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5张PPT。考点12 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c)一轮复习2016年中考社会思品一轮复习法律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P100~104考点解析1.了解未成年人的定义及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两部主要法律。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四大方面的保护,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判断是哪一方面或哪些方面保护的体现。
2.掌握依法保护自我的含义,法律服务和帮助机构有哪些。在享有外在保护的同时,如何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理解如何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怎样与侵权行为作斗争,掌握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知识梳理一、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1、未成年人的含义:2、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原因(必要性):3、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思品七下P100第一段第一句思品七下P100第一段第四句思品七下P100第一段第二句、第三句
未成年人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侵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时有发生。4、《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未成年人设置的四道防线:思品七下P100第一段第五句知识梳理一、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1)家庭保护①总体要求
②作用
③《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的有关规定:(2)学校保护思品七下P101第二段①总体要求
②作用
③《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保护的有关规定:思品七下P101第二段思品七下P101相关链接思品七下P102相关链接知识梳理一、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3)社会保护①总体要求
②作用
③《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社会保护的有关规定:(4)司法保护思品七下P103第一段①总体要求
②作用
③《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司法保护的有关规定:思品七下P103第二段思品七下P103案例思品七下P103相关链接知识梳理二、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1、我们维护权益最有利的武器2、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3、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两种手段:法律思品七下P105、106图片(1)非诉讼手段
(2)诉讼手段4、非诉讼手段(1)地位:
(2)途径:
(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有哪些?)思品七下P107第一段第一句思品七下P107第一段第二句知识梳理二、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5、诉讼手段(俗称“打官司”)6、善于斗争(1)含义:
(2)地位:
(3)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选择诉讼手段维权?
(4)诉讼类型:思品七下P108第一段第三句(1)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原因:
(2)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如何应对?
(3)青少年应如何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思品七下P108第一段第二句思品七下P108第二段思品七下P108第三、四、五、六段①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②即是在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也是在有效保护自己的健康成长。(意义)①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善于通侵权行为作斗争。
②当国家、集体、他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也要加以维护。①青少年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
②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形式有效的好方法。相关拓展为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国家和社会、学校、家庭、自身应该怎么做?(1)国家和社会:应完善法律和制度,依法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权益的违法行为,加强国家和社会保护。
(2)学校:加强学校保护,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特别是法制教育。
(3)家庭:加强家庭保护,监护人依法行使监护权,以健康的思想、文明的言行和正确的方法教育、影响和管束未成年人或被监护人。
(4)青少年自身:学法、知法、守法,不做违法的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真题演练命题点1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例1】 (2015·金华)广告无处不在,但广告不可任性。我国新广告法规定,不得利用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这些规定 ( )
A.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B.能完全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C.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D.能彻底杜绝未成年人违法犯罪C真题演练【例2】 (2015·杭州)根据《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监护人如有暴力伤害未成年人等七种行为,人民法院可判决撤销其监护人资格。这有助于 ( )
①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②落实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③实施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④营造关爱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真题演练命题点2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例3】 (2014·宁波)下面是蓉蓉上学某一天的“所见”“所闻”“所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情景一 【见】
清晨,蓉蓉来到学校,见门口多了一位警察。班主任告诉蓉蓉,为了保护学生上下学的安全,我市开展社区民警进校园活动。同时,我校也更新了校园监控设备。
情景二 【闻】
下午,蓉蓉听了一场法制讲座。法制校长讲述了某中学学生小张受校外“大哥”的影响,经常旷课、抽烟、上网吧,父母对此不闻不问。后小张与“大哥”一起持刀抢劫时被抓,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真题演练情景三 【行】
法制讲座后,班主任组织了一次主题为“远离犯罪,怎样做一个合格公民”的班会活动。蓉蓉和同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情景一中的这些变化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些特殊保护?
【答案】社会保护和学校保护。
(2)结合情景二,分析小张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答案】交友不慎,缺乏自我约束,道德和法制观念淡薄;父母没有尽到家庭保护的责任,疏于管教;社会保护不力;学校保护不力等。真题演练(3)从加强自我防范的角度,谈谈我们中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公民。
【答案】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遵纪守法,加强道德修养,抵制不良诱惑,谨慎交友,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等。
【解析】本题以蓉蓉上学某一天的“所见”“所闻”“所行”三个情景为切入点,考查未成年人保护、学会依法自律、预防违法犯罪等知识。第(1)问可以根据情景来判断。第(2)问有一定难度,要注意结合情景和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要求进行分析。第(3)问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本题难度中。真题演练【例4】 某中学的校园广播深受同学们欢迎,近期广播站围绕《生命·安全》做了三期节目,以下为主要内容:
校长讲话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相关意见,我校配备了2名专职保安,建立了门卫安全检查登记制度,并在校园重点部位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公安部门也在上下学等重点时段,增加了校园门口及周边地区的警力,提高了巡防密度。
广播对话
小记者:“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做好自我安全防护的?”同学甲:“不轻易与陌生人交流。”同学乙:“如果遇到歹徒,我会用随身携带的防身器具与他搏斗。”真题演练(1)校长讲话中的内容涉及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哪些特殊保护?
【答案】学校保护与社会保护。
(2)针对两位同学的回答,请你说说中学生应如何正确实施自我保护。
【答案】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勇于和善于与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解析】第(1)问难度较低,只需要关注材料中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的主体,就可以判断出分别是学校保护和社会保护。第(2)问有一定难度,它没有简单要求说明如何自我保护,而是要求针对两位同学的回答,学生在答题中往往出现疏漏。这类题需要放慢解题速度,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明确两位同学的回答各体现什么观点,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答题。甲同学的观点体现了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而乙同学的观点则体现了虽勇于与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但逞莽夫之勇,是不善于与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的体现。本题难度易。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