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7.3.1《人须有自尊》(课件+教学设计+课时训练+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7.3.1《人须有自尊》(课件+教学设计+课时训练+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
第一节 人须有自尊
新知导入
自尊者,则人尊之;自贵者,则人贵之。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德行的具体表现。自尊的青春有光彩。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尊?
教学目标
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的品行端正,具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
健全人格:
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责任意识:
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自尊的内涵和表现;
教学难点 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
01
自尊的含义
02
青春期自尊的表现
03
自尊的内涵和重要性?
04
为什么说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
目录
CONTENTS
自学导航
05
自尊的表现与要求?
01
生活观察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结合经历谈谈你的感受。
我在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中获得冠军,同学们都为我欢呼,我非常高兴也非常自豪 。这次比赛不仅是对我演讲能力的肯定,更是对我努力和付出的认可。
知识探究
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德行的具体表现。(P26蓝字)
自尊的含义
步入青春,我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考虑自己行为的影响,希望赢得他人的认可,这些都是自尊的表现。
青春期自尊的表现
视频探究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嗟来之食,汉语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嗟来之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做人一定要靠自己,要做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人。
②对于别人善意的帮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对傲慢者的“嗟来之食”,也要像那位有骨气的饥民的一样学会拒绝,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境,人都要保持自尊,这是作为人最可贵的品质。
③人穷志不短,面对侮辱性的施舍或帮助,应该坦然拒绝,维护个人尊严与气节。
知识探究
内涵: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包括自我尊重和赢得他人的尊重。
重要性: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我们便会感到快乐。
自尊的内涵和重要性
02
探究分享
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为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
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各科成绩
团结同学,共同进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正确认可自己意味着对自身优点和缺点有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接纳这些优点和缺点。
②一个具备自我认可能力的人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够更从容地应对,不会因为外界的否定而动摇 。
③正确认可自己让个体有信心去面对失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并继续前行。
视频探究
只有自己认可自己 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可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一个自我认可的人,不会试图掩盖自己的弱点或短处,也不会为了讨好他人而去掩饰自己的本性。
②当一个人认可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时,他们会更加倾向于寻找积极正面的途径,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相反,缺乏自我认可的人容易受到消极影响,往往会陷入自我怀疑和消沉的情绪中。
③只有自己认可自己,扬长避短,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才能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知识探究
①自尊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能肯定自己的价值;
②能够积极地表现自己,获得他人的良好评价,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
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
探究分享
你如何看待小明的行为?
①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行为时刻有羞耻心,才能保持头脑清醒,自觉地反省自己的错误,检点自己的行为,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行为中的失范之处。
②我们要有知耻之心,懂得“行已有耻”的道理,懂得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③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能自尊。
视频探究
王阳明审强盗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羞耻心,是一个人最大的底线,它让我们明白何为错,何为对,让我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警醒。
②有了羞耻心,我们才能时刻保持谦逊,不断进步。
③羞耻心是道德的基石。我们应该珍惜并培养自己的羞耻心,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文化链接: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对做错事、坏事感到羞耻、憎恶,就是义的开端。
【链接教材】在“羞恶之心”的作用下,人必然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矫正和弥补,使之合乎“义”的规范,所以我们要有“羞恶之心”。
①自尊的人是有羞耻心的人,会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做到行己有耻;
②明白是非对错,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行。
知识探究
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
相关链接
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把知羞明耻作为修身的先决条件,把孔子所说的“行己有耻”作为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 ②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分享
你如何看待小航和小蕾的言行?
①小航好面子,贪图追求表面光彩,不能正确地估价自己,将他人的荣耀也当成自己的;小蕾因为害怕别人看不起,而不顾经济条件是否允许,互相攀比;这些都是虚荣心的表现。
②虚荣心建立在自卑的基础上,有虚荣心的人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总是不由自主地掩盖自己的弱点,以便显得自己和别人一样或比别人更优越。
视频探究
过生日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攀比心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攀比心是指看到别人拥有某些东西时,自己也想要拥有的心理。
②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时,应感到欢喜并学习借鉴;看到不如自己的人时,应保持平衡心态,不轻视他人。
③将攀比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动力。当看到别人的优点时,可以将其视为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感到沮丧或不满。通过不断提升自己,可以逐渐减少对物质的过度关注。
自尊的人不为名利所惑,不过分追求表面上的荣耀,能够真诚面对自我,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知识探究
自尊的人不爱慕虚荣
①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自尊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能肯定自己的价值;能够积极地表现自己,获得他人的良好评价,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
②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自尊的人是有羞耻心的人,会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做到行己有耻;明白是非对错,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行。
③自尊的人不爱慕虚荣。自尊的人不为名利所惑,不过分追求表面上的荣耀,能够真诚面对自我,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知识归纳
自尊的表现和要求?
