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重庆市长寿区长寿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重庆市长寿区长寿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资源简介

重庆市长寿区长寿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2024七上·长寿期中)有一台显微镜的物镜是16×,若观察到的物体的放大倍数是160倍,则选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是(  )
A.16× B.6× C.144× D.10×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根据题干所述,物镜是16×,若观察到的物体的放大倍数是160倍,那么目镜放大倍数为:160÷16═10倍,因此选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
2.(2024七上·长寿期中)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下列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草履虫 B.松鼠 C.玉米 D.鳄鱼
【答案】A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松鼠、玉米和鳄鱼都是多细胞的生物,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解答】此题考查单细胞生物,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根据构成细胞数量的不同,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或湿润的环境中,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常见的有草履虫、眼虫、衣藻、变形虫、酵母菌等。
3.(2024七上·长寿期中)吃火龙果时嘴唇会被染成红色,该红色色素存在于细胞的(  )
A.细胞膜 B.液泡 C.细胞质 D.细胞核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糖类、色素等多种物质,所以,火龙果中红色色素来自火龙果细胞的液泡,B符合题意。
C.细胞质能不停地流动,能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C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细胞质能不停地流动,能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4.(2024七上·长寿期中)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结构是(  )
A.叶绿体 B.液泡 C.细胞膜 D.线粒体
【答案】D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A、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A不符合题意。
B、液泡中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糖类、色素等多种物质,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包括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2024七上·长寿期中)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不包括(  )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个体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三个层次,C个体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6.(2024七上·长寿期中)小华为了减肥,每天跟跳健身操,暴汗锻炼,“暴汗”体现了生物的哪一特征(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够运动
C.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D.生物能进行呼吸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小华在减肥过程中,通过每天跟跳健身操,进行暴汗锻炼,这一过程中的“暴汗”现象,实质上是生物体在剧烈运动后,为了调节体温,通过汗腺分泌汗液,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这直接体现了生物体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的特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包括: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7.(2024七上·长寿期中)细胞的控制中心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分别是(  )
A.细胞膜、细胞核 B.细胞核、细胞膜
C.细胞质、细胞膜 D.细胞核、细胞质
【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即DNA,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质呈胶状,能流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根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确定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8.(2024七上·长寿期中)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
①在载波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②用镊子撕取实验材料;③用碘液给实验材料染色;④盖上盖玻片;⑤擦拭载玻片、盖玻片;⑥将实验材料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A.⑤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⑥④⑤①
C.⑤①②⑥④③ D.②①⑥④③⑤
【答案】C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所以,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⑤擦拭载玻片、盖玻片;①在载波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②用镊子撕取实验材料;⑥将实验材料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④盖上盖玻片;③用碘液给实验材料染色,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实验步骤,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
“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9.(2024七上·长寿期中)在研究“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猎物”的科学问题时,用到的探究方法是实验法,其正确顺序是(  )
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⑥⑤④③②①⑦
C.①③②⑦④⑤⑥ D.①③②④⑦⑥⑤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①“发现并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提出的问题则是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猎物的。 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我们需要收集关于响尾蛇的习性、猎物追踪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③“作出假设”是基于已有信息和问题提出的初步解释或预测。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可能会作出假设,比如响尾蛇是根据气味或视觉标记来追寻猎物的。 ④“设计实验方案”是为了验证或反驳假设。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能够测试响尾蛇追踪猎物方式的实验。 ⑤“实施实验并记录”是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⑥“分析实验现象”是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和理解,找出实验现象与假设之间的关系。 ⑦“得出结论”是基于实验现象和分析得出的最终判断。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①②③④⑤⑥⑦,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探究实验的基本环节,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0.(2024七上·长寿期中)植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液泡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泡数量由多变少 B.液泡体积由大变小
C.液泡颜色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D.液泡内物质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质里的许多小液泡逐渐融合形成大液泡,当细胞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后,其体积就不再增大,细胞停止生长,这时一般只有一个大液泡,即植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液泡的变化是数目有多变少,体积慢慢增大,故A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生长中液泡的变化,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植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除了细胞体积明显扩大,在内部结构上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液泡化程度明显增加,即细胞内原来小而分散的液泡逐渐长大和合并,最后成为中央液泡,细胞质的其余部分成为紧贴细胞壁的一薄层,细胞核随细胞质由中央移向侧面。
