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上9《乌鸦喝水》教案设计说明《乌鸦喝水》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选自《伊索寓言》。课文讲的是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水少、瓶口小的困难,最终喝到水的故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设计本着“时时激趣”的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课后练习题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亲历语言实践,在反复地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文章大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设计中特别坚持了把识字寓于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汉字的意义;并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连贯地诵读课文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认识11个生字和1个偏旁“攵”。书写“只、石、多、出、见”5个生字。2.朗读课文,理解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3.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4.能用“渐渐”说句子。教学重难点1.重点:(1)通过《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启发学生遇到困难要动脑筋,积极想办法。(2)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句子的语气。(3)背诵课文。2.难点:(1)理解“到处”“渐渐”的意思。(2)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句子的语气。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导入:“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1.简介乌鸦。2.乌鸦虽然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他却十分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的小故事。看看他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齐读课文题目。二、初读课文,复习生字词 1.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2.复习生字词。请同学读,开火车读,齐读。3.整体感知。 (1)标出课文自然段,怎样判断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大意。乌鸦为什么要喝水?(口渴了)小朋友们口渴过吗?感觉怎样?乌鸦口渴难耐、口干舌燥,声音都嘶哑了。谁来演演这只小乌鸦? 2.此时乌鸦的心情怎么样?(焦急)这词用的很好!在文中你是从哪看出来它很焦急?指导读第1句话。(出示 “到处”“找水”。)什么是“到处”?乌鸦会到哪去找水喝呢?试着用“他也许去____找,也许去____找。”这个句式说一说,理解“到处”。指导朗读。3.那么乌鸦找到水了吗? (找到水了)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4.乌鸦这么辛苦到处找水喝,当他看到一个有水的瓶子时,他的心情会怎么样?(高兴)指导读。 5.乌鸦找了这么多地方,真不容易。那么乌鸦喝到水了吗?(没有)知道为什么吗?你从哪儿知道的?看图分析(水不多、瓶口又小)(为什么瓶口小乌鸦就喝不到了?因为刚才描述乌鸦的时候,我们说乌鸦的嘴是短的,够不到水)。6.小乌鸦遇到的问题可真多,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面的水也不多,它喝不着水,此时 ,乌鸦的心情怎样?(很着急)请你把乌鸦失望、着急的心情读出来。(二)学习第二段1.是啊,小乌鸦真着急,怎么办呢?小乌鸦到底有没有想到办法呢?(想到了)2.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小乌鸦通过什么想到的办法呢?(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旁边是哪里?“许多”怎么理解?(三)学习第三段1.小乌鸦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2.为什么小乌鸦要一颗一颗放?而不是一次性把石子全放进瓶子里呢?这样不是更快吗?(因为乌鸦嘴巴一次只能叼一个小石子)3.小乌鸦把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渐渐升高)能换个词吗?(慢慢、一点一点)用“渐渐”说一句话。4.请同学来帮老师做一做这个实验,看看是不是这样。5.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放进了小石子) 所以一定要怎么放才能让水渐渐的升高呢?(一颗一颗)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小石子多)哪里告诉我们石子多?(前文的“许多”)、(小乌鸦做事认真、有耐心……)6.小乌鸦喝到水了吗?(喝到了)这时鸦的心情怎样?(高兴)谁来做这只高兴的小乌鸦,读一读这段话呢?四、讨论思考、拓展思维1.乌鸦凭借自己的智慧克服了困难,那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谁来夸夸它?(出示:这是一只( )的乌鸦。) 2.小乌鸦很聪明,但是,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聪明的小朋友来帮它想个办法好不好?五、总结全文1.乌鸦战胜了种种困难终于喝到了水,谁来说一说你觉得乌鸦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遇到困难动脑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2.乌鸦聪明,小朋友更聪明:认真读书,积极动脑筋,不但弄明白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而且,就是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也为乌鸦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3.课文有趣吗?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六、板书设计乌鸦喝水找水喝——喝不着想办法———放石子水升高------喝着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