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1.(2024五上·满城期末)可燃物在一定温度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 .【答案】燃烧【知识点】认识空气【解析】【分析】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要有氧气,三是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属于化学变化,燃烧后生成的物质和原来的不一样。2.(2024五上·满城期末)放在空气中的苹果片会变成 ,放在柠檬汁中苹果片【答案】褐色【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解析】【分析】苹果中含有一种叫做氧化酶的物质,苹果皮破了以后,这种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就会生成一种新的物质,使苹果变色。苹果变色属于化学变化,放在空气中的苹果片会变成褐色,所以变色的苹果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放在柠檬汁中的苹果片不变色。3.(2024五上·满城期末)小脑具有 和 的作用。【答案】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解析】【分析】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小脑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负责人体许多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4.(2024五上·满城期末) 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迹。【答案】化石【知识点】化石【解析】【分析】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等,在科学研究上有重要作用。5.(2024五上·满城期末)根据岩石的性质和形成过程,可以将岩石分为 、 和 三大类。【答案】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知识点】地壳的组成【解析】【分析】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形成成因,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6.(2024五上·满城期末)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答案】直线【解析】【解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分析】本题考查光传播的路径。7.(2024五上·满城期末)淀粉遇到碘酒不变色。 ( )【答案】错误【知识点】淀粉的检验【解析】【分析】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色,但具体颜色取决于淀粉的类型。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或蓝黑色,而支链淀粉遇碘则呈紫红色或橙红色。这是因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与碘形成的络合物不同,直链淀粉形成的是淀粉-碘包合物,而支链淀粉形成的是混合颜色的络合物 。8.(2024五上·满城期末)如果环境的刺激或感官发生了变化,人体产生的感觉不会改变。( )【答案】错误【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解析】【分析】人体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对其做出反应,可以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趋向有利的刺激避开有害的刺激,保护自己、避免伤害,是我们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如果环境的刺激或感官发生了变化,人体产生的感觉也会发生变化。9.(2024五上·满城期末)随便乱丢废电池对环境污染很严重。 ( )【答案】正确【知识点】保护环境【解析】【分析】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家庭污染等。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随便乱丢废电池对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对环境污染很严重。10.(2024五上·满城期末)地震,火山喷发现象说明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 ( )【答案】正确【知识点】地壳的运动【解析】【分析】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具体表现。地震是由于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破裂,引起地面震动。火山喷发则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这些现象表明地球内部存在持续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从而证明了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 。11.(2024五上·满城期末)所有的岩石都一样坚硬。 ( )【答案】错误【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解析】【分析】不同的岩石坚硬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岩石比较硬,有的岩石比较软。12.(2024五上·满城期末)月亮是天然光源,灯是人造光源。 ( )【答案】错误【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其中又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太阳等属于天然光源,电灯等属于人造光源。月亮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灯是人造光源。13.(2024五上·满城期末)电灯发出的光,只能沿一个方向传播。 ( )【答案】错误【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通常是沿直线传播的,但电灯发出的光并不是只能沿一个方向传播。光源发出的光能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此外,电灯发出的光包含着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 。14.(2024五上·满城期末)阳光通过三棱镜能分散成七种色光。【答案】正确【知识点】棱镜【解析】【分析】阳光并不是单色光,使其经过三棱镜,可以得到七色光。15.(2024五上·满城期末)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播。 ( )【答案】正确【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 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播 。这是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热传递的基本方式包括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微观粒子传递,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6.(2024五上·满城期末)塑料、铁钉、木头、铜丝都是热的良导体。 ( )【答案】错误【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塑料、木头的导热性能较差,属于热的不良导体;铁钉、铜丝、钢板都是金属,导热性能好,属于热的良导体。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17.(2024五上·满城期末)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燃烧过木条的瓶子里,摇晃后会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木条燃烧后生成了(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答案】B【知识点】认识空气;产生气体的变化【解析】【分析】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的气体,能让澄清的石灰石变浑浊,且比同体积的空气重的一种气体。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燃烧过木条的瓶子里摇晃后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这说明木条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18.(2024五上·满城期末)( )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的一切活动。A.心脏 B.脑 C.神经【答案】B【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解析】【分析】 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 。大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负责处理和协调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大脑分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如感觉、思维、情绪、语言和运动等 。19.(2024五上·满城期末)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层,它是由( )组成的。A.岩石 B.沙子 C.土壤【答案】A【知识点】地壳的组成【解析】【分析】地球从里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火山喷发时,岩桨会从火山口流出来。地表的岩石在慢慢地不断地变化着。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它是由岩石组成的。20.(2024五上·满城期末)( )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A.望远镜 B.照相机 C.潜望镜【答案】C【知识点】制作潜望镜【解析】【分析】潜望镜 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的主要部件是两面互相平行的平面镜,利用光的反射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从而实现观察目标的功能 。21.(2024五上·满城期末)把用小塑料袋密封着的冷水放入热水里,它会( )。A.上浮 B.下沉 C.先沉后浮【答案】C【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同体积的冷水比热水会重一些,所以把同体积的一小袋冷水放入热水中会沉在水底,小袋中的冷水受热体积膨胀增大了,会浮出水面。22.(2024五上·满城期末)用喷壶做模拟彩虹的实验时,应该( )阳光喷水雾。A.对着 B.背着 C.都可以【答案】B【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解析】【分析】用喷壶做模拟彩虹的实验利用的是光的折射,阳光照射到小水滴上发生折射,分散成7种颜色的光,我们就能看到一条半圆形的彩虹了。用喷壶做模拟彩虹的实验时,应该背着阳光喷水雾。背对太阳后,由于光鲜较暗,可以用肉眼看到彩虹的效果。故选B。23.(2024五上·满城期末)下列关于苹果变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苹果切成片后就产生了新的物质B.只要苹果皮破了,它就一定变色C.苹果变色说明有新的物质产生【答案】C【知识点】化学变化【解析】【分析】苹果中含有一种叫做氧化酶的物质,苹果皮破了以后,这种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就会生成一种新的物质,使苹果变色。但是也不是苹果皮破了,它就一定变色不与氧气接触就不会变色。苹果变色属于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故选C。24.(2024五上·满城期末)1973年,在我国甘肃发现了一副骨架完整的象化石。根据大象生活的环境,可以推测出甘肃省在古代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A.寒冷的高山地带 B.炎热干旱的沙漠C.潮湿、炎热、植物繁茂的森林 D.广阔无垠的草原【答案】C【知识点】化石【解析】【分析】象生活在热带森林、丛林和草原地带,它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所以1973年在我国甘肃发现了一副骨架完整的象化石,说明甘肃省在古代的地理环境是潮湿、炎热、植物繁茂的森林地带。25.(2024五上·满城期末)下列需要保温的是( )。A.常温矿泉水 B.切开的水果 C.给家人留的饭菜【答案】C【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在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保温,让物体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需要减缓热传递;有时需要散热,使物体的温度尽快降下来,这就需要加快热传递。常温矿泉水和切开的水果不需要保温,本身就接近室温。给家人留的饭菜需要保温,让家人吃上热饭。26.(2024五上·满城期末)下列生活习惯中,不利于健康的是( )。A.少吃垃圾食品 B.坚持锻炼 C.随地吐痰【答案】C【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析】【分析】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不生病就算健康,它还包括心理健康,健康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身体健康与生活习惯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少吃垃圾食品、每天9个小时的睡眠都有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随地吐痰不利于健康。27.(2024五上·满城期末)实验名称:探究水是怎样变热的实验假设: 。实验材料:三脚架、陶土网、烧杯、木屑、水等。实验方法:①将陶土网放在三脚架上,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在陶土网上。②向水中加入少量的木屑,用酒精灯分别给烧杯底部的中间和边缘位置加热。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答案】烧杯底部的水受热后可能会上升,上部的冷水会下降;烧杯中的木屑随着水不停上下翻滚,但加热边缘的烧杯里位于边缘的木屑翻滚剧烈,另一个烧杯里中间部分的木屑翻滚剧烈;烧杯下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会下降,通过热水和冷水相互对流,使全部的水变热。【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热量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传递方式主要是热对流,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时,底部的水变热会往上运动,上部的冷水会往下运动,从而使杯内所有的水都变热,这样的传热方式称为热对流。