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图片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图片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高三12月联考生物学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6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2、3。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其中,1~10小题,每题2分;11~15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氢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荧光假单胞菌(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

能以氢气作为电子供体,利用氢和氧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还原为有机物。P

也能以葡萄糖和蔗糖等糖类作为碳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使用氢气能源有利于降低碳排放②Pf制造有机物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③P属于生态
系统的消费者和分解者④培养P时,需要加入氮源和水等物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某些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现
象,这些化学物质被称为他感物质,它们可以抑制或促进周围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过
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植物分泌的他感物质是植物激素,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B.种植具有他感作用的不同作物时,缩小行距能提高产量

C.先锋植物分泌的他感物质可能有助于其占据优势地位
D.他感作用会降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生物多样性
3.某高等植物(2)的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出现的染色体部分行为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
正确的是
纺锤丝
纺锤丝
着丝粒
着丝

A甲过程细胞膜会向内凹陷
B.乙过程会产生1个或2个极体
C.甲过程会使子细胞的基因组合多样化
D.乙过程会导致核DNA的数量加倍
【高三生物学第1页(共8页)】
4.科学家提出一种假说:十几亿年前,好氧细菌被真核细胞吞噬后,在真核细胞中进化成了线粒
体。下列事实不支持该假说的是
A.线粒体不能吸收葡萄糖
B.线粒体中的DNA呈环状
C.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D.线粒体中的核糖体结构与细菌中的相似
5.通过学习教材中的实验,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多方面的科学素
养和综合能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CO2在叶绿体内膜上是如何转化为糖类的
B.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应适当延长时间以耗尽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再检测酒精的产生
C.向含有DNA提取物的试管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即可呈现蓝色
D.用甲紫溶液对低温诱导的蒜根尖细胞染色,在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都发生了染色体加倍
6.研究发现,在某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5年后,数量较多的碱蓬大面积萎缩而芦苇扩张。分
别以芦苇、碱蓬和互花米草为主要食物的三种昆虫,在互花米草入侵后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其中昆虫①以互花米草为食,昆虫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所食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分析
错误的是
延1
昆虫①一
、昆虫②@
昆虫③
互花米草人侵时间/年
A.互花米草人侵后,该滨海湿地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B.互花米草入侵后,碱蓬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C.互花米草入侵前后,芦苇与碱蓬的竞争优势发生了改变
D.昆虫②主要以碱蓬为食,昆虫③主要以芦苇为食
7.生活在不同区域的鸟类的食物和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研究人员针对城区、农田和自然保护
区的雀形目鸟类的物种数量进行了调查,取样的方法和条件一致,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生境
城区
农田
自然保护区
食性
杂食性
5
3
1
食虫性
3
18
植食性
4
2
A.生活在城区的杂食性雀形目鸟类和食虫性雀形目鸟类不存在生态位的重叠
B.与农田相比,自然保护区能为雀形目鸟类提供的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更丰富
C.食物是影响雀形目鸟类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D.与自然保护区相比,农田和城区更有利于食虫性雀形目鸟类迁人生活
8.同源四倍体(4=36)在减数分裂I时,若每两条同源染色体联会,则形成二价体;若四条同
源染色体全部联会在一起,则形成四价体。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单价体、三价体以及多价体
【高三生物学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