核心金句
1、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德行的具体表现。
2、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包括自我尊重和赢得他人的尊重。
3、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我们便会感到快乐。
4、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自尊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能肯定自己的价值。
5、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自尊的人是有羞耻心的人,做到行己有耻。
6、自尊的人不爱慕虚荣。自尊的人不为名利所惑,不过分追求表面上的荣耀,能够真诚面对自我,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知识总结
03
1、在一所中学的校园内有一块景观石,上面镌刻着“行己有耻”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时刻告诫同学们要( )
①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②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③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
④歧视侮辱他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课堂练习
2、刘少奇同志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不要把正当的自尊心同保存一种虚假面子混淆起来,以为接受了同志的批评,改正了错误,就丧失了自尊心。”这告诉我们 ( )
A.犯了错误就会丧失自尊心
B.勇于改正错误就会失去自尊心
C.爱慕虚荣是树立正确自尊心的大敌
D.自尊心取决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C
课堂练习
3、七年级8班的文雯,越来越注意自己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言行的后果。她的这些变化是( )
①随着我们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而出现的
②为了塑造更好的自我形象,以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
③自尊的表现
④一种爱慕虚荣的心理表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课堂练习
4、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重。”可见( )
①尊重是相互的,自尊的同时还要尊重他人
②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③要受人尊重,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尊重他人
④自尊就是要求别人尊重自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A
课堂练习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人须有自尊
认识自尊
自尊的表现与要求
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
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
自尊的人不爱慕虚荣
自尊的含义
青春期自尊的表现
自尊的内涵和重要性
作业布置
【满满龙舟意,浓浓端午情】
端午节是一个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划龙舟更是其中的重要习俗之一。全国各地中小学举行趣味龙舟赛--“旱地龙舟赛”,孩子们不仅亲身体验了划龙舟的乐趣,还深入了解了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传统文化。每组成员齐心协力,配合默契,奋力向前。虽然没有了真实水域的波涛汹涌,但旱地龙舟比赛同样考验着大家的团队协作和平衡能力。只见龙舟在队员们的齐心协力下,快速而稳定地前进,仿佛真的在水面上乘风破浪。他们在比赛中学会了团结协作、勇往直前,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趣味。
(1)通过“旱地龙舟赛”可以激发同学们怎样的情感?在“旱地龙舟赛”团队协作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些竞技活动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体验,请你谈谈对这些情感活动的认识。
参考答案
(1)①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民族自豪感。②学会担当;学会尽责;学会合作;学会做事。
(2)①社会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②情感反应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作出行动。③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观察事物,探索未知。④情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这正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体现。⑤有利于丰富我们的情感,获得美好情感体验。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7.3.1《人须有自尊》教学设计
课题 7.3.1《人须有自尊》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品行端正,具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健全人格: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责任意识: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重点 自尊的内涵和表现;
难点 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自尊者,则人尊之;自贵者,则人贵之。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德行的具体表现。自尊的青春有光彩。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尊? 第三课 人贵自尊第一节 人须有自尊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图片导入本节内容,使学生易于进入本节内容
讲授新课 一、幻灯片出示课题、教学目标二、幻灯片出示自学导航,教师巡视指导:自学指导: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 P26-28内容,结合导学案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1、自尊的含义2、青春期自尊的表现3、自尊的内涵和重要性?4、为什么说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5、自尊的表现与要求?三、师生合作探究(一) 人须有自尊01探究一:生活观察 点拨: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结合经历谈谈你的感受。我在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中获得冠军,同学们都为我欢呼,我非常高兴也非常自豪 。这次比赛不仅是对我演讲能力的肯定,更是对我努力和付出的认可。探究二:知识探究(1)自尊的含义(2)青春期自尊的表现点拨:(1)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德行的具体表现。(P26蓝字)(2)步入青春,我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考虑自己行为的影响,希望赢得他人的认可,这些都是自尊的表现。探究三:播放视频《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嗟来之食,汉语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嗟来之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做人一定要靠自己,要做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人。②对于别人善意的帮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对傲慢者的“嗟来之食”,也要像那位有骨气的饥民的一样学会拒绝,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境,人都要保持自尊,这是作为人最可贵的品质。③人穷志不短,面对侮辱性的施舍或帮助,应该坦然拒绝,维护个人尊严与气节。