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千人糕》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千人糕》说课稿

资源简介

发现爱、表达爱、传递爱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千人糕》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您们好!我是来自 。今天我说课的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人糕》。
我的说课主题是《发现爱、表达爱、传递爱 》,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我想通过本节课来实现。
下面我围绕主题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的汇报。
在教材分析环节,我将进行课标分析和单元分析。
1、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课标)总目标要求为:“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学段目标也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同时,【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指出“阅读有关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的短文,认识图文中相关的汉字,感受美好亲情。”【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指出“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当然,基础性学习任务群也贯穿其中。
2、单元分析
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关爱”这条主线编排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和《一匹出色的马》三篇课文,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发现爱。
三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关爱”的内涵。《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以诗歌问答的形式寻找雷锋的足迹,感知平凡世界中不平凡,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千人糕》在爸爸和孩子的对话中,叙述一块口感平常、普普通通的米糕从制作材料、生产过程到销售都需要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得名“千人糕”,懂得要尊重和珍爱他人的劳动成果。《一匹出色的马》将写景与叙事交融,春天的美景与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郊游的情景构成爱的温馨画面。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成了一匹出色的马,载着妹妹快乐回家,父爱的智慧闪烁其间。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句子,想象画面。从纵向梳理来看,从二年级上册的“读古诗,想象画面”,到本单元的“读句子,想象画面”到中高年级的“读文章,想象画面”,教材进行了系统的安排。教学中要注意承接二年级上册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联系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想象画面的能力,在脑海再现句子所描写的场景和画面,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单元要素横向分析,寻找理解路径。“读句子,想象画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读句子,想象画面”就是要边读边想,脑海中浮现句子描写的画面。这有助于加深对句子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课文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均对本重点提出了训练要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要求学生读句子想画面,再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千人糕》要求学生借助插图想象,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一匹出色的马》要求学生读句子想画面,再把句子抄下来;语文园地二中“字词句运用”的第一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照样子说一说,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这是对“读句子,想象画面”这个教学要点的尝试运用。
学情分析
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的形式,对我校二年级60名学生进行了以
问题调研:你吃过米糕吗?你知道米糕是怎么制作的吗?调查结果如下:
数据显示,学生可能都吃过米糕,但对米糕的制作过程比较陌生。因此要激发学生情境中阅读。
在词句学习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理解词句的方法。但学生暂未能完全自主确认关键词句和串联关键词句,进而了解课文,这是教学中需要提升的能力。
3、在识字方面,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多种识字方法,教学中还需要在语境中指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具体的语境识记。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单元整体任务——关爱小天使在行动。设置了以下四个子任务:
发现雷锋叔叔爱的足迹
解开千人糕爱的密码
欣赏美景探寻父爱智慧
小天使传递分享台
学习课文《千人糕》,解开千人糕爱的密码。
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具”等9个生字,会写“也许、桌子”等13个词语,积累“糕、粉”等生字拓展的词语。(重点)
2、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来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重点)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难点)
其中1、2为教学重点,3为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如下: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体会等方法学习课文。
基于单元整体任务和本节课任务,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开始授课前,我会先让学生展示预学单的完成情况。预学单设计了读一读,连一连,选一选和想一想四个小任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过生日的时候吃过什么?
是的过生日我们会吃蛋糕,蛋糕是属于糕点类的一种,还有绿豆糕、桂花糕也是我们常吃的糕点。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千人糕”。
师提问:看了这题目,你觉得奇怪吗?奇怪在什么地方?
预设:千人糕是不是很大?可以供一千个人吃?
预设:千人糕是不是要很多人来做?
……
想了解“千人糕”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化身小小侦探家,来破解千人糕爱的密码。各位小侦探们,跟着老师一起开启你们的侦探之旅吧!
第一关:勇闯字词岛
1.我将出示自读要求,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通过图片识记、熟字换偏旁、形近字比较、游戏识记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识记本节课生字词。
第二关:小小朗读家
(1)默读课文1-5自然段,想一想:什么是千人糕。
教师提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什么是千人糕吗?
教师小结:没错,千人糕是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但也就是我们平常吃过的米糕。
你再来思考一下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孩子对千人糕的好奇?我请同学来分享你找到的句子。
在这两句话中,都有一个相同的词语——特别!那现在请你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结合语境想一想这两个特别意思相同吗?
学生分享想法,教师提示:第1句的“特别”是“非常、十分”的意思,第2句的“特别”是“与众不同”的意思。
教师指导朗读,在读第一句话的时候要读出猜测好奇的语气,读第二句话的时候语气要更加强烈。读第三句话时,要读出不以为然的语气。(朗读时,教师先示范读,再指名让学生读,学生朗读后教师要加以点评)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第三关:解密进行时
默读第6-9自然段,想一想千人糕是哪两种东西做成的?
老师已经听到同学答案的,没错,就是大米和糖
2.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大米和糖又是如何制作的呢?它们的制作过程中又经过了哪些人的劳动呢?
请你在文章中找一找大米的制作过程吧。“大米是用……”
联系生活同桌互相讨论,除了我们文章中提到的,在制作大米的时候还需要什么呢?
3.接着再找一找,糖又是怎么来的?
熬糖的过程也很复杂,还要有很多的工具和很多道工序,课文没有一一例举出来,用省略号代替。
教师提问:请你来观看熬糖的视频,思考熬糖除了用到文中所例举的工具还会用到什么工具?怎么熬的?
教师小结:是的,同学们说的很好,熬糖还要用到很多的工具,它的工序也很复杂,要用小火慢慢熬制,熬制过程还要不停地搅拌,整个过程是非常辛苦的。
4. 除了米糕的制作过程来之不易,它的包装、运输、销售过程也困难重重。米糕从做好到摆上人们的餐桌,又需要哪些人的劳动呢?结合插图说说这些情景吧。
指导朗读“就算米糕做好了,还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这句话。语气稳重、平静,要重读“就算、还得、又”,突出劳动的繁杂。
教师提问:这个过程容易吗?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圈画出“就算、还得、又”。
了解包装、运输、销售的过程。
5.借助插图及文中爸爸的话,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6.小组交流讨论,填写米糕的制作流程图,完成助学单。填写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分部分展示助学单的完成情况,做到让组内每位成员都能够参与其中。
劳动成果分享台
出示句子: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比较词语:平常--平平常常(“平平常常”比“平常”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普通)
2.从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由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
2.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大家知道了千人糕名字的来历,也知道了它是经过许许多多的人劳动才做成的。下面请同学们说说大家用的铅笔、穿的衣服是怎么来的。
(1)学生练说,互相评议。
(2)课件出示衣服的制作过程。出示“种棉花、收棉花、纺纱、服装加工”等图片。
(设计意图:由本文的故事拓展到生活中类似现象,让学生将课文的道理还原到生活的事件之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学生的道德品质也得到了内化。)
本节课的素养作业将以作业单的形式展示:
作业单上有两个小任务。任务一在下面的盘子里画一画你最喜欢的食物。
任务二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这种食物是经过哪些人的劳动做成的。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将以千人糕在制作过程中运用的材料、制作方法为主线,这也是课文的重难点内容,通过我在黑板上梳理的关键词,更有利于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简洁、明了的板书更容易让学生找准本节课的重点,有利于学生在复习时抓住侧重点,针对性复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