11.(2024七上·长寿期中)不同的细胞结构有不同的功能,下列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结构是(  )
A.叶绿体和线粒体 B.细胞核和细胞膜
C.叶绿体和细胞壁 D.线粒体和细胞核
【答案】A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根据以上所述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属于能量转换器有,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此题考查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
12.(2024七上·长寿期中)在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中单一变量是食盐
B.乙实验中没有形成对照
C.草履虫会向食盐一端移动
D.甲乙实验不能体现出草履虫的应激性
【答案】B
【知识点】观察草履虫并探究其趋性
【解析】【解答】A.在该实验中,甲实验不是对照实验,不存在变量,A说法错误。
B.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就是对照实验,乙实验中没有形成对照,B说法正确。
C.对草履虫来说,食盐是有害刺激,草履虫不会向食盐一端移动,C说法错误。
D.甲实验中草履虫不会向食盐一端移动,乙实验中草履虫向肉汁一端移动,甲乙实验说明草履虫具有应激性,能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草履虫虽然属于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反应等生命活动。草履虫属于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草履虫能像多细胞生物一样,都能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13.(2024七上·长寿期中)对细胞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
①细胞膜;②细胞壁;③细胞核;④细胞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①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符合题意;
②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符合题意;
③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不符合题意;
④细胞质能流动,能加快鱼外界的物质交换,不符合题意。
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起到支持和保护的作用;细胞膜有保护作用还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可以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细胞质内有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14.(2024七上·长寿期中)下列科学家及其成就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哈维——血液循环 B.拉马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D.林奈——生物分类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学家及其贡献
【解析】【解答】A.哈维英国的生理学家,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A说法正确。
B.沃森和克里克揭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而不是拉马克,B说法错误。
C.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奠基人,出版了《物种起源》,C说法正确。
D.林奈用“双名法”对植物进行分类,为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学家的生平事迹,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基础知识,需要多注意积累。
(1)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他创立的“双名制命名法”(简称“双名法”),给每种植物起两个名称,一个是属名,一个是种名,对植物进行分类。
(2)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
(3)血液循环是英国科学家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
(4)沃森与克里克是二位杰出的分子生物学家,并对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结构的研究,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15.(2024七上·长寿期中)如图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过程示意图,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④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④① C.②⑤③①④ D.⑤④①③②
【答案】B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擦、滴、刮、涂、盖、染、吸。其中,“擦”是指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是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而非清水,因为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人体细胞内液相近,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刮”是指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取上皮细胞;“涂”是指将刮取的细胞均匀地涂在生理盐水滴中;“盖”是指盖上盖玻片,从生理盐水滴的一侧缓缓放下,避免产生气泡;“染”是指滴加碘液或亚甲基蓝等染色剂;“吸”是指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因此,可以简单概括为:擦→②滴→③刮→⑤涂→④盖→①染、吸,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①染和吸、②滴、③刮、④盖、⑤涂。
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盖、六染、吸。
16.(2024七上·长寿期中)下列左图是双目电光源显微镜的结构图,右图是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双目电光源显微镜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A:   和C:物镜。
(2)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草履虫太小,可以换成高倍物镜,调亮视野,再调节   (填字母)使物像清晰。
(3)若视野中草履虫在右上方,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才能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4)若在装片上写有字母“d”,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5)草履虫摄取食物需要依赖的结构是图中的   (填数字)。
【答案】(1)目镜
(2)K
(3)右上方
(4)p
(5)9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在双目电光源显微镜结构图中:A是目镜,B是转换器,C是物镜,D是镜座,E是反光镜,F是镜臂,J是粗准焦螺旋,K是细准焦螺旋。
在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中:1是收集管,2是伸缩泡,3是细胞核(小核),4是细胞核(大核),5是细胞质,6是胞肛,7是纤毛,8是表膜,9是口沟,10是食物泡。
(1)图中,A是目镜,C是物镜,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A目镜和C物镜,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没有螺纹。
(2)显微镜的焦螺旋包括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可以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可见,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草履虫太小,可以换成高倍物镜,调亮视野,再调节K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3)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在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草履虫的物像在视野的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装片,草履虫的物像会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4)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题干中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 所以,题干中的字母“d”,旋转180度后是“p”。
(5)草履虫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可见,草履虫摄取食物需要依赖的结构是图中的9口沟。
故答案为:(1)目镜;(2)K;(3)右上方;(4)p;(5)9。
【分析】此题考查双目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草履虫的结构即各部分的功能,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在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像起放大作用的是物镜和目镜。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其中,粗准焦螺旋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能能较小范围地升降镜筒,调节细转焦螺旋可以把物像调节的更加清晰。
(2)在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也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的中央。