探究问题:水是怎样变热的。实验假设:我认为,锅底部的水受热后可能会上升,上部的冷水会下沉。实验方法:①将陶土网放在三脚架上,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在陶土网上。②向水中加入少量的木屑,用酒精灯分别给烧杯底部的中间和边缘位置加热(如图)。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现象:两个烧杯中的木屑随着水不停上下翻滚,但加热边缘的烧杯里位于烧杯边缘的木屑翻滚剧烈,另一个烧杯里中间部分的木屑翻滚剧烈。实验结论: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在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时,烧杯下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会下沉,通过热水和冷水的相互对流,使全部的水变热。28.(2024五上·满城期末)解释为什么近年来“近视”“鼠标手”等疾病多发。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保证感觉器官的健康 【答案】原因:①长时间的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②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近距离看电视,使用鼠标姿势不当等。③环境的影响,如环境污染,噪声污染。④缺乏体育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①养成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每天充足的睡眠。②照顾好自己的鼻子、眼睛、皮肤、耳朵等感觉器官。③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析】【分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长时间的看电子产品、玩电脑游戏,缺乏体育锻炼,这样近年来“近视"“鼠标手"等疾病多发,我们应该养成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每天充足的睡眠:保护好自己的感觉器官,必要时可使用一定的防护用具;最后要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29.(2024五上·满城期末)通过搜集的资料说一说地震的危害。【答案】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和损坏,造成人员伤亡、大量财产损失,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地裂、水灾、火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場和损坏,造成人员伤亡、大量财产损失,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地裂、水灾、火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30.(2024五上·满城期末)做饭时锅身被炉火烧得很热,而锅把儿却不会烫手,为什么 【答案】因为锅身是金属制成的,传热快;锅把儿是塑料制成的,传热慢【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锅身是金属制成的,传热快;锅把儿是塑料制成的,传热慢,所以我们做饭时锅身被炉火烧得很热,而锅把儿却不会手。1 / 1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1.(2024五上·满城期末)可燃物在一定温度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 .2.(2024五上·满城期末)放在空气中的苹果片会变成 ,放在柠檬汁中苹果片3.(2024五上·满城期末)小脑具有 和 的作用。4.(2024五上·满城期末) 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迹。5.(2024五上·满城期末)根据岩石的性质和形成过程,可以将岩石分为 、 和 三大类。6.(2024五上·满城期末)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7.(2024五上·满城期末)淀粉遇到碘酒不变色。 ( )8.(2024五上·满城期末)如果环境的刺激或感官发生了变化,人体产生的感觉不会改变。( )9.(2024五上·满城期末)随便乱丢废电池对环境污染很严重。 ( )10.(2024五上·满城期末)地震,火山喷发现象说明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 ( )11.(2024五上·满城期末)所有的岩石都一样坚硬。 ( )12.(2024五上·满城期末)月亮是天然光源,灯是人造光源。 ( )13.(2024五上·满城期末)电灯发出的光,只能沿一个方向传播。 ( )14.(2024五上·满城期末)阳光通过三棱镜能分散成七种色光。15.(2024五上·满城期末)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播。 ( )16.(2024五上·满城期末)塑料、铁钉、木头、铜丝都是热的良导体。 ( )17.(2024五上·满城期末)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燃烧过木条的瓶子里,摇晃后会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木条燃烧后生成了(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18.(2024五上·满城期末)( )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的一切活动。A.心脏 B.脑 C.神经19.(2024五上·满城期末)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层,它是由( )组成的。A.岩石 B.沙子 C.土壤20.(2024五上·满城期末)( )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A.望远镜 B.照相机 C.潜望镜21.(2024五上·满城期末)把用小塑料袋密封着的冷水放入热水里,它会( )。A.上浮 B.下沉 C.先沉后浮22.(2024五上·满城期末)用喷壶做模拟彩虹的实验时,应该( )阳光喷水雾。A.对着 B.背着 C.都可以23.(2024五上·满城期末)下列关于苹果变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苹果切成片后就产生了新的物质B.只要苹果皮破了,它就一定变色C.苹果变色说明有新的物质产生24.(2024五上·满城期末)1973年,在我国甘肃发现了一副骨架完整的象化石。根据大象生活的环境,可以推测出甘肃省在古代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A.寒冷的高山地带 B.炎热干旱的沙漠C.潮湿、炎热、植物繁茂的森林 D.广阔无垠的草原25.(2024五上·满城期末)下列需要保温的是( )。A.常温矿泉水 B.切开的水果 C.给家人留的饭菜26.(2024五上·满城期末)下列生活习惯中,不利于健康的是( )。A.少吃垃圾食品 B.坚持锻炼 C.随地吐痰27.(2024五上·满城期末)实验名称:探究水是怎样变热的实验假设: 。实验材料:三脚架、陶土网、烧杯、木屑、水等。实验方法:①将陶土网放在三脚架上,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在陶土网上。②向水中加入少量的木屑,用酒精灯分别给烧杯底部的中间和边缘位置加热。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8.