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上21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大自然的声音》是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我与自然”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分别描写了“风”“水”和“动物”的声音,本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的音乐,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教学目标1. 认识“妙、奏”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呢”,会写“奏”等13个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15个词语。2. 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3. 能借助关键词体会风声的美妙,积累美妙语句。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教学重难点1.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2.能借助关键词体会风声的美妙,积累美妙语句。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引出课题(一)篇章页导入:大自然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总能赐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礼物。(二)单元导览,揭示课题。(三)板书课题,质疑提问。1.齐读课题,学生质疑2.以学生问题为抓手,走进课文【设计意图】本环节从篇章页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这一单元学习情境,结合课前歌曲《森林狂想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问题为抓手,驱动课堂教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结构过渡:那我们就走进课文,看看课文中到底写了哪些大自然的声音?(一)出示学习提示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完成语文作业本第3题。(二)结合语文作业本,明确第一部分“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三)勾连旧知,回顾关键句。1.反馈交流,展示学生答案2.询问妙招,回顾关键句的作用3.借助导图,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四)说说感受,理解“美妙”。1.回忆《森林狂想曲》,谈谈感受。2.引出“美妙”,理解意思小结:美妙就是美好、奇妙。【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借助语文作业本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巩固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方法,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此外,引导学生先从歌声中体悟说感受,再结合课文对照找“美妙”,理解“美妙”意思,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三、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风声”的美妙过渡:课文中的声音,真的是这么美妙吗?那我们先走进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一)出示学习提示二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你认为风声美妙的句子。学习第一处:“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二)感受微风的“美妙”。1.圈画关键词,寻找“美妙”之处(顺势板贴:“轻轻柔柔”“呢喃细语”)2.读好词语,通过语气理解“呢喃”意思3.读准多音字,从字形猜测“呢喃”意思4.联系生活,说说“呢喃细语”5.指名朗读,感受温柔6.结合图片,想象“呢喃细语”画面小结: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就一个“轻轻柔柔”,一个“呢喃细语”,我们就看到了那么多,想到了那么多,你们真能干!(三)感受狂风的“美妙”1.圈画关键词,寻找“美妙”之处(顺势板贴:“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2.联系生活,说说“雄伟的充满力量的声音”3.播放视频,感受狂风的雄伟。4.朗读句子,感受威力。小结:刚刚我们就是抓住了“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感受到了狂风带给我们的威力。(四)合读句子,感受风声的“美妙”。过渡:刚刚我们就是通过圈一圈关键词,想一想画面,再读一读句子这样的方法来感受风这位大自然音乐家带给我们的美妙。能不能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再去读读这个自然段。(五)出示学习提示三◎白学:画出其它句子,通过圈一圈词语,想一想画面,再读一读的方法,感受风声的美妙。◎共学:和组内同学交流,由组长填写好学习单。◎展学:小组代表上台交流。1.学生自学2.小组交流,组长完成学习单3.小组代表展示顺势学习四个“不一样”①找四个“不一样”②听一听变化多端的风声音频③感受风声的多变与美妙。4.小组赛读(六)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美妙”1. 看音视频,欣赏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2. 配乐朗读【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通过对微风和狂风的导学,帮助学生掌握“圈一圈、想一想、读一读”的学习方法,感受风声的美妙;并引导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完成第2自然段中其它句子的学习,进一步感受风声美妙,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四、背诵摘抄,积累分享“美妙”(一)挖空背诵,积累“美妙”。(二)出示摘抄范例。1.归类摘抄2.有感受的摘抄3.注明出处的摘抄小结:像这样的方法我们还会遇到很多,这样我们会学得更好!(三)学生自主摘抄。(四)展评,分享“美妙”。【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勾连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在学习伙伴的引导下巧变板书为归类摘抄,并出示其它摘抄范例,为学生摘抄提供不同方法,既培养学生摘抄积累的意识,又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美、记录美,涵养对语言文字的审美意识。板书设计21.大自然的声音美妙 风 轻轻柔柔 呢喃细语 雄伟的乐曲 充满力量教学反思一、以读促思,涵养审美能力在精准把握单元训练目标的基础上,我紧扣文眼“美妙”一词锚定读这一核心教学策略,在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中读出理解、读出画面、读出感受,将单元语文要素落到实处。在初读课文品美妙时引导学生自由畅读,通过圈画关键词句,呈现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个性思考。接着我重点抓住“呢喃细语”这个词语,顺势进入品读环节,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品悟,联结文本与生活体悟美妙。在合作学习环节学生通过合作研读,借助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以评促读,涵养审美体验。而最后的配乐诵读,则助力学生内化文本,积累语句,提升学生审美创造能力。二、问题驱动,推进思辨过程在本课教学的第三环节中,我以“你从哪几个地方感受到了风声的美妙?”这样的核心问题驱动学生文本阅读。在教学第一处时,我引导学生圈画“轻轻柔柔、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这四个关键词,通过辨析语气、联结生活、视频感知、想象画面和对比朗读等方式,发现与感受风声的多变与美妙。同时借助狂风的视频和小花小草的图片等,让学生在视听联动中深切体会美妙。顺势学习其它美妙的句子,我由扶到放,从个人阅读到小组合学,让学生对习得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最后大胆分享。以一个主问题贯穿教学,使得整个学习进程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学生在结构化的学习过程中积累语言,感受美妙。三、范例导引,落实摘抄积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提出“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指向积累的学习任务群,单元交流平台里的四句话都告诉学生摘抄积累的方法。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我借助学习伙伴的摘抄语音提示,为学生呈现了三种摘抄范例:巧化学习单为归类摘抄卡,学生轻易直观地发现这些词语都是描写风声美妙的;将对于“呢喃细语”的生活感受记录下来,变为有感受的摘抄;出示注明课题的摘抄。在具象化的范例呈现中,为学生搭设摘抄支架,让学生对摘抄看得见、说得出、做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