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2024-2025学年寒假作业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适配人教2019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二地理2024-2025学年寒假作业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适配人教2019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国务院于2008年3月确定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共12个:阜新、伊春、辽源、白山、盘锦、石嘴山、白银、个旧(县级市)、焦作、萍乡、大冶(县级市)、大兴安岭。据此结合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示①时期相比,资源型城市⑤时期( )
A.产业结构多元化 B.就业岗位较少 C.生产技术较落后 D.环境破坏更严重
2.资源型城市最佳的产业结构调整时间段为( )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3.21世纪初期,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劳动力资源短缺 B.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C.第一产业产值高 D.第三产业比重偏大
读辽中南部分矿产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阜新、抚顺两市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 )
A.水资源紧张 B.土壤盐渍化
C.土地资源锐减 D.煤炭资源日趋枯竭
5.上述两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 )
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③加大原有资源开采力度
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随着资源的枯竭,大冶市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一矿独大”产业格局带来的发展后劲乏力、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严重制约。2008年,大冶市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和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名单,从此开启了后资源时代城市转型发展新历程。2012年,大冶市首次成为全国经济百强县,于2017年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并蝉联至今。下图示意大冶市不同阶段主要工业产值占比及产业多样化与经济韧性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三个阶段分别对应大冶市经济的( )
A.衰退转变期、高效提升期、发展恢复期
B.发展恢复期、衰退转变期、高效提升期
C.高效提升期、衰退转变期、发展恢复期
D.衰退转变期、发展恢复期、高效提升期
7.大冶市经济韧性的提高主要得益于( )
A.生态环境治理 B.产业结构多元化
C.资源型产业链延长 D.矿产资源开采规模扩大
电力渗透率是指某类电力上网电量占区域上网总电量的比例,将富余的电能调度输送到有电能需求的地区叫电力消纳。下图为“英国风电光伏电力渗透率及其消纳需求变化统计图”(2014年至2020年间各季度)。完成下面小题。
8.英国风电光伏电力渗透率提高主要得益于( )
A.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稳定 B.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
C.用电需求量的增长 D.储、输、调电网技术的提高
9.2014年至2020年,英国风电光伏电力消纳需求( )
A.季节变化小 B.持续升高
C.与电力渗透率大致呈正相关 D.年内一季度最低
泸州有一定储量的天然气资源,过去是我国天然气化工的发源地之一,但201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面对这一问题,泸州市努力破除对资源型经济的路径依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社会经济,近年来取得良好发展效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造成2011年泸州被列为中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的主要原因有( )
①天然气的深度加工
②天然气产业链的不断延长
③天然气属非可再生资源
④天然气的大量开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泸州经济转型之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以人为本与绿色发展之间的矛盾 B.生态保护与工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产业转型与民生改善之间的矛盾 D.资源依赖与产业多元之间的矛盾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一些资源型城市开始探索转型。河南省焦作市20世纪末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成功实现转型。下图左为焦作市位置示意图,下图右为2013年焦作市工业比重构成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若焦作市保持2013年的工业比重构成,最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环境污染严重 D.土壤肥力下降
13.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借鉴的“焦作经验”主要是( )
A.依据优势资源,培植新型替代产业 B.利用人力优势,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C.引进资金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依托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同市素有“中国煤都”之称,采煤历史有2000多年。境内煤炭储量718亿吨,采出的煤被称为“世界动力煤细粮”,并宜于制煤气,是煤化工业的好原料。
材料二:大同市某地自然景观图。