(2024五上·满城期末)解释为什么近年来“近视”“鼠标手”等疾病多发。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保证感觉器官的健康 29.(2024五上·满城期末)通过搜集的资料说一说地震的危害。30.(2024五上·满城期末)做饭时锅身被炉火烧得很热,而锅把儿却不会烫手,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燃烧【知识点】认识空气【解析】【分析】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要有氧气,三是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属于化学变化,燃烧后生成的物质和原来的不一样。2.【答案】褐色【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解析】【分析】苹果中含有一种叫做氧化酶的物质,苹果皮破了以后,这种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就会生成一种新的物质,使苹果变色。苹果变色属于化学变化,放在空气中的苹果片会变成褐色,所以变色的苹果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放在柠檬汁中的苹果片不变色。3.【答案】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解析】【分析】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小脑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负责人体许多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4.【答案】化石【知识点】化石【解析】【分析】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等,在科学研究上有重要作用。5.【答案】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知识点】地壳的组成【解析】【分析】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形成成因,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6.【答案】直线【解析】【解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分析】本题考查光传播的路径。7.【答案】错误【知识点】淀粉的检验【解析】【分析】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色,但具体颜色取决于淀粉的类型。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或蓝黑色,而支链淀粉遇碘则呈紫红色或橙红色。这是因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与碘形成的络合物不同,直链淀粉形成的是淀粉-碘包合物,而支链淀粉形成的是混合颜色的络合物 。8.【答案】错误【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解析】【分析】人体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对其做出反应,可以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趋向有利的刺激避开有害的刺激,保护自己、避免伤害,是我们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如果环境的刺激或感官发生了变化,人体产生的感觉也会发生变化。9.【答案】正确【知识点】保护环境【解析】【分析】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家庭污染等。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随便乱丢废电池对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对环境污染很严重。10.【答案】正确【知识点】地壳的运动【解析】【分析】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具体表现。地震是由于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破裂,引起地面震动。火山喷发则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这些现象表明地球内部存在持续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从而证明了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 。11.【答案】错误【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解析】【分析】不同的岩石坚硬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岩石比较硬,有的岩石比较软。12.【答案】错误【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其中又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太阳等属于天然光源,电灯等属于人造光源。月亮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灯是人造光源。13.【答案】错误【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通常是沿直线传播的,但电灯发出的光并不是只能沿一个方向传播。光源发出的光能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此外,电灯发出的光包含着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 。14.【答案】正确【知识点】棱镜【解析】【分析】阳光并不是单色光,使其经过三棱镜,可以得到七色光。15.【答案】正确【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 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播 。这是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热传递的基本方式包括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微观粒子传递,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6.【答案】错误【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塑料、木头的导热性能较差,属于热的不良导体;铁钉、铜丝、钢板都是金属,导热性能好,属于热的良导体。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17.【答案】B【知识点】认识空气;产生气体的变化【解析】【分析】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的气体,能让澄清的石灰石变浑浊,且比同体积的空气重的一种气体。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燃烧过木条的瓶子里摇晃后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这说明木条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18.【答案】B【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解析】【分析】 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 。