探究四:知识探究自尊的内涵和重要性点拨:内涵: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包括自我尊重和赢得他人的尊重。重要性: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我们便会感到快乐。(二) 人须有自尊02探究一:探究分享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正确认可自己意味着对自身优点和缺点有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接纳这些优点和缺点。②一个具备自我认可能力的人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够更从容地应对,不会因为外界的否定而动摇 。③正确认可自己让个体有信心去面对失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并继续前行。探究二:播放视频《只有自己认可自己 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可》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一个自我认可的人,不会试图掩盖自己的弱点或短处,也不会为了讨好他人而去掩饰自己的本性。②当一个人认可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时,他们会更加倾向于寻找积极正面的途径,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相反,缺乏自我认可的人容易受到消极影响,往往会陷入自我怀疑和消沉的情绪中。③只有自己认可自己,扬长避短,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才能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探究三:知识探究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点拨:①自尊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能肯定自己的价值;②能够积极地表现自己,获得他人的良好评价,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探究四:探究分享你如何看待小明的行为?点拨:①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行为时刻有羞耻心,才能保持头脑清醒,自觉地反省自己的错误,检点自己的行为,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行为中的失范之处。②我们要有知耻之心,懂得“行已有耻”的道理,懂得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③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能自尊。探究五:播放视频《王阳明审强盗》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羞耻心,是一个人最大的底线,它让我们明白何为错,何为对,让我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警醒。②有了羞耻心,我们才能时刻保持谦逊,不断进步。③羞耻心是道德的基石。我们应该珍惜并培养自己的羞耻心,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探究六:知识探究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点拨:①自尊的人是有羞耻心的人,会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做到行己有耻;②明白是非对错,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行。探究七:相关链接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把知羞明耻作为修身的先决条件,把孔子所说的“行己有耻”作为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
②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探究八:探究分享你如何看待小航和小蕾的言行?点拨:①小航好面子,贪图追求表面光彩,不能正确地估价自己,将他人的荣耀也当成自己的;小蕾因为害怕别人看不起,而不顾经济条件是否允许,互相攀比;这些都是虚荣心的表现。②虚荣心建立在自卑的基础上,有虚荣心的人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总是不由自主地掩盖自己的弱点,以便显得自己和别人一样或比别人更优越。探究九:播放视频《过生日》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攀比心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攀比心是指看到别人拥有某些东西时,自己也想要拥有的心理。②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时,应感到欢喜并学习借鉴;看到不如自己的人时,应保持平衡心态,不轻视他人。 ③将攀比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动力。当看到别人的优点时,可以将其视为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感到沮丧或不满。通过不断提升自己,可以逐渐减少对物质的过度关注。探究十:知识探究自尊的人不爱慕虚荣点拨:自尊的人不为名利所惑,不过分追求表面上的荣耀,能够真诚面对自我,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探究十一:知识归纳自尊的表现和要求?点拨:①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自尊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能肯定自己的价值;能够积极地表现自己,获得他人的良好评价,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②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自尊的人是有羞耻心的人,会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做到行己有耻;明白是非对错,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行。③自尊的人不爱慕虚荣。自尊的人不为名利所惑,不过分追求表面上的荣耀,能够真诚面对自我,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学生读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学生阅读材料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阅读材料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学生阅读材料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学生阅读材料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教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归纳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归纳问题学生结合材料讨论回答问题。学生结合材料讨论回答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归纳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归纳问题
当堂达标 见课时训练 认真做题,同桌互改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尊的含义、内涵和表现,知道了自尊的要求。懂得了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德行的具体表现。自尊的青春有光彩。 说出本节课自己学会什么 归纳知识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3.1《人须有自尊》课时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地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这句话告诉我们( )
A.他人先尊重自己,自己才会尊重他人
B.不尊重他人,也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C.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D.有了自尊,就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2.一名男子将小轿车内的垃圾随手抛向车外,而站在一旁的环卫工人默默地将垃圾清理干净。该男子的行为( )
①是不自尊、不自重的表现 ②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③缺乏环保意识,会诱发自然灾害 ④虽不符合道德要求,但也不必引以为戒