(3)草履虫就是单细胞的动物,由这一个细胞就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表膜完成呼吸,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纤毛与草履虫运动有关;口沟与取食有关;食物泡具有消化食物的作用;胞肛是排出食物残渣的,一个食物泡大约含有30个细菌,草履虫对净化污水有一定的作用;在草履虫体内,能将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到体外的是收集管和伸缩泡。
(1)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无螺纹。结合题图可知,起放大作用的结构中,A是目镜、C是物镜。
(2)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可见,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草履虫太小,可以换成高倍物镜,调亮视野,再调节K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3)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草履虫的物像在视野的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装片,草履虫的物像会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4)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题干中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 所以,题干中的字母“d”,旋转180度后是“p”。
(5)草履虫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可见,草履虫摄取食物需要依赖的结构是图中的9口沟。
17.(2024七上·长寿期中)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为细胞质的是   (填字母),表示为细胞核的是   (填字母)。
(2)据图分析,图   (填“甲”或“乙”)是植物细胞模型图;判断依据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A:细胞壁、E:液泡和F   。
(3)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
【答案】(1)B;C
(2)甲;叶绿体
(3)生理盐水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图中,A是细胞壁、B是细胞膜、C是细胞核、D是细胞质、E是液泡、F是叶绿体。
(1)图中,B是细胞膜,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C是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图乙中中,F是叶绿体,E是液泡,A是细胞壁,因此,图乙是植物细胞的模型图。
(3)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由于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的组织细胞液的浓度一致,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细胞因吸水膨胀,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皱缩。
故答案为:(1)B、C;(2)甲、叶绿体;(3)生理盐水。
【分析】此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和液泡等机构。其中,①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作用;②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③细胞质能流动,能加快与外界的物质交换;④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物质;⑤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场所;⑥液泡内的细胞液里溶解着糖类、色素等多种物质。
(2)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中都具有进行呼吸作用的线粒体;不同点是与典型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大液泡和叶绿体。
(3)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两个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生理盐水,动物细胞中没有细胞壁,加0.9%的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1)图中B细胞质,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C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2)图乙中有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因此,是植物细胞模型图。
(3)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由于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的组织细胞液的浓度一致,故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细胞因吸水膨胀,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皱缩。
1 / 1重庆市长寿区长寿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2024七上·长寿期中)有一台显微镜的物镜是16×,若观察到的物体的放大倍数是160倍,则选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是(  )
A.16× B.6× C.144× D.10×
2.(2024七上·长寿期中)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下列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草履虫 B.松鼠 C.玉米 D.鳄鱼
3.(2024七上·长寿期中)吃火龙果时嘴唇会被染成红色,该红色色素存在于细胞的(  )
A.细胞膜 B.液泡 C.细胞质 D.细胞核
4.(2024七上·长寿期中)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结构是(  )
A.叶绿体 B.液泡 C.细胞膜 D.线粒体
5.(2024七上·长寿期中)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不包括(  )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个体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
6.(2024七上·长寿期中)小华为了减肥,每天跟跳健身操,暴汗锻炼,“暴汗”体现了生物的哪一特征(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够运动
C.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D.生物能进行呼吸
7.(2024七上·长寿期中)细胞的控制中心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分别是(  )
A.细胞膜、细胞核 B.细胞核、细胞膜
C.细胞质、细胞膜 D.细胞核、细胞质
8.(2024七上·长寿期中)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
①在载波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②用镊子撕取实验材料;③用碘液给实验材料染色;④盖上盖玻片;⑤擦拭载玻片、盖玻片;⑥将实验材料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A.⑤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⑥④⑤①
C.⑤①②⑥④③ D.②①⑥④③⑤
9.(2024七上·长寿期中)在研究“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猎物”的科学问题时,用到的探究方法是实验法,其正确顺序是(  )
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⑥⑤④③②①⑦
C.①③②⑦④⑤⑥ D.①③②④⑦⑥⑤
10.(2024七上·长寿期中)植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液泡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泡数量由多变少 B.液泡体积由大变小
C.液泡颜色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D.液泡内物质不会发生变化
11.(2024七上·长寿期中)不同的细胞结构有不同的功能,下列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结构是(  )
A.叶绿体和线粒体 B.细胞核和细胞膜
C.叶绿体和细胞壁 D.线粒体和细胞核
12.(2024七上·长寿期中)在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中单一变量是食盐
B.乙实验中没有形成对照
C.草履虫会向食盐一端移动
D.甲乙实验不能体现出草履虫的应激性
13.(2024七上·长寿期中)对细胞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
①细胞膜;②细胞壁;③细胞核;④细胞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4.(2024七上·长寿期中)下列科学家及其成就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哈维——血液循环 B.拉马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D.林奈——生物分类
15.(2024七上·长寿期中)如图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过程示意图,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④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④① C.②⑤③①④ D.⑤④①③②
16.(2024七上·长寿期中)下列左图是双目电光源显微镜的结构图,右图是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双目电光源显微镜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A:   和C:物镜。
(2)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草履虫太小,可以换成高倍物镜,调亮视野,再调节   (填字母)使物像清晰。
