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背景材料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15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重点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并作总结讲话。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1.经济生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顺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2.政治生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6年经济工作,研究部署城市工作,体现党的政治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2015年经济形势和2016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管理和服务是政府的职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要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3.生活与哲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理论上作出创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坚持对立统一观点。创新与淘汰是并行的,没有淘汰,没有退出机制,创新就没有足够的空间。要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加减乘除并举,优化产业结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大资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实干,提高扶贫质量。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政策要实,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抓好改革举措落地工作,使改革不断见到实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坚持共享发展,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三、能力测试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回答1-5题。1.2015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今年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这体现了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 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政③中国共产党履行经济建设职能 ④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推动经济的转型发展,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和活力。为实现这一预期目标,下列路径正确的是A.搞好创业培训服务→实现充分创业就业→提高创业者劳动技能→适应市场竞争需要B.推进融资体制改革→整合就业创业基金→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实现劳动报酬增长C.简化行政审批手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激发创新创造活力D.健全创业政策制度→减免创业税费→提高劳动报酬所占比重→实现劳动收入增长3.2015年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5.9%。1—11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2%。从长远来看,PPI的不断下滑对生产的影响传导合理的是①居民的购买力提高 ②工业产品价格下降③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⑤企业生产规模缩小 ⑥企业营利能力减弱A.②→⑥→①→④ B.③→⑤→⑥→②C.②→⑥→⑤→③ D.②→③→④→①4.漫画《一起发力》启示我们房地产去库存要①协调好市场和政府的作用②全面放开限购性政策③完全由市场调节供求④调控要自觉遵循市场规律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5.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①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坚持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③坚持了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坚持了个人和社会的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回答6-10题。6.宏观政策要稳,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要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下列符合这一政策取向的举措是①保持适度流动性,优化信贷结构 ②增加财政节余款,壮大财政实力③实行结构性减税,稳增长调结构 ④提高存贷款利率,加速货币回笼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7.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等,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这有利于①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发展质量效率③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双向开放水平 ④实现同步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为此,政府要①取消准入门槛,鼓励公平竞争 ②推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③加强市场监管,破除市场壁垒 ④减少政府职能,提供优质服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9.改革政策要实,要把握好改革试点,加强统筹协调,调动地方积极性,允许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发挥基层首创精神。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体现了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要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这是基于①我国公民享有当家作主权利 ②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③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④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进一步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点,中央明确了2016年,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回答11-15题。11.在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同时,国内还存在高质量和个性化商品供给不足问题,导致了大量消费外流。有的产业需求不足但供给过剩,有的产业需求旺盛但供给不足。这启示我们要①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多破产清算 ②推进企业优胜劣汰,淘汰落后产能③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④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内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近7亿平方米,而去年同期还不足6亿平方米,一年陡增1亿平方米,创历史新高。下列能够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措施有①加快农民工市民化 ②提高交易环节税费③提高房贷首付比例 ④适当降低商品房价格21世纪教育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多数企业步履维艰的现状,2016年将推出一系列“组合拳”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下列措施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有①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 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降低物流成本和电力价格 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4.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扩大有效供给要①提高劳动者素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②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投资有效性③采取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出口④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经济意义上的“杠杆”,即通过借债,以较小规模的自有资金撬动大量资金、扩大经营规模。适度加杠杆当然有利于盈利,但如果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速过快,还债的压力就会反过来拖累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现阶段“去杠杆”要求①抑制金融市场发展 ②企业要增加直接融资比重③地方政府要减持债务 ④增加“僵尸企业”贷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1世纪教育网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经济虽然稳中有进,稳中有好,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比如在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同时,国内还存在高质量和个性化商品供给不足问题,导致了大量消费外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减下过剩产能、落后产能,让创新引领发展,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加减乘除并举。材料二 随着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传统消费需求饱和,大量传统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存量供给远远超过市场需求。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正是我国经济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重大变化而做出及时调整。因此,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⑴结合材料一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供给侧改革的依据并为化解过剩产能出谋划策。⑵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结合材料一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应该怎么办。⑶材料二如何体现了矛盾分析法。参考答案与解析:1.B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党,②观点错误;党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③观点错误。2.C A的路径为搞好创业培训服务→提高创业者劳动技能→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实现充分创业就业;B中整合就业创业基金→尊重劳动知识人才二者没有必然因果联系,排除B;D中减免创业税费→提高劳动报酬所占比重二者没有必然因果联系,排除D。3.C 企业营利能力减弱,生产积极性降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可能促进经济发展排除AD;B传导路径错误。21世纪教育网4.B 市场调节有其局限性,要由宏观调控弥补,选①④;②③观点片面。5.A 科学判断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选①;新是个性,常态是共性,选②;材料没有体现③④。6.B 稳健的货币政策表现在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优化信贷结构,④观点错误;积极的财政政策表现在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②观点错误。7.A 材料没有体现③;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④观点错误。8.C 放宽而不是要取消市场准入门槛,①表述错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职能该加强的要加强,该放权的放权,笼统认为要减少政府职能,④表述不妥。9.B ②③是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不符合题干规定性。10.D 我国人民当家作主,①否认了政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与材料不符。11.C 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①表述不妥;④从需求侧而不是从供给侧提出措施,不符合题意。12.B 化解房地产库存要降低交易环节税费、首付,排除②③。13.C ②增加了企业成本,④与材料无关。14.A ③④有利于扩大内需和出口,不符合题意。15.C ①表述不妥;④增加金融风险。【答案】⑴生产决定消费,增加有效供给才能扩大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升级要求供给侧改革,保持供需平衡;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施兼并重组,破产清算,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使产业优化升级;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对外经济合作。⑵简政放权,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优化经济结构;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维护社会稳定;科学决策,依法行政,优化产业结构。⑶承认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实现供需平衡,坚持了对立统一观点;供需双方现阶段各特点,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供需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