大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负责处理和协调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大脑分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如感觉、思维、情绪、语言和运动等 。19.【答案】A【知识点】地壳的组成【解析】【分析】地球从里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火山喷发时,岩桨会从火山口流出来。地表的岩石在慢慢地不断地变化着。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它是由岩石组成的。20.【答案】C【知识点】制作潜望镜【解析】【分析】潜望镜 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的主要部件是两面互相平行的平面镜,利用光的反射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从而实现观察目标的功能 。21.【答案】C【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同体积的冷水比热水会重一些,所以把同体积的一小袋冷水放入热水中会沉在水底,小袋中的冷水受热体积膨胀增大了,会浮出水面。22.【答案】B【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解析】【分析】用喷壶做模拟彩虹的实验利用的是光的折射,阳光照射到小水滴上发生折射,分散成7种颜色的光,我们就能看到一条半圆形的彩虹了。用喷壶做模拟彩虹的实验时,应该背着阳光喷水雾。背对太阳后,由于光鲜较暗,可以用肉眼看到彩虹的效果。故选B。23.【答案】C【知识点】化学变化【解析】【分析】苹果中含有一种叫做氧化酶的物质,苹果皮破了以后,这种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就会生成一种新的物质,使苹果变色。但是也不是苹果皮破了,它就一定变色不与氧气接触就不会变色。苹果变色属于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故选C。24.【答案】C【知识点】化石【解析】【分析】象生活在热带森林、丛林和草原地带,它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所以1973年在我国甘肃发现了一副骨架完整的象化石,说明甘肃省在古代的地理环境是潮湿、炎热、植物繁茂的森林地带。25.【答案】C【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在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保温,让物体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需要减缓热传递;有时需要散热,使物体的温度尽快降下来,这就需要加快热传递。常温矿泉水和切开的水果不需要保温,本身就接近室温。给家人留的饭菜需要保温,让家人吃上热饭。26.【答案】C【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析】【分析】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不生病就算健康,它还包括心理健康,健康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身体健康与生活习惯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少吃垃圾食品、每天9个小时的睡眠都有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随地吐痰不利于健康。27.【答案】烧杯底部的水受热后可能会上升,上部的冷水会下降;烧杯中的木屑随着水不停上下翻滚,但加热边缘的烧杯里位于边缘的木屑翻滚剧烈,另一个烧杯里中间部分的木屑翻滚剧烈;烧杯下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会下降,通过热水和冷水相互对流,使全部的水变热。【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热量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传递方式主要是热对流,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时,底部的水变热会往上运动,上部的冷水会往下运动,从而使杯内所有的水都变热,这样的传热方式称为热对流。探究问题:水是怎样变热的。实验假设:我认为,锅底部的水受热后可能会上升,上部的冷水会下沉。实验方法:①将陶土网放在三脚架上,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在陶土网上。②向水中加入少量的木屑,用酒精灯分别给烧杯底部的中间和边缘位置加热(如图)。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现象:两个烧杯中的木屑随着水不停上下翻滚,但加热边缘的烧杯里位于烧杯边缘的木屑翻滚剧烈,另一个烧杯里中间部分的木屑翻滚剧烈。实验结论: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在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时,烧杯下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会下沉,通过热水和冷水的相互对流,使全部的水变热。28.【答案】原因:①长时间的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②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近距离看电视,使用鼠标姿势不当等。③环境的影响,如环境污染,噪声污染。④缺乏体育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①养成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每天充足的睡眠。②照顾好自己的鼻子、眼睛、皮肤、耳朵等感觉器官。③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析】【分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长时间的看电子产品、玩电脑游戏,缺乏体育锻炼,这样近年来“近视"“鼠标手"等疾病多发,我们应该养成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每天充足的睡眠:保护好自己的感觉器官,必要时可使用一定的防护用具;最后要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29.【答案】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和损坏,造成人员伤亡、大量财产损失,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地裂、水灾、火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場和损坏,造成人员伤亡、大量财产损失,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地裂、水灾、火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30.【答案】因为锅身是金属制成的,传热快;锅把儿是塑料制成的,传热慢【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锅身是金属制成的,传热快;锅把儿是塑料制成的,传热慢,所以我们做饭时锅身被炉火烧得很热,而锅把儿却不会手。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