(3)若视野中草履虫在右上方,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才能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4)若在装片上写有字母“d”,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5)草履虫摄取食物需要依赖的结构是图中的   (填数字)。
17.(2024七上·长寿期中)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为细胞质的是   (填字母),表示为细胞核的是   (填字母)。
(2)据图分析,图   (填“甲”或“乙”)是植物细胞模型图;判断依据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A:细胞壁、E:液泡和F   。
(3)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根据题干所述,物镜是16×,若观察到的物体的放大倍数是160倍,那么目镜放大倍数为:160÷16═10倍,因此选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
2.【答案】A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松鼠、玉米和鳄鱼都是多细胞的生物,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解答】此题考查单细胞生物,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根据构成细胞数量的不同,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或湿润的环境中,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常见的有草履虫、眼虫、衣藻、变形虫、酵母菌等。
3.【答案】B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糖类、色素等多种物质,所以,火龙果中红色色素来自火龙果细胞的液泡,B符合题意。
C.细胞质能不停地流动,能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C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细胞质能不停地流动,能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4.【答案】D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A、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A不符合题意。
B、液泡中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糖类、色素等多种物质,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包括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三个层次,C个体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6.【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小华在减肥过程中,通过每天跟跳健身操,进行暴汗锻炼,这一过程中的“暴汗”现象,实质上是生物体在剧烈运动后,为了调节体温,通过汗腺分泌汗液,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这直接体现了生物体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的特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包括: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7.【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即DNA,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质呈胶状,能流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根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确定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8.【答案】C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所以,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⑤擦拭载玻片、盖玻片;①在载波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②用镊子撕取实验材料;⑥将实验材料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④盖上盖玻片;③用碘液给实验材料染色,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实验步骤,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
“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9.【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①“发现并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提出的问题则是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猎物的。 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我们需要收集关于响尾蛇的习性、猎物追踪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③“作出假设”是基于已有信息和问题提出的初步解释或预测。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可能会作出假设,比如响尾蛇是根据气味或视觉标记来追寻猎物的。 ④“设计实验方案”是为了验证或反驳假设。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能够测试响尾蛇追踪猎物方式的实验。 ⑤“实施实验并记录”是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⑥“分析实验现象”是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和理解,找出实验现象与假设之间的关系。 ⑦“得出结论”是基于实验现象和分析得出的最终判断。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①②③④⑤⑥⑦,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探究实验的基本环节,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0.【答案】A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质里的许多小液泡逐渐融合形成大液泡,当细胞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后,其体积就不再增大,细胞停止生长,这时一般只有一个大液泡,即植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液泡的变化是数目有多变少,体积慢慢增大,故A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生长中液泡的变化,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植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除了细胞体积明显扩大,在内部结构上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液泡化程度明显增加,即细胞内原来小而分散的液泡逐渐长大和合并,最后成为中央液泡,细胞质的其余部分成为紧贴细胞壁的一薄层,细胞核随细胞质由中央移向侧面。
11.【答案】A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根据以上所述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属于能量转换器有,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此题考查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
12.【答案】B
【知识点】观察草履虫并探究其趋性
【解析】【解答】A.在该实验中,甲实验不是对照实验,不存在变量,A说法错误。
B.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就是对照实验,乙实验中没有形成对照,B说法正确。
C.对草履虫来说,食盐是有害刺激,草履虫不会向食盐一端移动,C说法错误。
D.甲实验中草履虫不会向食盐一端移动,乙实验中草履虫向肉汁一端移动,甲乙实验说明草履虫具有应激性,能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草履虫虽然属于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反应等生命活动。草履虫属于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草履虫能像多细胞生物一样,都能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13.【答案】A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①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符合题意;
②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符合题意;
③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不符合题意;
④细胞质能流动,能加快鱼外界的物质交换,不符合题意。
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起到支持和保护的作用;细胞膜有保护作用还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可以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细胞质内有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14.【答案】B
【知识点】生物学家及其贡献
【解析】【解答】A.哈维英国的生理学家,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A说法正确。
B.沃森和克里克揭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而不是拉马克,B说法错误。
