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导学案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学习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掌握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的关系,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温故·习新】1.使用托盘天平时,首先要 ,左 右 ,取用砝码时用 。2.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 ,原子 (填“改变或不改变”)。3.写出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现象为 。【研讨·拓展】活动一、感受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在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实验一 实验二实验现象 红色铜粉变 ,气球 铁钉表面析出一层 色物质,溶液由 色变成 色。天平平衡情况符号表达式 Fe+CuSO4= FeSO4+Cu结合实验分析:1.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2.将反应前后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去除,分析可得:的铜的质量+ 的氧气的质量= 的氧化铜的质量(填“参加反应”或“反应生成”)小结1: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越来 (填“越少”或“越多”),生成物的质量越来 ;但 的各物质的 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活动二、微观探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以电解水为例,同学相互间说说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利用水分子模型模拟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是否改变?2.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元素的种类、质量是否改变?3.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是什么?4.质量守恒定律总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变与不变”⑴6个不变宏观:① ;② ;③ 。微观:① ;② ;③ 。⑵2个一定变宏观: 一定变;微观: 一定变。⑶2个可能改变① 可能变 ;② 可能改变。活动三、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1.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三 实验四实验现象符号表达式 Na2CO3+HCl→NaCl+H2O+CO2↑ Mg + O2MgO分析“质量不相等”的原因小结2:所有的 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若选择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_容器内进行。【反馈·提炼】1.下列说法正确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生成2L水B.蜡烛完全然后,蜡烛没有了,这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C.只有固体、液体间的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就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之和2.将W1g高锰酸钾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W2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W1+W2)g B.(W1—W2)g C.(W2—W1)g D.(W1—W2)g3.如图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必需取足量的红磷B.气球先变小后变大C.熄灭后趁热将锥形瓶放回托盘D.实验中锥形瓶内产生了大量的白烟【课时作业】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湿衣服晾干 B.铁钉生锈C.酒精挥发 D.干冰升华2.下列实验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且能看到天平保持平衡现象的是A.在空气中对铜片加热 B.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C.铜和硝酸银溶液混合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分子种类;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⑦物质的种类。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⑦ D.③④⑥⑦4.A和B反应生成C和D.若15g A跟6g B完全反应,生成5g C,则生成D的质量为A.16g B.8g C.4g D.6g5.下列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煤燃烧后质量减轻B.冰受热融化为水后质量不变C.铁钉生锈后质量变大D.加热高锰酸钾后,剩余固体质量小于原高锰酸钾质量6.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B C D7.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等于消耗的碳的质量B.5g食盐加入100g水中完全溶解,得到105g溶液,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数目、质量均不变D.10g硫粉和10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一定为20g8.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A.1∶1 B.2∶1 C.4∶1 D.5∶19.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甲表示反应前的状态,乙表示反应后的状态。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乙相比甲原子总数减少 D.甲、乙分子总数不变1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四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 B C D⑴实验A中气球的作用是 ;在实验中看到气球的变化是 。⑵实验B中,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石灰石小块充分反应后再称量(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 偏转,其原因是 。⑶如图C所示的小实验(已知金属铜与氧气反应会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为黑色固体),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10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冷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其原因是。⑷如图D所示的小实验先在托盘天平上称量一小段洁净的镁条的质量,在空气中点燃后再称量燃烧产物的质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若前后固体质量变化理论上表示。★11.小明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步骤如下:⑴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⑵将碳酸钙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气球的现象为。⑶当反应结束时,气球已经完全鼓起,小明发现天平的指针已经向右偏了。小明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他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最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 (填序号)。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⑷为探索物质在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关系,波义耳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将金属汞放在密闭容器中煅烧,煅烧后他立即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结果发现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是什么原因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PAGE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