材料三:作为典型的矿业城市,大同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表现为:①经济发展对煤炭行业的依赖性强,但优质煤炭资源仅够开采15~20年,其他品质的煤也只够开采100年;②第二产业独大,且重工业比重大于轻工业;③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比重大,精深加工产品比重小。下图为矿业城市生命周期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判断大同煤炭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2)该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分析该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3)为避免大同城市经济陷于衰退,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辽宁省是我国传统的原材料和重型工业大省,省内形成了一大批资源型城市。截至目前,辽宁省共有15个资源型地区,其中部分地区成为资源枯竭型地区,成为全省协调发展的障碍,并纷纷谋求转型发展。各地区转型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特征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总体而言,盘锦市、北票市和葫芦岛市南票区的转型发展效果较好,而抚顺市、葫芦岛市杨家杖子开发区的转型发展效果较弱。下图示意辽宁省资源型地区空间分布。
(1)说明辽宁省资源枯竭型地区数量多的原因。
(2)指出影响辽宁省不同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发展效果差异的主要因素。
(3)请为辽宁省资源枯竭型地区的转型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结合图文材料可知,①时期为产业发展阶段,⑤时期为产业繁荣末期、即将衰退的阶段,由于为资源型城市,且最后走向衰落,可推测两个阶段产业结构一直都较单一,A错误;⑤时期为产业繁荣末期,城市的发展水平比①时期高,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应该较多,生产技术更先进,BC错误;资源型城市以资源开采及加工为其支柱产业,在产业和城市发展期间,会不断加剧环境破坏,故⑤时期会比①时期破坏更严重,D正确。故选D。
2.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滞后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所以资源型城市的最佳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应处于资源开采开始走向衰退阶段,城市经济增长还维持着高位时期,故图中④~⑤阶段符合题意,C正确;②~④时期产业和城市还未有衰退的迹象,AB错误;⑤~⑥时期无论是城市还是产业处于衰退阶段,城市和产业的经济状况难以支撑产业结构调整,不是调整的最佳阶段,D错误。故选C。
3.答案:B
解析:资源枯竭型城市一般产业结构不合理,以第二产业为主,一和三产业比重偏低,CD错误;到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后期,由于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经济效益差,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造成劳动力流失,但不等于劳动力短缺,A错误,B正确。故选B。
4.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该区域是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为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区。阜新、抚顺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日趋枯竭,是其开发利用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D正确;东北重工业区水资源紧张主要是由于水污染所致,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治理,不是最重要的问题,A错误;东北纬度较高、蒸发较弱,土壤盐渍化不严重,且土壤盐渍化主要影响农业生产,与工业关系不大,B错误;东北地区平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不是突出问题,C错误。故选D。
5.答案:A
解析:由已学可知,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①②④正确;由上一题分析可知,加大原有煤炭资源开采力度,会加速资源的枯竭,③错误。综上,A正确。故选A。
6.答案:D
解析:第一阶段为2009年以前,此时大冶市矿物采选、洗选业和冶金业在主要工业行业中产值占比过大,产业结构单一,工业惯性大,经济韧性较低,对应衰退转变期;第二阶段大冶市矿物采选、洗选业和冶金业在主要工业行业中产值占比下降,家居、文娱产品、化工、医药等制品制造业比重有所上升,经济韧性有所提高,对应发展恢复期;第三阶段大冶市矿物采选、洗选业和冶金业在主要工业行业中产值占比明显下降,家居、文娱产品、化工、医药等制品制造业比重明显上升,同时农副产品加工、食品、纺织、服装等制品制造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多元化,经济韧性快速提高,对应高效提升期,综上,D正确。故选D。
7.答案:B
解析:资源枯竭型城市一般产业结构单一,工业惯性大,经济韧性较低。读图可知,2015年后大冶市矿产相关产业比重明显下降,家居、文娱产品、化工、医药等制品制造业比重提高,经济转型成效较为凸显,产业结构多元化,经济韧性提高,B正确;生态环境治理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发展作用较小,A错误;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已不能支撑经济继续发展,且读图可知,2015年后大冶市矿产相关产业比重明显下降,资源型产业链延长、矿产资源开采规模扩大对经济韧性提高作用不大,CD错误。故选B。
8.答案:D
解析:英国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光照弱,太阳能缺乏;且太阳能易受天气的影响,风能易受风力大小变化的影响,均不稳定,AB错误;根据材料风电光伏渗透率上升指风能和太阳能上网电量所占比例增加,和用电需求量增加无关,且风能和太阳能不稳定,对电网技术的要求较高,C错误,D正确。故选D。
9.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2014年至2020年英国风电光伏电力消纳需求呈波动上升趋势,和电力渗透率大致呈正相关,季节变化较大,并非全部年内一季度最低,C正确。故选C。
10.答案:C
