚芽 、b.胚轴 、c.胚根、e.子叶。
(2)在乙图菜豆种子的结构中,当种子萌发时,4子叶里的营养物质供给胚芽、胚轴、胚根利用;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3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3)①白菜、③绿豆、④西瓜种子的胚中有两片子叶,它们的根系是直根系,叶脉是网状脉,属于双子叶植物。②小麦、⑤竹子、⑥水稻、⑦高粱与玉米一样,种子的胚有一片子叶,须根系,叶脉是平行叶脉,属于单子叶植物。
18.【答案】(1)②
(2)40×
(3)气泡;盖玻片
(4)③;⑤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1)在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注视②物镜,以防物镜碰到玻片而损伤物镜或将玻片标本。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所以观察时,显微镜目镜是5×,细胞放大了200倍,则选用的物镜=200÷5=40倍。
(3)盖盖玻片过程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这样液滴从一侧均匀的赶向另一侧,可以避免出现气泡。图二中的4边缘黑色整齐,中央空白无细胞结构可判断为4气泡,有可能是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4)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因此,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过暗,应转动遮光器,调至大光圈,同时使用③反光镜的凹面镜。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能调节镜头的升降,粗准焦螺旋使镜头升降的幅度较大,可用它找到物像;⑤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分析】图一中:①目镜,②物镜,③反光镜,④粗准焦螺旋,⑤细准焦螺旋,⑥镜座。图二中:1细胞壁,2细胞核,3细胞质,4气泡。
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1)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应注视②物镜,防止压碎玻片。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所以观察时,显微镜目镜是5×,细胞放大了200倍,则选用的物镜=200÷5=40倍。
(3)盖盖玻片过程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这样液滴从一侧均匀的赶向另一侧,可以避免出现气泡。图二中的4边缘黑色整齐,中央空白无细胞结构可判断为4气泡,有可能是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4)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因此,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过暗,应转动遮光器,调至大光圈,同时使用③反光镜的凹面镜。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能调节镜头的升降,粗准焦螺旋使镜头升降的幅度较大,可用它找到物像;⑤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19.【答案】(1)叶绿体;线粒体
(2)气孔;蒸腾作用
(3)新鲜;避免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干扰)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片的结构;气孔;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线粒体是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并分别绘制了如图一和图二所示。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他发现2栅栏组织中有大量的叶绿体,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图一中的2栅栏组织所示细胞与图二中的6表皮所示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
(2)图二中的8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同时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该结构散失到大气中,这就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3)新鲜菠菜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烫熟的菠菜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明要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设计了图三的实验装置。将新鲜的菠菜和烫熟的菠菜各200克分别放入甲、乙两个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一天后将两袋内气体分别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袋子中装的是新鲜的菠菜。他不用透明塑料袋的原因是,透明塑料袋透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分析】图一:1是上表皮、2是栅栏组织、3是叶脉、4是下表皮、5是气孔。图二:6是表皮细胞、7是保卫细胞、8是气孔。
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1)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并分别绘制了如图一和图二所示。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他发现2栅栏组织中有大量的叶绿体,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图一中的2栅栏组织所示细胞与图二中的6表皮所示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
(2)图二中的8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同时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该结构散失到大气中,这就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3)新鲜菠菜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烫熟的菠菜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明要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设计了图三的实验装置。将新鲜的菠菜和烫熟的菠菜各200克分别放入甲、乙两个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一天后将两袋内气体分别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袋子中装的是新鲜的菠菜。他不用透明塑料袋的原因是,透明塑料袋透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20.【答案】(1)二氧化碳、氧气
(2)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3)a;二氧化碳
(4)合理密植或延长光照时间或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1)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大量的叶绿体,因此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由甲图可知,植物体吸收气体①,产生气体②,则①表示的是二氧化碳,②表示的是氧气。
(2)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因此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a瓶内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b瓶内是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则a瓶内存在二氧化碳,b瓶内不存在二氧化碳,故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
(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a瓶内存在二氧化碳,则a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b瓶内不存在二氧化碳,则b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淀粉。淀粉遇碘变蓝,因此变蓝的叶片为a,不变蓝的叶片是b,则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
(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条件是光照,因此应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有:向温室内施加二氧化碳;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等等。
【分析】甲图:①二氧化碳、②氧气。乙图:a叶片滴加碘液变蓝;b叶片滴加碘液不变蓝。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是有机物的积累过程,所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产量。
①充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进行套种。
②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由甲图可知,植物体吸收气体①,产生气体②,则①表示的是二氧化碳,②表示的是氧气。
(2)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因此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a瓶内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b瓶内是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则a瓶内存在二氧化碳,b瓶内不存在二氧化碳,故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
(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a瓶内存在二氧化碳,则a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b瓶内不存在二氧化碳,则b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淀粉。淀粉遇碘变蓝,因此变蓝的叶片为a,不变蓝的叶片是b,则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
(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条件是光照,因此应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有:向温室内施加二氧化碳;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等等。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