A.①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3.张军国庆期间随爸爸一起出去旅游 ,这是他在日记中记下的话:今天很不高兴,我亲眼看见走在我前面的游客将吃完的零食袋子扔在了走廊上。我说了一句:“请带走你的垃圾”。他竟然回了句:“多管闲事”。该游客的行为( )
①是不自尊的表现,也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②说明了缺少社会公德意识 ③是不文明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④虽不符合道德要求,但乱扔垃圾是他的权利和自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国梦”越来越呼唤“负责任的一代”,让青少年学会自我负责,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 )
①会加重自己的负担,影响健康成长 ②是自尊自信的表现 ③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 ④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有人比喻,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知耻是最美的服装。一个人如果能懂得知耻,就会格外珍惜自尊。以下关于知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一个知耻的人会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并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 ③不承认缺点、是对自己良好形象的维护,也是知耻、自尊的表现 ④知耻需要我们树立底线意识,增强自控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暑假里,我和同学到福利院去帮助孤寡老人,受到老人们的赞许,我心里美滋滋的;我在学习上有了很大进步,希望老师表扬我;有人当众叫我的绰号,我很恼怒;每天早上我会穿得整整齐齐去上学;在公共场合,我会约束自己的言行……“我”的这些经历和感受是( )
①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②有自尊心的表现 ③是希望获得他人对自己尊重的表现 ④是有自信心的表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7.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是否大方得体,行为举止是否符合学生的身份,言谈话语也开始有所顾忌和选择,这些都是
A.自尊的表现
B.自负的表现
C.虚荣的表现
D.自卑的表现
8.公交车上大声喧哗、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公园里攀枝折花……这一幕幕看似生活中的小节,实质上折射着个人教养,挑战着社会文明。这些行为( )
①是缺少社会公德的表现 ②是不自尊也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③是不文明也是违法行为 ④虽不符合道德要求,却是他们的权利和自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期中考试快结束的时候,小江同学突然感冒,班主任老师要求小江回家休息,可是小江坚持考完最后一场,小江的行为赢得其他同学的肯定。他的行为是( )
A.不知羞耻的行为
B.自尊的表现
C.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D.爱慕虚荣的表现
10.一年轻人向一老者问路:“喂,老头儿,去北山还有几里?”老者说:“还有三百八十丈。”年轻人非常纳闷:“路途怎么论丈?”老者回答:“因为你不论礼(里)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①讲礼貌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法律准则 ②没有礼貌,就失去了与人交往的亲和力 ③文明礼貌是个人私事,是无足轻重的小事 ④在交往中,每个人都有以礼相待的需要,礼貌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自尊的表现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1.“不知耻者,无所不为。”“人无耻,无以立。”这告诉我们( )
①做人要知廉耻,懂荣辱 ②做人不可以有羞耻心 ③不知羞耻,就会是非善恶不分,为所欲为 ④有了道德廉耻,才会洁身自爱,维护自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在生活中我们要培养自尊心,这是因为
①自尊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 ②自尊是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 ③一个人有了自尊,就会形成奋发向上的动力,让生命更精彩 ④懂自尊的人必然知廉耻,要自爱、知耻,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3.“人不可以无耻”、“耻之于人大矣”。这要求我们做到( )
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自尊自爱,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 ③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④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做人当自尊。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过度的自尊有可能使我们过于敏感,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这告诉我们,在生活、学习中
A.要充满信心
B.懂自尊,一定要知廉耻
C.维护自尊要有度
D.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
15.学校为贫困学生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某班一些同学为了得到,竞相比“穷”、比“可怜”。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
①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美好的诱惑 ②它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勇气 ③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④应知廉耻懂荣辱,自尊自强,有所为有所不为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二、分析说明题
16.这天,李勇放学后踢足球,很晚才回家。恰好,阿姨一家来他家做客。父母看到他又不遵守回家的时间,很生气,当着大家的面就批评李勇,还把他学习成绩差,不做家务,不懂得体谅家长这些坏毛病一一数出来,李勇觉得很难为情、很羞愧。
李勇觉得很难为情、很羞愧是自尊的表现吗?为什么?
17.好的家风是什么?有人说是勤劳节俭;有人说是自立自强;也有人说自尊自爱……自尊和自爱是内在的,它看不见摸不着,然而我们又可以随时随地的感受到它的存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尊和自爱,没有尊严的人是不完整的。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l)好的家风需要包括自尊和自爱,请问:一个人为什么要拥有自尊自爱的心理品质?
(2)请你列举目前在同学们身上存在一些不自尊的表现。(两个例子即可)
(3)为践行好的家风,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三方面即可)
参考答案
1.C 2.B 3.A 4.B 5.D 6.A 7.A 8.A 9.B 10.B
11.D 12.C 13.B 14.C 15.C
16.这是自尊的表现。因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可见, 李勇对自己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难为情是知耻的表现。
2.(1)自尊是一个人基本的心理需要;自我肯定和外界的可定会给我们带来愉悦和满足;自尊是激励我们奋发向上、追求完善的自我,为他人和社会做出 更多贡献的内心动力和源泉;树立自尊,我们才有健康的人格,才能更好地立身社会.有了自爱,我们的人生就有了起点,有了目标,就能对自己的人生积极地领悟,努力奋斗;自爱是宝贵的心理品质,是美好品德的出发点.
(2)爱面子,虚荣心强;自负,固执己见;漠视他人,不尊重他人;对做错事情满不在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认真学习违反校规校纪;语言污秽,行为粗俗;在公共场合的不文明行为等.
(3)自尊:努力做某些事情,是自尊得到满足,避免做某些事情,以免自尊心受到伤害;要自尊就要知耻,拒绝卑下;走出自尊树立自信,克服自负和虚荣;要自称就要尊重他人等.
自爱:珍惜和维护自己的生命,不使它受到伤害;期待和追求更加美好的自我;适应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