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第二章 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
第三节 呼吸作用
R·七年级生物学下册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空气
氮气
78%
21%
0.94%
0.03%
0.03%
课前查阅资料
课前查阅资料
氧气的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较高时能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的检验方法
课前查阅资料
二氧化碳的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人认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更新房间内的空气,于是在卧室里摆放多盆植物。你认为这种做法科学吗?为什么?
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的供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除了用于构建植物体,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是什么?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呼吸作用的原理有哪些应用?
在上课的前一天,老师向两个暖水瓶(或保温杯)中装入种子。
甲
乙
观察·思考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呼吸作用的过程
甲瓶中装入萌发的种子
乙瓶中装入煮熟并晾凉的种子。
尽量保证两个瓶中初始温度一致。然后,向瓶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甲(萌发的种子) 乙(煮熟的种子)
实验现象 温度升高 温度不变
实验结论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释放出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种子的萌发,还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有机物最终转变成了什么物质?在转变过程中还需要哪些物质的参与呢?
实验用具:
观察·思考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实验开始时阀门是关闭的。过一段时间以后,往瓶子里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
瓶中是萌发的种子(瓶内种子也可用新鲜的豆苗代替)。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演示实验1
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气体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了什么气体?
讨论
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了二氧化碳。
在探究萌发的种子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若把萌发的种子换成绿色植物体,应把植物放在(黑暗/有光)的环境中,为什么?
排除在光下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干扰
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来自种子里的有机物。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水。
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甲瓶内可改用新鲜的豆苗,乙瓶内可改用沸水烫过的豆苗)
甲
甲
乙
乙
演示实验2
把甲、乙两瓶同时放倒温暖的地方。24小时以后,观察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
实验用具:
实验操作:
种子萌发过程中是否需要氧的参与
甲瓶中燃烧的蜡烛立刻熄灭了,乙瓶中照常燃烧,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吸收了瓶中的氧气,导致燃烧的蜡烛熄灭。
甲
乙
甲
乙
为什么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不一样?
讨论
科学实验证明,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需要氧的参与。
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操作
现象 甲瓶温度升高 乙瓶温度不变 甲瓶石灰水变浑浊 乙瓶石灰水不变 甲瓶蜡烛熄灭
乙瓶蜡烛仍在燃烧
结论 种子萌发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 种子萌发吸收氧气
植物萌发过程中进行了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实质
概念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思考: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会感觉到肌肉酸痛?
小资料
某些情况下,细胞中的有机物没有氧的参与也能分解,但是分解得不彻底,释放出的能量也比较少。
有机物 乳酸 + 少量能量
有机物 乙醇 + 二氧化碳 + 少量能量
场所
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其实质就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线粒体
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能量
(储存着能量)
呼吸作用表达式
①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用于植物生命活动
1、植物各器官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吗?
不仅是萌发的种子能够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所有器官都要进行呼吸作用。
即:呼吸作用是在所有的活细胞内进行的。
2、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在夜间进行吗?
植物体各器官白天黑夜、时时刻刻都进行着呼吸作用!
思考:
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被自身利用,还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参与构建其他生物体,并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的实质
在这些生物体内,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方式是基本相似的,都是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实现的。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幼嫩的叶比衰老的叶呼吸作用强,花比叶的呼吸作用强。为什么?
生命活动越旺盛的器官,呼吸作用就越强。
在不同的细胞、不同的生命时期,呼吸作用的强弱是有差别的。呼吸作用的强弱常常是生命活动强弱的标志,影响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农业生产上的许多栽培措施,是为了保证农作物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
田间松土
麦田排涝
项目链接
怎样为你栽培的植物的根提供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
相反,有的措施是为了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
晾晒小麦
低温储存水果、蔬菜
思维训练
推理
甲、乙两地种植同一种甜瓜,甲地甜瓜的含糖量比乙地的高。经调查,在甜瓜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气温差别较大,详见下表。
地点 白天平均气温/℃ 夜间平均气温/℃
甲地 33 12
乙地 33 22
请根据以上资料分析:气温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什么影响?请将推理过程按顺序写出来,与同学交流,想一想自己的推理过程有没有不严谨的地方。
地点 白天平均气温/℃ 夜间平均气温/℃
甲地 33 12
乙地 33 22
课后作业
一、概念检测
1. 列表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部位
条件
原料
产物
能量转化
联系 线粒体
叶绿体
有光无光均可
必须有光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化学能→其他能量
光能→化学能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制造有机物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能量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相互依存
2. 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种子收获后及时晾干,可以抑制呼吸作用。
( )
(2)栽花时松土,能够促进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 )
(3)将蔬菜放入冰箱冷藏室,可抑制它们的呼吸作用。 ( )
×
√
√
3.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吗 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
不同: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或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用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或用于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散失.
联系:绿色植物的细胞内含有两种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
二、拓展应用
1. 储藏番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散失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能降低温度,延长农作物的储藏时间
2. 储粮过程中,既要防止粮食发芽、发霉,又要防止粮食被虫蛀。我国的大型粮库一般采用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同时保持低温的方法保障储粮安全。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上述储粮方法的生物学原理。
减少氧气含量,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延长农作物的储藏时间
呼吸作用
场所
原料
产物
表达式
实质
在农业在的应用
线粒体
氧气、有机物
二氧化碳、水
分解有机物,提供能量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