C.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奠基人,出版了《物种起源》,C说法正确。
D.林奈用“双名法”对植物进行分类,为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学家的生平事迹,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基础知识,需要多注意积累。
(1)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他创立的“双名制命名法”(简称“双名法”),给每种植物起两个名称,一个是属名,一个是种名,对植物进行分类。
(2)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
(3)血液循环是英国科学家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
(4)沃森与克里克是二位杰出的分子生物学家,并对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结构的研究,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15.【答案】B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擦、滴、刮、涂、盖、染、吸。其中,“擦”是指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是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而非清水,因为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人体细胞内液相近,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刮”是指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取上皮细胞;“涂”是指将刮取的细胞均匀地涂在生理盐水滴中;“盖”是指盖上盖玻片,从生理盐水滴的一侧缓缓放下,避免产生气泡;“染”是指滴加碘液或亚甲基蓝等染色剂;“吸”是指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因此,可以简单概括为:擦→②滴→③刮→⑤涂→④盖→①染、吸,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①染和吸、②滴、③刮、④盖、⑤涂。
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盖、六染、吸。
16.【答案】(1)目镜
(2)K
(3)右上方
(4)p
(5)9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在双目电光源显微镜结构图中:A是目镜,B是转换器,C是物镜,D是镜座,E是反光镜,F是镜臂,J是粗准焦螺旋,K是细准焦螺旋。
在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中:1是收集管,2是伸缩泡,3是细胞核(小核),4是细胞核(大核),5是细胞质,6是胞肛,7是纤毛,8是表膜,9是口沟,10是食物泡。
(1)图中,A是目镜,C是物镜,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A目镜和C物镜,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没有螺纹。
(2)显微镜的焦螺旋包括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可以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可见,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草履虫太小,可以换成高倍物镜,调亮视野,再调节K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3)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在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草履虫的物像在视野的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装片,草履虫的物像会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4)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题干中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 所以,题干中的字母“d”,旋转180度后是“p”。
(5)草履虫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可见,草履虫摄取食物需要依赖的结构是图中的9口沟。
故答案为:(1)目镜;(2)K;(3)右上方;(4)p;(5)9。
【分析】此题考查双目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草履虫的结构即各部分的功能,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在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像起放大作用的是物镜和目镜。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其中,粗准焦螺旋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能能较小范围地升降镜筒,调节细转焦螺旋可以把物像调节的更加清晰。
(2)在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也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的中央。
(3)草履虫就是单细胞的动物,由这一个细胞就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表膜完成呼吸,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纤毛与草履虫运动有关;口沟与取食有关;食物泡具有消化食物的作用;胞肛是排出食物残渣的,一个食物泡大约含有30个细菌,草履虫对净化污水有一定的作用;在草履虫体内,能将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到体外的是收集管和伸缩泡。
(1)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无螺纹。结合题图可知,起放大作用的结构中,A是目镜、C是物镜。
(2)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可见,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草履虫太小,可以换成高倍物镜,调亮视野,再调节K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3)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草履虫的物像在视野的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装片,草履虫的物像会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4)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题干中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 所以,题干中的字母“d”,旋转180度后是“p”。
(5)草履虫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可见,草履虫摄取食物需要依赖的结构是图中的9口沟。
17.【答案】(1)B;C
(2)甲;叶绿体
(3)生理盐水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图中,A是细胞壁、B是细胞膜、C是细胞核、D是细胞质、E是液泡、F是叶绿体。
(1)图中,B是细胞膜,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C是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图乙中中,F是叶绿体,E是液泡,A是细胞壁,因此,图乙是植物细胞的模型图。
(3)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由于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的组织细胞液的浓度一致,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细胞因吸水膨胀,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皱缩。
故答案为:(1)B、C;(2)甲、叶绿体;(3)生理盐水。
【分析】此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和液泡等机构。其中,①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作用;②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③细胞质能流动,能加快与外界的物质交换;④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物质;⑤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场所;⑥液泡内的细胞液里溶解着糖类、色素等多种物质。
(2)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中都具有进行呼吸作用的线粒体;不同点是与典型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大液泡和叶绿体。
(3)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两个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生理盐水,动物细胞中没有细胞壁,加0.9%的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1)图中B细胞质,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C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2)图乙中有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因此,是植物细胞模型图。
(3)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由于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的组织细胞液的浓度一致,故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细胞因吸水膨胀,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皱缩。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