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感受不同金属活泼性的差异。2.初步认识利用金属与酸反应,比较常见金属活动性强弱;认识置换反应。3.初步学会利用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比较常见金属活动性强弱。【学习重难点】1.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感受不同金属活泼性的差异。2.初步认识利用金属与酸反应,比较常见金属活动性强弱;认识置换反应。【学习过程】【温故·习新】1.表中列出的是一种金属的部分性质,根据相关性质分析,该金属不适宜做A.导线 B.炊具C.刀具 D.包装2.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A.含碳量:生铁>钢 B.耐腐蚀性:纯铁>不锈钢C.地壳中元素含量:铝<铁 D.硬度:青铜<铜3.小明家里收藏了一尊清末时期的铝制佛像,该佛像至今仍保存十分完好,该佛像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C.铝不易被氧化 D.铝易氧化,但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研讨·拓展】活动一、总结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阅读课本第9页,然后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下列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常温下,镁带与氧气反应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点燃条件下,铁丝与氧气反应加热条件下,铜与氧气反应小结1:金属+氧气→2.思考:⑴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那么为什么铝制餐具却很耐腐蚀?能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⑵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小结2:根据反应难易和剧烈程度,判断镁、铁和金的活动性强弱为越 (填“活泼或不活泼”)的金属越 (填“容易或难”)与氧气发生反应。活动二、认识金属与酸的反应1.实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⑴实验步骤:①分别在四支试管中装入Mg、Zn、Fe、Cu四种金属;②再分别加入等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约2mL),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并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③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盛放锌的试管口,检验产生的气体。⑵记录实验现象金属 实验现象(速度填“快、慢或适中”)Mg 镁表面产生 ,其速度Zn 锌表面产生 ,其速度Fe 铁表面产生 ,其速度Cu 铜表面小结1:根据是否产生气泡及产生气泡的快慢,你对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是否有新的认识?①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反应呢?②你可以判断Mg、Zn、Fe、Cu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认识置换反应⑴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示例:铁和稀硫酸(H2SO4)的反应: Fe + H2SO4 === FeSO4 + H2↑(资料: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等溶液反应时,一般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①镁和稀硫酸(H2SO4)的反应②铁和稀盐酸(HCl)的反应③锌和稀硫酸(H2SO4)的反应小结2:金属+酸→⑵上述反应类型均属于置换反应,你能从物质所属类别角度,说说上述反应的特征吗?练习: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Fe2O3 + 3CO 2Fe+ 3CO2 B.2CuO+C 2Cu+ CO2↑C.Fe+H2SO4 = FeSO4 + H2 ↑ D. Fe+CuSO4 = FeSO4 + Cu活动三 、认识金属与盐溶液反应1.实验探究: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1 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铜丝浸入硝酸银(AgNO3)溶液中 铜丝表面覆盖上一层 色的固体溶液由 色变为 色2 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覆盖上一层 色的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3 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铜丝浸入硫酸铝[Al2(SO4)3]溶液中 铜丝表面通过上述实验,你又什么新的发现?⑴上述发生的反应属于哪种反应类型?⑵根据实验现象,你能比较Cu、Ag、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吗?⑶实验3能否说明Al和Cu的活动性强弱?小结1:金属+盐溶液→活动性 (填“强或弱”,下同)的金属可以将活动性 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反馈·提炼】1.如图为某文化衫图案,你的美(Mg)偷走我的心(Zn)能发生,是由于镁的A.延展性好 B.导电性好C.导热性好 D.金属活动性比锌强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C.铁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了浅绿色D.铜丝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冒出4.下列变化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4Al+3O2═2Al2O3 B.Fe+H2SO4═FeSO4+H2↑C.2H2O22H2O + O2↑ D.CaCO3+2HCl═CaCl2+H2O+CO2↑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⑴铁跟氧气 ;⑵铜跟硝酸银 ;⑶铝跟硫酸铜 ;⑷铁跟硫酸 。【课时作业】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银白色的镁条在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生成了白色固体B.在氧气中点燃铝箔,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D.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逐渐生成一层绿色的物质2.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金属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A.AgCl B.MgCl2 C.ZnSO4 D.FeSO43.生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总会有少量残渣剩余,残渣的成分主要是A.铁 B.硫酸铁 C.硫酸亚铁 D.碳和一些杂质4.下列关于锌、铁、铜的说法错误的是A.均可以导电 B.均可以和氧气反应C.均可以和稀盐酸反应 D.铁能与硫酸铜溶液的溶质发生置换反应5.下列各组实验,不能说明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A.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稀硫酸中 B.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铜丝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D.铁丝和铜丝分别在氧气中点燃6.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B.Fe + CuSO4 = FeSO4 + CuC.2H2O2 2H2O + O2↑ D.CH4 + 2O2 CO2 + 2H2O7.要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下列物质不合适的是A.稀硫酸 B.稀盐酸 C.CuSO4溶液 D.H2O8.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⑴人类开始使用这三种金属的先后顺序为 (填元素符号);⑵在空气中 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⑶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的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的原因是 ;⑷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如钢比纯铁的硬度 ;⑸农药波尔多液的成分之一是CuSO4,不能用铁桶盛放波尔多液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0.小聪与小明同学帮助实验老师整理化学药品室时,发现分别放在两个试剂瓶中的两片用砂纸磨得光亮的银白色金属,未贴标签。到底它们是哪种金属?两位同学首先对这两种金属X和Y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⑴进行猜想:①小聪猜想:活动性:X>Y;②小明同学猜想:活动性:Y>X。⑵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得知识.完成如下实验报告,并回答后续有关问题。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金属Y表面无明显变化,金属X的表面有气泡冒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装金属X的试管口,气体燃烧。 金属活动性为⑶上述实验之前,实验老师只知道X、Y是银铁中的各一种,则根据实验结果说明Y就是。⑷实验室急需一定量的Y粉末,科代表小聪认为可用现有的X金属粉末和Y的盐溶液、蒸馏水等药品,配以必要的仪器来制得急需的Y粉末,原因是(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⑸实验老师经实验分析得知制得的Y粉末中含有未反应完的X粉末,若用化学方法将杂质X粉末除去,两个同学经讨论、交流一致认为可选用的除杂质试剂是 。★11.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Cr、Mg、Cu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中Cr显+2价),现象如下:金属 Cr Mg Cu与盐酸反应现象 放出气泡速率缓慢 放出气泡速率较快 无明显现象⑴上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⑵从上述探究实验可知,Cr_____(填“能”或“不能”)跟CuSO4溶液反应。⑶请自选试剂,设计实验探究Cr和Fe的活动性强弱。高温高温PAGE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