解析:泸州市有一定储量的天然气资源,过去是我国天然气化工的发源地之一,其发展的基础是当地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而天然气属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天然气的大量开采,当地的天然气储量迅速下降,成为资源枯竭城市,③④正确;天然气的深度加工以及天然气产业链的不断延长会减少对天然气的使用,减缓资源枯竭的速度,不是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原因,①②错误。综上,C正确。故选C。
11.答案:D
解析:当前由于泸州市天然气资源枯竭,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当地过度依赖天然气开采,产业结构过于单一,随着天然气日渐枯竭,当地迫切需要发展新的产业,以摆脱长时间依赖的资源依赖,所以当前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资源依赖与产业多元之间的矛盾,D正确;以人为本与绿色发展之间的矛盾和生态保护与工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不是产业转型的矛盾,AB错误;产业转型与民生改善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就业及相关民生保障之间的矛盾,与产业转型的矛盾关联小,C错误。故选D。
12.答案:C
解析:2013年焦作市以煤炭开采、冶金、焦炭等重工业为主,污染物排放量大,若保持这种工业比重构成,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C正确;土地荒漠化,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存在的生态问题,而该区为湿润半湿润区,A错误;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是由人类的不合理灌溉引起的,材料没有体现,B错误;土壤肥力下降主要是人类不合理耕作导致的,D错误。故选C。
13.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焦作有诸多优势资源,依据优势资源,培植新型替代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成功实现转型,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借鉴焦作经验,A正确;利用人力优势,发展出口加工工业,与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关系不大,B错误;我国大多数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引进资金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该城市来说较为困难,C错误;我国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不一定像焦作市一样山水资源丰富,不一定能发展旅游业,D错误。故选A。
14.答案:(1)储量大、质量优。
(2)问题:水土流失。原因:位于黄土高原,地势起伏大,黄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煤炭资源开采,破坏地表环境。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轻工业和新兴产业的比重;延长产业链,发展煤炭深加工。
解析:(1)根据境内煤炭地质储量718亿吨,可知大同煤炭储量大;根据采出的煤被称为“世界动力煤细粮”,并宜于制煤气,是煤化工业的好原料可知,大同的煤质量优。
(2)根据图示景观信息,结合区域背景知识可知大同位于黄土高原,该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可从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角度分析。原因:黄土高原地处山地高原向平原的过渡带,地势起伏较大;以黄土为主,黄土土质疏松,易被侵蚀;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冲蚀作用强烈;煤炭资源丰富,开挖过程中破坏植被,以上原因使该地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3)从矿业经济的发展过程看,大同目前处于衰退期。为避免城市经济陷于衰退,结合传统工业区治理经验,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多发展支柱产业,适当提高轻工业和新兴产业的比重。依靠当地丰富优质的煤炭,要延长煤炭产业链,发展煤炭深加工,提高经济附加值。
15.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长期的开采导致资源逐渐枯竭;开采历史悠久,资源开发强度大;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
(2)盘锦市、北票市和葫芦岛市南票区在资源条件,区域产业结构和原有工业基础上条件更好,因此转型更成功;而抚顺市、葫芦岛市杨家杖子开发区相应条件较差,因此转型效果较差。
(3)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部资金和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和转型需求,制定差异化的转型策略和措施。
解析:(1)首先,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长期的开采导致资源逐渐枯竭;其次,开采历史悠久,资源开发强度大,进一步加速了资源的消耗;第三,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缺乏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最后,生产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也加速了资源的枯竭。
(2)资源条件决定了转型的难易程度,区位条件则影响了转型的方向和机遇。产业结构单一或多元化的程度也会影响转型的效果。原有基础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对转型的顺利进行起到关键作用。盘锦市、北票市和葫芦岛市南票区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产业结构较合理,在资源条件,区域产业结构和原有工业基础上条件优于抚顺市、葫芦岛市杨家杖子开发区,因此转型更成功;而抚顺市、葫芦岛市杨家杖子开发区相应条件较差,因此转型效果较差。
(3)首先,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其次,要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部资金和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第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第四,要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和转型需求,制定差异化的转型策略和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